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测压法对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跃 布小玲 +5 位作者 王蓓蓓 王启仪 刘婉薇 梁伟民 张晓光 沙卫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62-3865,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率测压法对亚型的诊断在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经胃镜及钡餐、高分辨率测压法确诊的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依据芝加哥分型诊断标准分为3个亚型,比较不同亚型的临...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率测压法对亚型的诊断在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经胃镜及钡餐、高分辨率测压法确诊的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依据芝加哥分型诊断标准分为3个亚型,比较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及球囊扩张疗效。结果:在所有患者中,Ⅰ型患者10例(10/39,25.6%),Ⅱ型患者26例(26/39,66.7%),Ⅲ型患者3例(3/39,7.7%);反流在Ⅰ型患者中多见,而胸痛则在Ⅲ型患者中多见,吞咽困难及体质量下降在各亚型间无差异(P>0.05);其中37例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治疗(Ⅰ型,9/10;Ⅱ型,25/26;Ⅲ型,3/3),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有效率分别为Ⅰ型44.4%(4/9);Ⅱ型88%(22/25),Ⅲ型0%(0/3);Ⅱ型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Ⅰ型及Ⅲ型(P=0.008和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Ⅱ型是一个判断球囊扩张疗效的阳性预测因子(OR=8.000)。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Ⅱ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亚型;高分辨率测压法对贲门失弛缓症分型是判断经内镜球囊扩张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高分辨率测压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固态高分辨率测压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美峰 林征 +1 位作者 宋玉磊 林琳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27-29,共3页
对58例患者行食管固态高分辨率测压检查,除2例因患者食管下段狭窄、食管体部过度扩张导致插管不成功外,56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为保证食管固态高分辨率测压检查取得成功,护士需在检查前完善仪器设备准备,全面评估患者... 对58例患者行食管固态高分辨率测压检查,除2例因患者食管下段狭窄、食管体部过度扩张导致插管不成功外,56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为保证食管固态高分辨率测压检查取得成功,护士需在检查前完善仪器设备准备,全面评估患者,做好检查时配合指导和心理护理;检查过程中熟练处理插管困难、恶心呕吐、呛咳、电极在食管内打折、定位困难及患者配合不佳等问题;检查后给予饮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疾病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固态高分辨率测压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用于研究不同黏稠度食团对健康人咽部及食道上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兰月 窦祖林 +2 位作者 于帆 谢纯青 林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4-798,共5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检查不同黏稠度的食团对咽部推动力及食管上括约肌(UES)松弛功能的影响。方法:24个健康志愿者分别给予三种不同黏稠度(水、浓流质、糊状)的食团。吞咽过程中的咽部及UES压力与收缩/松弛持续时间的测量均...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检查不同黏稠度的食团对咽部推动力及食管上括约肌(UES)松弛功能的影响。方法:24个健康志愿者分别给予三种不同黏稠度(水、浓流质、糊状)的食团。吞咽过程中的咽部及UES压力与收缩/松弛持续时间的测量均由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完成。测量的参数包括:咽部收缩峰值压,咽部收缩持续时间,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食团黏稠度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吞咽3ml食团时,随食物黏稠度的增加,UES的松弛残余压进一步降低,UES松弛持续时间不断延长,咽部峰值压不断升高,咽部收缩持续时间也逐渐延长。吞咽10ml食团时,UES的松弛残余压、松弛持续时间与吞咽3ml食团时类似,但咽部峰值压及收缩持续时间变化不大?结论:随着食团黏稠度的增加,UES的松弛时间延长及残余压下降。在吞咽容积较小的食团时,依靠咽部推动及UES松弛功能均增强,克服黏稠度增加产生的阻力。而在吞咽容积较大的食团时,主要依靠UES增加松弛程度,吸引食团向下运送,克服黏稠度增加产生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稠度 吞咽 吞咽生理 高分辨率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排便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侯金平 迭小红 +5 位作者 孙静 郭振华 刘伟 李晓庆 侯金凤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总结相关特征,探讨其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7... 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总结相关特征,探讨其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7例,女性13例,男性64例,其中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1.5 cm(低位)32例,≥1.5 cm(中高位)45例;术后6个月至1年排便功能Kelly评分:3~6分(功能优良)的72例,0~2分(功能差)的5例。72例排便功能优良的患儿分为低位组(32例)与中高位组(40例);45例中高位患儿又分为排便功能优良组(40例)和功能差组(5例)。分析各组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结果(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有效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三维图像分析患儿肛门直肠压力。结果 72例排便功能优良的低位组与中高位组患儿的平均静息压(38.00±12.33 vs 32.27±11.86 mmHg)、最大静息压(42.65±14.23 vs 36.67±12.10 mmHg)、肛管有效长度(2.43±0.30 vs 2.18±0.3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恢复率分别为90.63%及17.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中高位患儿中,与排便功能优良组比较,排便功能差组平均静息压(26.08±2.36 mmHg)、最大静息压(29.96±2.55 mmHg)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三维图像分析,功能差组在三维图像上存在低压带或压力缺失带,其中4例低压带在后壁,1例低压带在前壁。结论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有效长度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恢复率较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高,可通过三维图像判断肛门括约肌功能,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可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评估患儿排便功能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梅香 陈婷 +1 位作者 侯晨婕 郑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芝加哥分型分布情况,以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变化等食管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对21例咽部异物感患者(均排除咽喉部器质性疾病)进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检测,以芝加哥分型为标准,分析食管动力学...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芝加哥分型分布情况,以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变化等食管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对21例咽部异物感患者(均排除咽喉部器质性疾病)进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检测,以芝加哥分型为标准,分析食管动力学观察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4s完整松弛压(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4sIRP)及远端潜伏期(distal latency,DL)。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47.62%)为食管正常蠕动,4例为食管小缺损弱蠕动,6例为食管大缺损弱蠕动,1例为食管频发无蠕动;1例UES平均静息压高于正常值上限,3例平均静息压低于正常值下限,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UES静息压的总体分布为65.20(44.25,123.05)mmHg;21例患者的DCI、IRP4s、DL值均在正常范围,8例(38.1%)患者存在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低于正常值,余均正常。结论咽部异物感可能与食管蠕动能力减弱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异物感 高分辨率食管 芝加哥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图谱中食管收缩活力分类 被引量:3
6
作者 贺福利 戴渝卓 +6 位作者 李钊颖 粟日 曹聪 王姣菊 戴燎元 侯木舟 汪政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8,共11页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技术(HRM)作为检测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EMD)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随着患病率的上升,HRM图像的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加之EMD的诊断流程较为复杂,临床上EMD误诊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提高EMD...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技术(HRM)作为检测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EMD)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随着患病率的上升,HRM图像的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加之EMD的诊断流程较为复杂,临床上EMD误诊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提高EMD诊断的准确性,希望搭建一个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系统帮助医生对HRM图像进行自动分析。由于食管收缩活力的异常是诊断EMD的重要依据,该文提出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PoS-ClasNet)以完成对HRM图像的食管收缩活力分类任务,为今后机器代替人工诊断EMD奠定基础。PoS-ClasNet作为一个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CNN)由PoSNet和S-ClasNet构成。前者用于HRM图像中吞咽框的检测和提取任务,后者根据食管吞咽特征鉴别收缩活力类型。实验使用了4000幅专家标记的HRM图像,用于训练、验证和测试的图像分别占比为70%,20%和10%。在测试集上,食管收缩活力分类器PoS-ClasNet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3.25%,精度和召回率分别为93.39%和93.60%。结果表明PoS-ClasNet能较好地适应HRM图像数据的特性,在智能诊断食管收缩活力的任务中表现出了不俗的准确性和稳健性。将它应用在临床上辅助医生诊疗,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食管 食管收缩活力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检查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黎鑫 艾克拜尔·艾力 +4 位作者 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王志 蒋媛 伊比提哈尔·买买提艾力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4406-4411,共6页
背景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的检查方法,提高术前的检出率,对于制订合理的手术方式并且避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的... 背景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的检查方法,提高术前的检出率,对于制订合理的手术方式并且避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代谢综合征合并胃食管反流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根据术中所见将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组(复杂组,17例)和代谢综合征未合并食管裂孔疝组(单纯组,38例)。入院后完善胃镜检查、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测酸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采用Gerd Q评分量表进行测评。绘制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复杂组胃镜诊断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率、测压食管裂孔疝直径、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Gerd Q评分均高于单纯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LESP)、Demeester评分均低于单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emeester评分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管疝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胃镜检查(AUC=0.728,P=0.007)、LESP(AUC=0.789,P=0.001)、Demeester评分(AUC=0.772,P=0.001)、上消化道造影检查(AUC=0.774,P=0.007)、Gerd Q评分(AUC=0.746,P=0.004)的AUC均>0.7,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胃镜检查、LESP、Demeester评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Gerd Q评分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食管裂孔 上消化道造影 胃镜 高分辨率食管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排粪造影与三维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燕城 刘启鸿 +6 位作者 吴道清 方文怡 赵培琳 何炎琴 高海花 唐劲松 柯晓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4-1167,1171,共5页
目的对比X线排粪造影(XRD)与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177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XRD和3D HR-ARM检查结果,将符合... 目的对比X线排粪造影(XRD)与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177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XRD和3D HR-ARM检查结果,将符合耻骨直肠肌痉挛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7例中XRD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33例(男19例,女14例),3D HR-ARM诊断56例(男34例,女22例),两者均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22例,Kappa值为0.339(P<0.001),XRD与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诊断的一致性一般。3D HR-ARM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水平较高,分别为66.67%、76.39%、90.91%。结论建议联用XRD与3D HR-ARM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指导临床治疗,尤其是指导外科手术时须两项检查诊断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排粪造影 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 功能性排便障碍 耻骨直肠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团和吞咽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测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殷燕 许晓毓 +5 位作者 赵艳 任晓阳 卢桂芳 闫小妮 董蕾 和水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探讨不同食团和吞咽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测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8分且24hpH监测阳性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取液体吞咽、固体吞咽和连续吞咽三种方式进行食管动力检测,按照芝加哥标...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探讨不同食团和吞咽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测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8分且24hpH监测阳性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取液体吞咽、固体吞咽和连续吞咽三种方式进行食管动力检测,按照芝加哥标准进行参数和综合诊断对比。结果研究共纳入4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液体吞咽食管动力参数比较,固体吞咽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降低[(11.07±3.97、5.29±3.36)mmHg],远端收缩延迟时间延长[(6.28±1.87、8.98±2.25)s],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时间延长[(7.79±0.98、10.69±13.0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动力综合诊断中,与液体吞咽(38.1%)相比,连续吞咽无效食管动力诊断阳性率(63.2%)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固体吞咽无效食管动力诊断阳性率(45.2%)轻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在无效收缩中,固体吞咽收缩失败占比(44.3%)高于液体吞咽(22.6%)。结论固体吞咽较液体吞咽更易诱发重度食管低动力障碍,连续吞咽在无效食管动力诊断中敏感性高,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规测压的补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食管 固体吞咽 连续吞咽 参数 无效食管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封装的纵向微结构光纤分布式压力传感系统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琪真 汪静逸 +3 位作者 张威 向阳 艾凡 刘德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9,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纵向微结构光纤的分布式压力传感方案,该方案同时采用波长编码与频率编码技术,实现了单根光纤上的准分布式压力测量,具有实现大容量复用、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测量的潜力。采用硫化硅橡胶聚合物材料对光纤进行封装,使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纵向微结构光纤的分布式压力传感方案,该方案同时采用波长编码与频率编码技术,实现了单根光纤上的准分布式压力测量,具有实现大容量复用、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测量的潜力。采用硫化硅橡胶聚合物材料对光纤进行封装,使纵向微结构光纤的压力灵敏度提升至1.032×10-3相对波长变化/MPa,是裸光纤光栅压力灵敏度的500多倍。构建了包含6个光纤微结构的单纤传感系统,并进行了分布式压力测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出很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测量精度。该传感方案具有长距离、高分辨率测压(HRM)的潜力,可广泛运用于土木结构健康监测、管道泄漏监控、人体体内压力分布式传感等工程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微结构光纤 复用 聚合物 高分辨率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降方对糜烂性食管炎瘀血阻络型食管黏膜、运动功能及LES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莉 唐艳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7-80,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糜烂性食管炎(EE)瘀血阻络型患者的疗效,以及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活血通降方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6例糜烂性食管炎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糜烂性食管炎(EE)瘀血阻络型患者的疗效,以及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活血通降方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6例糜烂性食管炎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各32例。西药组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 mg,1次/d,早餐前口服)和伊托必利(每次50 mg,3次/d,三餐后口服),中药组予活血通降方(1剂/d,早晚分服,50 mL/次),中西医结合组予雷贝拉唑、伊托必利及活血通降方联合治疗,疗程8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胃镜下黏膜表现、中医证候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及安全性指标。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胃镜下LA分类,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改善程度为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3组治疗后LES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西药组和中药组对LESP的改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较其他两组更能改善LESP(P<0.05或P<0.01)。治疗后3组DCI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对DCI升高作用差别不明显(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较其他两组升高更显著(P<0.01)。药物治疗对改变LESL、IBP、CFV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活血通降方联合西药治疗瘀血阻络型EE在对食管黏膜、中医证候、食管压力、动力的改善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或中药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性食管炎 瘀血阻络 活血通降方 高分辨率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动力与临床特征的研究
12
作者 施赛男 鲍云 +2 位作者 王美峰 林琳 姜柳琴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累及食管功能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HREM检查的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食管动力特征、临床特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累及食管功能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HREM检查的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食管动力特征、临床特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结果29例SSc患者中存在食管症状者18例,吞咽困难为最常见症状(44.8%)。食管体部动力障碍最多见,尤其是失蠕动及蠕动异常。反酸与食管体部无效蠕动百分比(APR)呈正相关(r s=0.497,P<0.05)。消化道外受累系统数量与平均远端收缩积分(DCI)呈负相关,与APR呈正相关(r s=-0.466、0.408,P<0.05)。血沉与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及DCI呈负相关(P<0.05),补体C3、C4含量与APR呈负相关(P<0.05)。结论SSc患者易出现食管动力异常,伴有食管症状,且食管功能障碍可发生在无食管症状时。SSc累及系统越多、病情越重、疾病活动更易伴有食管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食管症状 食管动力 高分辨率食管 系统累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即时效应 被引量:36
13
作者 兰月 王茜媛 +3 位作者 徐光青 窦祖林 于帆 林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无干预措施下吞咽唾液(干吞咽)2次及吞咽3ml水2次。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实时采集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的压力及时间参数。参数包括:咽部收缩峰值压,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收缩速率,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与无干预状态时相比,干咽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42),咽部收缩峰值增加(P=0.029),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16),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8)。NMES组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1)。吞咽3ml水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33),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07),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4)。NMES组UES松弛残余压升高(P=0.020),咽部收缩速率有所降低(P=0.008),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39)。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显著延长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和咽部收缩持续时间;神经肌肉电刺激会显著增加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降低咽部收缩速率,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咽部收缩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高分辨率测压 神经肌肉电刺激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吞咽与食团吞咽对健康人咽期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帆 兰月 +2 位作者 窦祖林 林拓 卫小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使用高分辨率咽腔测压,分析空吞咽与不同黏度食团吞咽对健康人咽部和上食管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高分辨率测压系统,分别测量34例健康志愿者[平均(24.29±5.926)岁]在空吞咽与进食三种不同黏度(5ml水,5ml浓流质,... 目的:探讨通过使用高分辨率咽腔测压,分析空吞咽与不同黏度食团吞咽对健康人咽部和上食管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高分辨率测压系统,分别测量34例健康志愿者[平均(24.29±5.926)岁]在空吞咽与进食三种不同黏度(5ml水,5ml浓流质,5ml糊状物)的食团情况下,咽部收缩压力峰值,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压力上升速率,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UES开放前峰值以及UES开放后峰值。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空吞咽与食团吞咽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食团吞咽与空吞咽时,咽部收缩压力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空吞咽时,UES松弛残余压、开放前压力峰值、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和咽部压力上升速率明显高于食团吞咽,而UES松弛持续时间与UES开放后峰值明显低于食团吞咽。而不同黏度的食团吞咽之间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的吞咽类型会影响健康人咽部与UES的压力和持续时间。明确空吞咽与不同黏度食团吞咽健康人的咽期吞咽生理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究吞咽障碍的生理与病理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吞咽 食团黏度 高分辨率咽腔 咽期吞咽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与外周血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超 迟雁 +1 位作者 王化虹 吴黎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0-1325,共6页
背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病因由多因素参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其中肛管直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是参与的重要因素。高分辨率肛管直肠测压(HR-ARM)是一项对肛管直肠运动及感觉功能进行测定的新技术。肥大细胞... 背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病因由多因素参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其中肛管直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是参与的重要因素。高分辨率肛管直肠测压(HR-ARM)是一项对肛管直肠运动及感觉功能进行测定的新技术。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是肥大细胞分泌的重要递质,其水平可作为肥大细胞活化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目的采用HR-ARM检测D-IBS患者是否具有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异常,检测血MCT水平评估DdBS患者肥大细胞活化程度,验证血MCT水平与肛管直肠运动及感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MCT作为D-IBS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D-IBS患者21例为病例组,进行HR-ARM,检测肛管静息压、静息肛管最大收缩力、高压带长度,自主缩肛运动时肛门最大收缩压、持续挤压时间,模拟排便时肛门残余压、肛门松弛率、直肠压力及直肠肛管压力差,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等。同时纳入同时期进行HR-ARM、完成上述指标检测且评估无异常的非D-IBS患者24例为对照组。应用竞争性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血MCT水平。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肛管静息压、静息肛管最大收缩力、自主缩肛运动时持续挤压时间、模拟排便时肛门松弛率、RAIR、最大耐受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静息高压带长度、自主缩肛运动时肛门最大收缩压、模拟排便时肛门残余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较对照组升高,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血MCT水平为(15.28±2.66)μg/L,低于病例组的(22.24±7.66)μg/L(Z=-3.628,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IBS患者血MCT水平与初始感觉阈值呈负相关(r_s=-0.524,P=0.015)。结论 HR-ARM可作为临床检测DdBS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异常的有效手段;血MCT可作为D-IBS的有效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探讨,并与肛管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高分辨率肛管直肠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高敏感与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症状和食管功能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哲 陶琳 侯亚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研究反流高敏感(reflux hypersensitivity,RH)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患者症状与食管功能特点。方法选取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同时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食管... 目的研究反流高敏感(reflux hypersensitivity,RH)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患者症状与食管功能特点。方法选取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同时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联合pH监测的患者60例,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分为RH和NERD两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GerdQ量表评分、食管测压和pH及pH-阻抗监测情况。结果RH组患者阴性症状(上腹痛、恶心)的评分明显高于NERD组(即发生率明显低于NE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erdQ总分以及阳性症状(烧心、反流)和阳性影响[睡眠障碍、使用非处方(over the counter,OTC)药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组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残余压明显低于NERD组(P<0.05),LES长度、LES静息压、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平均值、远端收缩延迟、提前收缩百分比、快速收缩百分比、大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H组总反流时间、反流次数,直立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仰卧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总酸暴露时间占比和立位、卧位酸暴露时间占比,DeMeester评分,酸反流事件总计明显低于NERD组(P<0.05),两组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事件总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组患者上腹痛、恶心的症状发生明显少于NERD组;RH组LES残余压明显低于NERD组;RH组总反流时间、反流次数,直立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仰卧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总酸暴露时间占比和立位、卧位酸暴露时间占比,DeMeester评分,酸反流事件总计明显低于NERD组。对于存在典型烧心症状、内镜及活检正常的患者,需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食管pH及pH-阻抗监测以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以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反流病 反流高敏感 烧心 高分辨率食管 PH监 pH-阻抗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脾胃升降协调论”针药结合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凡 张书 +2 位作者 舒磊 万曌 时昭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脾胃升降协调论”针药结合疗法干预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020年9月—2021年9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NERD寒热错杂证患者... 目的观察“脾胃升降协调论”针药结合疗法干预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020年9月—2021年9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NERD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以半夏调中颗粒10 g/次,3次/d,并配合背俞针刺,每次30 min,每两天治疗1次,3次/周;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肠溶片20 mg,2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反流、烧心症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反流、烧心V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反流V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和蠕动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胃升降协调论”针药结合疗法对NERD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可改善食管动力障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协调论 针药结合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背俞针刺 高分辨率食管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里昂共识诊断的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的食管动力及反流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廖思宇 刘咪咪 +5 位作者 周婧 郝嘉敏 程奕尊 吴燕娉 高雪芬 程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里昂共识诊断标准下的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的食管动力及反流特征,并探讨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NBI)及反流后吞咽诱导的蠕动波(PSPW)指数对反流高敏感(RH)与功能性烧心(FH)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本... 目的探讨基于里昂共识诊断标准下的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的食管动力及反流特征,并探讨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NBI)及反流后吞咽诱导的蠕动波(PSPW)指数对反流高敏感(RH)与功能性烧心(FH)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以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通过胃镜检查、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24 h-pH阻抗监测,共纳入患者132例,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24例,RH组24例,FH组84例。对食管动力学相关指标及反流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食管近端MNBI、远端MNBI及PSPW指数对RH与FH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NERD组食管下括约肌(LES)平均静息压、LES残余压及完整松弛压力(IRP)均低于RH、FH组(P<0.05)。NERD组酸反流次数、直立位酸暴露时间(AET)、卧位AET、合计AET、DeMeester得分均高于RH、FH组(P<0.05),NERD组非酸反流、远端MNBI及PSPW指数均低于RH、FH组(P<0.05)。RH组远端MNBI及PSPW指数低于FH组(P<0.05),而近端MNBI在3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单独应用近端MNBI、远端MNBI及PSPW指数诊断RH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480、0.810、0.682;灵敏度分别为87.5%、100%、91.7%;特异度分别为26.2%、66.7%、51.2%。结论NERD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食管动力学异常,主要表现为LES松弛,这进一步加重了病理性酸反流,而RH、FH患者主要以生理性或非酸反流为主。在内镜阴性烧心患者中,食管远端MNBI值可提高RH的临床诊断率,有助于RH与FH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反流病 反流高敏感 功能性烧心 高分辨率食管 24 h-pH阻抗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反流特点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本田 蒋海涛 +2 位作者 王玲 刘黔蜀 王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904-1909,共6页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目的探讨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在基本资料、反流特点及食管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发现不典型症状GERD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症状GER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明确存在病理性反流,并同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胃镜排除其他胃肠器质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反流特点〔pH<4总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pH<4时间百分比〕、病程及食管动力学参数〔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LESRP)、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UESRP)、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积分(DCI)、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之间的差异。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GERD患者共71例,其中典型症状组32例,非典型症状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胃镜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率均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P<0.05)。典型症状组pH<4总反流次数、pH<4时间百分比高于非典型症状组,病程短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长反流(>5 min)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症状组LESP、DCI、LESL低于非典型症状组,UESP、UESRP高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LESRP、C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的年龄无差异;GERD患者中NER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RE。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反流程度低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UESP、UESRP下降的程度更为显著,但LESP及食管体部蠕动功能优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病程长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体征和症状 非典型症状 食管PH监 高分辨率食管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