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RMR-VWI对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石增强 贾琳 +2 位作者 贾文霄 韩秉艳 王云玲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0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对椎-基底动脉系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模式、斑块负荷、分布特点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入组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行磁共...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对椎-基底动脉系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模式、斑块负荷、分布特点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入组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行磁共振常规序列检查(含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和HRMR-VWI检查,证实存在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并测量责任血管管壁,计算责任血管的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最狭窄处血管面积/参考处血管面积).比较正性和负性重构血管的斑块面积、负荷,观察责任斑块位置、分布及强化特点.结果 HRMR-VWI发现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0例,其中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例,椎动脉(颅内段)粥样硬化斑块12例,2例脑桥旁梗死者未见明显斑块.责任血管正性重构21例,负性重构7例,无重构2例.正性重构组的斑块面积[(6.32±3.19)mm2]及斑块负荷[(0.51±0.13)%]均大于负性重构组的斑块面积[(2.14±1.43)mm2]及负荷[(0.28±0.19)%].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穿支动脉分支开口周围,以背外侧多见.椎-基底动脉系粥样硬化责任斑块多呈轻度或明显强化.结论 HRMR-VWI能够作为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病因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MRI血管壁成像在不同年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诊疗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建刚 廖文楷 +3 位作者 郑勇 宋建勋 叶华卫 黄居科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 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和6个月患侧大脑中动脉的HR-MRI血管壁成像特点(管腔狭窄率、管壁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及1年预后情况(mRS≤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青年组16例,中老年组14例。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两组责任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6个月,青年组治疗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37.47%±0.04%vs 60.00%±0.11%,P=0.02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0.63±0.18 mm vs 1.56±0.35 mm,P=0.016)及斑块强化率(0.35%±0.17%vs 0.57%±0.24%,P=0.043)低于中老年组。两组间术后6个月时管壁重构指数和1年良好预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青年相比,中老年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再通术后的管腔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更高,提示年龄可能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机械取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佳慧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667-670,共4页
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 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全脑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煜堃 张浩南 +6 位作者 常佩佩 刘娜 罗贺丹 胡帅 王楠 宋清伟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ed factors,AF)优化头部基于压缩感知的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three-dimensional 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3... 目的采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ed factors,AF)优化头部基于压缩感知的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three-dimensional 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3D CS SNAP),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全脑覆盖的高质量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血管壁图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10名志愿者进行头部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three-dimensional 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3D SNAP)参数的预扫描及选择;20名志愿者在优化后的预扫描序列基础上,行头部的常规3D SNAP以及不同AF(2、2.5、3、4、5)的3D CS SNAP序列扫描。两名影像科医生在原始图像上划定血管腔、血管壁、邻近白质的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和标准差,并计算血管腔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血管壁的对比组织比(contrast-to-tissue ratio,CTR)和CTR效率(CTR efficiency,CTReff);同时,对不同AF的3D CS SNAP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Kappa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两名观察者的组间一致性;对比分析不同AF间测量数据以及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两名观察者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一致性良好(主观评分Kappa:0.568~0.884,数据测量ICC:0.602~0.968)。当CS AF≥4时,血管腔SNR、CNR及主观评价较常规3D SNA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S AF=2.5、3、4、5时,血管壁CTReff与常规3D SN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CS SNAP技术可以在相对更短的时间里获得全脑MRA和血管壁图像,一次扫描同时提供血管形态和血管壁斑块的诊断信息。推荐AF为2应用于轻中症患者,AF为3应用于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 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血管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M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特征与Plaque-RADS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梦星 Ndamka Josephat Sylvester +1 位作者 李帅 彭雯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108,共8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特征并进行斑块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laque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laque-RADS)评分,探究Plaque-RADS评分的... 目的基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特征并进行斑块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laque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laque-RADS)评分,探究Plaque-RADS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行HRMR-VWI的患者85例,其中梗死组33例,非梗死组52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的各项参数,并对斑块进行Plaque-RADS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梗死组中责任斑块33个,非责任斑块29个,非梗死组中非责任斑块102个。责任斑块的最小管腔面积、纤维化组织体积占比明显小于非责任斑块(P<0.05);责任斑块的长度、斑块体积、平均管壁厚度、最小管壁厚度、最大管壁厚度、重构指数、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或血栓体积、IPH或血栓体积占比明显大于非责任斑块(P<0.05);与非责任斑块相比,责任斑块的斑块负荷、狭窄度、Plaque-RADS评分更大(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的长度[比值比(odds ratio,OR)=1.6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1.10]、斑块负荷(OR=3.57,95%CI:1.76~7.24)、重构指数(OR=3.26,95%CI:1.62~6.59)IPH或血栓(OR=5.33,95%CI:2.27~12.52)、Plaque-RADS评分(OR=4.66,95%CI:2.35~9.24)、狭窄度(OR=3.77,95%CI:1.98~7.15),以及平均管壁厚度(OR=2.13,95%CI:1.05~4.32)为发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重要风险因素;Plaque-RADS评分预测AC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curve,AUC)为0.815(95%CI:0.732~0.898),Plaque-RADS评分联合其余各项危险因素预测ACI的AUC为0.837(95%CI:0.735~0.921)。结论颈动脉斑块存在IPH或血栓,以及斑块长度、斑块负荷、重构指数、管腔狭窄度、平均管壁厚度、Plaque-RADS评分增加,均会增加同侧发生ACI发生的风险;Plaque-RADS评分可标准化评估颈动脉斑块,提示斑块的危险分层,识别出高风险患者,是发生同侧ACI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Plaque-RAD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评估新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慧 王效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评估方法不足以准确评估该类疾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R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以及...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评估方法不足以准确评估该类疾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R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以及斑块的影像组学快速发展,显示出独特优势,血管内成像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等新兴方法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同评估方法的联合应用会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现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以明确不同方法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DWI与HRMR-VWI特征分析:青年与中老年组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吕霞 赵家欣 +2 位作者 马泽兰 刘岘 刘国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探讨不同年龄段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middle cerebral ath... 目的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探讨不同年龄段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middle cerebr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MCAS)患者在卒中机制及责任血管管壁特征的差异。材料与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因sMCAS导致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根据DWI急性脑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判定sMCAS卒中机制,包括穿支动脉受累组、低灌注组、动脉-动脉栓塞组及多种机制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和卒中机制的差异,以及责任血管在HRMR-VWI管壁特征的差异,包括斑块面积、负荷、长度、强化模式、斑块内出血、斑块分布模式及责任血管的狭窄率、重构指数、重构模式。结果纳入sMCAS患者103例,其中青年患者30例,中老年患者73例,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和冠心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卒中机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责任血管在HRMR-VWI管壁特征的比较:中老年组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均大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斑块长度、斑块强化模式、斑块内出血、斑块分布及血管狭窄率、重构模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sMCAS患者在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存在差异,提示青年sMCAS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所不同,其干预策略可能有别于中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男性,突发头痛、左侧肢体无力5天——局灶性脑动脉病
9
作者 陈歆然 陈红兵 +1 位作者 李竹浩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8-320,共3页
1资料患者男,13岁,因"突发头痛、左侧肢体无力5 d"于2019年9月6日入院。患者5 d前午睡时突感头痛,为右侧额顶颞部持续性胀痛,疼痛放射至颈背部肌肉。数分钟后上厕所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伴流口水、小便失禁,无意识丧... 1资料患者男,13岁,因"突发头痛、左侧肢体无力5 d"于2019年9月6日入院。患者5 d前午睡时突感头痛,为右侧额顶颞部持续性胀痛,疼痛放射至颈背部肌肉。数分钟后上厕所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伴流口水、小便失禁,无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可呼叫亲人,但无法自行爬起。后被家属发现,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家属诉入院后行头颅CT未见异常,头颅MRI示"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文字描述,未带影像片),予脱水、抗板等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为求进一步诊疗转入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局灶性脑动脉病 血管分辨磁共振 条带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