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浸渍-炭化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黄荔海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胡志彪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5-758,共4页
为研究高压浸渍-炭化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以1 K PAN基高强度炭纤维为增强体,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驱体,采用超高压浸渍-炭化工艺制备出2.5D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及SEM电镜对材料内部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 为研究高压浸渍-炭化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以1 K PAN基高强度炭纤维为增强体,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驱体,采用超高压浸渍-炭化工艺制备出2.5D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及SEM电镜对材料内部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以中温沥青为基体前驱体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在纤维束内,由于纤维之间的孔隙较小,形成的基体组织主要为镶嵌组织;而在纤维束之间,由于空间较大,出现的基体组织既有镶嵌型组织,也有域型组织.在沥青基炭基体中,有孔洞、裂纹、沟槽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高压浸渍-碳化 沥青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浸渍速冻胡萝卜片工艺及产品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蕴涵 汪政富 +1 位作者 赵翠萍 刘沫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0-245,共6页
研究运用高压二氧化碳浸渍技术(High pressure carbonic maceration freezing,HPCMF)速冻胡萝卜片,探讨了HPCM冻结工艺对胡萝卜片中心温度的影响以及四种不同冻结方式(HPCM、液氮、-80℃、-18℃)冻结降温曲线,并且测定了解冻后胡萝卜片... 研究运用高压二氧化碳浸渍技术(High pressure carbonic maceration freezing,HPCMF)速冻胡萝卜片,探讨了HPCM冻结工艺对胡萝卜片中心温度的影响以及四种不同冻结方式(HPCM、液氮、-80℃、-18℃)冻结降温曲线,并且测定了解冻后胡萝卜片的pH、色泽、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残余酶活及总酚含量(TP)、α-和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HPCM速冻胡萝卜片工艺参数条件为反应釜设定压力6~10MPa、初始温度5~10℃,保压时间5min,卸压时间2~4min时物料中心温度可以达到-18℃以下。HPCMF可以很好地保持食品色泽和营养物质胡萝卜素的含量,与热烫处理相比除了pH、RA-POD、α-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有下降(p<0.05),RA-PPO、总酚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是在几种冻结方式中HPCM冻结处理保存了最高含量的α-和β-胡萝卜素。HPCMF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二氧化碳浸渍速冻(HPCMF) 胡萝卜片 降温曲线 速冻工艺参数 酶活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组织特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孙乐民 李贺军 张守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11-1116,共6页
以 1K PAN基碳纤维为增强体、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躯体,分别在常压下和高压(40MPa、80MPa)下制备出了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借助偏光显微镜对碳/碳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的微观组织的观察发现,碳基体中既有域组织... 以 1K PAN基碳纤维为增强体、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躯体,分别在常压下和高压(40MPa、80MPa)下制备出了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借助偏光显微镜对碳/碳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的微观组织的观察发现,碳基体中既有域组织,也有镶嵌组织,而焦炭主要为细镶嵌组织.偏光试样经过酸液氧化腐蚀处理后,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其扫描观察,发现各向异性区域呈现出流线组织特征,流线纹路的疏密与沥青碳化时的压力有关.压力越高,纹路越密实,表明碳层面的取向性也就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碳/碳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高压浸渍-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向增强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热应变性能
4
作者 郑宗光 白良愈 巴力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26-27,共2页
一、前言 三向增强碳/碳复合材料(以下简称3D—C/C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渐、比强度高和高烧蚀热等优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在2500℃以上时,它的高温比强度是其他材料无法相比的。由于它所独具有优越性,已成为目前航天工业... 一、前言 三向增强碳/碳复合材料(以下简称3D—C/C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渐、比强度高和高烧蚀热等优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在2500℃以上时,它的高温比强度是其他材料无法相比的。由于它所独具有优越性,已成为目前航天工业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随着人们对这种材料性能的认识以及材料成本的降低,3D—C/C复合材料在其他工业领域也将会逐渐受到重视和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一种以聚丙烯腈碳纤维作为增强组元,在X—Y—Z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别以2:2:3的纤维比例正交排列,以煤沥青为基体材料,经过高温高压浸渍而成的三向碳/碳复合材料的几个重要的物理与力学性能。由于这种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性能离散较大,所列数据仅供选材时参考。 二、试验结果与讨论 1.密度 3D—C/C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0g·cm<sup>-3</sup>左右。 2、线热膨胀性能 考虑到3D—C/C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受热时间过长可能影响到它的内部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材料性能 高压浸渍 力学性能 热应变 热膨胀性能 煤沥青 比强度 基体材料 内部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