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0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CT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牡兰 斯琴格日勒 +1 位作者 白力嘎 其木格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922,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37例,普通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对MPP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5)和预后良好组(n=8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对MPP患儿转归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净效益。结果:相较于普通MPP组,重症MPP组发热热程更长、多数出现IgG、PLT、NLR水平显著升高,疾病转归多出现预后不良(P<0.05),观察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发现,普通MPP患儿两肺纹理清晰,未见异常密度灶、两肺纹理增多,重症MPP患儿右下肺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不清、两肺纹理增多,左下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支气管肺炎伴部分病灶实变。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的临床特征显示,发热程度、IgM、IgG、IgA、PLT、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上述影响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AUC=0.827,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且校正曲线贴近理想曲线,DCA曲线验证预测概率高达79.3%,表示该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净效益。结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HRCT影像学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儿童MPP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MPP患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CT 肺炎 支原体 疾病转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联合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成分分析、病理对照及诊断效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光耀 隋愿 +3 位作者 李依明 李玉舟 郑吟诗 黄文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5-19,23,共6页
目的:应用能谱CT、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增强及MR HR-VWI,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42例。以斑块... 目的:应用能谱CT、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增强及MR HR-VWI,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42例。以斑块病理分析结果为金标准,与能谱CT、MR HR-VWI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判断能谱CT、MR HR-VWI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能谱CT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脂质斑块、内部出血斑块、钙化斑块的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 HR-VWI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以T1WI等信号、3D TOF带状低信号为主,脂质斑块T1WI、PDWI、3D TOF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多见,内部出血斑块T1WI、PDWI、T2WI高信号多见,3D TOF混杂或高信号多见,钙化斑块T1WI、PDWI、T2WI、3D TOF均多见不规则低信号;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与MR HR-VWI检出率(92.45%比96.23%)、准确度(88.68%比94.34%)、特异度(85.71%比90.48%)和敏感度(78.13%比81.2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联合MR HR-VWI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0.914(95%CI 0.827~0.984))高于能谱CT(0.819(95%CI 0.698~0.941))和MR HR-VWI(0.859(95%CI 0.750~0.967))。结论:应用能谱CT、MR HR-VWI均能有效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能谱CT联合MR HR-VWI可提高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高分辨率CT分析
3
作者 董莱 李慧 +2 位作者 王晗琦 管鑫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探讨胸部HR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于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LAM中医特色专科门诊就诊的PLAM患者的HRCT资料,总结其典型的CT表现,包括弥漫囊样... 目的:分析并总结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探讨胸部HR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于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LAM中医特色专科门诊就诊的PLAM患者的HRCT资料,总结其典型的CT表现,包括弥漫囊样影及不同表现的肺间质病变等。结果:50例确诊的PLAM患者HRCT影像显示双肺弥漫性囊状影及肺间质病变的不同表现,部分病例出现胸腔积液、气胸病史、肺部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征象。结论:胸部HRCT检查所提供的影像学表现在PLAM干预中具有显著价值,可为疾病的后续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体层成像对嗅窝深度的Keros分类及评估
4
作者 陈靓 王琪 +1 位作者 胡静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2,F0002,共5页
目的:根据Keros分类,使用CT对嗅窝深度进行评估,并探讨成人两侧嗅窝深度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进行副鼻窦CT平扫的5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PACS软件在冠状位上测量筛板与筛顶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分类及评估。结果:104... 目的:根据Keros分类,使用CT对嗅窝深度进行评估,并探讨成人两侧嗅窝深度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进行副鼻窦CT平扫的5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PACS软件在冠状位上测量筛板与筛顶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分类及评估。结果:1042侧嗅窝中,KerosⅡ型最常见,其次是Ⅲ型,然后是Ⅰ型。嗅窝平均深度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性别比较,右侧嗅窝平均深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嗅窝Keros分类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两侧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嗅窝深度存在差异,术前对副鼻窦进行CT扫描对于外科医生评估前颅底的解剖、确保手术入路的正确规划和预防相关可能的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手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副鼻窦 嗅窝 Keros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目标RCS预估及其高分辨率成像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力行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高频预估方法、RCS高分辨率成像原理及其测量系统的简述.对××目标分别进行了实时成像和预估计算机模拟;所得到的图像正确反映了目标RCS的空间分布情况,预估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高频预估方法、RCS高分辨率成像原理及其测量系统的简述.对××目标分别进行了实时成像和预估计算机模拟;所得到的图像正确反映了目标RCS的空间分布情况,预估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 微波 计算机模拟 高分辨率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栗利 张德康 +3 位作者 韩岩 李梦露 张志辉 王惠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DIEP 皮瓣即刻或延迟再造乳房的女性患者 22 例,根据术前检查不同分为 MRA 组 9 例和 CTA 13 例。分析并重建影像数据...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DIEP 皮瓣即刻或延迟再造乳房的女性患者 22 例,根据术前检查不同分为 MRA 组 9 例和 CTA 13 例。分析并重建影像数据,根据 DIEP 直径、肌内走行、位置等选出推荐手术使用的最佳穿支。根据术中所用穿支与基于影像资料推荐的最佳穿支是否一致计算影像手术符合率,并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MRA 和 CTA 均可清晰显示腹壁下动脉及其较大的 DIEP,于容积重建模式下行主干血管及穿支血管三维重建,影像手术符合率分别为 88.9%和 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 组和 CTA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13±35)min 和(435±3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有 1 例出现皮瓣坏死,皮瓣存活率分别为 88.9%和 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 MRA 可清晰显示 DIEP 并行三维重建,对指导医师选择最佳穿支行乳房重建手术具有重要价值,与 CTA 相比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乳房成形术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急性肺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曦 马会旭 +5 位作者 杨华 隆晓涛 刘雷 张琴 张德川 王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影像学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早期诊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早期ALI组患者12... 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影像学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早期诊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早期ALI组患者121例与非ALI组患者18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胸部HRCT扫描影像学资料,观察HRCT表现并建立HRCT诊断老年髋部骨折早期ALI的预测模型。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早期ALI组患者常见HRCT征象包括斑片影、肺实变(intense parenchymal opacification,IPO)、弥漫性磨玻璃影(diffuse ground glass opacity,DGGO)和小叶间隔增厚,与非AL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包括IPO、DGGO及小叶间隔增厚在内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HRCT预测模型(OR>1,P<0.05)。该模型用于诊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ALI的灵敏度为93.4%,特异度为85.6%,准确率为88.7%,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为95.1%。结论:基于HRCT影像特征的预测模型有助于诊断老年髋部骨折早期ALI,为临床诊疗提供直接可靠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成像 早期急性肺损伤 预测模型 髋部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MR T2-DRIVE序列诊断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3 位作者 银小辉 高明 董季平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对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ND患儿(单侧28例、双侧15例)的HRCT及MR T2-DRIVE序列图像,分别测量患耳(58耳)及正常耳(28耳)蜗神经管(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对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ND患儿(单侧28例、双侧15例)的HRCT及MR T2-DRIVE序列图像,分别测量患耳(58耳)及正常耳(28耳)蜗神经管(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NC直径与蜗神经直径的相关性。结果43例CND患儿中患耳58耳、正常耳28耳;单纯CND 27耳,伴其他内耳畸形31耳。HRCT示CNC狭窄45耳,CNC封闭或缺如13耳;内听道狭窄15耳,其中CNC狭窄12耳、闭锁2耳、缺如1耳。MRI示面神经形态走行异常7耳,前庭上下神经缺如1耳、纤细1耳;在内听道狭窄15耳中前庭蜗神经缺如8耳、纤细3耳、正常4耳。58患耳中,7耳HRCT及MRI示CNC发育正常。CND患耳的CNC直径、蜗神经直径均小于正常耳(P均=0.001),单纯CND患耳与合并其他内耳畸形CND患耳间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5、0.140)。全部86耳的CNC直径与蜗神经直径呈正相关(rs=0.773,P<0.001)。以CNC直径=1.5 mm为截断值,其诊断CND的敏感度为84.48%(49/58)、特异度100%(28/28)、阳性预测值100%(49/49)、阴性预测值75.68%(28/37)。结论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可为诊断儿童CN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蜗神经疾病 蜗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永革 陈智毅 +5 位作者 罗帝林 叶定开 郑锐标 邓八妹 李建胜 杨茂洪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关节造影(high resolution CT arthrography,HRCTA)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临床怀疑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例,分别通过髌上囊或膝眼注入10mL复方泛影葡胺溶液进行关节内造影,再行HRCT扫描及多...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关节造影(high resolution CT arthrography,HRCTA)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临床怀疑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例,分别通过髌上囊或膝眼注入10mL复方泛影葡胺溶液进行关节内造影,再行HR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成像,从多角度观察正常半月板及异常半月板的造影表现。结果:50例中排除或不明确半月板损伤18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32例,HRCTA表现为损伤部位可见水平、垂直、斜行直线状或曲线状高密度造影剂充填。32例病变半月板中,内侧半月板占14例,外侧半月板占18例;Ⅱ度损伤7例,其中前角损伤2例,体部损伤1例,后角损伤4例;Ⅲ度损伤25例,其中前角撕裂6例,体部撕裂5例,后角撕裂14例。结论:HRCTA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为关节镜前筛查、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关节造影 半月板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俞同福 王德杭 +2 位作者 吴飞云 张思全 周科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89,F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Bolus法,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实时三维重建(Real time 3D,RT3D)及Fly3D(VR),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及仿真内镜法(VE)。结果:58例中,11例正常,10例主动脉硬化,可见主动脉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6例胸主动脉瘤和2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MPR及RT3D等成像,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3例主动脉缩窄可显示缩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结论:多排螺旋CTA3D胸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 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陶磊 夏明武 李若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7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究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对头颈部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研... 目的探究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对头颈部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头颈部CTA扫描(管电压120 kV,碘海醇350 mgI/ml);观察组患者接受头颈部低千伏(管电压100 kV)低浓度造影剂(碘克沙醇320 mgI/ml)CTA扫描,并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平均CT值、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平均基底动脉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平均噪声、碘摄入量、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患者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CNR、平均噪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CT值、平均基底动脉SNR、碘摄入量和有效辐射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对患者头颈部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SA(P<0.05)。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诊断血管狭窄与DSA检查具有一致性(Kappa=0.829,P<0.001)。结论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可获得与高电压高浓度造影剂CTA扫描相当的成像质量,并能有效减少患者碘摄入量和有效辐射剂量,对头颈部动脉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对血管狭窄的诊断与DSA一致,有利于协助患者的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千伏 低浓度造影剂 头颈部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成像质量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静脉注射泌尿道摄影、膀胱镜诊断膀胱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岩 王学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3,共1页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CT)、静脉注射泌尿道摄影(IVP)、膀胱镜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检查的首选,与其他影像学检查互补,则更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计算机体层成像 静脉注射泌尿道摄影 膀胱镜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高分辨率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9
14
作者 苏布德格日乐 刘伟民 +3 位作者 斯琴格日勒 吉木斯古楞 宝高娃 吴春霞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急性期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HRCT检查,测定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急性期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HRCT检查,测定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评估MPP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好转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有无肺部后遗症发生,剔除失访患儿。结果:MPP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性肺实变影(82.31%)、支气管壁增厚(70.77%)、支气管充气征(51.54%)、淋巴结肿大(22.31%)和胸腔积液(20.00%)。大叶性实变影MPP患儿的血清CRP、TNF-α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节段性实变影和小叶性实变影患儿(P均<0.05),节段性实变影患儿的血清CRP、TNF-α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小叶性实变影患儿(P均<0.05)。重症组中大叶性实变影的比例显著高于节段性实变影和小叶性实变影患儿所占比例(P<0.05)。共112例MPP患儿完成全程随访,其中17例存在肺部后遗症,有肺部后遗症组与无后遗症组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及肺实变影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和实变影增大是MPP患儿发生肺部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MPP患儿的HR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高分辨率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猪肺标本低剂量高分辨率CT扫描的最佳管电流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尊瀚 刘敏 +4 位作者 李恩春 谭书德 李强 赵潇 刘丽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离体猪肺标本低剂量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扫描的最佳管电流。方法:应用GE公司Brightspeed Elite 16层螺旋CT对5具离体充气的新鲜猪肺标本进行常规扫描和不同低剂量HRCT扫描(常规扫描管电流为2... 目的:探讨离体猪肺标本低剂量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扫描的最佳管电流。方法:应用GE公司Brightspeed Elite 16层螺旋CT对5具离体充气的新鲜猪肺标本进行常规扫描和不同低剂量HRCT扫描(常规扫描管电流为200 mAs,低剂量时管电流分别取80、60、40、20、10 mA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评价扫描图像质量,并计算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获得最佳管电流的低剂量容积HRCT技术方案。结果:当管电流分别为80、60、40 mAs时,辐射剂量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90,P=0.000),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当管电流为20 mAs时,辐射剂量更低,图像质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当管电流为10 mAs时,辐射剂量最低,但图像质量较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选择管电流在40 mAs时,能同时保证CT图像质量及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这对临床工作中患者肺部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高分辨率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蜂窝肺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高分辨率CT征象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辉山 李靖 +1 位作者 李宝学 李政旻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以蜂窝肺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征象,提高以蜂窝肺改变为主的间质性肺结核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以蜂窝肺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HRCT表现,其中,经痰涂片和痰培养发... 目的分析以蜂窝肺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征象,提高以蜂窝肺改变为主的间质性肺结核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以蜂窝肺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HRCT表现,其中,经痰涂片和痰培养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29例(54.7%),经皮肺穿刺病理诊断15例(28.3%),经纤维支气管支镜病理诊断9例(17.O%)。结果(1)发病部位:46例(86.8%)患者病灶发生于两肺上下叶,病灶HRCT表现虽然是蜂窝状影,但仍然是肺结核常发生的部位。(2)病灶分布范围:43例(81.1%)患者病灶分布在1~3个肺叶中,绝大部分病灶是随机性和不对称性分布。(3)蜂窝肺的形态:肺结核引起的蜂窝肺改变多以厚壁性、薄壁张力性这两种混合性蜂窝状阴影为主,共41例(77.3%)。(4)伴随病灶:继发性肺结核引起的蜂窝肺改变的HRCT表现中,呈多发片状融合灶40例(75.4%),支气管播散灶及树芽征27例(50.9%),斑点微结节灶53例(100.0%),支气管血管束牵拉扭曲18例(33.9%),肺叶容积缩小30例(56.6%),代偿性肺气肿30例(56.6%),纤维薄壁空洞14例(26.4%),胸膜增厚粘连38例(71.6%)。结论了解上述相关CT征象,有利于提高以蜂窝肺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HRCT的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继发性 蜂窝肺 诊断 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涛 刘敬禹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胰头钩突1例、胰尾4例。病灶最大径为44.6~142.3 mm,平均为86.14 mm。5例患者病灶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1例患者病灶内部见出血、坏死、钙化,余4例内部仅见坏死。位于胰头的1例肿瘤包膜完整,位于胰尾的4例肿瘤包膜均不完整。5例肿瘤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均于门静脉期达到强化峰值,内部均有坏死。病灶位于胰头钩突的1例患者伴有胰胆管扩张;位于胰尾部的4例肿瘤均侵犯脾静脉,其中2例有肝脏转移瘤。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红 徐俊青 +1 位作者 丁文静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行128层双源CT全肾容积灌注扫描,测量肾皮质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结果:97例检查者完成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其中90例(92.8%)成功行灌注后处理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BF增加,BV、MTT和TTP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较对照组显著减小[(214.6±36.1)ml/(min·100 ml)vs(262.1±26.6)ml/(min·100 ml),P<0.01],但两组BV、TTP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比较,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显著减小[(268.9±33.1)ml/(min·100 ml)vs(214.6±36.1)ml/(min·100 ml),P<0.01],TTP和MTT亦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情况;在所有灌注参数中,BF较其他参数更能敏感地反应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微循环灌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器官损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功能成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滨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3-835,共3页
临床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应用短短十年,已经成为门诊筛查、排除或者确诊冠心病的重要工具。近年CT心肌灌注成像(CTP)和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等功能学CT影... 临床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应用短短十年,已经成为门诊筛查、排除或者确诊冠心病的重要工具。近年CT心肌灌注成像(CTP)和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等功能学CT影像技术迅速推出,并获得重要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临床广泛关注,被认为具有改变临床诊断和治疗路径、优化冠心病诊疗策略和改善预后的作用。本文对这些新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做一简要介绍,以期尽快在我国获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