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并对两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1.54%,同时含有少量的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等。HPV^+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40.48%),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32.35%),同时普氏菌属、奇异菌属、厌氧球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相对丰度也有所增加。在HPV^+组女性的阴道菌群中发现布鲁菌属的存在,而HPV^-组中未见此菌属。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HR-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HR-HPV感染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加德纳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过度增殖,并发现有布鲁菌属存在。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宫颈局部微环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同步变化,探讨HR-HPV病毒复制和宫颈病变进展两者同时对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4例HR-HPV持续感染者依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宫颈...目的比较宫颈局部微环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同步变化,探讨HR-HPV病毒复制和宫颈病变进展两者同时对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4例HR-HPV持续感染者依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采用PCR荧光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DNA,应用流式细胞仪CD4+CD25+Foxp3+设门方法对宫颈刷检物中的CD4+CD25+Treg细胞相对计数,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宫颈局部Treg细胞表达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和不同拷贝数的病毒载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4.93,109.86,P<0.05),进一步的两两比较显示,Treg细胞的水平变化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之间以及低载量(HPV DNA 104~105copies/m L)和中载量(HPV DNA 105~106copies/m 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Treg细胞水平变化为变量,宫颈病变和病毒载量为因子的交互效应显著(F=3.39,P<0.05),不同的宫颈病变,HR-HPV病毒载量对Treg表达的影响大小不一,总体呈现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R-HPV病毒拷贝数升高,Treg细胞表达Foxp3+逐步上升的趋势;(3)宫颈癌患者高表达CD4+CD25+Foxp3+Treg细胞,但表达水平波动范围大,数值分布最为分散。结论宫颈局部微环境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在不同宫颈病变和不同HR-HPV DNA中可能通过双向性调节,影响宫颈病变转归,就整体变化而言,Treg细胞、HR-HPV载量、宫颈病变三者呈相向的进展趋向。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宫颈局部微环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同步变化,探讨HR-HPV病毒复制和宫颈病变进展两者同时对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4例HR-HPV持续感染者依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采用PCR荧光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DNA,应用流式细胞仪CD4+CD25+Foxp3+设门方法对宫颈刷检物中的CD4+CD25+Treg细胞相对计数,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宫颈局部Treg细胞表达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和不同拷贝数的病毒载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4.93,109.86,P<0.05),进一步的两两比较显示,Treg细胞的水平变化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之间以及低载量(HPV DNA 104~105copies/m L)和中载量(HPV DNA 105~106copies/m 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Treg细胞水平变化为变量,宫颈病变和病毒载量为因子的交互效应显著(F=3.39,P<0.05),不同的宫颈病变,HR-HPV病毒载量对Treg表达的影响大小不一,总体呈现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R-HPV病毒拷贝数升高,Treg细胞表达Foxp3+逐步上升的趋势;(3)宫颈癌患者高表达CD4+CD25+Foxp3+Treg细胞,但表达水平波动范围大,数值分布最为分散。结论宫颈局部微环境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在不同宫颈病变和不同HR-HPV DNA中可能通过双向性调节,影响宫颈病变转归,就整体变化而言,Treg细胞、HR-HPV载量、宫颈病变三者呈相向的进展趋向。
文摘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