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原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
戚学祥
许志琴
齐金忠
陈方远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5 |
4
|
|
2
|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条件 |
石永红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3
|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超高压变质地体中花岗质岩石的成因与多期地壳再造事件 |
傅雪梅
李猛
杨巍
王超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具柯石英包体的岚山头含蓝晶石榴辉岩及其PTt轨迹 |
胡受奚
孙景贵
凌洪飞
叶瑛
赵豁英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5
|
大别-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岩中的副矿物——锆石 |
刘福来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6
|
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多期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
刘良
廖小莹
张成立
陈丹玲
宫相宽
康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1
|
|
7
|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 |
杨经绥
许志琴
耿全如
李兆丽
徐向珍
李天福
任玉峰
李化启
蔡志慧
梁凤华
陈松永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06
|
|
8
|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记录 |
许志琴
刘福来
戚学祥
张泽明
杨经绥
曾令森
梁凤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2
|
|
9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
徐莉
孙晓明
翟伟
梁金龙
梁业恒
沈昆
张泽明
汤倩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0
|
|
10
|
苏北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流体演化 |
翟伟
孙晓明
徐莉
张泽明
梁金龙
梁业恒
沈昆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11
|
高压—超高压变质流体的一种重要载体:名义上的无水矿物 |
夏群科
陈道公
George Rossman
支霞臣
程昊
吴元保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9
|
|
12
|
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进变质、超高压和退变质时代的准确限定:以双河大理岩中榴辉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为例 |
刘福来
薛怀民
许志琴
梁风华
Axel Gerdes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1
|
|
13
|
山东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侵位深度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机制及动力学效应 |
曾令森
陈晶
陈振宇
刘静
梁凤华
高利娥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14
|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姚建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59
|
|
15
|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 |
董树文
武红岭
刘晓春
薛怀民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
16
|
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绿帘石化学成分与流体包裹体特征 |
翟伟
孙晓明
梁金龙
徐莉
汤倩
梁业恒
苏丽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7
|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变形分解作用对榴辉岩透镜体群发育的影响——以碧溪岭地区为例 |
索书田
钟增球
周汉文
游振东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18
|
鲁东南岚山头超高压变质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板片折返史 |
范宏瑞
郭敬辉
胡芳芳
储雪蕾
金成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9
|
柴达木盆地北缘都兰地区榴辉岩中透长石+石英包裹体: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 |
宋述光
杨经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0
|
|
20
|
大别山东北缘桐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解析及其对郯庐断裂带的制约 |
林伟
冀文斌
石永红
李秋立
王清晨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