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超高压变质地体中花岗质岩石的成因与多期地壳再造事件 |
傅雪梅
李猛
杨巍
王超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应变不均一分布:来自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记录 |
李沛东
王勤
武梅千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含柯石英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胶东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 |
杨经绥
许志琴
吴才来
刘福来
史仁灯
J.Wooden
Maruyama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7
|
|
4
|
大别山中生代钾质岩浆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剥露机理 |
马昌前
杨坤光
许长海
李志昌
CarlEhlers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62
|
|
5
|
中央碰撞造山带中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来自含柯石英锆石的定年证据 |
杨经绥
刘福来
吴才来
万渝生
张建新
史仁灯
陈松永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04
|
|
6
|
秦岭发现金刚石:横贯中国中部巨型超高压变质带新证据及古生代和中生代两期深俯冲作用的识别 |
杨经绥
许志琴
裴先治
史仁灯
吴才来
张建新
李海兵
孟繁聪
戎合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39
|
|
7
|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带榴辉岩的特征和变质作用 |
张勇
江来利
刘贻灿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23
|
|
8
|
大别山毛屋镁铁-超镁铁岩块的原岩与超高压变质作用 |
樊祺诚
刘若新
马宝林
赵大升
张旗
|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12
|
|
9
|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 |
董树文
武红岭
刘晓春
薛怀民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
10
|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03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 |
张泽明
许志琴
徐惠芬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3
|
|
11
|
华北与西伯利亚地块碰撞时代的古地磁分析——兼论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构造起因 |
李朋武
高锐
管烨
李秋生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12
|
柴达木盆地北缘都兰地区榴辉岩中透长石+石英包裹体: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 |
宋述光
杨经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0
|
|
13
|
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的流体——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限定 |
张泽明
沈昆
赵旭东
石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14
|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
张泽明
董昕
贺振宇
向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5
|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变形分解作用对榴辉岩透镜体群发育的影响——以碧溪岭地区为例 |
索书田
钟增球
周汉文
游振东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16
|
南苏鲁造山带毛北超高压变质岩体的成因与成矿作用 |
张泽明
沈昆
刘勇胜
游振东
石超
王金丽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7
|
差应力在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来自石英-柯石英转化的高温高压实验证据 |
周永胜
何昌荣
马胜利
马瑾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8
|
中国大陆科学钻主孔超高压变质岩中钛的矿化作用 |
徐珏
王登红
陈毓川
陈振宇
余金杰
傅旭杰
王平安
李晓峰
李纯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9
|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确定及其意义 |
杨巍然
简平
韩郁菁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13
|
|
20
|
大别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流体作用的微量元素效应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凌文黎
贾望鲁
高山
张本仁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