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性剪切带中片麻岩和超高压榴辉岩变形特征及其与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关系: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680~1200米岩心的证据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意 金振民 +2 位作者 欧新功 金淑燕 徐海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680-1200米区段发育了多个韧性剪切带,带中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片麻岩和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中的变形石英、面理化榴辉岩中的拉长石榴石和绿辉石的应变轴比都表现为X>Y>Z,Flinn系数分别为0.11-0.27、0.22-0.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680-1200米区段发育了多个韧性剪切带,带中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片麻岩和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中的变形石英、面理化榴辉岩中的拉长石榴石和绿辉石的应变轴比都表现为X>Y>Z,Flinn系数分别为0.11-0.27、0.22-0.23和0.23-0.24。随着糜棱岩化作用的增强,变形石英的C轴组构由Z轴极密逐渐向Y轴极密和叶理面上的大圆环带转变。在常温常压下测试了样品的波速,计算出片麻岩Vp和Vs的各向异性分别为30.17%-60.97%和11.52%-35.79%,榴辉岩Vp和Vs的各向异性分别为0.17%-11.19%和2.41%-6.70%。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有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LPO)、形态优选方位(SPO)和定向微裂隙。随着糜棱岩化作用的增强,岩石的P波各向异性逐 渐升高。变形岩石中的黑云母、石英、绿辉石的LPO和SPO是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饱水后的片麻岩样品的P波各向异性明显低于干燥片麻岩样品。在东海钻井中的强反射带主要是由于不同岩层之间的波阻抗差异而造成的,榴辉岩/强退变榴辉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之间的接触界面会产生较强的地震深反射。此外,与LPO相关的地震波各向异性会增强地震波的反射,所以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化片麻岩可能是地震反射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片麻岩 高压榴辉岩 各向异性 地震深反射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钛成矿作用:大陆板块汇聚边界的成矿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汝成 邱检生 +3 位作者 倪培 王硕 胡建 朱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31-1838,1989,共9页
榴辉岩型钛矿床是重要的钛矿床类型之一。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钛成矿作用以金红石型钛矿床为主,其中金红石以变质矿物中的包裹体、晶间颗粒或脉状形式出现。富钛石榴子石是金红石包裹体出溶的初始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有利于金... 榴辉岩型钛矿床是重要的钛矿床类型之一。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钛成矿作用以金红石型钛矿床为主,其中金红石以变质矿物中的包裹体、晶间颗粒或脉状形式出现。富钛石榴子石是金红石包裹体出溶的初始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有利于金红石成矿的榴辉岩为高钛榴辉岩,其源岩为富钛基性岩。利用红外显微镜对金红石进行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红石中主要存在三类流体包裹体,即型H2O溶液包裹体、型CO2-H2O包裹体和型CH4包裹体,其中I型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型流体包裹体反映出的压力范围为0.6~1.3GPa,与榴辉岩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压力相当,说明与这类金红石形成有关的变质流体源于榴辉岩退变质作用所释放的水。苏鲁地区超高压榴辉岩是华南—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巨量陆壳物质俯冲—折返形成了多样式的高压—超高压岩石,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以金红石为主要矿石矿物的钛成矿作用。综合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我们提出大陆板块汇聚边界的钛成矿作用应该经历了原岩的初始富集、陆壳物质俯冲过程中钛的成矿作用、俯冲板块折返过程中钛的成矿作用和流体阶段的金红石成矿作用四个主要成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钛成矿作用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 成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的变质、变形和流体演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泽明 韦必则 +1 位作者 韩郁菁 游振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6,共9页
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从南到北可分成四个带,它们是绿帘蓝片岩带、高压榴辉岩带(南带)、超高压榴辉岩带和高压榴辉岩带(北带)。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以蓝闪石榴辉岩为代表,并出现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石英、金红石和锆石等变质矿物... 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从南到北可分成四个带,它们是绿帘蓝片岩带、高压榴辉岩带(南带)、超高压榴辉岩带和高压榴辉岩带(北带)。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以蓝闪石榴辉岩为代表,并出现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石英、金红石和锆石等变质矿物。石榴石中含有前榴辉岩相变质形成的矿物包体,并具典型的进变质成分环带。高压榴辉岩中保存了其进、退变质作用全过程中的岩石学和构造信息,即在挤压体制下,表壳岩石经绿帘角闪岩相到榴辉岩相进变质作用和强烈韧性变形;在继续挤压逆冲机制下高压变质岩的大幅度折返,从壳幔边界上升到地壳中、浅层次,并发生绿帘角闪相退变质作用和多期韧性变形;在伸展体制下经滑脱、断块升降、差异抬升高压变质岩块体暴露到地表,并发生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和韧-脆性变形。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存在广泛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气液包裹体和高压含水矿物的稳定产出,是最有力的证据。流体的成分、含量、迁移形式控制着变质反应,是影响高压变质岩形成与保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榴辉岩 PTD轨迹 流体-岩石 相互作用 榴辉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钾长石的超高压相 被引量:6
4
作者 曾令森 陈晶 +2 位作者 陈振宇 陈方远 高利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41-2148,共8页
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包含多种含钾长石的显微多晶包裹体。确定其中的钾长石是否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不仅有助于限定这些长英质包裹体的成因机制,而且有助于深化理解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陆壳岩石的物理和化学行为。榴辉岩B17... 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包含多种含钾长石的显微多晶包裹体。确定其中的钾长石是否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不仅有助于限定这些长英质包裹体的成因机制,而且有助于深化理解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陆壳岩石的物理和化学行为。榴辉岩B174样品采自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心。该样品的石榴石含多种单相和多相多晶包裹体,其中包括钾长石和方解石单相包裹体、钾长石+石英和钾长石+方解石多晶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揭示了部分钾长石残留有超高压钾长石相——钾质钡铝沸石,表明(1)钾长石至少经历了从钾质钡铝沸石向钾长石的退变质相变;和(2)榴辉岩中含钾长石多晶包裹体形成于超高压变质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榴辉岩 钾长石 高压 高压变质 包裹体 Raman Spectroscopy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多晶 UHP 石榴石 拉曼光谱分析 方解石 样品 化学行为 沸石 单相 成因机制 变质条件 变质过程 physic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桐城地区雷庄低温高压榴辉岩的增温退变P-T轨迹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石永红 林伟 王清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59-1770,共12页
早期的研究显示大别山东段(安徽部分)出露的榴辉岩均为中温榴辉岩,并没有其他类型榴辉岩存在。本研究通过对桐城地区雷庄附近的榴辉岩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成分化学以及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地区榴辉岩为低温高压榴辉岩。榴辉岩的 P... 早期的研究显示大别山东段(安徽部分)出露的榴辉岩均为中温榴辉岩,并没有其他类型榴辉岩存在。本研究通过对桐城地区雷庄附近的榴辉岩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成分化学以及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地区榴辉岩为低温高压榴辉岩。榴辉岩的 P-T 演化特征研究区分了5个变质阶段,展示了一个"发卡式"增温退变轨迹。Ⅰ-阶段的变质温压为 T=390~411℃,P=0.89~1.40GPa;Ⅱ-阶段为 T=527~544℃,P=1.95~2.34GPa。该阶段为峰期变质,代表了板片俯冲最大深度;Ⅲ-阶段为 T=501~519℃,P=1.74~2.14GPa;Ⅳ-阶段为 T=630和 P=1.22GPa;Ⅴ-阶段为 T=350℃,P=0.20GPa。由Ⅲ-阶段至Ⅳ-阶段随着压力的降低,温度明显增加,反映了一个退变增温的演化趋势。这种增温可能是由于低温榴辉岩对温度变化的敏感,以及榴辉岩板片在折返至地壳某一深度停滞时间较长,北大别热穹隆和地温梯度的恢复是导致增温的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别山 低温高压榴辉岩 峰期P-T条件 增温退变过程 P—T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的纳米级微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晶 许志琴 李旭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9-404,共6页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详细研究了,中国苏鲁毛北地区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在该金红石榴辉岩中发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红石晶体。第一种类型的金红石(Rt(A))与石榴石和绿辉石共生,其晶体内部发育有极密集的晶体缺...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详细研究了,中国苏鲁毛北地区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在该金红石榴辉岩中发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红石晶体。第一种类型的金红石(Rt(A))与石榴石和绿辉石共生,其晶体内部发育有极密集的晶体缺陷,调制结构和变形双晶。变形双晶面分别为(100)和(010)。表明该类金红石晶体曾遭受过强烈的应力作用,推测它们可能是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形成中发育的。而另一类金红石(Rt(B))存在于石榴石和绿辉石晶体中的包体,其晶格十分完整,没有变形痕迹。可能是由于该类金红石寄主于较大颗粒的石榴石或绿辉石晶体中,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因受到寄住主晶的保护,没有发生晶格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榴辉岩 金红石 变形双晶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俯冲与折返过程的变质作用演化:来自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平衡模拟的证据 被引量:11
7
作者 魏春景 崔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7-1074,共8页
本文以大别山双河柯石英榴辉岩为基础,在NCKMnFMASHO体系中计算了P-T、T-M(H2O)和P-M(H2O)一系列相图。这些相图表明在地壳冷俯冲(地热梯度约为6℃·km-1)过程中饱和水的变质基性岩通过脱水反应导致矿物组合演化,随着P-T条件增加,约... 本文以大别山双河柯石英榴辉岩为基础,在NCKMnFMASHO体系中计算了P-T、T-M(H2O)和P-M(H2O)一系列相图。这些相图表明在地壳冷俯冲(地热梯度约为6℃·km-1)过程中饱和水的变质基性岩通过脱水反应导致矿物组合演化,随着P-T条件增加,约在2.2GPa(80km)处,绿泥石被滑石取代,在2.4GPa处,蓝闪石消失,在2.5GPa处,滑石消失,在2.9GPa(105km)处,硬柱石消失。相应地可出现硬柱石蓝片岩、蓝闪石-硬柱石榴辉岩、硬柱石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等高压-超高压组合。俯冲基性岩中即使含有很少量的水(如0.3%~0.5%),都会在超高压硬柱石榴辉岩相条件下达到饱和。因此硬柱石会广泛出现于经历冷俯冲地壳的变质基性岩中。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的折返过程受折返温度及峰期矿物组合的控制。当峰期矿物组合中含有硬柱石(±蓝闪石±滑石,T=540~600℃)时,其早期折返发生在硬柱石稳定域,受脱水反应控制,难以保存峰期矿物组合;晚期折返发生在绿帘石稳定域,岩石处于流体缺失状态,有利于保存硬柱石消失后的高压矿物组合。当峰期矿物组合中含有绿泥石、硬柱石和蓝闪石时(T<540℃),其折返过程中的脱水作用仅发生在硬柱石与绿帘石共生的狭窄区域,在硬柱石稳定域的早期折返与绿帘石稳定域的晚期折返阶段,都不发生脱水作用,岩石处于流体缺失状态,因此,虽然峰期形成的硬柱石难以保存,但峰期形成的其他矿物可能仅受轻微改造。当硬柱石消失(T>600℃)后,多硅白云母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含有很少量水,在早期折返过程中的很大压力范围内,岩石保持水含量不变,更容易保留峰期矿物组合。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在减压至1.5GPa以下时,由于外来流体注入,发生部分水化,形成含有钠钙质、钙质角闪石榴辉岩,它们一般不是平衡矿物组合。榴辉岩中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在减压过程中释放的水有助于榴辉岩部分水化,但不足以形成水饱和的斜长角闪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变质流体 高压-超高压榴辉岩 地壳的俯冲与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振民 章军峰 +1 位作者 刘祥文 王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最佳途径之一。流变学研究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最佳途径之一。流变学研究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陆岩石圈对构造作用、重力不稳定性和热结构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流变强度。岩石圈流变性质是岩石圈分层、构造复杂性和塑性流动的主导控制因素。超高压榴辉岩在地幔对流、壳-幔物质循环和俯冲带动力学起着重要作用。榴辉岩的流变性质和变形机制对于阐明大陆造山带和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岩石流变学研究在地球动力学中地位和重要性;(2)回顾池际尚先生对岩石流变学实验的贡献;(3)近几年来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成果;(4)国外岩石流变学实验研究发展态势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流变学 高温高压实验 高压榴辉岩 变形机制 池际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朱家冲高压榴辉岩变质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永红 卜香萍 赵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3-1000,共18页
研究表明大别山朱家冲榴辉岩属于典型的高压榴辉岩,其具有复杂的变质演化历史。根据岩相学、矿物成份化学和热力学分析表明,该类榴辉岩记录了6期变质过程,具有"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由Ⅰ-阶段、Ⅱ-阶段至Ⅲ-阶段显示了近于... 研究表明大别山朱家冲榴辉岩属于典型的高压榴辉岩,其具有复杂的变质演化历史。根据岩相学、矿物成份化学和热力学分析表明,该类榴辉岩记录了6期变质过程,具有"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由Ⅰ-阶段、Ⅱ-阶段至Ⅲ-阶段显示了近于等温增压进变质特征,并在Ⅲ-阶段压力值最高达到P=2.53 GPa;Ⅳ-阶段和Ⅴ-阶段则表现为增温降压退变过程,温度在Ⅴ-阶段最高达到T=627℃;到Ⅵ-阶段则为降温降压过程。该过程暗示了高压板片在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可能处于一个非匀速的状态。推测朱家冲榴辉岩后期增温退变的过程可能是源于受扰动的地温线恢复、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过程的"散热"以及该类榴辉岩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碰撞造山带 高压榴辉岩 朱家冲 P—T轨迹 增温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的快速折返与缓慢冷却过程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贻灿 古晓锋 李曙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49-2156,共8页
岩石学研究表明,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经过了超高压和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以及麻粒岩相叠加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其中,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阶段形成的后成合晶以及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中成分分带的存在,证明该区榴辉岩经... 岩石学研究表明,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经过了超高压和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以及麻粒岩相叠加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其中,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阶段形成的后成合晶以及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中成分分带的存在,证明该区榴辉岩经历了一个快速折返过程;而不同变质阶段的温度、压力和形成时代,却反映该区榴辉岩在峰期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又经历了一个缓慢冷却过程。超高压岩石折返期间的缓慢冷却过程也许正是北大别长期难以发现柯石英和有关超高压证据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为大别山不同超高压岩片的差异折返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榴辉岩 快速折返 冷却过程 the NORTH Dabie complex South China UHP metamorphis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garnet and clinopyroxene CONTINENTAL collision CONTINENTAL crust 麻粒岩相 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角闪岩相 变质阶段 rapid exhumation 高压变质作用 UHP eclogites NORTH China 岩石学研究 退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喜马拉雅以板块运动速度剥露的超高压榴辉岩
11
作者 王承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高压榴辉岩 喜马拉雅 印度板块 巴基斯坦 运动速度 剥露 陆陆碰撞 温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对其形成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善芳 李延河 +2 位作者 丁悌平 伍宗华 古平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全岩的3He/4 He值分布在0 .0 13×10 - 6 ~0 .76 0×10 - 6 之间,平均0 .2 0 0×10 - 6 ,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单矿物的3He/4 He值与其全岩的3He/4 He值基本一致。在3He—4 He分布图上榴辉岩的氦同位素数据点...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全岩的3He/4 He值分布在0 .0 13×10 - 6 ~0 .76 0×10 - 6 之间,平均0 .2 0 0×10 - 6 ,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单矿物的3He/4 He值与其全岩的3He/4 He值基本一致。在3He—4 He分布图上榴辉岩的氦同位素数据点远离地幔氦的分布范围,而位于大气氦与地壳氦的过渡部位。采用真空压碎方法对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氦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也未找到地幔氦的明显踪迹。结合大别—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极低的δ1 8O值、εNd(0 )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可能是在地壳中形成的,并未曾俯冲至10 0多千米的地幔深度。榴辉岩的3He/4 He值与围岩类型密切相关,榴辉岩的δ1 8O值与围岩的δ1 8O值同步变化,以及含柯石英大理岩、片麻岩和硬玉石英岩等非基性超高压变质岩和脉状榴辉岩的发现,均证明榴辉岩与其围岩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过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变质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位移,即榴辉岩是原地成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高压变质榴辉岩 氦同位素 形成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石榴石成分环带及矿物反应结构的证据 被引量:64
13
作者 陈丹玲 孙勇 +3 位作者 刘良 张安达 罗金海 王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9-1048,共10页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其中粗粒石榴石变斑晶普遍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从核部到边部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包体矿物的种类和粒度皆呈现出规律的分带性。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该...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其中粗粒石榴石变斑晶普遍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从核部到边部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包体矿物的种类和粒度皆呈现出规律的分带性。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该榴辉岩经历了前榴辉岩相、榴辉岩相及后榴辉岩相三个主要变质演化阶段。前榴辉岩相以石榴石核部成分及核部包体矿物组合石榴石(GrtⅠ)+角闪石(AmpⅠ)+斜长石(PⅡ)+石英(Qtz)为特征,P-T 估算结果为450~500℃和0.6~0.7GPa。榴辉岩相变质阶段又可细分为早期、峰期榴辉岩和退变角闪榴辉岩三个亚相。早期榴辉岩亚相以石榴石幔部成分和幔部包体矿物组合石榴石(GrtⅡA)+绿辉石(OmpⅡA)+多硅白云母(PheⅡA)±黝帘石(Zoi)+金红石(Ru)为代表,估算的温压条件为580~640℃和2.4~2.5GPa;峰期榴辉岩相以石榴石的边部(GrtⅡB)及基质中绿辉石(OmpⅡB)和多硅白云母(PheⅡB)的核部为代表,矿物组合为 GrtⅡB+OmpⅡB+PheⅡB+Ru,估算的 P-T 条件为620~680℃和3.0~3.4GPa;退变角闪榴辉岩相以共生的石榴石的最边部(GrtⅡC)、基质绿辉石(OmpⅡC)和多硅白云母(PheⅡC)的边部及镁红闪石(AmpⅡ)组合为代表,矿物组合为 GrtⅡC+OmpⅡC+AmpⅡ+PheⅡC,估算的 P-T 条件为700~720℃和2.3~2.4GPa。后榴辉岩阶段主要为麻粒岩-高角闪岩相,以绿辉石分解形成透辉石+钠长石冠状体以及进一步分解形成韭闪石+斜长石,铁红闪石分解形成浅闪石+斜长石为代表,P-T 估算结果为550~600℃和0.6~1GPa。温压估算结果表明,鱼卡河榴辉岩经历了升温升压—升温降压—降温降压的一个顺时针 P-T 演化轨迹,它记录了从俯冲-超高压变质-抬升的连续的演化过程。峰期变质条件为630~680℃和3.0~3.4GPa,已达超高压变质范畴。榴辉岩中进变质矿物组合和生长环带的保存说明榴辉岩的形成经历了相对快速的俯冲和折返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环带 矿物反应结构 高压榴辉岩 变质演化 柴北缘鱼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榴辉岩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丁丁 张立飞 赵志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西藏拉萨地块松多附近新发现一条榴辉岩带,长约100 km,宽约2-3 km。松多榴辉岩主要经历了进变质的绿帘石榴辉岩相—峰期的榴辉岩相—退变质的角闪岩相3个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峰期的特征矿物组合是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 西藏拉萨地块松多附近新发现一条榴辉岩带,长约100 km,宽约2-3 km。松多榴辉岩主要经历了进变质的绿帘石榴辉岩相—峰期的榴辉岩相—退变质的角闪岩相3个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峰期的特征矿物组合是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峰期温压条件是760-800℃,3.3-3.9 GPa。这表明松多地区可能曾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快速返回,p-T轨迹呈"发卡"状,后期退变质经历了角闪石榴辉岩相阶段。研究松多榴辉岩表明,拉萨地块内部有一条新的缝合带,这对于了解拉萨地块和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榴辉岩 变质作用 松多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榴辉岩及相关岩石年代学的进一步确定及其对板片俯冲属性的约束 被引量:57
15
作者 陈丹玲 刘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9,共12页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分析方法,对北秦岭官坡超高压榴辉岩和伴生的石榴石角闪岩(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微区微量元素和U-Th-Pb同位素分析,在榴辉岩样品中得到变质年龄为(502±11)Ma,原岩...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分析方法,对北秦岭官坡超高压榴辉岩和伴生的石榴石角闪岩(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微区微量元素和U-Th-Pb同位素分析,在榴辉岩样品中得到变质年龄为(502±11)Ma,原岩结晶年龄〉(657±18)Ma;在榴闪岩样品中得到原岩结晶年龄为(791±6)Ma,变质年龄为487-503 Ma,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为(366±4)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闪岩具有低Si(Si O2质量分数为49.16%-50.78%),高Ti(Ti O2质量分数为2.28%-2.83%)、富集LREE、LILE和大部分的HFSE元素,不显Nb、Ta负异常的板内玄武岩特征,与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结合两者的野外产状、岩相学特征、锆石形貌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官坡地区的榴闪岩是超高压榴辉岩在抬升过程中在角闪岩相条件下退变质的产物。综合两者的年代学研究结果,得到北秦岭地区超高压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502±11)Ma,原岩结晶年龄为(791±6)Ma,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为(366±4)Ma。研究得到的(502±11)Ma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与前人得到的该榴辉岩围岩超高压泥质片麻岩的变质年龄(507±38)Ma以及北秦岭松树沟地区的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变质年龄485-514 Ma一致,表明它们经历了同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而且,榴辉岩(502±11)Ma的变质年龄与其原岩的结晶年龄(791±6)Ma存在近300 Ma的时间间隔,表明原岩具有板内玄武岩性质的北秦岭官坡超高压榴辉岩不可能是秦岭古生代大洋板块深俯冲的产物,而可能是已构造就位的古洋壳或裂谷火山岩在古生代随陆壳一起发生大陆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高压榴辉岩 LA-ICP-MS锆石定年 地球化学 大陆深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西段含蓝闪石-蓝晶石榴辉岩的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景森 魏春景 周喜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61-2874,共14页
目前对于大别山西段超高压榴辉岩仍存在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和模糊的认识,如蓝闪石和蓝晶石组合的稳定范围,峰期温压条件和矿物组合,以及早期退变质过程的矿物演化和流体作用。本文对取自大别山西段新县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单元内不同地点的... 目前对于大别山西段超高压榴辉岩仍存在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和模糊的认识,如蓝闪石和蓝晶石组合的稳定范围,峰期温压条件和矿物组合,以及早期退变质过程的矿物演化和流体作用。本文对取自大别山西段新县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单元内不同地点的超高压榴辉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平衡定量分析方法的 PT 视剖面图对它们进行了正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含蓝闪石和蓝晶石榴辉岩处于相对低温或低压的蓝闪石榴辉岩和相对高温高压的蓝晶石榴辉岩的过渡区,其稳定的温压范围大致为温度590~700℃,压力1.7~3.3GPa,而且压力大于2.5GPa 时温度范围很窄,为600~640℃。由石榴石边缘成分和 PT 视剖面图确定的榴辉岩峰期温压条件为压力2.85~2.95GPa 和温度625~630℃,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蓝晶石+硬柱石+柯石英±多硅白云母。峰期之后,榴辉岩经历了快速近等温降压(ITD)的早期高压退变质作用,这是一个非平衡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如下:柯石英→石英,硬柱石→黝帘石+蓝晶石,在相对富镁岩石中出现滑石,当水含量较高时可以出现钠云母,蓝闪石在原来基础上有一定量的生长,并且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很可能只部分地发生了成分变化,而石榴石几乎未发生改变。这样形成了目前观察到的矿物组成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蓝晶石+黝帘石/绿帘石+石英±多硅白云母±钠云母±滑石,它代表了 UHP 榴辉岩在早期高压退变质阶段结束时所具有的矿物组成,这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压条件大致为2.0~2.2GPa 和600~630℃;早期高压退变质阶段是脱水过程,流体是内部缓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榴辉岩 相平衡 PT视剖面图 峰期PT条件 退变质PT轨迹 流体 新县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矿物超微构造的HRTEM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秀玲 孟大维 韩郁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11-518,共8页
报道了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榴辉岩和硬玉石英岩矿物超微构造及缺陷结构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结果。在天然变形绿辉石晶内的自由位错、位错倾斜壁、位错环、位错网、亚晶界、堆垛层错等亚构造中 ,发现了纳米级水分子团 ,这种球形状水分... 报道了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榴辉岩和硬玉石英岩矿物超微构造及缺陷结构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结果。在天然变形绿辉石晶内的自由位错、位错倾斜壁、位错环、位错网、亚晶界、堆垛层错等亚构造中 ,发现了纳米级水分子团 ,这种球形状水分子团包体的存在是导致绿辉石晶体水解弱化和塑性变形的重要因素。在榴辉岩矿物中广泛发育的层错、(10 0 )变形双晶、晶畴结构、界面与晶面的交叉滑移、晶格畸变等变形构造及缺陷结构 ,指示超高压岩石经历了快速折返。在硬玉单晶大约 5 0 0nm的微晶畴内 ,发现了C2 /c和P2 1/n两种结构 ,C2 /c结构的晶体学参数对应于硬玉 ,而P2 1/n结构的晶体学参数对应于绿辉石 ,纳米级P2 1/n出溶结构的存在 ,表明在退变质过程中 ,硬玉在纳米尺度上部分转变为绿辉石 ,并且未能达到平衡。也说明在主体岩石的抬升过程中 ,硬玉晶体伴随有复杂的非平衡退变质作用。对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p T轨迹描述及其构造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高压榴辉岩和硬玉石英岩 超微构造 水分子团 出溶结构 高分辨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矿物O同位素平衡及其对Sm-Nd和Rb-Sr等时线年龄有效性的制约
18
作者 赵子福 郑永飞 +1 位作者 李曙光 龚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98-101,共4页
对大别造山带双河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Sm-Nd和Rb-Sr等时线矿物进行了O同位素地质测温。尽管Sm-Nd等时线给出一致的三叠纪年龄(213~238Ma),同一样品Rb-Sr等时线却给出侏罗纪年龄(171~174Ma)。片麻岩、榴辉岩和榴闪岩矿物对0同位... 对大别造山带双河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Sm-Nd和Rb-Sr等时线矿物进行了O同位素地质测温。尽管Sm-Nd等时线给出一致的三叠纪年龄(213~238Ma),同一样品Rb-Sr等时线却给出侏罗纪年龄(171~174Ma)。片麻岩、榴辉岩和榴闪岩矿物对0同位素测温得到600-720℃和420-550℃两组温度,分别对应于约225±5Ma榴辉岩相变质和约175±5Ma角闪岩相退变质条件下停止同位素扩散交换的温度。同一样品三叠纪Sm-Nd等时线年龄的保存、侏罗纪Rb-Sr等时线年龄的出现以及有规律的O同位素温度,表明在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Sr和O在含水矿物(如黑云母和角闪石)中的扩散速率在手标本尺度上比石榴石Nd和多硅白云母Sr的扩散速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和片麻岩 O同位素 Sr-Nd同位素 矿物等时线 扩散平衡 RB-SR等时线年龄 SM-ND等时线年龄 高压榴辉岩 同位素平衡 变质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大别腹地榴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类型归属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旭峰 石永红 +1 位作者 林伟 冀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59-1572,共14页
根据对黄岗-牛凸岭地区榴辉岩样品JS249和JS250的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地区榴辉岩具有明显的高压变质特征,石榴石中包含大量的早期矿物,成分环带显著,其峰期矿物组合主要为Grt+Omp+Phn+Rt+Qtz+Ep+Ky,角闪岩相退变矿物主要为Di+Mg-Hbl+Ab+Pr... 根据对黄岗-牛凸岭地区榴辉岩样品JS249和JS250的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地区榴辉岩具有明显的高压变质特征,石榴石中包含大量的早期矿物,成分环带显著,其峰期矿物组合主要为Grt+Omp+Phn+Rt+Qtz+Ep+Ky,角闪岩相退变矿物主要为Di+Mg-Hbl+Ab+Prg+Bt。对样品JS249和JS250温压条件进行计算,样品JS249为T=594±61℃,P=2.58±0.27GPa;样品JS250为T=616±56℃,P=2.14±0.14GPa。同时利用LA-ICPMS以及激光拉曼对这两个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锆石包裹体分析,结果显示样品JS249锆石包体主要为角闪石、长石等退变矿物,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17.3±3.5Ma,该组年龄代表了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样品JS250锆石包含了石榴石、金红石、绿辉石等峰期矿物包体,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35.2±4.2Ma,该年龄应为峰期变质年龄。综合榴辉岩的岩石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黄岗-牛凸岭地区应属于低温高压单元,与南大别变质块体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大别腹地 锆石U-PB年龄 低温高压榴辉岩 峰期变质P-T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辉岩中传统地质温压计新解:来自PT视剖面图的证据 被引量:41
20
作者 魏春景 苏香丽 +1 位作者 娄玉行 李艳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78-2088,共11页
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是确定榴辉岩形成温压条件的最常用方法,二者主要依据石榴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中相组分之间的交换和转换变质反应。依据MORB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表明,在不同榴辉... 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是确定榴辉岩形成温压条件的最常用方法,二者主要依据石榴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中相组分之间的交换和转换变质反应。依据MORB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表明,在不同榴辉岩矿物组合中,控制3个矿物相成分变化的相组分之间的变质反应不同。在低温含绿泥石、滑石和蓝闪石榴辉岩组合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镁含量主要受到含水矿物脱水反应的控制,并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二者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并不起主要作用。因此,在自然界含有蓝闪石等含水矿物的低温榴辉岩中,由于绿辉石相对富镁而常常导致GC温度计结果偏低。在含有硬柱石的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中的钙含量受到硬柱石的控制,随着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硬柱石含量增加,使石榴石中钙降低,此时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之间的转换反应对石榴石成分的影响会很微弱,由于石榴石相对贫钙而导致GCP压力计结果偏低。在含有蓝晶石的中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矿物成分的变化受到石榴石-绿辉石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和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蓝晶石-石英/柯石英之间的一系列转换反应控制,因此,GC和GCP温压计都能给出相对合理的结果。在低压普通角闪石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中的镁含量主要反应压力变化,有时并不指示变质作用温度。在含有蓝闪石等含水矿物的低温榴辉岩中,Thermocalc程序中的平均温压(avPT)方法可以给出比较合适的温度,但压力结果与GCP压力计一样也会偏低一些。在蓝闪石和绿帘石等含水矿物消失后的中温蓝晶石榴辉岩中,avPT方法难以给出合理的PT信息。相对来说,视剖面图方法能够给出最多的PT信息,是目前确定变质岩PT条件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榴辉岩 地质温压计 剖面图 证据 conventional interpretation 石榴石 绿辉石 多硅白云母 含水矿物 反应 transfer exchange reactions results PT conditions 压力计 温度 蓝闪石 GCP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