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于楼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1
作者 陈欢庆 龚亮 +1 位作者 孙磊 韩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充分综合利用地震同相轴强反射、取心井岩性变化、沉积旋回、电导率、电阻率等曲线取值变化和测井精细二次解释成果等信息,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级别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并利用不同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顶面构造图,验证地层细分成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于楼油层可以细分为29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对应地质年代0.01 Ma;地层厚度大体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局部高值部位呈坨状,主要受沉积作用和后期差异压实等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于楼油 单砂体 短期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本溪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范萌萌 袁珍 +1 位作者 李文厚 卜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0-1064,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油气资源储藏丰富,本溪组是重要的勘探层段之一,但其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分布及沉积演化特征不明确,制约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延安地区本溪组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油气资源储藏丰富,本溪组是重要的勘探层段之一,但其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分布及沉积演化特征不明确,制约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延安地区本溪组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演化的研究,将对该地区的古地理重建、油气勘探及开发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晚古生代本溪组的地层和沉积特征,确定了其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等时地层格架、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层序地层方面,本溪组内可以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多个短期旋回;在沉积相类型方面,识别出12种岩石类型和7种岩相组合,据此认为延安地区本溪组发育潮坪和障壁岛—潟湖沉积相,进而识别出潮道、砂坪、混合坪、泥坪、泥炭坪、障壁岛砂坝、潟湖泥等沉积微相;在沉积相展布方面,研究区西南部和南部以潮坪沉积为主,东北部和北部以障壁岛—潟湖沉积为主,本1段和本2段的沉积格局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本溪组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 被引量:40
3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2 位作者 赵红静 樊中海 李中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形成过程中基准面旋回的变化与沉积响应分析 ,认为若把砂体纳入基准面旋回的过程———响应体系中去考虑 ,研究砂体在基准面旋回的位置、砂体形成的基准面旋回类型 ,可直接指导砂体非均质预测和剩余油分布确定。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剩余油分布 预测 精细地层格架 划分 流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刘宗堡 马世忠 +2 位作者 孙雨 张金刚 吕延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9-406,共8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各级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依据10口井岩心和1 256口井测井资料,把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提出了葡萄花油层南部为同沉...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各级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依据10口井岩心和1 256口井测井资料,把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提出了葡萄花油层南部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中部缺失而非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通过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内储层沉积特征、单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认为葡萄花油层主要储层水下河道砂体比原认识更连续,且延伸较远,分流平原、内前缘相带南移达36 km,这对深入认识该区油藏类型、聚油规律、特别是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整个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地层格架 沉积特征 剩余油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湖、三角洲复合沉积体系的应用——以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开发区块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世广 柳成志 +3 位作者 卢双舫 张雁 吴高平 刘秋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8,共8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结合探井及密井网开发井资料,在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识别出向上"变深"、向上"变浅"、对称型及其不同可容纳空间条件下的7类共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以沉积动力学观...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结合探井及密井网开发井资料,在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识别出向上"变深"、向上"变浅"、对称型及其不同可容纳空间条件下的7类共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以沉积动力学观点详细剖析了其成因及特征。按照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组合了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结合区域标志层识别出2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进而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本区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砂体总体不发育;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发育的河流相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均较大,砂地比高,含油性好,且随长期基准面的上升逐渐变为三角洲、滨浅湖环境,砂体及含油性等逐渐变差。在各中期基准面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及其含油性在整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中相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扶余油 沉积环境 砂体 含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邛崃县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3 位作者 雷卞军 蒋裕强 王身建 徐丹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74-681,共8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旋回层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发现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近顶部的薄层灰岩和钙质泥岩也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对比,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等时地层格架,认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深化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等时对比 地层格架 蓬莱镇组 上侏罗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胡光义 陈飞 +3 位作者 孙立春 范廷恩 赵春明 吴胜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0-607,共8页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以及基准面旋回的级次的划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开发阶段进行高精度层序对比时,难度更大。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河流相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用河流相岩相、相序的组合特征随空容纳空间规律性变化,结合各种关键面的约束控制、油水界面在小层内部空间的分布位置以及河道的切割充填作用,进行精细河流相小层划分对比。旨在摸索一套油田开发中后期河流相高精度层序划分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油田的生产开发。并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河流相 开发阶段应用 渤海Q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PEFA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地区长4+5油组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薛欢欢 李景哲 +3 位作者 李恕军 王梦琪 孙中强 于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06,共6页
目前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多解性强,测井曲线分层标志有时并不清楚,为提高层序划分的准确性及精度,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INPEFA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能够提取测井曲线所隐藏的周期性特征,描述地层的沉积... 目前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多解性强,测井曲线分层标志有时并不清楚,为提高层序划分的准确性及精度,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INPEFA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能够提取测井曲线所隐藏的周期性特征,描述地层的沉积旋回特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地区长4+5油组自然伽马曲线进行INPEFA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并进行连井对比,将长4+5油组划分为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与现场地层划分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认为,应用INPEFA技术可以明显的将地层的旋回特征表示出来,使各层序界面更直观、更明显,提高旋回划分、对比的精度和准确性,实现层序旋回划分从定性-半定量-定量的过程,是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频谱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INPEFA 地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及邻区山西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煤沉积模式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勇 雷卞军 +3 位作者 冯永玖 孟堃 陈波 叶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既有煤层又含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勘探目标。山西组二段主要属于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山23亚段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子洲气田的主力储层。子洲及邻区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和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现已识别出5...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既有煤层又含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勘探目标。山西组二段主要属于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山23亚段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子洲气田的主力储层。子洲及邻区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和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现已识别出5种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不仅采用了识别地层中层序界面、湖泛面和沉积旋回的方法,而且详细考虑了三角洲体系中煤层在高分辨率层序中的位置。文中运用了滨线轨迹分析法,将其与煤沉积模式研究紧密结合,精确地再现了研究区山23亚段煤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山23亚段是以间断性湖进-湖退为特征的三角洲环境沉积产物。山23期发生了4次短期的湖进-湖退过程,在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了4个煤层。其中,最后一次湖进-湖退的规模最大,下三角洲平原大面积沼泽泥炭化,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区的较厚的5#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线轨迹 三角洲 煤沉积模式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山西组 子洲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7-312,333,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 ,以延水河剖面研究为重点 ,详细剖析了中侏罗统延安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 ,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了 36个短期、8个中期和 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讨论了不同级...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 ,以延水河剖面研究为重点 ,详细剖析了中侏罗统延安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 ,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了 36个短期、8个中期和 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讨论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的响应关系 ,进一步通过基准面旋回层序研究了盆地的充填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地区 中侏罗统 延安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作用 构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5
11
作者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1,共6页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是沉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 ,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是沉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 ,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对比能使地层对比等时性更强、精度更高 ,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古地貌是建立在沉积相分析基础上 ,其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文章详细讨论了单一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体系组合沉积前古地貌恢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古地貌 基准面旋回级次 沉积学 油气藏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谭聪 于炳松 +4 位作者 阮壮 刘策 朱玺 谢灏辰 罗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6-347,共12页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的相关理论,以汭水河剖面、42口井的岩心资料以及97口井的测井资料为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延长组可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11个中期旋回。四次长期...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的相关理论,以汭水河剖面、42口井的岩心资料以及97口井的测井资料为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延长组可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11个中期旋回。四次长期旋回的最大湖泛面位置分别对应于长9、长7、长4+5及长1油层组。研究发现盆地西南部地区延长组主要的旋回结构样式包括A/S小于1时,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结构;A/S接近1时,上升和下降旋回均保存完整的对称型结构及A/S大于1时,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结构。从南北向和东西向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剖面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区内延长组内部不存在大型的或者区域性的沉积间断和不整合面,研究区延长组上部由于后期的构造抬升作用而被剥蚀,与上覆侏罗系呈假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垦西油田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星 陆友明 +1 位作者 程守田 胡光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5,111,共6页
河流相地层沉积环境特殊 ,难于用传统的地震层序分析方法来进行层序划分与解释 ,Cross分析基准面与成因地层形成的过程响应原理 ,是利用高分辨率地层方法来研究河流地层的理论基础。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的关键是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的... 河流相地层沉积环境特殊 ,难于用传统的地震层序分析方法来进行层序划分与解释 ,Cross分析基准面与成因地层形成的过程响应原理 ,是利用高分辨率地层方法来研究河流地层的理论基础。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的关键是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利用岩芯资料及其沉积标志 ,分析沉积微相类型及组合关系 ,可识别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建立测井曲线响应模板的基础上 ,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 ,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把基准面旋回转换点作为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 ,进行连井剖面地层对比 ,建立河流地层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以基准面旋回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河流相地层发育的过程演化规律及其沉积相横向迁移、纵向组合叠加关系与基准面旋回变化之间的藕合。通过深入研究 ,认为馆陶组地层形成的环境区别于传统的模式所指的环境 ,在分析了古典模式的基础上 ,指出了本区河流地层模型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变化 沉积模式 垦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县矿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大炜 梁吉坡 +5 位作者 李增学 王薇 吴立荣 张义江 郭建斌 宋洪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3-638,共6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及超长期4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煤...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及超长期4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特殊位置(A/S接近于1),当叠置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和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晚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根据盆地充填演化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叠加可以将研究区成煤作用分为早期成煤作用和晚期成煤作用,依次分析了不同时期成煤作用的地层基准面变化和盆地沉积充填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成煤作用 单县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世广 卢双舫 +3 位作者 张雁 柳成志 赵荣 仲维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8-469,共12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在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识别出41个短期、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2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通过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成因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和表征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各项岩心化验、统计学数据定...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在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识别出41个短期、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2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通过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成因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和表征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各项岩心化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指出随着长期基准面的上升,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内非均质性变强、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间非均质性变弱、各短期基准面旋回平面非均质变强;随着长期基准面的下降,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指出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所引起的沉积环境的变化是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差异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松辽盆地 扶余油 宏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磨溪-龙女寺构造香溪群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志勇 罗平 +1 位作者 郑荣才 张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7-603,共7页
四川中部磨溪—龙女寺构造上三叠统香溪群发育一套河流相沉积,运用P.R.Vail(1987)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加以描述已不完全适用。作者采用A.T.Cross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 四川中部磨溪—龙女寺构造上三叠统香溪群发育一套河流相沉积,运用P.R.Vail(1987)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加以描述已不完全适用。作者采用A.T.Cross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基准面旋回级次划分方案,对川中地区磨溪-龙女寺构造上三叠统香溪群进行了详尽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运用岩性剖面识别和测井剖面识别方法,在香溪群地层中识别出三种具有不同成因、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基准面旋回类型。由此力求建立适合于河流相沉积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层序划分方案、旋回结构及叠加样式,并将其进一步运用到河流相沉积体系的砂体时空展布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香溪群 河流相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秦雁群 邓宏文 +3 位作者 侯秀林 杨金秀 季春辉 刘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21,228,共9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制,建立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研究表明,乌尔逊凹陷北部苏131、苏102断块油藏产油层段跨越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主要产油层段位于大磨拐河组一段三级层序底部,主要储层为低位域滑塌浊积岩储集体,而不是此前认为的南屯组二段三级层序顶部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通过对研究区主要产油层段的层序地层位置重新厘定与对储集体成因类型详细分析,提出了乌尔逊凹陷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应该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新认识,并分析了砂层组的时空展布特征,为该油田深入开发与扩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南屯组 大磨拐河组 断块油藏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春宇 张志国 +3 位作者 李兆明 张林炎 张洪彬 杨志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70-77,96,共9页
按照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马岭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和富县组划分为2个长期、6个中期、2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长期旋回基准面的变化可以影响和控制河流种类、发育规模和相组合模式,中期旋回的上升半... 按照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马岭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和富县组划分为2个长期、6个中期、2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长期旋回基准面的变化可以影响和控制河流种类、发育规模和相组合模式,中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可能发育同一种河流相类型;在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单井相的分析基础上,识别出该区辫状河、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沉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岭油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春慧 金振奎 +3 位作者 张鑫 王铮 朱桂芳 伍虹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9-256,共8页
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三种准层序类型,对应三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型、基准面下降型、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上升半旋回两部分构成的复合型准层序。两种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下降... 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三种准层序类型,对应三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型、基准面下降型、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上升半旋回两部分构成的复合型准层序。两种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由多个进积式的短期旋回组成;中期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堆叠样式则呈退积结构。研究区梧桐沟组可划分为5个准层序组(中期基准面旋回),自下而上依次为S1、S2、S3、S4、S5,基准面上升期形成S1、S2,基准面下降期形成S3、S4、S5。吉7井和吉17井梧桐沟组出油砂层属于不同的准层序组,成因不同,因而不是同一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地层对比 圈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永旺 邓宏文 +2 位作者 高霞 刘军 徐志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7-44,共8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为具有多层含油层系、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其中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是区内主要目的层段之一。根据岩性和电性资料,对区内沙四上亚段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7个较短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在连井剖... 东营凹陷南斜坡为具有多层含油层系、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其中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是区内主要目的层段之一。根据岩性和电性资料,对区内沙四上亚段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7个较短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探讨了该区滩坝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沉积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