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基ISAR对空间轨道目标高分辨率成像问题分析
1
作者 刘一飞 禹卫东 +1 位作者 杨升辉 李世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71-3683,共13页
对空间轨道目标高分辨率成像是空间态势感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天基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对空间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概念。基于雷达和空间轨道目标相对运动场景,研究减少天基ISAR回波数... 对空间轨道目标高分辨率成像是空间态势感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天基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对空间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概念。基于雷达和空间轨道目标相对运动场景,研究减少天基ISAR回波数据量的方法;分析天基ISAR对空间目标可成像时间段的限制因素,推导天基ISAR与目标轨道高度差及天基ISAR波束扫描角度的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noise equivalent sigma zero,NESZ)公式,探讨满足方位分辨率的天基ISAR在轨可成像时间段,并利用NESZ衡量可成像时刻内回波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为天基ISAR系统设计提供依据。此外,还推导天基ISAR对空间轨道目标回波表达式,并研究二维图像散焦原因,提出ISAR图像二维相位误差具体补偿模型,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逆合成孔径雷达 空间轨道目标 高分辨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静止轨道甚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热控方案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月 王超 +1 位作者 苏云 焦建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16-3121,共6页
地球静止轨道甚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利用薄膜衍射成像可实现对地1 m分辨率。成像系统中的索杆铰接式伸展臂尺寸较长、变形精度要求高,主镜尺寸较大、厚度较薄,系统成像质量对镜面变形要求高,使得伸展臂和主镜的热控成为系统热设计的难点。... 地球静止轨道甚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利用薄膜衍射成像可实现对地1 m分辨率。成像系统中的索杆铰接式伸展臂尺寸较长、变形精度要求高,主镜尺寸较大、厚度较薄,系统成像质量对镜面变形要求高,使得伸展臂和主镜的热控成为系统热设计的难点。在调研国内外可展开式遮光罩技术和大口径薄膜镜面热控技术的基础上,对地球静止轨道甚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的伸展臂和主镜进行了初步热分析,给出了系统热控方案。分析了可展开式圆锥形遮光罩在四种极端工况下的温度分布,确定了热控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学 高分辨率成像 静止轨道 热控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超宽带高分辨率成像的二维稀疏MIMO面阵拓扑结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恺 吴世有 +3 位作者 王友成 叶盛波 陈洁 方广有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9-785,共7页
分析并总结了超宽带二维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面阵拓扑结构设计的两条原则——等效孔径的均匀性与无明显遮蔽性,并根据这两条原则提出了一种用于超宽带近距离高分辨率成像的新型面阵拓扑结构.与尺寸、阵... 分析并总结了超宽带二维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面阵拓扑结构设计的两条原则——等效孔径的均匀性与无明显遮蔽性,并根据这两条原则提出了一种用于超宽带近距离高分辨率成像的新型面阵拓扑结构.与尺寸、阵元数相同的MIMO面阵相比,该新型面阵结构在仿真获取的方向图中具有更好的聚焦效果和旁瓣抑制能力.并且,不同距离下的聚焦结果显示,该面阵的峰值旁瓣水平均要低于另两个阵列2dB以上.对复杂目标成像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阵列良好的成像性能.结合其等效阵元数量较少的特点,文中提出的这种新型MIMO面阵拓扑结构为高效、实时的超宽带近距离高分辨率成像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雷达技术 高分辨率成像 MIMO阵列 二维面阵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分布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高分辨率成像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泰洋 张晋宇 +3 位作者 卢海梁 李鹏飞 李一楠 吕容川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03-2409,共7页
为了解决大型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系统随着分辨率需求的提高,天线规模和系统复杂度随之增加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分布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成像算法。首先建立了数据融合模型,其次详细地介绍了数据融合算法,最后开展了地面验... 为了解决大型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系统随着分辨率需求的提高,天线规模和系统复杂度随之增加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分布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成像算法。首先建立了数据融合模型,其次详细地介绍了数据融合算法,最后开展了地面验证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数据融合算法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系统图像的分辨率;同时为后续被动微波遥感从数据维角度提高空间分辨率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分布式 综合孔径 微波辐射计 高分辨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斜视SAR高分辨率成像算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秀华 胡高歌 +1 位作者 赵岩 高社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7,44,共6页
针对弹载SINS/SAR组合导航系统中,导弹机动性会影响SAR成像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Burg-Chirp Scaling-Dechirp成像算法。文中构造改进的相位补偿因子,补偿距离徙动造成的影响,采用Dechirp技术对部分孔径数据进行方位聚焦处理,优化... 针对弹载SINS/SAR组合导航系统中,导弹机动性会影响SAR成像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Burg-Chirp Scaling-Dechirp成像算法。文中构造改进的相位补偿因子,补偿距离徙动造成的影响,采用Dechirp技术对部分孔径数据进行方位聚焦处理,优化算法结构;同时,建立回波信号观测数据的自回归模型,对图像的二维频谱进行外推,弥补经典CS成像算法空间分辨率受限的不足。将新的算法与CS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新的成像算法能有效改善点目标成像质量,提高SAR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斜视SAR CHIRP SCALING算法 高分辨率成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湾地区高分辨率成像轨控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爱武 刘勇 周建平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3,共7页
为了获取分辨率更高的全月面图像数据,并对嫦娥三号任务预选着落区之一的虹湾地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嫦娥二号"卫星提高了CCD立体相机的分辨率,并通过降轨机动进一步降低轨道高度,在远月点高度100km和近月点高度15km的椭圆轨... 为了获取分辨率更高的全月面图像数据,并对嫦娥三号任务预选着落区之一的虹湾地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嫦娥二号"卫星提高了CCD立体相机的分辨率,并通过降轨机动进一步降低轨道高度,在远月点高度100km和近月点高度15km的椭圆轨道(简称试验轨道)的近月点附近对虹湾地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由于卫星能源的限制,卫星在该轨道上不能长时间停留。为了保证成像质量,要求太阳高度角必须高于15°。另外,必须有足够的测控弧段来满足测定轨道精度要求。这些约束条件都对该轨道的控制实施方案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嫦娥一号任务的工程实践经验,基于中国自身的测控资源和测控条件,对试验轨道进行了特性分析,根据成像约束条件和测定轨要求,给出了试验轨道的控制计算方案,提出了固定开机时刻和燃料最优两种计算方法解算控制参数。计算结果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卫星在试验轨道内满足安全和成像要求,确认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轨道控制 登月着陆区 高分辨率成像 “嫦娥二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够在高压和高温下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的新型微反应器
7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93,共1页
一个研究小组报道了一种当催化剂固体在相对较高的反应气压力(0.1MPa H2)且加热到500℃(Ultramicroscopy,DOI)时能够将催化剂微粒进行原子级别分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像。成像实验操作的压力比以前所用的TEM研究所用压力大... 一个研究小组报道了一种当催化剂固体在相对较高的反应气压力(0.1MPa H2)且加热到500℃(Ultramicroscopy,DOI)时能够将催化剂微粒进行原子级别分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像。成像实验操作的压力比以前所用的TEM研究所用压力大100倍,它将成为在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时观察细微却重要结构变化的一种新型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成像 微反应器 透射电子显微镜 高温 高压 实验操作 结构变化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像道集的深层超深层保真与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方法
8
作者 吴成梁 王华忠 +2 位作者 冯波 韩龙祥 盛燊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19-3540,共22页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已转向以复杂地表、复杂构造、深层超深层条件下的复杂油气藏.该类油藏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加上深层超深层勘探固有的地震资料质量差、速度精度不高等问题,使得当前深...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已转向以复杂地表、复杂构造、深层超深层条件下的复杂油气藏.该类油藏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加上深层超深层勘探固有的地震资料质量差、速度精度不高等问题,使得当前深层超深层的成像质量差,难以满足当前的油气勘探需求.本文认为保真高分辨成像目标是获得同相位的、波形一致的、幅值一致的成像子波叠加结果.本文以成像道集为对象,首先分析了影响深层超深层勘探的保真与高分辨率地震成像因素,指出成像道集中存在的剩余深度差(时间差)、剩余相位差(子波形态不一致)、各方位各角度存在不符合AVA关系的振幅变化是影响高分辨率叠加的三个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成像道集依次施加改进动态规划时差校正方法、子波相位校正方法和照明优选叠加方法实现地下同一点不同炮检对的一次反(散)射波的高分辨率叠加成像.据此,发展出面向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条件下以深层超深层复杂油气藏为目标的、合适的高精度地震成像方法.塔里木盆地和南海某探区深层勘探的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成像分辨率和保幅性,改善复杂探区的成像效果,显著提升深层超深层偏移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点道集 保真高分辨率成像 深层超深层勘探 照明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梗死不同亚型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9
作者 庞舒桐 胡玉瑞 +3 位作者 李文菲 尹雪梅 王玉琳 王占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6-41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I V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ies,MCA)梗死不同亚型斑...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I V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ies,MCA)梗死不同亚型斑块特征、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HR-MRI VWI及PWI检查的单侧急性或亚急性MCA梗死患者,根据梗死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动脉到动脉栓塞(artery-to-artery embolism,AA)组,穿支闭塞性疾病(branch occlusive disease,BOD)组,穿支闭塞性疾病合并动脉到动脉栓塞(branch occlusive disease and artery-to-artery embolism,BOD-AA)组。对比分析三组临床资料、斑块特征、豆纹动脉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确定与BOD相关因素,将BOD组和BOD-AA组合并为BOD+组,与AA组比较;为确定与AA组相关因素,将BOD-AA和AA组合并为AA+组,并与BOD组比较。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单侧急性或亚急性MCA梗死患者42例,其中AA患者9例,BOD患者14例,BOD-AA患者19例。结果显示,AA+组狭窄程度高于B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6,P<0.05);BOD+组患侧LSA数量高于AA组[2.00(1.50,3.00)vs.3.00(3.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9,P<0.05);AA+组半卵圆中心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低于BOD组[0.90(0.84,0.93)vs.0.99(0.9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55,P<0.05);BOD+组基底节区rCBF低于AA组[0.89(0.83,0.93)vs.1.01(0.9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0,P<0.05)。结论BOD+患者狭窄程度小于AA患者。MCA梗死不同亚型斑块与LSA的空间关系不同,BOD+患者斑块更靠近LSA开口,更易堵塞LSA开口,患侧LSA数量更少,LSA供血区rCBF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大脑中动脉 粥样硬化 豆纹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的价值
10
作者 李帅 金韵 +3 位作者 田霞 张雪凤 彭雯佳 田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70)岁,男67例、女26例。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分析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其中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症状,且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出现高信号,即新鲜梗死;非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临床症状,但头颅MRI DWI和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均未出现异常高信号。结果责任斑块组患者61例,非责任斑块组患者32例。责任斑块组的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799,95%CI 1.303~2.484,P<0.001)、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OR=1.076,95%CI 1.027~1.128,P=0.002)及斑块内出血(OR=30.708,95%CI 2.563~367.925,P=0.007)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结论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是后循环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此类责任斑块,并能够识别具有此类特征斑块的个体,从而为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责任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11
作者 薛铮 黄抗默 +2 位作者 姚维和 程晓青 朱武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9-586,共8页
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IATO)患者,成功的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临床预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可以定性、定量地描述颅内动脉病变特征,有助于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的术前评估、患者筛选、术中指导及术... 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IATO)患者,成功的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临床预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可以定性、定量地描述颅内动脉病变特征,有助于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的术前评估、患者筛选、术中指导及术后随访。该文系统性回顾了HR-VWI在NIATO患者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HR-VWI特征与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系,并探讨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ESUS中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田霞 田冰 +4 位作者 张雪凤 李帅 彭雯佳 陆建平 邵成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ESUS组和SVD组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ESUS组患者47例,SVD组患者64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责任斑块体积(OR=1.097,95%CI 1.004~1.199;P=0.041)、斑块整体强化率(OR=1.124,95%CI 1.026~1.232;P=0.012)与ESUS独立相关。结论:责任斑块体积、斑块整体强化率是ESUS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高危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ESUS的一个潜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率延迟期的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13
作者 匡静 黄松涛 +1 位作者 黄小华 胡云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69,21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增强延迟期图像的夏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154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增强延迟期图像的夏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154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将Ⅰ级、Ⅱ级纳入低级别组和Ⅲ级纳入高级别组。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07)和验证组(n=47)。利用3D slicer勾画病灶边缘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logistic回归建立影像组学特征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临床模型、影像学模型,以及影像学-临床-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率评估模型的效能,模型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通过SHAP分析可视化特征在模型中的贡献度和重要性。结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肿瘤边界、细胞增殖因子(Ki-67)、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影像学-临床-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分级的AUC值最高,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07(95%CI:0.723~0.891)、0.890(95%CI:0.795~0.984)。两种独立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中,logistic影像组学模型无明显过拟合,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0(95%CI:0.655~0.846)、0.801(95%CI:0.667~0.936)。临床模型、影像学模型在训练组的AUC分别为0.661(95%CI:0.551~0.771),0.600(95%CI:0.493~0.706),在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89(95%CI:0.645~0.933),0.708(95%CI:0.565~0.850)。结论联合模型术前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级的效能较好,可为临床术前治疗乳腺癌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 高分辨率延迟期成像 浸润性乳腺癌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特征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宇 于淼 +8 位作者 田甜 张继伟 胡军 崔志新 白雪东 韩凤伟 褚会松 王占森 呼铁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依据术后影像学随访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影像学评估斑块特征。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4例,支架内未狭窄组52例。斑块分布多位于下侧壁(37.8%)和腹侧壁(2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支架内未狭窄组,支架内再狭窄组负性重构(64.2%比28.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6,P=0.049);支架内再狭窄组斑块负荷79.09±8.82,支架内未狭窄组为69.46±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3);支架内再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为(16.02±4.24)mol/L,支架内未狭窄组为(12.05±3.3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01)。支架内再狭窄组中明显强化斑块更多(78.5%比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OR=1.225,95%CI:1.040~1.443,P=0.015)与同型半胱氨酸(OR=1.676,95%CI:1.150~2.442,P=0.007)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AUC=0.765,95%CI:0.622~0.908,P=0.002,特异度0.731,灵敏度0.714;同型半胱氨酸AUC=0.767,95%CI:0.623~0.911,P=0.002,特异度0.942,灵敏度0.500;两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87,95%CI:0.794~0.981,P<0.001,特异度0.904,灵敏度0.714。结论斑块负荷和同型半胱氨酸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杨金波 张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6-1093,共8页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质核坏死或破裂纤维帽等)进行清晰的观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诊断率。本文通过介绍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脑小血管病、颅颈动脉夹层以及其他特殊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阐述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卒中防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缺血性卒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级车载高分辨率光电成像系统光学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莹奇 王志 +1 位作者 刘欣悦 卫沛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2-1516,共5页
研究了一套能实现机动式布站的米级车载可见光和红外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新方案。主系统口径1.2 m,采用无焦卡塞格林形式,遮拦比1:10;机上中、长波红外成像通道采用共口径光谱分光、二次成像的形式,冷阑匹配效率100%,F数为4;机下成像... 研究了一套能实现机动式布站的米级车载可见光和红外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新方案。主系统口径1.2 m,采用无焦卡塞格林形式,遮拦比1:10;机上中、长波红外成像通道采用共口径光谱分光、二次成像的形式,冷阑匹配效率100%,F数为4;机下成像光学系统焦距47 m,F数为39,光学设计满足高分辨率与白天成像的要求,且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各通道光学系统结构紧凑。光学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光学系统能够用于空中和空间目标的全天时移动式高分辨率可见、红外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望远镜 高分辨率成像 白天成像 移动式光电跟踪系统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高分辨率接收函数叠加成像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白兰淑 吴庆举 张瑞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54-4368,共15页
接收函数成像方法纵向分辨能力高,而其水平分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观测台站分布.经典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成像方法应用中,如果存在台站稀疏区,往往需要统一选取较大尺度叠加半径以获得连续的成像剖面.这不... 接收函数成像方法纵向分辨能力高,而其水平分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观测台站分布.经典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成像方法应用中,如果存在台站稀疏区,往往需要统一选取较大尺度叠加半径以获得连续的成像剖面.这不仅造成台站密集区域成像分辨率损失,且使成像界面产生明显的叠加痕迹.本文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和经典CCP成像方法实现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接收函数成像.我们假设地下界面在局部范围内变化较缓慢、形态特征稳定,那么接收函数信号相应具有一定的稀疏特性.基于此假定,首先通过压缩感知稀疏促进算法从稀疏、不规则分布的地震台阵接收函数重构出密集、规则化的“虚拟台阵”接收函数.之后,利用重构得到的“虚拟台阵”接收函数,采用小尺度叠加半径进行共转换点叠加成像获得高分辨率转换界面成像剖面.特别地,我们在叠加成像前进行了叠前成像点振幅补偿处理,以克服台站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成像能量不均衡问题.台站越稀疏的区域,其振幅补偿值越高.本文方法可以极大减少经典CCP成像方法实际应用中为了兼顾台站稀疏区域采用大尺度叠加半径所造成的空间分辨率损失和“阶梯状”界面的叠加痕迹,在保证台站密集区高分辨率成像结果的同时有效提高台站稀疏区的成像分辨率并提升成像质量.数值模拟测试和华北克拉通科学台阵观测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压缩感知接收函数叠加成像方法可以实现可靠的高分辨率深部转换界面成像,在高分辨率深部结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接收函数 高分辨率成像 共转换点叠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闭塞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旗 吴芳 +4 位作者 段祥攻 杨晓旭 武晔 宋海庆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在头颈部动脉闭塞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在头颈部动脉闭塞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分析闭塞血管节段局部管壁特征和闭塞中远段腔内血栓信号特征。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结合纳入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闭塞病因进行评价并作为参考标准,比较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在病因分类中的准确率。结果 (1)25例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均完成HR-MRI检查,共诊断闭塞血管31段,其中常规管腔成像诊断了21段,常规管腔成像+HR-MRI诊断了30段;动脉硬化性闭塞24段(19例),动脉夹层性闭塞4段(4例),动脉炎性闭塞3段(2例)。(2)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中,闭塞节段近端管壁均可见偏心性增厚;动脉夹层性闭塞均见典型的双腔征或新月形高信号壁内血肿;血管炎性闭塞血管节段中可见长节段环形增厚及强化。(3)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对病因分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7.7%(21/31)和96.8%(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较于常规管腔成像技术,头颈联合HR-MRI可显示闭塞起始段动脉管壁特征,对判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和动脉炎性病变等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成像 颈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高分辨率面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137
19
作者 朱介寿 曹家敏 +2 位作者 蔡学林 严忠琼 曹小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6-664,T003,T004,共21页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 58个数字地震台站约 1 2 0 0 0个长周期波形记录 ,挑选出 41 0 0条面波大圆传播路径 ,采用面波频散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 ,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 (60°E— 1 60°E ,2 0°S— 60°N)的...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 58个数字地震台站约 1 2 0 0 0个长周期波形记录 ,挑选出 41 0 0条面波大圆传播路径 ,采用面波频散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 ,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 (60°E— 1 60°E ,2 0°S— 60°N)的地壳上地幔进行了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成像 .结果表明 ,从上地壳到 70km深 ,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为高速分布 ,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极低速分布 .自地中海经土耳其、伊朗、喜马拉雅山到缅甸、印尼群岛的特提斯汇聚碰撞带 ,显示为低速异常链 .从 85km至 2 50km深 ,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 ,自北向南显示出一条巨型低速异常带 ,西部地区为高速异常分布 .以东经 1 1 0°E为界 ,东西两部分岩石圈、软流圈的结构与深部动力过程有着巨大的差异 .此界线以西主要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岩石圈汇聚增厚区 ,东部则主要是由于软流圈上涌 (地幔热物质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面波三维层析成像 岩石圈 软流圈结构 数据处理 地壳 上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可信度 被引量:7
20
作者 贾泽军 袁渊 +8 位作者 杨志刚 赵瑞 许奕 黄清海 赵文元 马小龙 邓晓群 洪波 刘建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2-1407,共6页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 MRI)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可信度。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66例经DSA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 M1段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进行HR MRI检查,测定MCA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umen ar...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 MRI)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可信度。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66例经DSA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 M1段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进行HR MRI检查,测定MCA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umen area,LAnarrow)、血管面积(vessel area,VAnarrow)及参考血管LAreference及VAreference,分析MCA斑块分布部位(前壁、后壁、上壁、下壁);比较2位研究者的定量测量及定性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其中一位研究者首次及1个月后的再次分析结果;ICC法分析观察者自身差异及不同观察者间差异。结果 HR MRI测量VAnarrow、VAreference、LAreference具有非常好的组间(ICC 0.801、0.843、0.808)及组内一致性(ICC 0.811、0.916、0.958);LAnarrow测定结果的一致性一般(ICC 0.584、0.625),要差于其他3个指标。HR MRI判断有无斑块的一致性非常好(ICC 0.917、0.960);HR M RI判定MCA不同部位(上壁、下壁、前壁、后壁)斑块的组间(ICC 0.856、0.836、0.791、0.905)、组内(ICC 0.876、0.827、0.825、0.950)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HR MRI的MCA粥样硬化性狭窄定量、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但对血管最狭窄处的定量分析可信度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 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