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缆高功率微波耦合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天 高原 秦风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高功率微波易通过电子设备间互连线缆这一主要耦合途径进入系统内部,扰乱甚至损坏敏感电路或器件。为指导工程上合理布线,提升电子系统在高功率微波环境下生存能力,采用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线缆... 高功率微波易通过电子设备间互连线缆这一主要耦合途径进入系统内部,扰乱甚至损坏敏感电路或器件。为指导工程上合理布线,提升电子系统在高功率微波环境下生存能力,采用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线缆长度、离地高度、端接负载阻值、辐射场入射角)下高功率微波与线缆的耦合效应,获取了耦合响应规律并分析了内在原因。结果表明:耦合信号随线缆长度增加先振荡变化后逐渐趋于稳定,振荡周期与入射波波长相等;耦合信号随线缆距地高度变化呈现振荡变化,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距地高度为入射波1/4波长的奇数倍以及1/2波长的整数倍时;耦合信号随端接负载阻值增加先变小后变大,当负载阻值与线缆特性阻抗匹配时,耦合信号最小;耦合信号随来波方向与线缆布设方向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当两者垂直时,耦合信号最大。在此基础上给出实际工程中线缆敷设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线缆耦合 响应规律 影响因素 优化布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接触式GW级高功率微波在线耦合测量结构设计与测试方法
2
作者 吴少彤 苏建仓 +4 位作者 李锐 程杰 胡祥刚 李梅 徐秀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1,共8页
高功率微波(HPM)系统集成过程中,微波源与传输发射分系统的对接状态直接影响系统性能,不良的对接状态可能引发射频击穿,导致系统输出功率降低。因此,诊断系统的对接状态具有重要工程价值。为此,开展了非接触式高功率微波传输技术研究,... 高功率微波(HPM)系统集成过程中,微波源与传输发射分系统的对接状态直接影响系统性能,不良的对接状态可能引发射频击穿,导致系统输出功率降低。因此,诊断系统的对接状态具有重要工程价值。为此,开展了非接触式高功率微波传输技术研究,并针对采用圆锥喇叭作为馈源的Ku波段GW级HPM系统,提出了一种馈源喇叭注入功率测量技术。基于仿真设计,完成该测量技术的关键组件研制,并开展了小信号测试和功率容量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5±0.15) GHz范围内,该测量组件的反射系数小于-26 dB,耦合系数为(-0.31±0.07) dB,功率容量超过900 MW。实验和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测量技术具有耦合系数稳定、测试误差小等性能,能够有效测量HPM源注入馈源喇叭的微波功率,并诊断HPM系统的对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在线耦合测量 馈源喇叭 对接状态 测量技术 功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凯柏 高博 +4 位作者 高敏 余道杰 周晓东 宋燕燕 王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9-2443,共15页
开展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效应研究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本文基于HPM技术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电子系统面临的HPM威胁。其次,阐述了电子系统HPM效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析法、数值法和试验法的研究现状。... 开展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效应研究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本文基于HPM技术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电子系统面临的HPM威胁。其次,阐述了电子系统HPM效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析法、数值法和试验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效应研究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当前,针对复杂电子系统开展HPM效应研究仍面临算法和模型优化、数据精确测量等现实问题。传统理论分析方法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在大模型技术的驱动下,HPM效应评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有效提升电子系统HPM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系统 功率微波 效应研究 人工智能 效应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真空封装X波段重频高功率微波系统
4
作者 敖宇 杨德文 +3 位作者 滕雁 陈昌华 张锋 黄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6,共7页
传统上通常采用外接真空泵组来获取和维持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真空状态,但这会显著增加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限制其实际应用场景。为了实现高功率微波系统的轻小型化,提升其实用性,针对X波段重频高功率微波系统,设计研制了一种真空封装装置。... 传统上通常采用外接真空泵组来获取和维持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真空状态,但这会显著增加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限制其实际应用场景。为了实现高功率微波系统的轻小型化,提升其实用性,针对X波段重频高功率微波系统,设计研制了一种真空封装装置。在脉冲传输线-二极管界面以及微波天线喇叭口,采用了陶瓷-金属钎焊技术;在系统的其他接口处采用了刀口密封技术,实现了高功率微波产生、传输及发射腔体内部的真空封装。借鉴真空电子领域中的材料表面清洗、烘烤排气等真空获取手段,系统可以在非工作状态下维持10^(-7) Pa数量级的气压接近100 h。通过在二极管外筒和微波天线喇叭上安装非蒸散型吸气剂泵,可有效捕集系统加电工作时腔内释放的气体,实现动态真空维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以10~30 Hz的重频稳定运行10000炮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轻小型化 真空封装 陶瓷绝缘子 非蒸散型吸气剂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波段高功率微波变极化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天线
5
作者 孙云飞 马照坤 +2 位作者 贺军涛 曹甄强 张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4,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VICTS)天线和多层全金属十字开孔透镜的变极化波束扫描方案,通过调整极化层、辐射层以及天线整体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线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的自由切换,并可实现不同极化输出下的二维波束扫描。设...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VICTS)天线和多层全金属十字开孔透镜的变极化波束扫描方案,通过调整极化层、辐射层以及天线整体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线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的自由切换,并可实现不同极化输出下的二维波束扫描。设计了一个K波段口径150 mm的天线模型,仿真得到天线圆极化辐射时的最大增益为27.61 dB,轴比为1.05 dB,口径效率为58.7%;波束扫描至26°时,增益为25.72 dB,轴比为2.58 dB。线极化辐射时的最大增益为27.63 dB,口径效率为58.7%;波束扫描至26°时,增益为25.82 dB。按真空中金属击穿阈值50 MV/m进行计算,VICTS天线的功率容量为9.6 GW/m^(2),极化层的功率容量超过10 GW/m^(2),该变极化波束扫描天线方案有应用于高功率微波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极化器 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天线 极化可调天线 二维波束扫描 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TM_(01)在线选模耦合装置设计
6
作者 张立刚 谭维兵 +2 位作者 李小泽 朱晓欣 胡祥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针对传统高功率微波在线测量装置寄生模式抑制度低、测量精度易受到寄生模式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功率TM_(01)模式选模耦合装置。由于相对论返波管阴极发射角向不均匀性会产生非对称模式,而传统的单臂多孔圆波导耦合器无法解决其他... 针对传统高功率微波在线测量装置寄生模式抑制度低、测量精度易受到寄生模式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功率TM_(01)模式选模耦合装置。由于相对论返波管阴极发射角向不均匀性会产生非对称模式,而传统的单臂多孔圆波导耦合器无法解决其他非对称模寄生耦合干扰的问题,往往导致检测波形畸变、耦合度判断偏差,严重影响对返波管TM_(01)模输出功率在线评估的准确性。为此,将四臂多孔耦合结构与基于魔T的TM_(01)选模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在线选模耦合装置,利用不同波导模式场结构区别实现了TM_(01)模式与其他寄生模式的差异化耦合,解决了因寄生模式干扰引起的在线测试功率不准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耦合器对TM_(01)模耦合强度相对于其他模式高出20 dB以上,高功率实验中测得在线测试波形及功率与辐射场测试波形及功率符合较好,耦合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微波测量 TM_(01)模选模圆波导耦合器 魔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嵌套结构的锁频锁相高功率微波振荡器仿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家文 葛行军 +4 位作者 党方超 张鹏 邓如金 胡晓冬 李志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高功率微波(HPM)产生器件通过增加慢波结构的过模比使得功率容量显著提高。嵌套型结构让过模器件的空心结构或内导体结构得到使用,同时嵌套型器件的低阻抗使得其与低阻脉冲功率源能良好匹配。基于内外嵌套结构提出了一种锁频锁相高功率... 高功率微波(HPM)产生器件通过增加慢波结构的过模比使得功率容量显著提高。嵌套型结构让过模器件的空心结构或内导体结构得到使用,同时嵌套型器件的低阻抗使得其与低阻脉冲功率源能良好匹配。基于内外嵌套结构提出了一种锁频锁相高功率微波振荡器。相对于传统的锁频锁相方法,提出了基于耦合波导实现锁频锁相的新方法。内外相对论速调管振荡器(RKO)产生的微波信号通过耦合波导泄漏到高频结构中,对电子束进行预调制,从而实现锁频锁相。另外,为实现内外高功率微波通道合成,设计了双通道功率合成器。在振荡器的工作频点,功率合成器能弥补振荡器两输出通道相位差,使得功率合成效率提高,合成效率为98.3%。在二极管电压575 kV,磁场强度0.6 T条件下,内外RKO的微波输出功率分别为2.2 GW和3.2 GW,频率差波动小于20 MHz,相位差稳定在10°附近;加载双通道功率合成器,仿真结果表明,微波输出功率为5.31 GW,功率效率32.2%。结果表明,嵌套器件在互锁状态时,振荡器饱和时间缩短,输出功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锁频锁相 嵌套结构 相对论速调管振荡器 功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大口径相控阵天线拍波辐射方法研究
8
作者 苏建仓 胡祥刚 +2 位作者 李廷伍 朱晓欣 吴少彤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3,66,共5页
相控阵天线是未来高功率微波辐射系统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了获得超高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高功率微波天线均为大口径形式。而大口径相控阵天线在辐射高功率微波拍波过程中,存在波束分裂、增益下降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 相控阵天线是未来高功率微波辐射系统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了获得超高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高功率微波天线均为大口径形式。而大口径相控阵天线在辐射高功率微波拍波过程中,存在波束分裂、增益下降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大口径相控阵天线拍波辐射结构,采用“子阵-面阵”两级馈电形式,解决了拍波辐射过程中波束分裂问题,有效提高了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综合性能。该方法极大地节约了移相器数量,节省了系统成本,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有利于实现高功率微波系统的小型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拍波 孔径效应 波束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美国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动态
9
作者 张帅 张艺博 涂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简要介绍了美国国际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布的“波形捷变射频定向能(WARDEN)”项目、空军研究实验室公布的《定向能和基地防御》和《定向能未来2060-美国国防部定向能技术未来40年远景》报告,重点分析了“WARDEN”项目、《定向能和... 简要介绍了美国国际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布的“波形捷变射频定向能(WARDEN)”项目、空军研究实验室公布的《定向能和基地防御》和《定向能未来2060-美国国防部定向能技术未来40年远景》报告,重点分析了“WARDEN”项目、《定向能和基地防御》和《定向能未来2060-美国国防部定向能技术未来40年远景》报告中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动态,分析归纳了当前美国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是“深化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高功率微波后门扰乱效应机理,提升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攻击距离”,这些结论可为我国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捷变射频定向能 定向能未来2060 定向能和基地防御 功率微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功率微波器件的传导冷高温磁体研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策 刘辉 +7 位作者 刘建华 戴银明 陈顺中 程军胜 王秋良 霍少飞 史彦超 黄慧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了利于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紧凑化和小型化,降低系统能耗,对产生引导磁场的超导磁体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超导磁体使用稀土钡铜氧化物线饼组成。低温系统采用4台小型风冷式斯特林制冷机对超导磁体冷却。为了适用于车载环境并降低漏热,采... 为了利于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紧凑化和小型化,降低系统能耗,对产生引导磁场的超导磁体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超导磁体使用稀土钡铜氧化物线饼组成。低温系统采用4台小型风冷式斯特林制冷机对超导磁体冷却。为了适用于车载环境并降低漏热,采用了一种非金属材料的新型锥体结构作为磁体的承载结构,并通过仿真分析了一般的车载环境下的磁体结构承载情况。整个高温超导磁体工作温区为40~50 K,达到目标场时的通电电流为77.49 A,均匀区场强达到4 T。整个系统能耗较传统技术降低80%。通过实验测试出高温超导磁体的温度运行上限为48.9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稀土钡铜氧材料温超导磁体 传导冷却 车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匹配高功率低副瓣波导缝隙阵天线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11
作者 侯万杉 殷勇 +6 位作者 秦雨 刘海霞 李文龙 毕亮杰 李海龙 王彬 蒙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研究了波导缝隙阵天线在高功率微波技术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特别关注了波导缝隙阵天线的缝隙互耦、副瓣电平以及天线和馈源的匹配问题。新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计算出考虑缝隙互耦效应的缝隙电导函数,从而实现波导... 研究了波导缝隙阵天线在高功率微波技术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特别关注了波导缝隙阵天线的缝隙互耦、副瓣电平以及天线和馈源的匹配问题。新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计算出考虑缝隙互耦效应的缝隙电导函数,从而实现波导缝隙阵天线的高效设计,该方法无需复杂运算或外部结构,保证了系统紧凑性,并在设计波导缝隙面阵时表现出更高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设计的天线在匹配度方面表现优异,在中心频率f=2.458 GHz处,所设计的天线的各个端口的反射系数范围为-37.2 dB至-27.7 dB,相比使用Stevenson公式设计相同目标参数的天线的各个端口的反射系数范围为-11 dB至-8.7 dB,使用新方法设计的天线的各个端口的反射系数至少降低了19 dB。此外,新方法设计的天线实现了-30.2 dB的低副瓣电平和332.6 MW的高功率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耦 匹配 副瓣电平 功率容量 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小型化阶梯型双半圆波导模转天线设计
12
作者 陈雅欣 李相强 +2 位作者 张健穹 王庆峰 唐先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3,共7页
在高功率微波辐射领域中,模式变换器加喇叭天线是实现旋转轴对称模定向辐射的常用技术,但模式变换器与喇叭天线的分离设计往往会使得天线轴向和口面尺寸较大。为了满足实际应用场景对天线小型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模式控制与辐射一体化... 在高功率微波辐射领域中,模式变换器加喇叭天线是实现旋转轴对称模定向辐射的常用技术,但模式变换器与喇叭天线的分离设计往往会使得天线轴向和口面尺寸较大。为了满足实际应用场景对天线小型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模式控制与辐射一体化的阶梯型双半圆波导辐射天线。该天线由圆波导TM01模输入,通过插板将圆波导TM01模分成两路相位相反的半圆波导TE11模,之后再连接两个不对称的阶梯型半圆波导辐射器实现微波辐射。功分器采用了渐变圆波导进行匹配,同时采用大半径的内导体以提高功率容量。双半圆波导辐射器利用模式匹配法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相位调节和模式控制。通过分区域的模式控制和辐射一体化设计,在辐射口面处达到更加均匀的同相电场分布,实现定向辐射,从而缩短了天线长度、降低了口面大小。优化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2.85 GHz的天线模型,天线尺寸为1.18λ×1.18λ×2.42λ。仿真结果表明:在2.75~2.96 GHz内天线回波损耗大于15 dB,在2.71~3 GHz内实际增益大于15.5 dBi,中心频点的实际增益为16.14 dBi,真空功率容量为906 MW。相比于传统的模式转换器加喇叭天线的技术路线,该天线具有高功率容量、小型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匹配法 半圆波导 模转天线 粒子群优化算法 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旋转移相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亮 张强 +4 位作者 袁成卫 刘金亮 孙云飞 龚鸿州 刘东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利用旋转移相技术的几何相位调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输相位差概念的波束扫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电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叉戟形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工作于9.5~10.5 GHz,在0~40°入射角度下具有360°范围内的线性相位调... 利用旋转移相技术的几何相位调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输相位差概念的波束扫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电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叉戟形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工作于9.5~10.5 GHz,在0~40°入射角度下具有360°范围内的线性相位调控能力,真空条件下的功率容量达到1.11 GW。采用该单元设计了半径为200 mm的圆形口径反射阵列天线,并使用全波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利用口径相位分布的可重构特性,所设计的反射阵列天线可以实现±40°范围内的波束扫描。在10 GHz时,波束扫描过程中的增益下降小于1.7 dB,最大增益达到31.1 dBi,对应口径效率为73.42%,最低口径效率超过50%,副瓣电平和轴比始终低于-18.7 dB和1.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移相技术 波束扫描 反射阵列天线 功率微波 功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设计
14
作者 张炀 李相强 +2 位作者 张健穹 王庆峰 唐先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6,共9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系统宽频带和波束扫描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天线采用线极化喇叭馈源和三明治介质埋藏式贴片单元,其中贴片部分为嵌套式双谐振结构集成可变电容,同步拓宽相位调节... 针对高功率微波系统宽频带和波束扫描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天线采用线极化喇叭馈源和三明治介质埋藏式贴片单元,其中贴片部分为嵌套式双谐振结构集成可变电容,同步拓宽相位调节范围(360°)与工作带宽。通过消除单元突变结构并采用三明治介质层,有效抑制了三相点产生,使功率容量提升至5 MW(0.1 MPa气压SF6环境)。调节可变电容容值可实现8.55~9.65 GHz频段内12%相对调谐带宽。基于11×11矩形栅格的反射阵仿真表明:242 mm口径阵列天线最大增益25.12 dBi,口径效率54.39%,全频带支持0°~20°波束扫描。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设计在调谐带宽(12%)和功率容量(5 MW)方面具有优势,为高功率微波系统的宽频带波束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宽频带 电控波束扫描 反射阵列天线 可变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鸿州 张建德 +2 位作者 袁成卫 张强 许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在常规的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该阵列天线通过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天线匹配层和密封层一体化设计以及调节天线结构的手段,获得了宽带高功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0.8~4.0 ...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在常规的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该阵列天线通过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天线匹配层和密封层一体化设计以及调节天线结构的手段,获得了宽带高功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0.8~4.0 GHz的范围内,天线未扫描时的驻波比小于2;在16 mm×32 mm单元尺寸内和1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中,功率容量达到0.12 MW;以该单元天线组成10×10阵列,100个单元总尺寸仅为160 mm×320 mm,在1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中,功率容量可以达到12 MW,另外,该天线可实现45°的宽角扫描。该阵列天线的提出为实现高功率微波宽带天线的宽频带、大角度扫描、紧凑化、小型化以及低剖面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 紧耦合 波束扫描 功率容量 紧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高功率微波的雷达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翟畅 方进勇 +2 位作者 吴江牛 黄惠军 邱卓越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文研究提出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窄脉冲,能够具备雷达探测能力,适用于解决单脉冲探测雷达功率不足的问题。新型高功率微窄脉冲为ns级脉冲信号,具备中心载频信息并且具有超高重频、超高功率、超高带宽的特性。根据该脉冲特性,本文深入探... 本文研究提出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窄脉冲,能够具备雷达探测能力,适用于解决单脉冲探测雷达功率不足的问题。新型高功率微窄脉冲为ns级脉冲信号,具备中心载频信息并且具有超高重频、超高功率、超高带宽的特性。根据该脉冲特性,本文深入探索提出一种基于新型高功率微波的雷达探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脉冲路径编码压缩的物理脉冲压缩方式获得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窄脉冲,通过单脉冲探测的方式实现对目标探测侦察。经数值仿真模拟与实际测量对比分析表明,对于探测雷达系统而言,基于脉冲路径编码压缩方法能够在现有功率源基础上提高20 dB以上的信号增益。通过多目标探测实验验证,新型高功率微波雷达系统能够有效探测目标,其系统距离测量精度误差小于5‰。实验证明:新型高功率微波窄脉冲具有雷达探测能力,能有效提高系统探测功率,提升系统探测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功率微波 脉冲路径编码压缩 单脉冲信号 雷达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高功率、高增益圆极化馈源研究
17
作者 付姜宇 赵晓云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7-72,共6页
为满足高功率微波效应平台对设备紧凑性的要求,针对传统高功率微波馈源体积庞大且结构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紧凑型高功率微波效应平台的X波段圆极化高功率、高增益馈源。通过基础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优化完成了馈源的设计。在设计... 为满足高功率微波效应平台对设备紧凑性的要求,针对传统高功率微波馈源体积庞大且结构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紧凑型高功率微波效应平台的X波段圆极化高功率、高增益馈源。通过基础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优化完成了馈源的设计。在设计中,采用椭圆波导圆极化器实现微波源由线极化到圆极化的转变;基于模式匹配理论,设计了具有准高斯场辐射的新颖光壁喇叭;引入赋形介质透镜,提高了馈源的方向性和增益,最终实现了高功率、高增益圆极化微波辐射。为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在微波暗室中对设计的馈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馈源在X波段频率下,远场增益达到28.4 dB,辐射方向性良好;反射系数S11约为-29.62 dB,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且圆极化轴比达0.9以上,所设计的圆极化高功率、高增益馈源满足紧凑型高功率微波效应平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 功率微波 光壁喇叭 模式匹配法 介质透镜 X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GPS导航系统抗高功率微波防护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曹政 王武斌 +4 位作者 赵伟 陈瑞涛 马兴旺 李艳玲 白嘉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5,共6页
为提升北斗/GPS导航接收系统抗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效能,采用场路协同仿真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北斗/GPS天线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响应特性,仿真得到天线端口的耦合电压量值。为实现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设计两级防护电路,通过构建稳态电路和... 为提升北斗/GPS导航接收系统抗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效能,采用场路协同仿真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北斗/GPS天线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响应特性,仿真得到天线端口的耦合电压量值。为实现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设计两级防护电路,通过构建稳态电路和瞬态电路模型,对插入损耗和泄漏电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防护电路进行了加工。测试结果表明:防护电路在2 kW的窄带高功率微波注入下,泄漏功率小于0.5 W;在1411 V的超宽谱高功率微波注入下,泄漏电压小于12 V,可实现对高功率微波的有效抑制。同时将防护电路装配到北斗/GPS导航天线内,导航系统可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系统 北斗/GPS天线 射频前端 功率微波防护 场路协同仿真 防护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的舰载高功率微波武器目标威胁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洪浩 曹巍 +1 位作者 章业超 陈志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7-54,共8页
随着无人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武器在未来海上防空作战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HPM武器与常规舰载防空武器协同防空时的威胁评估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建立基于KAN(Kolmogorov-Arn... 随着无人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武器在未来海上防空作战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HPM武器与常规舰载防空武器协同防空时的威胁评估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建立基于KAN(Kolmogorov-Arnold Network)的威胁评估模型,通过量化6项核心因素对来袭目标的威胁程度进行评估。仿真实验表明:KAN模型的威胁评估误差保持在0.036以下,平均误差为0.0142,优于传统的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模型和FABP(Firefly Algorithm Optimized Back Propagation)网络模型。加入HPM武器后,对相应量化指标进行调整,运用KAN模型预测加入HPM武器后的目标威胁值,目标威胁值平均下降了0.0714。HPM武器的使用显著增强了舰艇的防空能力,为未来防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微波武器 威胁评估 Kolmogorov-Arnold网络 残差激活函数 稀疏化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作用下三维结构中多物理场耦合过程仿真方法研究综述
20
作者 张浩轩 王寅达 +11 位作者 王一尧 白容川 陈哲 李谭毅 王大伟 王卫杰 谢浩 赵振国 詹启伟 周海京 周亮 尹文言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2-869,共18页
电子系统暴露在高功率微波中,产生的多物理耦合效应会引发其性能降低甚至损毁。为指导其电磁防护设计,需要研究大规模电(磁)-热-应力耦合并行仿真方法。通过集成高性能并行计算框架和区域分解方法(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DDM),可... 电子系统暴露在高功率微波中,产生的多物理耦合效应会引发其性能降低甚至损毁。为指导其电磁防护设计,需要研究大规模电(磁)-热-应力耦合并行仿真方法。通过集成高性能并行计算框架和区域分解方法(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DDM),可以实现超大规模复杂结构的高效数值模拟。在无源结构的电-热-应力耦合数值模拟中,每个时间步都需要反复求解电流连续性方程、热传导方程和热应力方程,场间通过焦耳热和温变材料参数实现耦合,当达到稳态后,进入下一个时间步;在射频无源结构的电磁-热-应力耦合过程数值模拟中,每个时间步内分别求解电磁场和热场,并通过耗散功率和温变材料参数实现场间耦合,当达到稳态后,根据温升计算热应力,然后进入下一个时间步。本文回顾了电(磁)-热-应力大规模并行仿真的实现方法,并列举了国内外科研团队在键合线阵列、系统级封装、微波滤波器等多种复杂结构的多物理场模拟方面的标志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计算 功率微波(HPM) 有限元方法(FEM) 区域分解方法(DDM) 性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