|
1
|
新疆西南天山哈布腾苏一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施建荣
杨红
刘福来
孟恩
刘平华
王舫
蔡佳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2
|
北苏鲁威海地区超基性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和超高压变质时代 |
刘福来
施建荣
刘建辉
叶建国
刘平华
王舫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6
|
|
|
3
|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海阳所地区变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变质演化特征 |
刘利双
刘福来
刘平华
蔡佳
施建荣
刘超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
4
|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端多种成因类型变基性岩:来自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属性的制约 |
刘利双
刘福来
王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
5
|
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多期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
刘良
廖小莹
张成立
陈丹玲
宫相宽
康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2
|
|
|
6
|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 |
董树文
武红岭
刘晓春
薛怀民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
|
7
|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
张泽明
董昕
贺振宇
向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
8
|
大别山东北缘桐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解析及其对郯庐断裂带的制约 |
林伟
冀文斌
石永红
李秋立
王清晨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
9
|
大别-苏鲁区超高压变质岩的多期构造变质演化 |
索书田
钟增球
周汉文
游振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
10
|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原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
戚学祥
许志琴
齐金忠
陈方远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5 |
4
|
|
|
11
|
地壳俯冲与折返过程的变质作用演化:来自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平衡模拟的证据 |
魏春景
崔莹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
12
|
地壳深部“重力-构造力复合压力状态”研究和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形成深度的测算 |
吕古贤
胡宝群
罗毅甜
刘瑞珣
王方正
李勃辉
王宗永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13
|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 |
董树文
武红岭
刘晓春
薛怀民
|
《地质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
14
|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
范桃园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
15
|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条件 |
石永红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
16
|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和镁铁质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的TIMS和SIMS法定年结果比较 |
侯振辉
李曙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
17
|
大别山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 |
王清晨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9
|
|
|
18
|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具柯石英包体的岚山头含蓝晶石榴辉岩及其PTt轨迹 |
胡受奚
孙景贵
凌洪飞
叶瑛
赵豁英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
19
|
大别山东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
李一良
郑永飞
傅斌
李龙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
20
|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进展 |
叶凯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1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