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梁 周志斌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是一种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抑制血流信号后能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脂质核心、壁内血肿及管腔狭窄情况。HR-VWI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影像学信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是一种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抑制血流信号后能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脂质核心、壁内血肿及管腔狭窄情况。HR-VWI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影像学信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文就HR-VWI成像原理及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评估、在颅内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在症状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在脑小动脉病变及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动脉夹层 动脉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旭高 邹建勋 +3 位作者 叶国伟 周理余 项万青 吴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基底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35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对基底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中5例脑干梗塞,30例没有发生梗塞。5例患者中梗塞后的管腔狭窄程度为6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基底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35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对基底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中5例脑干梗塞,30例没有发生梗塞。5例患者中梗塞后的管腔狭窄程度为66%、68%、75%、78%、90%。梗塞前的管腔狭窄程度为56%、63%、65%、71%、77%。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狭窄程度均大于50%,动脉硬化斑块呈明显的偏心性强化。其中1例基底动脉狭窄程度达90%,增强后左后血管壁呈小点状强化。30例没有发生梗塞患者的狭窄程度均小于50%,动脉硬化斑块未见明显的偏心性强化。结论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显示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动脉硬化斑块强化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管腔狭窄程度大于50%,动脉硬化斑块明显强化的患者可能有潜在脑干梗塞的风险。早期发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管壁改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脑干梗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高分磁共振血管成像 狭窄 脑干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春霞 王丽亚 +1 位作者 陈玉红 潘炳灿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71-75,共5页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大部分始于血管壁病理。传统的管腔和灌注成像技术不能清晰显示血管壁的病理特征。采用黑色血液技术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VWI)能提供亚毫米体素大小的高质量图像,同时显示颅内动脉的血管壁和管腔。VWI管...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大部分始于血管壁病理。传统的管腔和灌注成像技术不能清晰显示血管壁的病理特征。采用黑色血液技术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VWI)能提供亚毫米体素大小的高质量图像,同时显示颅内动脉的血管壁和管腔。VWI管壁增厚、增强和血管重构模式等参数可用于各种颅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或非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李华莉 罗敏 姜萍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95-100,107,共7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110...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患者被分为稳定组(61例)和不稳定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elabela、TSG-6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ela-bela、TSG-6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elabela、TSG-6在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结果:不稳定组血清elabela、TSG-6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并且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和0.502,P<0.05)。血清elabela和TSG-6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751和0.723,表明这两种标志物在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能够更准确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结论: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检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方面展现出临床价值,可以作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高分辨率血管成像 颈动脉斑块 血清elabela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间的关系: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5
作者 陈文静 沈龙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4-1060,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斑块特征。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正位视图,将患者分为VAD组(n=77)和非VAD组(n=23);测量椎动脉直径及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等参数。利用HR-VWI图像分析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程度,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及斑块负荷。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基底动脉多向右侧弯曲。VAD组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1级和3级占比较大,而非VAD组则主要集中在0级。VAD组斑块横向分布多位于腹侧壁(P=0.010),纵向分布多为远端斑块(P=0.047)。VAD组中斑块2级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D组(P<0.05)。结论HR-VWI作为一项无创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几何状态、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特征和血管的重构状况、狭窄率等;椎动脉优势显著影响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 基底动脉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成像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志国 宋玲玲 胡春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T三维血管重建及HR-MR... 目的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T三维血管重建及HR-MRI检查,并于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对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经术后病理学检查,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NM分期为Ⅰ期21例,Ⅱ期59例,Ⅲ期2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三维血管重建、HR-MRI单独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一般(Kappa=0.585,0.689,P<0.001);而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29,P<0.001);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诊断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度为90.00%(90/100),高于CT三维血管重建、HR-MRI单独诊断的准确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诊断新辅助化疗后结直肠癌的分期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好、准确度高,可为临床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CT三维血管重建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雪莲 王飞 +4 位作者 刘心成 袁涛 高丽娟 檀国军 全冠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752,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血管壁病变类型及程度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内血管管腔和管壁,定性和定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强化、斑块分布...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血管壁病变类型及程度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内血管管腔和管壁,定性和定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强化、斑块分布等,对于缺血性卒中危险分层、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评估研究进展,特别是斑块特征的发病机制、治疗相关信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高分血管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栗利 张德康 +3 位作者 韩岩 李梦露 张志辉 王惠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DIEP 皮瓣即刻或延迟再造乳房的女性患者 22 例,根据术前检查不同分为 MRA 组 9 例和 CTA 13 例。分析并重建影像数据...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DIEP 皮瓣即刻或延迟再造乳房的女性患者 22 例,根据术前检查不同分为 MRA 组 9 例和 CTA 13 例。分析并重建影像数据,根据 DIEP 直径、肌内走行、位置等选出推荐手术使用的最佳穿支。根据术中所用穿支与基于影像资料推荐的最佳穿支是否一致计算影像手术符合率,并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MRA 和 CTA 均可清晰显示腹壁下动脉及其较大的 DIEP,于容积重建模式下行主干血管及穿支血管三维重建,影像手术符合率分别为 88.9%和 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 组和 CTA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13±35)min 和(435±3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有 1 例出现皮瓣坏死,皮瓣存活率分别为 88.9%和 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 MRA 可清晰显示 DIEP 并行三维重建,对指导医师选择最佳穿支行乳房重建手术具有重要价值,与 CTA 相比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乳房成形术 穿支皮瓣 下动脉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9
作者 王子堂 张凌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作为参照,随后再依次开展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诊断。对比分析不同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头颈血管CTA诊断(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漏诊率、误诊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狭窄程度、鉴别斑块性质结果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期间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其诊断结果接近于金标准,其临床应用可保障诊断结果准确性,明确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为后期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狭窄 高分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头颈CT血管成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型烟雾病与出血型烟雾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点的比较
10
作者 陈锐 权涛 +3 位作者 管生 李红伟 程敬亮 徐浩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3期2319-2322,共4页
目的比较缺血型烟雾病(MMD)和出血型MM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MMD患者,将患者分为缺血型MMD组和出血型MM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双侧大脑中动脉HR-MRI图... 目的比较缺血型烟雾病(MMD)和出血型MM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MMD患者,将患者分为缺血型MMD组和出血型MM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双侧大脑中动脉HR-MRI图像特点,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分析每侧半球颅底烟雾血管的Suzuki分期,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共纳入51例MMD患者,分为缺血型MMD组(36例)和出血型MMD组(15例)。缺血型MMD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纤维蛋白原分别与出血型MM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型MMD组LDL水平低于出血型M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型MMD组管壁向心性增厚比例与出血型MM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型MMD组增强后延迟期管壁强化比例高于出血型M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患者DSASuzuki分期组间和组内一致性较好(Kappa=0.900、0.967,P<0.001)。双侧大脑中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增厚方式组间和组内一致性较好(Kappa=0.909、0.977,P<0.001)。双侧大脑中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血增强后延迟期管壁强化级别组间和组内一致性较好(Kappa=0.896、0.979,P<0.001)。结论缺血型MMD和出血型MMD的HR-MRI特点不同。缺血型MMD增强后延迟期管壁多强化,而出血型MMD增强后延迟期管壁多无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大脑中动脉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兴发 陈晓丹 +2 位作者 林琳 许强 马宁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评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及病理学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与应用高分辨MRI评估直肠癌EMVI情况进行对照。计算MRI评估EMV... 目的探讨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评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及病理学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与应用高分辨MRI评估直肠癌EMVI情况进行对照。计算MRI评估EMVI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评价高分辨磁共振的诊断效能。结果54例患者中,MRI评估EMVI阳性24例,EMVI阴性30例,手术病理结果显示EMVI阳性20例,EMVI阴性34例。MRI评估EMVI诊断符合率77.8%(42/54),诊断的敏感性80%(16/20),特异性76.5%(26/34),阳性预测值66.7%(16/24),阴性预测值86.7%(26/30)。MRI评估与病理结果对直肠癌EMVI的诊断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42(P<0.001)。结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评估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方面诊断结果准确可靠,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制定适当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柳翔耀 梁爽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MR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南阳南石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45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HR-MRI诊断狭窄分级准确...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MR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南阳南石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45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HR-MRI诊断狭窄分级准确率和狭窄部位诊断准确率。以大脑中动脉为例分析HR-MRI下急性与非急性梗死MRI参数差异。结果HR-MRI诊断狭窄部位准确率为96.61%,狭窄分级准确率为96.67%。与预后好组比较,预后差组狭窄程度、增强信号强化程度更高,斑块脂质狭窄、斑块内出血率更高,不稳定斑块占比更高(P<0.05)。结论HR-MRI血管壁成像能有效检出颅内动脉狭窄并分级,分析斑块成分,辅助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分辨率磁共振 磁共振血管成像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作者 周菲 王佳欢 +1 位作者 郑家庆 蔡龙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VW-MRI)在颅内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12月选取行颅内动脉壁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65例,开展HRVW-MRI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5例患者... 目的:探讨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VW-MRI)在颅内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12月选取行颅内动脉壁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65例,开展HRVW-MRI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5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1例,脑栓塞6例,动脉炎5例,动脉夹层14例,烟雾病8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21例。HRVW-MRI检查与DSA及临床诊断一致34例(52.31%),与临床诊断基本一致26例(40.00%),与临床诊断不一致5例(7.69%)。结论:对颅内动脉疾病患者配合HRVW-MRI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脑血管病鉴别诊断准确率,确保患者在后期能够得到早期有效治疗干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 血管 颅内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鸿志 葛晓乾 +5 位作者 毕蕾 胡柏 张龄艺 谢群 蔡世峰 彭洪娟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3D-HR-VWI)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诊治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4例PACNS患儿行3D-HR-VWI检查,观察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影像学特点。患儿治疗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继...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3D-HR-VWI)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诊治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4例PACNS患儿行3D-HR-VWI检查,观察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影像学特点。患儿治疗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继续进行3D-HR-VWI检查,随访终点为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稳定,病变血管壁强化程度相似或低于正常血管壁。管壁强化程度分级:0级为管壁强化程度相似或小于同个体正常的颅内动脉管壁,1级为强化程度大于0级但小于垂体柄,2级为强化程度相似或大于垂体柄。结果14例患儿中颈内动脉系血管炎与椎动脉系血管炎各7例。颈内动脉系血管炎患儿中,1例为多发病灶,6例为单发病灶;椎内动脉系血管炎均为多发病灶。治疗前行3D-HR-VWI检查均显示病变血管管壁均匀增厚,强化程度均表现为2级。椎动脉系血管炎7例出院3个月、6个月随访,原受累管壁强化程度分别表现为2级、1级;其中,2例出院3个月、1例出院12个月复查3D-HR-VWI见新发病灶,均表现为健侧椎动脉多节段管壁向心型增厚并环形强化,相应水平管腔狭窄。颈内动脉系血管炎7例出院3个月复查,管壁强化程度均表现为1级;其中3例出院6个月复查管壁强化程度表现为0级,余4例出院9个月后复查病变强化程度近似表现为0级。结论3D-HR-VWI检查可显示PACNS患儿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等,对PACNS诊断及治疗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原发性 儿童 磁共振 三维高分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脑梗死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廖文楷 黄居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2期10-11,共2页
脑梗死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又称为脑梗阻,是一种发生于脑部组织血管血供异常的组织缺血性病变。脑梗死病因较为复杂,病发率高,传统上难以辨别发生的病因。高分辨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可在活体内观察动脉管壁,是具有重复性... 脑梗死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又称为脑梗阻,是一种发生于脑部组织血管血供异常的组织缺血性病变。脑梗死病因较为复杂,病发率高,传统上难以辨别发生的病因。高分辨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可在活体内观察动脉管壁,是具有重复性、高场强、无辐射的无创性检查,其在辨别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可逐渐实现精准的影像学诊断。本文对在脑梗死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磁共振 颅内血管成像 脑梗死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识别及分期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林偲 王云玲 +3 位作者 丁爽 王金英 罕迦尔别克·库锟 贾文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对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识别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估44例患者MRV及HRMR-VWI对血栓...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对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识别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估44例患者MRV及HRMR-VWI对血栓节段性诊断的准确性,比较急、慢性组血栓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的差异。结果确诊的131处血栓中,MRV准确识别123处,敏感度93.9%,特异度97.7%,Kappa值0.9023;HRMR-VWI准确识别125处,敏感度95.4%,特异度98.6%,Kappa值0.9343。急、慢性组血栓SNR为210.46±45.20和96.43±30.82,CNR为206.32±44.12和91.62±3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VWI是诊断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靠的血栓直接成像技术,能清晰识别血栓并评估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急慢性期 高分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可评估颈动脉斑块引发的脑梗死再发
17
作者 彭川 陈首名 蔡永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引发脑梗死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n=60),另选取初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60)。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 目的探究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引发脑梗死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n=60),另选取初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60)。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特征资料、颈动脉斑块负荷、颈动脉斑块成分、颈动脉斑块成分面积。结果研究组的管腔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总面积值和管壁标准化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管壁面积值和管腔狭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钙化、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和纤维帽破裂占斑块成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但斑块内钙化及管腔狭窄率>50%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脂质坏死核心面积、斑块内钙化面积及斑块内出血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不仅能显示血管壁的狭窄程度,同时可以有效显示颈动脉斑块的成分及面积,对颈动脉斑块引发的脑梗死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梗死 动脉斑块 评估价值 管腔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丽鹏 郑艳龙 +2 位作者 张扬 张曦 赵启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脑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并比较轻、中、重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再将MRI检出患者分为无症状组56例和有症状组54例,利用MRI软件处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如斑块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稳定性等。结果 与MSCT相比,HR-VWI可准确检测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重构率、狭窄率、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WI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HR-VWI技术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分析斑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血管成像技术 脑动脉硬化 斑块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高分辨T2WI联合IVIM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爱燕 段书峰 +1 位作者 冯峰 尹海兵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MR高分辨T2WI(HR-T2WI)联合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73例直肠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行HR-T2WI、IVIM检查。两位阅片者分别对有、无IVIM图像进行独立分析。采用Kappa分析比较两位... 目的探讨MR高分辨T2WI(HR-T2WI)联合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73例直肠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行HR-T2WI、IVIM检查。两位阅片者分别对有、无IVIM图像进行独立分析。采用Kappa分析比较两位阅片者采用两种成像方法诊断直肠癌EMVI的一致性,并分别绘制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位阅片者增加IVIM前后诊断直肠癌EMVI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两位阅片者采用MRI HR-T2WI联合IVIM检查较单独HR-T2WI,诊断EMVI一致性提高,诊断EMVI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增加(P均<0.05),诊断EMVI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R-T2WI联合IVIM可增强阅片者对直肠癌EMVI的诊断信心,提高阅片者的一致性,同时提升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T2WI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血管壁的磁共振表现特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晓晟 姚秋英 +3 位作者 许建荣 赵辉林 成芳 路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血管壁的MR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接受了MR检查,其中处于病情活动期20例,非活动期12例。分析并比较了两组患者受累动脉管壁的MR表现特征。结果:所有受累动脉的血管壁均不同程...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血管壁的MR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接受了MR检查,其中处于病情活动期20例,非活动期12例。分析并比较了两组患者受累动脉管壁的MR表现特征。结果:所有受累动脉的血管壁均不同程度的环形增厚。活动期组患者的管壁厚度较非活动期组患者明显增厚〔(4.6±0.4)mmvs(3.4±0.6)mm,P<0.01〕;比较两组增厚的血管壁形态,管壁呈"多环征"(分别为89/100和25/60)、内层明显强化(分别为66/100和24/60)、血管外界模糊不清(分别为72/100和20/60)等征象,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动脉炎血管壁的MR主要征象是管壁增厚及其信号改变。MRI能观察血管壁精细的形态学变化,对大动脉炎管腔狭窄前的早期诊断以及活动性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大动脉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