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瑞森 赵淑萍 +2 位作者 汤云 郑德璇 邹存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6个月复查HR-HPV持续感染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r-CWS治疗1个疗程,36例)和对照组(仅观察,33例)。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①69例患者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乳杆菌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77.78%vs.45.45%,P<0.05);治疗组pH值≥4.6、白细胞酯酶(LE)阳性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36例患者中发热5例,下腹坠胀感5例,腹泻1例,皮疹1例。结论: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R-HPV感染疗效较好,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杆菌、LE、pH值≥4.6)改善明显,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但仍需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锥切术后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香 董燕 张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039-2043,共5页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以锥切治疗为主。HSIL治疗后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HSIL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病变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复发的病灶甚至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影响HSIL锥切术后HR...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以锥切治疗为主。HSIL治疗后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HSIL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病变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复发的病灶甚至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影响HSIL锥切术后HR⁃HPV清除的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患者HPV亚型、术前HPV载量、多重感染、锥切方式、年龄和绝经状态、病变级别、切缘状态、阴道微生态等密切相关。明确HSIL锥切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能早识别宫颈病变复发风险增加的女性,降低宫颈癌的发生。故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HSIL锥切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hpv 持续感染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三联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 玛伊热·安外尔 +1 位作者 杨秀玮 牛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目的】探究喀什地区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对近3年阳性患者进行随访及健康教育认知干预,以评估干预效果,提升妇女对宫颈HPV筛查的认知水平,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3年6... 【目的】探究喀什地区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对近3年阳性患者进行随访及健康教育认知干预,以评估干预效果,提升妇女对宫颈HPV筛查的认知水平,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HPV筛查的喀什地区妇女571例。采用PCRRDB法检测高危型HPV-DNA,依据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PV阴性组和HPV阳性组,并分析其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此外,对筛查时检测为高危型HPV阳性的妇女进行随访,评估健康管理干预效果。【结果】2021年至2023年间,喀什地区妇女高危型HP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19.15%、16.43%和11.30%(P<0.001),累计检测出3921例(16.13%)高危型HPV阳性病例。维吾尔族女性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P<0.05)。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避孕方式及阴道炎症史(P<0.05)。健康管理干预显著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宫颈癌预防认知评分和自愿接种HPV疫苗比例(P<0.05)。【结论】喀什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感染HPV-16型、HPV-52型及混合感染HPV-16型+HPV-52型、HPV-16型+HPV-58型为主。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避孕方式和阴道炎症史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三联教育干预有效降低了喀什地区宫颈癌发病率,提高了基层诊治规范及卫生监督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高危hpv 感染现状 危险因素 干预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疗效
4
作者 杜婷婷 肖静 +5 位作者 朱静妍 陈小凤 胡玲娟 蔡林儿 姚美玲 唐虹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28-253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且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患者264例。分为观... 目的回顾性评价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且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患者2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措施共134例;对照组不采取治疗措施共130例。疗程3个月,分别随访3、6个月,探讨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随访对照组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的HR-HPV转阴率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为61.9%和6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RHPV的阳性转化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报告。结论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可以提高HR-HPV持续感染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hpv感染 会阴穴 清毒洗液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及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雅玲 牛刚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38-214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对妊娠结局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山分院进行产检的12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微生态及HR-HPV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孕妇HR-HPV感...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对妊娠结局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山分院进行产检的12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微生态及HR-HPV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孕妇HR-HPV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HR-HPV感染对孕妇妊娠结局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感染组49例中16型HPV 30例(61.22%),18型HPV13例(26.53%),31、33、51、52、53、58型各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R-HPV感染与初次性行为年龄、避孕套使用、性伴侣数量、生殖道炎症、吸烟史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20岁、合并生殖道炎症、多个性伴侣、吸烟史为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避孕套为HR-HPV感染的保护因素。孕妇乳酸杆菌数量、念珠菌感染以及阴道清洁度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HR-HPV感染组自然流产率以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孕妇HR-HPV感染与过早性行为、性伴侣数量、生殖道炎症、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妊娠期HR-HPV感染可致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并致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hpv感染 妊娠结局 阴道微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内高危型HPV感染与Th细胞分化、细胞异常增殖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琳 沈攀 张力忆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内高危型HPV感染与Th细胞分化、细胞异常增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妇科检查并诊断为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80例、低危型HPV感染的患者64例分别作为高危型HPV感染组、低危型HPV感染组,同期在本院进行检查的健康...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内高危型HPV感染与Th细胞分化、细胞异常增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妇科检查并诊断为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80例、低危型HPV感染的患者64例分别作为高危型HPV感染组、低危型HPV感染组,同期在本院进行检查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宫颈组织中Th1/Th2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因子及增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组宫颈组织中IL-2、IL-3的含量低于低危型HP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IL-4、IL-10的含量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IL-17、IL-23、IL-6、TGF-β的含量均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Prdx4、Furin、STAT3 mRNA的表达量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FOXF2mRNA的表达量低于低危型HP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可直接影响宫颈组织的Th1/Th2、Th17/Treg细胞平衡,同时促使病灶区域宫颈细胞异常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危hpv感染 TH1/TH2细胞 TH17/TREG细胞 增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病毒清除及持续感染的随访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胥莎莎 何鑫 +5 位作者 刘英俏 刘军 王淑珍 王跃 刁小莉 曲久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初次高危型人乳头瘤(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后病毒自然清除或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初次HR-HPV阳性患者... 目的:探讨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初次高危型人乳头瘤(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后病毒自然清除或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初次HR-HPV阳性患者969例。观察HR-HPV感染患者病毒自然清除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年龄、病毒基因分型、多重感染以及初次感染病毒负荷量与病毒自然消除及持续性感染的关系。 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用于计算病毒清除时间。 COX比例风险回归用于病毒清除相关因素分析。结果969例HR-HPV 感染患者平均病毒清除时间为9.52(95% CI:9.09~9.95)个月,中位消退时间8(95% CI:7.65~8.36)个月。不同年龄组HR-HPV自然清除的时间不同(X2=7.93,P=0.047)。不同亚型HPV自然清除时间不同,清除时间最长的前5位分别是HPV56型、HPV33型、HPV58型、HPV52型、HPV18型。病毒清除时间最短的是依次HPV45型、HPV51型、HPV68型。多病毒联合感染同病毒持续感染相关,联合感染者病毒清除时间明显延长,持续感染时间延长(X2=18.67,P=0.000)。初次感染的病毒负荷量不同,病毒自然清除时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8,P=0.000)。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回归系数为-0.082,P=0.046)及多病毒联合感染(回归系数为-0.231,P=0.037)同病毒清除呈负相关,初次感染病毒负荷量分级(回归系数为-0.185,P=0.108)与病毒自然清除时间无相关。结论 HR-HPV基因型为HPV56型、HPV35型、HPV58型、HPV51型、HPV35型,≧50岁女性、多重感染以及初次高病毒负荷量患者,病毒自然清除时间长,更易发生持续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瘤 持续感染 病毒消除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岳阿兰 韩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3-40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 MEDLINE、EBM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 trolled Tr... 目的: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 MEDLINE、EBM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 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依照事先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ALA-PDT治疗后3、6、9及12个月的HPV转阴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5、4.12、2.28及2.4倍。结论:ALA-PDT治疗宫颈HR-HPV感染不仅疗效明显,且治疗结果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hpv感染 光动力疗法 hpv转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的藏医证型与用药规律 被引量:7
9
作者 娘毛才 李先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64-2168,共5页
目的考察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的藏医证型与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相关医案196例,应用中医药传承计算平台V3.0统计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分析不同证型症状、方剂、组方频次、关联规则等。结果2种证型的高危型... 目的考察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的藏医证型与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相关医案196例,应用中医药传承计算平台V3.0统计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分析不同证型症状、方剂、组方频次、关联规则等。结果2种证型的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无显著差异。藏药方剂频次中,四味藏木香汤散(169次)、三十五味沉香丸(159次)、十味豆蔻丸(103次)最高。设定支持度为60%时,三十五味沉香丸、四味藏木香汤散的关联最高;支持度为20%时,血热型以白带恶臭、下腹灼痛等热性症状的关联最高,风寒型以下腹胀痛、白带清稀等寒性症状的关联最高。在通用方剂基础上,与血热型关联最高的方剂为五味麝香丸、八味小檗皮散等具有清热解毒和抑制HPV病毒载量类方剂,而与风寒型关联最高的方剂为日轮散卡茨尖、十味豆蔻丸等具有暖宫养肾和改善免疫防御功能类方剂。结论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在藏医诊疗中可分为血热型、风寒型,总体用药规律为平隆补益、清热解毒、排泄病邪,体现了藏医“聚⁃清⁃排”及“温者治寒、凉者治热”的治疗原则。其中,治疗血热型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风寒型以暖宫养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炎 高危hpv感染 藏医证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0名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自然转归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倩 曹頔 +3 位作者 马茜 李娜 崔绪琴 杨筱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4-540,共7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自然转归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V-DNA分型检测技术对760例初次感染HR-HPV的西安地区女性进行随访检测,必要时行液基细胞学和/或阴道镜检查。结果 760名女性生殖道HR-HPV...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自然转归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V-DNA分型检测技术对760例初次感染HR-HPV的西安地区女性进行随访检测,必要时行液基细胞学和/或阴道镜检查。结果 760名女性生殖道HR-HPV自然清除率为71.58%,中位时间8.10个月;持续感染率为22.63%,中位时间17.23个月;进展率为5.79%,中位时间29.34个月。50岁以上年龄组自然清除率(P=0.000)、持续感染率(P=0.000)和进展率(P=0.040)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感染组持续感染率明显低于单一感染组(P=0.010),但其中位时间明显长于单一感染组(P=0.018)。易进展型别为HPV-16、HPV-33、HPV-58、HPV-18、HPV-52、HPV-68,其中HPV-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宫颈癌(CC)中最常见,占85.00%。结论多数HR-HPV感染在2年内被清除,仅少数进展为CIN/CC。50岁以上女性自然清除率低,持续感染率和进展率高,多重感染影响病毒持续,HPV-16是本地区最常见的致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自然清除 持续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脱落细胞CA-IX的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英俏 何鑫 +4 位作者 刘军 王淑珍 胥莎莎 王跃 刁小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IX,CA-IX)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关系,分析CA-IX预测宫颈病变自然转归方向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CA...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IX,CA-IX)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关系,分析CA-IX预测宫颈病变自然转归方向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CA-IX在不同宫颈病变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采用HC-Ⅱ测定HR-HPV DNA,定期随访,比较CA-IX表达与HR-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CA-IX的表达与HPV的感染存在相关性(χ2=81.8,P=0.000)。低级别〔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和高级别(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宫颈病变,CA-IX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32)。不同HPV感染状态下(持续性感染、一过性感染、无HPV感染),CA-IX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6%、38.4%、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P=0.001)。结论 CA-IX的表达与HPV感染相关,在持续性HPV感染中,CA-IX的表达阳性率较一过性HPV感染、无HPV感染明显升高,提示CA-IX有可能是参与持续HPV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子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碳酸酐酶IX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锥切术后HR-HPV持续性感染的诊治意义探讨及新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轶 李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7-500,共4页
子宫颈癌是唯一可以预防且治疗的癌症,重要的致病因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持续性感染,其对子宫颈癌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 子宫颈癌是唯一可以预防且治疗的癌症,重要的致病因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持续性感染,其对子宫颈癌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包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和湿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早诊早治 湿疣 子宫颈锥切术 hpv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国际多中心研究:检测HPV L1可区分子宫颈癌前病变和瞬时HPV感染 被引量:16
13
作者 田智丹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2-1022,共1页
子宫颈癌筛查计划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子宫颈癌筛查计划中主要针对HPV高危型阳性的早期异型增生性病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区分瞬时HPV感染与真正的癌前病变,致使有些患者接受了侵袭性治疗方法如阴道镜检查、活... 子宫颈癌筛查计划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子宫颈癌筛查计划中主要针对HPV高危型阳性的早期异型增生性病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区分瞬时HPV感染与真正的癌前病变,致使有些患者接受了侵袭性治疗方法如阴道镜检查、活检或锥切,这不仅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高,而且还会造成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增加残疾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前病变 hpv感染 多中心研究 检测 国际 hpv高危 筛查计划 增生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与阴道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辉 吴瑞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4,共2页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es, HPV)是生殖道最常见的病毒。大部分性活跃妇女均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感染该病毒,有的还会反复感染。宫颈癌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与HPV有关的疾病,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都可以追溯到HP...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es, HPV)是生殖道最常见的病毒。大部分性活跃妇女均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感染该病毒,有的还会反复感染。宫颈癌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与HPV有关的疾病,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都可以追溯到HP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感染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癌前病变 阴道癌 反复感染 宫颈癌 生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现状及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68
15
作者 魏丽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3,共3页
宫颈癌仍然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道肿瘤。随着诺贝尔奖获得者zur Hausen教授发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以来,
关键词 感染现状 hpv疫苗 宫颈癌 hpv感染 癌前病变 专题讨论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基底细胞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p16和BerEP4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Elwood H Kim J +2 位作者 Yemelyanova A 李慧明(摘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1-571,共1页
外阴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SCC)占绝大部分,基底细胞样SCC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外阴基底细胞癌(BCC)少见,目前BCCs的HPV状态尚未明确。由于外阴BCC组织学特征与基底细胞样SCC具有部分重叠,如巢状分布、一致性基底细... 外阴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SCC)占绝大部分,基底细胞样SCC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外阴基底细胞癌(BCC)少见,目前BCCs的HPV状态尚未明确。由于外阴BCC组织学特征与基底细胞样SCC具有部分重叠,如巢状分布、一致性基底细胞样细胞和鳞化区域,因此二者易混淆。由于两种肿瘤手术范围和预后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外阴恶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DNA检测 P16 hpv感染 组织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相关性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玲玲 陈伟 +1 位作者 张松灵 王丽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8-1009,共2页
宫颈癌(Cervicalcancer)是全球妇女中发病率占第3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高达约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并有将近27.4万的患者死于该病[1]。大量的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性... 宫颈癌(Cervicalcancer)是全球妇女中发病率占第3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高达约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并有将近27.4万的患者死于该病[1]。大量的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2]。因此,以HPV感染为出发点研究宫颈癌的治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HPV疫苗将是治疗宫颈癌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疫苗 hpv疫苗 宫颈癌 相关性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hpv感染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相关细胞因子在育龄期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女性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洪祖蓓 季雯婷 +2 位作者 邱丽华 狄文 楼微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早期过程中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方法·收集120例高危型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25~46岁)的阴道灌洗液,并经活检病理诊断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早期过程中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方法·收集120例高危型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25~46岁)的阴道灌洗液,并经活检病理诊断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CIN以上病变;选择同时期妇科门诊HPV阴性、液基薄层细胞检测阴性者2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液相微珠悬浮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IL-10、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V感染者阴道局部IL-17、IL-6、TGF-β、IL-4表达量较HPV阴性者明显升高;HPV16/18型感染者阴道局部IL-4、IL-10的表达量较HPV非16/18型感染者明显降低;HPV持续感染者阴道局部IL-17、IL-6、TGF-β的表达量,与HPV非持续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HPV阴性者显著升高。结论·HPV感染早期即可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引起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Th17相关免疫因子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可为指导HPV高危型持续感染的处理及预防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 持续感染 辅助性T细胞17 局部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治疗性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卡娜 郄明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1,共3页
宫颈癌是目前我国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约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的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 hpv 治疗性疫苗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宫颈癌 恶性肿瘤 持续感染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妊娠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锋 李笑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7-899,共3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可引起宫颈、阴道、外阴、肛门、阴茎、口咽等部位癌和癌前病变。HPV有200多种型别,其中约40种可引起女性下生殖道病变。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低危型HP...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可引起宫颈、阴道、外阴、肛门、阴茎、口咽等部位癌和癌前病变。HPV有200多种型别,其中约40种可引起女性下生殖道病变。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道湿疣。妊娠期HPV感染很常见,影响母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妊娠期 高危hpv 癌前病变 下生殖道 DNA病毒 hpv感染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