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性小脑后下动脉夹层的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表现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珊珊 冉云彩 +4 位作者 王潇 刘娟芳 付其昌 张勇 程敬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2-536,共5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小脑后下动脉夹层(PICAD)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8例经临床诊断为孤立性PICAD的患者,分析其临床和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8例PICAD患者中男7例,女1例,年龄31~6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例,右侧7例;1... 目的:分析孤立性小脑后下动脉夹层(PICAD)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8例经临床诊断为孤立性PICAD的患者,分析其临床和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8例PICAD患者中男7例,女1例,年龄31~6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例,右侧7例;1例急性期,4例亚急性早期,3例亚急性晚期。PICAD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特点如下:①血管外径扩张伴壁间血肿;②血管外径串珠样改变并腔内血栓形成;③管腔增粗并腔内血栓形成;④壁间血肿或腔内血栓多呈明显强化。结论:PICAD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有助于PICAD的诊断,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 夹层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的价值
2
作者 李帅 金韵 +3 位作者 田霞 张雪凤 彭雯佳 田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70)岁,男67例、女26例。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分析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其中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症状,且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出现高信号,即新鲜梗死;非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临床症状,但头颅MRI DWI和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均未出现异常高信号。结果责任斑块组患者61例,非责任斑块组患者32例。责任斑块组的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799,95%CI 1.303~2.484,P<0.001)、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OR=1.076,95%CI 1.027~1.128,P=0.002)及斑块内出血(OR=30.708,95%CI 2.563~367.925,P=0.007)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结论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是后循环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此类责任斑块,并能够识别具有此类特征斑块的个体,从而为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责任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婷婷 汪振佳 +2 位作者 李璐 孙雨蒙 于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望在易损斑块识别、风险分层及疗效监测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定量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的5.0 T眼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宋庆博 郑慧 +3 位作者 张玉珍 桂婷 覃智威 汪登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4,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智能深度重建(DeepRecon)技术下的5.0 T超高场眼眶高分辨磁共振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5.0 T眼眶磁共振图像,并进行不同强度的DeepRecon重建.将图像分为3组:无DeepRecon重建组、中等强度DeepR...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智能深度重建(DeepRecon)技术下的5.0 T超高场眼眶高分辨磁共振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5.0 T眼眶磁共振图像,并进行不同强度的DeepRecon重建.将图像分为3组:无DeepRecon重建组、中等强度DeepRecon重建组及高强度DeepRecon重建组.收集35例用于对比不同强度DeepRecon重建的3 mm常规层厚T1WI及T2WI图像质量,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主观评分.收集20例用于对比无DeepRecon重建组3 mm常规层厚T2WI及不同强度重建2 mm层厚的薄层T2WI图像质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SNR及CNR,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DeepRecon重建的3 mm层厚T1WI及T2WI图像的SNR、CNR和主观评分均高于无DeepRecon重建的图像.T2WI-2 mm图像有助于眼球筛板的显示,但T2WI-2 mm图像的主观评分相较于无DeepRecon重建的T2WI-3 mm并未体现出优势.结论:DeepRecon技术提高了图像的SNR和CNR,并可以助力薄层T2WI对小病灶及细微结构的显示,有助于5.0T高分辨磁共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重建 眼眶 视网膜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特征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5
作者 龚宇 于淼 +8 位作者 田甜 张继伟 胡军 崔志新 白雪东 韩凤伟 褚会松 王占森 呼铁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依据术后影像学随访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影像学评估斑块特征。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4例,支架内未狭窄组52例。斑块分布多位于下侧壁(37.8%)和腹侧壁(2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支架内未狭窄组,支架内再狭窄组负性重构(64.2%比28.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6,P=0.049);支架内再狭窄组斑块负荷79.09±8.82,支架内未狭窄组为69.46±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3);支架内再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为(16.02±4.24)mol/L,支架内未狭窄组为(12.05±3.3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01)。支架内再狭窄组中明显强化斑块更多(78.5%比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OR=1.225,95%CI:1.040~1.443,P=0.015)与同型半胱氨酸(OR=1.676,95%CI:1.150~2.442,P=0.007)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AUC=0.765,95%CI:0.622~0.908,P=0.002,特异度0.731,灵敏度0.714;同型半胱氨酸AUC=0.767,95%CI:0.623~0.911,P=0.002,特异度0.942,灵敏度0.500;两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87,95%CI:0.794~0.981,P<0.001,特异度0.904,灵敏度0.714。结论斑块负荷和同型半胱氨酸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T超高场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强 许晓泉 吴飞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1,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和更优图像质量,可发现脑血管早期、细微的病理变化,为深入了解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然而,超高场强也存在B1场不均、扫描时间长等技术挑战。本文就7 T HR-VW-MRI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及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深入分析7 T HR-VW-MRI在提升临床诊断精确性与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7 T 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最小密度投影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其伴行微血管及软脑膜动脉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7
作者 沈宓 隋滨滨 +1 位作者 徐成 高培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343,共10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评价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从前期急性脑梗死责任斑块(CPAC)相关研究的入组患者中,回顾...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评价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从前期急性脑梗死责任斑块(CPAC)相关研究的入组患者中,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均为发病6个月内的MCA供血区梗死。所有患者完成头部CT血管成像(CTA)、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HRMR-VWI。经过原始图像后处理,分别记录CTA、3D-TOF MRA以及HRMR-VWI MinIP对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的评估结果。以CTA为标准,采用Kappa分析分别检验3D-TOF MRA和HRMR-VWI MinIP与CTA的一致性。比较3D-TOF MRA与HRMR-VWI MinIP对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的差异。结果(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0段MCA。对40段MCA狭窄程度进行判读,CTA显示轻中度狭窄26段,重度狭窄12段,闭塞2段;3D-TOF MRA显示轻中度狭窄23段,重度狭窄13段,闭塞4段;HRMR-VWI MinIP显示轻中度狭窄26段,重度狭窄12段,闭塞2段。3D-TOF MRA与CTA评价MCA轻中度狭窄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843,P<0.01);评价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一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分别为0.709、0.643,均P<0.01)。HRMR-VWI MinIP与CTA评价MCA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一致性均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均为1.000,均P<0.01)。(2)对40段MCA周围伴行微血管进行判读,CTA显示有伴行微血管7段,无伴行微血管33段;3D-TOF MRA显示有伴行微血管2段,无伴行微血管38段;HRMR-VWI MinIP显示有伴行微血管10段,无伴行微血管30段。3D-TOF MRA与CTA对MCA周围伴行微血管判读的一致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398,P=0.002);HRMR-VWI MinIP与CTA对MCA周围伴行微血管判读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78,P<0.01)。(3)对40段MCA周围软脑膜动脉进行判读,CTA显示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M2区、M3区有软脑膜动脉均为39段,无软脑膜动脉均为1段;3D-TOF MRA显示ASPECTS M2区有软脑膜动脉为10段,无软脑膜动脉为30段,ASPECTS M3区有软脑膜动脉为4段,无软脑膜动脉为36段;HRMR-VWI MinIP显示ASPECTS M2区、M3区有软脑膜动脉均为39段,无软脑膜动脉均为1段。3D-TOF MRA与CTA对ASPECTS M2区、M3区软脑膜动脉判读的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MR-VWI MinIP与CTA对ASPECTS M2区、M3区软脑膜动脉判读的一致性均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均为1.000,均P<0.01)。(4)HRMR-VWI MinIP诊断MCA周围伴行微血管的敏感度、NPV均高于3D-TOF M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28.6%,χ^(2)=7.778,P=0.005;100.0%比86.8%,χ^(2)=4.261,P=0.039);HRMR-VWI MinIP与3D-TOF MRA两种方法特异度和P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MR-VWI MinIP诊断MCA周围ASPECTS M2区、M3区软脑膜动脉的敏感度、NPV均高于3D-TOF M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2区:100.0%比25.6%,χ^(2)=46.163,100.0%比3.3%,χ^(2)=14.983;M3区:100.0%比10.3%,χ^(2)=63.488,100.0%比2.8%,χ^(2)=17.986;均P<0.01);HRMR-VWI MinIP与3D-TOF MRA诊断MCA周围ASPECTS M2区、M3区软脑膜动脉的特异度、P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RMR-VWI MinIP评价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ASPECTS M2~M3区软脑膜动脉与CT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优于3D-TOF MRA,HRMR-VWI MinIP可能成为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影像学方法。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最小密度投影 狭窄 伴行微血管 软脑膜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合并后循环梗死的预测效能研究
8
作者 孙瑞雪 常瑞亭 +2 位作者 于天舒 王燕铭 康志雷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共7页
目的探究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合并后循环梗死的预测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 目的探究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合并后循环梗死的预测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接受HRMR-VWI检查。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5年3月,在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因个人原因失访,脱落率为2.00%。根据是否合并后循环梗死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合并后循环梗死,142例)及对照组(未合并后循环梗死,54例),分析HRMR-VWI指标对VBD合并后循环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血管腔狭窄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25%≤被测血管狭窄率<50%)、中度(50%≤被测血管狭窄率<70%)及重度狭窄(被测血管狭窄率≥70%),分析HRMR-VWI指标与后循环梗死患者血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最窄层面管腔面积小于对照组,管壁面积、斑块面积大于对照组,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HRMR-VWI指标联合检测预测VBD合并后循环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管腔面积<3.08 mm^(2)、管壁面积≥10.65 mm^(2)、斑块面积≥3.14 mm^(2)、斑块负荷≥0.74、重构指数≥1.01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及最窄层面管腔面积缩小、管壁面积缩小、斑块面积增大及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升高是VBD合并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BA、VA不稳定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BD患者最窄层面血管面积、管腔面积与血管腔狭窄程度呈负相关,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与血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3.0 T HRMR-VWI对VBD患者合并后循环梗死具有预测价值,且HRMR-VWI指标变化与患者并发后循环梗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磁共振成像 管壁成像指导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后循环梗死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梁丰 齐铁伟 +6 位作者 李竹浩 王猛 王丽琴 李凡滢 杨毅兵 欧斯奇 黄正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评估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接受HR-VWI检查的颅内动脉瘤分为破裂组(n=12)和未破裂组(n=88),对比两组动脉瘤...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评估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接受HR-VWI检查的颅内动脉瘤分为破裂组(n=12)和未破裂组(n=88),对比两组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宽度、高/颈比(aspect ratio,AR)、子囊和瘤壁强化等级。以动脉瘤是否破裂为因变量,以上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破裂动脉瘤中,对症状性亚组(n=8)和无症状亚组(n=8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破裂组的动脉瘤大小(t=2.187,P=0.031)、AR(t=3.164,P=0.002)、子囊比例(P=0.012)和瘤壁强化分级(P<0.001)大于未破裂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瘤壁强化等级是破裂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未破裂动脉瘤中,症状性亚组瘤壁强化分级(P<0.001)和AR(t=3.939,P<0.001)大于无症状亚组。结论破裂动脉瘤中HR-VWI瘤壁强化分级高于未破裂动脉瘤,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存在瘤壁强化现象。有必要获得瘤壁的组织学标本,与HR-VWI结果对照分析,进一步研究瘤壁强化的机制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磁共振 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对颅内动脉瘤壁成像的初步评估 被引量:10
10
作者 瞿米睿 王驰 +4 位作者 陈士跃 段国礼 吕楠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54例66个动脉瘤患者的3.0 T HR-MRI多序列管壁成像资料,比较其中49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瘤壁强化组(18例,2...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54例66个动脉瘤患者的3.0 T HR-MRI多序列管壁成像资料,比较其中49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瘤壁强化组(18例,21个动脉瘤)与未强化组(31例,40个动脉瘤)的动脉瘤病变特征,分析影响破裂的危险因素。将另外5例破裂动脉瘤作为对照组,按照动脉瘤大小、部位及临床基本特征以1∶2比例从UIA中选取基线匹配患者10例作为未破裂组,比较两组动脉瘤病变特征。结果 (1)HR-MRI显示瘤壁强化与否在不同动脉瘤的位置、瘤体大小、是否为宽颈动脉瘤、瘤高与颈宽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瘤体体率<2组与≥2组的强化率分别为20.0%(8/40)和61.9%(13/21),破裂组动脉瘤子囊发生率高于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瘤颈宽度、瘤体体率、瘤高与颈宽比值和强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研究初步结果显示,HR-MRI动脉瘤壁强化与动脉瘤破裂有相关的趋势,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分辨磁共振成像 破裂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下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再发缺血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梦辉 王慧敏 +3 位作者 周海燕 师利芬 董敏 程舒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经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的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再发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随访1年的IS患者,将再发缺血事件者纳入再发组(46例),未再发缺血事...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经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的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再发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随访1年的IS患者,将再发缺血事件者纳入再发组(46例),未再发缺血事件者纳入未再发组(5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HR-MRI检查分析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特征与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关系。结果:再发组高血压病史比例高于未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斑块形态学正性重构、斑块表面不规则比例高于未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与未再发组间斑块范围弥漫、斑块内高信号、斑块偏心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与未再发组间血管总面积、参考血管总面积、参考管腔直径、管腔直径、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斑块负荷指数、管腔狭窄率均大于未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斑块强化程度大于未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正性重构、表面不规则、斑块强化以及斑块负荷指数增加、管腔狭窄率增大是IS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R-MRI下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正性重构、表面不规则、斑块强化以及斑块负荷指数增加、管腔狭窄率增大可导致IS后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缺血 磁共振分辨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斑块 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 被引量:1
12
作者 具海月 杨立 +1 位作者 程流泉 蔡祖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PAWS)及同时多重容积(SMV)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MR)序列对冠状动脉管壁的显示效能。方法志愿者21名,行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前降支(LAD)横断面高分辨黑血MR检查,将图像质量进行定性分级(0... 目的探讨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PAWS)及同时多重容积(SMV)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MR)序列对冠状动脉管壁的显示效能。方法志愿者21名,行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前降支(LAD)横断面高分辨黑血MR检查,将图像质量进行定性分级(0级=无法评价,1级=较差,2级=较好,3级=很好)。排除0级和1级图像,2级和3级进一步测量RCA和/或LAD管壁厚度,两者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评价。结果全部38幅图像中,14幅为2级,17幅为3级,RCA及LAD管壁厚度分别为(0.94±0.16)和(0.89±0.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0,P>0.05)。结论 PAWS及SMV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MR序列在冠状动脉管壁成像方面具有初步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 黑血 磁共振成像 分辨 冠状动脉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估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庄仲 彭晓刚 赵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研究显示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和成分特征,并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监测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中。本文将从高分辨率磁共振的成像方法、可重复性以... 研究显示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和成分特征,并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监测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中。本文将从高分辨率磁共振的成像方法、可重复性以及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该技术在评估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分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管壁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治群 龚良庚 +3 位作者 黄鹭 庞颖 唐大宗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管壁的高分辨MR成像方法,评价其在显示冠状动脉细微解剖结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在1.5T MR设备上行高分辨冠状动脉管壁断面成像,由两位高年资MRI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在评分较高的图像上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管壁的高分辨MR成像方法,评价其在显示冠状动脉细微解剖结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在1.5T MR设备上行高分辨冠状动脉管壁断面成像,由两位高年资MRI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在评分较高的图像上测量血管内径及管壁厚度等数据。结果:18例志愿者均完成检查,共获得冠状动脉管壁横轴面图像97帧,其中右冠状动脉(RCA)59帧,平均得分2.15分;左冠状动脉(LCA)38帧,平均得分1.39分,RCA图像质量优于LCA。在RCA图像中质量评分≥2分的图像上测量血管内径及管壁厚度,RCA近段内径平均值为(3.55±0.51)mm,管壁厚度平均值为(1.11±0.23)mm。结论:冠状动脉管壁MR高分辨成像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管壁细微解剖结构,并可定量测量和分析相关数据,在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分辨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卒中动脉管壁成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俊芳 吴云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12-516,共5页
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愈来愈受重视,HR-MRI已经逐渐被引入颅脑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当中,为卒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就高分辨率磁共振在... 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愈来愈受重视,HR-MRI已经逐渐被引入颅脑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当中,为卒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就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卒中动脉管壁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磁共振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动脉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蹼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晗沛 李思睿 +4 位作者 李欢 吴祥波 梅斌 汪迎晖 徐海波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索颈动脉蹼(carotid web,CaW)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 MRI)的信号及形态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的10例颈动... 目的探索颈动脉蹼(carotid web,CaW)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 MRI)的信号及形态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的10例颈动脉蹼的患者,从多序列多方位分析颈动脉蹼磁共振的信号及形态特点。结果颈动脉蹼的磁共振信号特点为T1WI表现为均匀等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不减低,增强后明显强化。10例颈动脉蹼患者中出现等信号管壁增厚10例(100%),突向管腔10例(100%),管腔内分隔9例(90%),双腔征8例(80%),瓣膜征6例(60%),对比剂瘀滞3例(30%)。结论颈动脉蹼与既往无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缺血性卒中事件具有很高的相关性。VW MRI在颈动脉蹼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特征的影像表现,有利于为颈动脉蹼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分辨 磁共振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评估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17
作者 田霞 张雪凤 +3 位作者 彭雯佳 田冰 陆建平 邵成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518,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复发性和稳定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非狭窄性颅内动...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复发性和稳定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患者在发病4周内行首次3D hr-VW-MRI检查,3个月后随访时再次行3D hr-VW-MRI检查。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和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在规律内科治疗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同侧责任血管区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再次发生脑梗死(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并出现相应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分为复发组和稳定组。对比分析复发组与稳定组患者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11例、稳定组患者31例。复发组患者的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稳定组(P均<0.05),两组的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 hr-VW-MRI能够有效评估复发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可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力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血管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奕楚 李欢 +2 位作者 李思睿 曾俊杰 徐海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2,共3页
近年来,高分辨力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评估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该技术不仅可弥补传统腔内成像技术的不足,还能在血管壁病因学分析中发挥作用。HR-VWI技术可直接显示血管壁病变的特征,提高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准... 近年来,高分辨力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评估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该技术不仅可弥补传统腔内成像技术的不足,还能在血管壁病因学分析中发挥作用。HR-VWI技术可直接显示血管壁病变的特征,提高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拟从HR-VWI技术的发展简史,该技术在颅内血管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 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红茹 高阳 吴琼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97,102,共4页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鉴别颅内血管病变的诊断性成像技术。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显示...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鉴别颅内血管病变的诊断性成像技术。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显示管壁结构及斑块性质,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元凶之一,检出及评估斑块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非常必要。作者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脑灌注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壁成像 分辨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对头颈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柏夏薇 吴昆华 +2 位作者 雷云 毕秋 孟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95-601,共7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对头颈动脉夹层(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因缺血性卒中症状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临床疑诊CAD患者52例,均行HRMR-VWI检查。病变的内膜瓣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对头颈动脉夹层(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因缺血性卒中症状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临床疑诊CAD患者52例,均行HRMR-VWI检查。病变的内膜瓣征和(或)双腔征和(或)壁内血肿等影像学征象作为临床和HRMR-VWI诊断的主要依据,其中临床诊断是对病史、实验室资料及所有影像学检查(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DSA及超声)进行综合判断。由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HRMR-VWI结果进行盲法分析,对两位医师的影像学判读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以最终的临床诊断作为标准,将HRMR-VWI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对HRMR-VWI诊断C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Kappa值≥0.75为一致性较好,Kappa值<0.4为一致性较差。结果(1)52例临床疑诊CAD患者中,临床最终确诊CAD患者31例,无CAD者21例。(2)2名医师对双腔征、内膜瓣征、壁内血肿、管壁强化、管腔改变等影像学表现判别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符合率分别为90.4%(47/52)、92.3%(48/52)、94.2%(49/52)、92.3%(48/52)、92.3%(48/52),Kappa值分别为0.804、0.844、0.885、0.838及0.840(均P<0.01)。(3)HRMR-VWI与临床最终诊断对双腔征、内膜瓣征、壁内血肿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符合率分别为98.1%(51/52)、96.2%(50/52)、96.2%(50/52),Kappa值分别为0.961、0.922、0.923(均P<0.01)。(4)HRMR-VWI诊断夹层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0.5%,阳性预测值为93.8%,阴性预测值为95.0%(均P<0.01)。结论HRMR-VWI对CAD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头颈动脉夹层 磁共振成像 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