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洞型油藏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如杰 陈利新 +4 位作者 乐平 肖云 王霞 吕远 杨文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9,共10页
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 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场实例,分析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结果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远端低能型、渗流屏障型和近端小储集体型3类模式,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均可有效动用远端储集体,提高采出程度,渗流屏障型增油效果最优;近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远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后的注水难易程度;注水过程的交换指数大于生产过程的交换指数,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效;裂缝闭合压力越小,应力敏感系数越小,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越早,累计产液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哈塘油田 缝洞型油藏 高压扩容注水 注采动态 注水模式 敏感性 流体交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水扩容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应用——以塔河S1井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操银香 李柏颉 郭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2期49-53,共5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基质低孔低渗,基本无储油气能力,缝洞为主要储渗空间,但缝洞体空间发育复杂、连通性差,单井钻遇缝洞规模有限。针对常规注水和酸压无法实现远井区高效扩容,导致单井初产高、递减快、采出程度低,开展了高压注水扩容工...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基质低孔低渗,基本无储油气能力,缝洞为主要储渗空间,但缝洞体空间发育复杂、连通性差,单井钻遇缝洞规模有限。针对常规注水和酸压无法实现远井区高效扩容,导致单井初产高、递减快、采出程度低,开展了高压注水扩容工艺现场试验,以高压注入水为能量载体,突破孤立缝洞体屏障,实现有效扩容。该工艺在塔河S1井现场试验效果显著,该井前期实施常规注水替油3轮次,效果逐渐变差,生产表现为定容体特征。地震显示井周缝洞体规模大,开展了2轮次高压注水扩容试验,累计注水2.98×10^4 m^3,最大注水压力23 MPa。注水曲线表明,高压注水沟通井周2套缝洞系统,改善了该井的生产状态,周期含水率由45%降至4%,生产压降由29 MPa降至26 MPa,单位压降产液量由201m^3/MPa增至547m^3/MPa。截至目前,已累计增油14721 t。试验表明,高压注水扩容工艺可以实现定容缝洞型碳酸盐岩井的有效扩容,增加单井产量和储量,同时可为降低近井油水界面创造空间条件,延长单井无水采油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远井缝洞系统 注水替油 高压注水扩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均匀启动技术改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预热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石兰香 李秀峦 +2 位作者 马德胜 周游 刘鹏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8,共5页
预热效果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井组的见产速度和生产效果均有直接影响,研究高效的预热方式对提高SAGD开发效果有重要意义。以现场快速均匀启动试验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快速均匀启动技术的高压扩容机理,并优化了快... 预热效果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井组的见产速度和生产效果均有直接影响,研究高效的预热方式对提高SAGD开发效果有重要意义。以现场快速均匀启动试验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快速均匀启动技术的高压扩容机理,并优化了快速均匀启动操作压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注采井间形成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和高含水带,可以加速蒸汽与岩石之间的热对流,从而实现双水平井井间快速均匀热连通;快速均匀启动存在最佳操作压力,该压力与油藏地应力及岩石变形特征相关。进一步结合现场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了快速均匀启动技术的实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快速均匀启动井组的预热天数明显减少,预热阶段节省了蒸汽注入量,转生产后早期生产效果有显著提高,对指导稠油油藏SAGD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快速均匀启动 高压扩容 热连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