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志国 宋玲玲 胡春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T三维血管重建及HR-MR... 目的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T三维血管重建及HR-MRI检查,并于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对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经术后病理学检查,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NM分期为Ⅰ期21例,Ⅱ期59例,Ⅲ期2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三维血管重建、HR-MRI单独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一般(Kappa=0.585,0.689,P<0.001);而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29,P<0.001);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诊断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度为90.00%(90/100),高于CT三维血管重建、HR-MRI单独诊断的准确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诊断新辅助化疗后结直肠癌的分期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好、准确度高,可为临床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CT三维血管重建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间的关系: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2
作者 陈文静 沈龙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4-1060,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斑块特征。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正位视图,将患者分为VAD组(n=77)和非VAD组(n=23);测量椎动脉直径及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等参数。利用HR-VWI图像分析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程度,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及斑块负荷。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基底动脉多向右侧弯曲。VAD组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1级和3级占比较大,而非VAD组则主要集中在0级。VAD组斑块横向分布多位于腹侧壁(P=0.010),纵向分布多为远端斑块(P=0.047)。VAD组中斑块2级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D组(P<0.05)。结论HR-VWI作为一项无创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几何状态、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特征和血管的重构状况、狭窄率等;椎动脉优势显著影响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 基底动脉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梁良 傅丽晖 +2 位作者 王波 冯盼盼 李琪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5期20-26,共7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为MRI组(n=52),术前未行高分辨...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为MRI组(n=52),术前未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为非MRI组(n=66)。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分辨率MRI检查对低位直肠癌患者T分期、N分期和环周切缘受累的诊断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和排便情况。结果高分辨率MRI T分期的诊断率为84.62%(44/52)。其中,T_(1)期和T_(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T_(2)期诊断正确率为85.71%(18/21),误诊的3例为T_(3)期,为过低分期;T_(3)期诊断正确率达77.27%(17/22),误诊的5例为T_(2)期,为过高分期。高分辨率MRI N分期的诊断率为73.08%(38/52)。其中,N_(0)期诊断正确率达66.67%(16/24),误诊的8例为N_(1)期,为过低分期;N_(1)期诊断正确率达71.43%(15/21),误诊的6例有5例为N_(0)期(过高分期),1例为N_(2)期(过低分期);N_(2)期7例诊断正确率达100.00%。高分辨率MRI对环周切缘受累的诊断率为94.23%(49/52)。其中,环周切缘未受累与环周切缘受累诊断正确率达100.00%。MR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和每次排便时间短于非MRI组,术中出血量和日排便次数少于非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能够较好地诊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N分期和环周切缘受累情况,并可缩短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排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联合DWI对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凌盈盈 王金周 张百顺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62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62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高分辨率MRI联合DWI检查,并于1周内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MRI联合DWI对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6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共发现392个淋巴结,其中236个淋巴结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应。经Kappa一致性度量,高分辨率MRI T 2WI序列、DWI单独检查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81、0.739,P<0.001);高分辨率MRI联合DWI检查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54,P<0.001)。高分辨率MRI联合DWI检查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高分辨率MRI常规序列或DWI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DWI在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及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肛瘘患者中的评估分析
5
作者 朱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肛瘘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65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肛瘘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65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分辨率MRI、DW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高分辨率MRI联合DWI评估Parks分型的结果,并分析其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及准确度。结果:手术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括约肌间型32例,经括约肌型23例,括约肌上型6例,括约肌外型4例。高分辨率MRI评估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强(Kappa值=0.723,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DWI评估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强(Kappa值=0.879,P<0.05);高分辨率MRI检查准确度为81.54%(53/65)、高分辨率MRI联合DWI检查准确度为93.85%(6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DWI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可明确肛瘘分型,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梁 周志斌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是一种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抑制血流信号后能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脂质核心、壁内血肿及管腔狭窄情况。HR-VWI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影像学信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是一种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抑制血流信号后能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脂质核心、壁内血肿及管腔狭窄情况。HR-VWI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影像学信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文就HR-VWI成像原理及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评估、在颅内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在症状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在脑小动脉病变及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动脉夹层 动脉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谱段高分辨率低温成像光谱仪制冷系统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月 张琢 +1 位作者 苏云 郑国宪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3-210,共8页
宽谱段高分辨率低温成像光谱仪可对星际矿物成分、大气成分进行有效识别,但由于深空探测目标温度很低,为了抑制光谱仪自身噪声,提高分辨率,需要红外谱段工作在几十K的低温环境下,这对制冷系统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调研国外用于金星... 宽谱段高分辨率低温成像光谱仪可对星际矿物成分、大气成分进行有效识别,但由于深空探测目标温度很低,为了抑制光谱仪自身噪声,提高分辨率,需要红外谱段工作在几十K的低温环境下,这对制冷系统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调研国外用于金星、彗星探测的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VIRTIS)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对宽谱段高分辨率低温成像光谱仪制冷系统进行了设计与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M和H探测器部件温度梯度非常小,约为4×10-2 K;探测器工作温度≤70 K;M和H部件壳体温度为130±1 K;框架温度为200±1 K,符合制冷系统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对在深空探测领域具有通用性的低温高光谱成像系统中制冷系统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仪 宽谱段 高分辨率 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显微内镜成像系统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屈亚威 谈涛 +4 位作者 张宇 舒娟 刘敏黎 张玲 刘海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6年第3期161-163,168,共4页
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RME)是基于高分辨率光纤和分子成像技术研发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能够对组织进行实时成像。该文通过对HRME系统中激发光传导部、荧光图像传像部、光纤快速交换部和图像采集部等组成元件和光路的设计与优化,构建了一套H... 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RME)是基于高分辨率光纤和分子成像技术研发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能够对组织进行实时成像。该文通过对HRME系统中激发光传导部、荧光图像传像部、光纤快速交换部和图像采集部等组成元件和光路的设计与优化,构建了一套HRME成像系统。利用HRME系统对动物胃肠道黏膜进行成像观察,结果表明HRME实现组织虚拟病理学成像具备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HRME作为一种即时组织病理学成像方法,有望成为组织即时诊断的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显微内镜 系统构建 成像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级车载高分辨率光电成像系统光学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莹奇 王志 +1 位作者 刘欣悦 卫沛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2-1516,共5页
研究了一套能实现机动式布站的米级车载可见光和红外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新方案。主系统口径1.2 m,采用无焦卡塞格林形式,遮拦比1:10;机上中、长波红外成像通道采用共口径光谱分光、二次成像的形式,冷阑匹配效率100%,F数为4;机下成像... 研究了一套能实现机动式布站的米级车载可见光和红外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新方案。主系统口径1.2 m,采用无焦卡塞格林形式,遮拦比1:10;机上中、长波红外成像通道采用共口径光谱分光、二次成像的形式,冷阑匹配效率100%,F数为4;机下成像光学系统焦距47 m,F数为39,光学设计满足高分辨率与白天成像的要求,且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各通道光学系统结构紧凑。光学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光学系统能够用于空中和空间目标的全天时移动式高分辨率可见、红外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望远镜 高分辨率成像 白天成像 移动式光电跟踪系统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春玲 蔺田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方法用3.0T磁共振对42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扩散加权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成像、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质子加权成像,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处斑块的分...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方法用3.0T磁共振对42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扩散加权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成像、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质子加权成像,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处斑块的分布和厚度,将斑块定性分为等信号、高信号、低信号和混杂信号,定量测量斑块强化情况。根据扩散加权成像结果将患者分为新鲜脑卒中组与陈旧脑卒中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斑块特征。对斑块有无及斑块位置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分析观察者自身及不同观察者间差异。结果斑块最易形成的位置是大脑中动脉的前壁,斑块的厚度主要为0.5~1.5mm;新鲜脑卒中组的斑块强化程度、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的混杂信号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陈旧脑卒中组(P<0.05);3.0T磁共振判定斑块有无以及斑块部位的抑制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结论高分辨率磁共振在评估大脑粥样硬化中动脉斑块分布、厚度等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另外通过对斑块强化率和斑块混杂信号的判定可以对急性脑卒中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型烟雾病与出血型烟雾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点的比较
11
作者 陈锐 权涛 +3 位作者 管生 李红伟 程敬亮 徐浩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3期2319-2322,共4页
目的比较缺血型烟雾病(MMD)和出血型MM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MMD患者,将患者分为缺血型MMD组和出血型MM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双侧大脑中动脉HR-MRI图... 目的比较缺血型烟雾病(MMD)和出血型MM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MMD患者,将患者分为缺血型MMD组和出血型MM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双侧大脑中动脉HR-MRI图像特点,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分析每侧半球颅底烟雾血管的Suzuki分期,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共纳入51例MMD患者,分为缺血型MMD组(36例)和出血型MMD组(15例)。缺血型MMD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纤维蛋白原分别与出血型MM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型MMD组LDL水平低于出血型M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型MMD组管壁向心性增厚比例与出血型MM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型MMD组增强后延迟期管壁强化比例高于出血型M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患者DSASuzuki分期组间和组内一致性较好(Kappa=0.900、0.967,P<0.001)。双侧大脑中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增厚方式组间和组内一致性较好(Kappa=0.909、0.977,P<0.001)。双侧大脑中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血增强后延迟期管壁强化级别组间和组内一致性较好(Kappa=0.896、0.979,P<0.001)。结论缺血型MMD和出血型MMD的HR-MRI特点不同。缺血型MMD增强后延迟期管壁多强化,而出血型MMD增强后延迟期管壁多无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大脑中动脉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中红外温度自适应夜视成像系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满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针对现代最先进的像元尺寸为15μm、像元数640×480的中红外焦平面大面阵探测器,设计了一种全球面轻小型高分辨率温度自适应夜视成像系统,系统工作波段为3~5μm,全视场角为8.58°,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80mm,四片式结构,使用锗... 针对现代最先进的像元尺寸为15μm、像元数640×480的中红外焦平面大面阵探测器,设计了一种全球面轻小型高分辨率温度自适应夜视成像系统,系统工作波段为3~5μm,全视场角为8.58°,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80mm,四片式结构,使用锗、硒化锌和硅三种材料,系统采用全球面结构,避免了以往该种系统中使用衍射面或非球面,大大降低了加工检测难度且成本低。设计结果表明,该高分辨率温度自适应夜视成像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分辨率高、成像质量高等特点,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机载光电探测和跟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光学设计 红外镜头 机载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秦小雪 张文 +1 位作者 高红 胡宇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高分辨率MRI与PET/CT检查)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9例直肠癌患者中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352个,T_(1)~T_(2)分期26例,T_(3)分期68例,T_(4)分期15例。高分辨率MRI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5、0.705、0.750,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PET/CT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96、0.590、0.455,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二者联合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T_(4)分期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8、0.808、0.865、0.709,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对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查在术前T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直肠癌 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 T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的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系统(英文)
14
作者 邱维宝 于妍妍 +3 位作者 黎国锋 钱明 孙雷 郑海荣 《集成技术》 2013年第5期34-41,共8页
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当中,对活体组织进行无创性成像具有重要意义。高分辨率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对细微组织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眼睛、心血管和小动物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目前领域内的相关研究需要不同的成像系... 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当中,对活体组织进行无创性成像具有重要意义。高分辨率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对细微组织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眼睛、心血管和小动物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目前领域内的相关研究需要不同的成像系统参数,例如要求不同的探头性能、数据采集策略、信号处理以及图像重建、显示和保存方法。因此需要一种灵活和开放的超声成像系统,能让用户根据各种研究需求实现个性化设置并能全面获取原始实验数据。文章提出了一种实时的、便携式设计的开放式超声成像系统,可支持定制的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研究。系统基于高速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实现灵活多样的超声成像。用户可以轻松地根据个性化应用需求来调整系统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实现B超成像、编码激励成像、多普勒成像、血管内成像、多模态组合成像等,为高分辨率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提供了非常灵活的成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 高分辨率成像 开放式系统 可编程逻辑阵列 实时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子宫形态改变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杨俊霞 詹浩辉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子宫形态改变的评估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8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子宫形态改变的评估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8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均经手术确诊,设为研究组,另于同一时间段选择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研究对象,设为参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前接受高分辨率MRI及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扫描。将两组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MRI检查的各项指标、应用三维超声检查的各项指标,以及盆底肌厚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膀胱颈下降、子宫颈下降、肛管直肠连接下降各项数值均比参照组研究对象升高(均P<0.05);研究组患者膀胱移动度、Valsalva盆膈裂孔面积均相较于参照组上升,子宫后位占比为71.08%,相较于参照组的28.80%升高,子宫前位占比为28.92%,相较于参照组的71.25%下降(均P<0.05);经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研究对象左右侧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厚度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研究组患者左、右侧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厚度均比参照低,且两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左侧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厚度均比右侧升高(均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接受高分辨率MRI检查和会阴三维实时超声检查均可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和依据,且高分辨率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诊断时,可首选会阴三维实时超声检查方法,而对于行上述检查未见明显征象的患者,可行高分辨率MRI检查,从而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磁共振成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子宫形态 改变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霍成举 夏章勇 +6 位作者 赵鑫 班茹 王晓婷 张柳英 郭存举 王继跃 曲怀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227-1229,共3页
目前,常用的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可直接或间接显示血管管腔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尚无法准确检测动脉管壁结构和斑块特征。相关研究表明,病变血管的管... 目前,常用的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可直接或间接显示血管管腔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尚无法准确检测动脉管壁结构和斑块特征。相关研究表明,病变血管的管壁特点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1-2]。高分辨率MRI技术是目前评估管壁结构和斑块成分最理想的工具,具有体内、无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新宇 刘彬 +2 位作者 孙川 刘凌宇 刘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记录ADC值;于检查完成后2周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记录ADC值;于检查完成后2周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高分辨率MRI、ADC值联合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98例直肠癌患者中Ⅰ期38例,Ⅱ期46例,Ⅲ期14例。高分辨率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与金标准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95);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好(Kappa值为0.865)。高分辨率MRI、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1.63%、91.84%。对比两种方法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率,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高分辨率MRI(χ^(2)=4.434;P=0.035)。对比不同术后病理分期直肠癌患者ADC值,Ⅰ期>Ⅱ期>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医用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思婷 曹一青 +1 位作者 沈志娟 张瑞华 《光电技术应用》 2019年第6期13-16,共4页
随着微创手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内窥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为了能够清楚地观察、诊断和治疗腹腔内的病变组织,在医用内窥镜中需要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系统。对此,文中在选取合适的初始结构基础上,结合系统中选取合适的光学面作为非球面... 随着微创手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内窥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为了能够清楚地观察、诊断和治疗腹腔内的病变组织,在医用内窥镜中需要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系统。对此,文中在选取合适的初始结构基础上,结合系统中选取合适的光学面作为非球面,并运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对其进行像差分析及优化设计。最终设计出了一款工作波段在600~800nm,相对孔径为F/2.0,全视场角为150°,焦距为0.136mm,系统总长为5.247mm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质量较好,系统在150lp/mm处各视场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55,各视场角的场曲均小于16μm以及相对照度均大于0.99。该光学成像系统能满足医用内窥镜所需要的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内窥镜 光学成像系统 高分辨率 优化设计 ZE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分辨率ITO线路缺陷检测系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淦松 叶玉堂 李昌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了满足微米量级氧化铟锡线路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的用于检测氧化铟锡线路缺陷的检测系统,其检测精度可达2μm。采用高分辨率线阵CCD相机以及中长焦镜头以获得较高的图像放大率与图像精度;通过分离相机与镜头及镜头倒置以获... 为了满足微米量级氧化铟锡线路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的用于检测氧化铟锡线路缺陷的检测系统,其检测精度可达2μm。采用高分辨率线阵CCD相机以及中长焦镜头以获得较高的图像放大率与图像精度;通过分离相机与镜头及镜头倒置以获得较大的动态范围和较好的调制转换函数优化值;采用直线电机提高系统的运动精度与稳定度;同时采用大理石底座以减小周围环境的振动等对系统精度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系统精度与速度要求,再考虑现场环境,对不同结构系统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与论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精度高、稳定性高、操作灵活等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成像系统 高分辨率 光学检测 线扫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UBE T1压脂与非压脂序列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业君 王伊琳 +1 位作者 王超 胡天翔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5-9,共5页
目的对比3D CUBE T1压脂与非压脂序列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5例MCA狭窄患者,均行MCA MRI检查,用3D CUBE技术分别进行T1压脂及非压脂序列扫描。计算并比较2种扫描序列各感兴趣区域的图像信号... 目的对比3D CUBE T1压脂与非压脂序列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5例MCA狭窄患者,均行MCA MRI检查,用3D CUBE技术分别进行T1压脂及非压脂序列扫描。计算并比较2种扫描序列各感兴趣区域的图像信号强度、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噪声,2种序列测量的血管断面、管腔面积及斑块信号差异。由2名医师分2次对2种序列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其一致性。结果3D CUBE T1非压脂序列各感兴趣区的信号程度、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均高于T1压脂序列,而图像噪声低于T1压脂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序列测量的血管断面及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量的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CUBE T1非压脂及压脂序列均可清晰显示MCA斑块,但信号表现有差异。有12例患者在2种序列上斑块信号发生差异,在3D CUBE T1非压脂序列呈高或稍高信号,而在3D CUBE T1压脂序列呈等信号。2种序列管腔显示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D CUBE T1压脂序列比较,3D CUBE T1非压脂序列伪影及噪声、图像对比度、血管显示情况、血管壁和周围组织对比情况、斑块显示情况、斑块和血管壁对比情况评分高(P均<0.05)。2名医师间第1、2次对图像的评分有良好的一致性,2名医师各自第1次与第2次对图像的评分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MCA狭窄患者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时3D CUBE T1非压脂序列比压脂序列噪声低、信噪比及组织分辨率高,对血管壁及斑块的显示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压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