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鸿志 葛晓乾 +5 位作者 毕蕾 胡柏 张龄艺 谢群 蔡世峰 彭洪娟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3D-HR-VWI)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诊治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4例PACNS患儿行3D-HR-VWI检查,观察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影像学特点。患儿治疗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继...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3D-HR-VWI)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诊治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4例PACNS患儿行3D-HR-VWI检查,观察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影像学特点。患儿治疗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继续进行3D-HR-VWI检查,随访终点为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稳定,病变血管壁强化程度相似或低于正常血管壁。管壁强化程度分级:0级为管壁强化程度相似或小于同个体正常的颅内动脉管壁,1级为强化程度大于0级但小于垂体柄,2级为强化程度相似或大于垂体柄。结果14例患儿中颈内动脉系血管炎与椎动脉系血管炎各7例。颈内动脉系血管炎患儿中,1例为多发病灶,6例为单发病灶;椎内动脉系血管炎均为多发病灶。治疗前行3D-HR-VWI检查均显示病变血管管壁均匀增厚,强化程度均表现为2级。椎动脉系血管炎7例出院3个月、6个月随访,原受累管壁强化程度分别表现为2级、1级;其中,2例出院3个月、1例出院12个月复查3D-HR-VWI见新发病灶,均表现为健侧椎动脉多节段管壁向心型增厚并环形强化,相应水平管腔狭窄。颈内动脉系血管炎7例出院3个月复查,管壁强化程度均表现为1级;其中3例出院6个月复查管壁强化程度表现为0级,余4例出院9个月后复查病变强化程度近似表现为0级。结论3D-HR-VWI检查可显示PACNS患儿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等,对PACNS诊断及治疗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原发性 儿童 磁共振 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雪莲 王飞 +4 位作者 刘心成 袁涛 高丽娟 檀国军 全冠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752,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血管壁病变类型及程度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内血管管腔和管壁,定性和定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强化、斑块分布...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血管壁病变类型及程度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内血管管腔和管壁,定性和定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强化、斑块分布等,对于缺血性卒中危险分层、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评估研究进展,特别是斑块特征的发病机制、治疗相关信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王子堂 张凌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作为参照,随后再依次开展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诊断。对比分析不同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头颈血管CTA诊断(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漏诊率、误诊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狭窄程度、鉴别斑块性质结果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期间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其诊断结果接近于金标准,其临床应用可保障诊断结果准确性,明确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为后期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狭窄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头颈CT血管成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旭高 邹建勋 +3 位作者 叶国伟 周理余 项万青 吴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基底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35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对基底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中5例脑干梗塞,30例没有发生梗塞。5例患者中梗塞后的管腔狭窄程度为6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基底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35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对基底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中5例脑干梗塞,30例没有发生梗塞。5例患者中梗塞后的管腔狭窄程度为66%、68%、75%、78%、90%。梗塞前的管腔狭窄程度为56%、63%、65%、71%、77%。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狭窄程度均大于50%,动脉硬化斑块呈明显的偏心性强化。其中1例基底动脉狭窄程度达90%,增强后左后血管壁呈小点状强化。30例没有发生梗塞患者的狭窄程度均小于50%,动脉硬化斑块未见明显的偏心性强化。结论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显示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动脉硬化斑块强化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管腔狭窄程度大于50%,动脉硬化斑块明显强化的患者可能有潜在脑干梗塞的风险。早期发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管壁改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脑干梗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狭窄 脑干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识别及分期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林偲 王云玲 +3 位作者 丁爽 王金英 罕迦尔别克·库锟 贾文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对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识别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估44例患者MRV及HRMR-VWI对血栓...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对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识别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估44例患者MRV及HRMR-VWI对血栓节段性诊断的准确性,比较急、慢性组血栓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的差异。结果确诊的131处血栓中,MRV准确识别123处,敏感度93.9%,特异度97.7%,Kappa值0.9023;HRMR-VWI准确识别125处,敏感度95.4%,特异度98.6%,Kappa值0.9343。急、慢性组血栓SNR为210.46±45.20和96.43±30.82,CNR为206.32±44.12和91.62±3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VWI是诊断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靠的血栓直接成像技术,能清晰识别血栓并评估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急慢性期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可评估颈动脉斑块引发的脑梗死再发
6
作者 彭川 陈首名 蔡永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引发脑梗死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n=60),另选取初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60)。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 目的探究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引发脑梗死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n=60),另选取初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60)。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特征资料、颈动脉斑块负荷、颈动脉斑块成分、颈动脉斑块成分面积。结果研究组的管腔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总面积值和管壁标准化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管壁面积值和管腔狭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钙化、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和纤维帽破裂占斑块成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但斑块内钙化及管腔狭窄率>50%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脂质坏死核心面积、斑块内钙化面积及斑块内出血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不仅能显示血管壁的狭窄程度,同时可以有效显示颈动脉斑块的成分及面积,对颈动脉斑块引发的脑梗死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梗死 动脉斑块 评估价值 管腔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MRI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缺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施笑蕊 张小玲 +3 位作者 汤敏 李玲 王倩倩 严雪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烟史98例,饮酒史55例;高血压153例,糖尿病67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症62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重度升高3组。用HR-MRI评估颅内斑块易损特征。二元逻辑回归或多重线性回归用以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颅内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及管腔狭窄的相关性。结果2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其中血浆Hcy正常95例,血浆Hcy轻度升高86例,血浆Hcy中重度升高35例。3组间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的患病率和狭窄程度呈增加趋势[斑块强强化:42.1%(40/95)vs 67.4%(58/86)vs 71.4%(25/35);斑块内出血:6.3%(6/95)vs 7.0%(6/86)vs 20.0%(7/35);管腔狭窄率:62.88%vs 68.05%vs 76.10%。P<0.05]。调整临床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后,与血浆Hcy正常组相比,血浆Hcy中重度升高是颅内斑块强强化[比值比(OR)=3.647,95%可信区间(CI)1.491~8.926,P=0.005]及斑块内出血(OR=4.298,95%CI 1.155~15.994,P=0.030)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Hcy轻度升高也与斑块强强化(OR=3.188,95%CI 1.676~6.066,P<0.001)独立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浆Hcy升高与管腔狭窄率(B=0.320,β=0.192,P=0.006)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cy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Hcy中重度升高可能导致斑块易损程度进一步恶化,应在临床管理中更积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分辨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OF-MRA表现为假性再通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
8
作者 马泽兰 夏子强 +1 位作者 邓先琴 马作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34-1935,共2页
患者男,56岁。因突发行走左偏、左侧面部麻木7 h就诊。头颅DWI显示左侧小脑半球亚急性腔隙性脑梗死,3D-TOF-MR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显影(图1)。发病3天后DS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发出小脑后下动脉以远闭塞(图2,3)。经药物治疗后,... 患者男,56岁。因突发行走左偏、左侧面部麻木7 h就诊。头颅DWI显示左侧小脑半球亚急性腔隙性脑梗死,3D-TOF-MR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显影(图1)。发病3天后DS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发出小脑后下动脉以远闭塞(图2,3)。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出院。发病5个月后患者复查3D-TOF-MR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显影,可疑治疗后血管再通(图4)。为明确诊断,遂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检查,显示基底动脉下段管壁增厚,提示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下端管腔内血栓形成(图5,6)。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迂曲延伸,基底动脉外径增宽达0.5 cm,向右侧明显偏移,且分叉处达第三脑室水平,符合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iectasia,V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