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于楼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1
作者 陈欢庆 龚亮 +1 位作者 孙磊 韩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充分综合利用地震同相轴强反射、取心井岩性变化、沉积旋回、电导率、电阻率等曲线取值变化和测井精细二次解释成果等信息,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级别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并利用不同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顶面构造图,验证地层细分成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于楼油层可以细分为29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对应地质年代0.01 Ma;地层厚度大体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局部高值部位呈坨状,主要受沉积作用和后期差异压实等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于楼油 单砂体 短期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本溪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范萌萌 袁珍 +1 位作者 李文厚 卜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0-1064,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油气资源储藏丰富,本溪组是重要的勘探层段之一,但其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分布及沉积演化特征不明确,制约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延安地区本溪组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油气资源储藏丰富,本溪组是重要的勘探层段之一,但其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分布及沉积演化特征不明确,制约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延安地区本溪组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演化的研究,将对该地区的古地理重建、油气勘探及开发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晚古生代本溪组的地层和沉积特征,确定了其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等时地层格架、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层序地层方面,本溪组内可以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多个短期旋回;在沉积相类型方面,识别出12种岩石类型和7种岩相组合,据此认为延安地区本溪组发育潮坪和障壁岛—潟湖沉积相,进而识别出潮道、砂坪、混合坪、泥坪、泥炭坪、障壁岛砂坝、潟湖泥等沉积微相;在沉积相展布方面,研究区西南部和南部以潮坪沉积为主,东北部和北部以障壁岛—潟湖沉积为主,本1段和本2段的沉积格局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 沉积演化 本溪组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北部湾盆地重点层系选段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晓晗 屈红军 +3 位作者 黄苏卫 武龙发 杨博 姚天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25,共18页
北部湾盆地是南海北部五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潜力大、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是北部湾盆地三级构造单元海中凹陷古近系涠洲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地层厚度大,严重制约了海中凹陷的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低勘探程度区域是一... 北部湾盆地是南海北部五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潜力大、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是北部湾盆地三级构造单元海中凹陷古近系涠洲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地层厚度大,严重制约了海中凹陷的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低勘探程度区域是一种有效的地层划分手段。依托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在地震剖面二、三级层序界面和测井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变换分析、岩心分析方法,对海中凹陷涠洲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识别与划分,研究表明最大熵谱分析对于三、四级层序界面具有较高的分辨性,小波变换可以进行四—六级及更高级别旋回分析,而岩心资料可以进行短期、超短期旋回分析。综合三维地震、测井、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变换技术和岩心资料将涠洲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包括6个三级层序、13个四级层序,并且根据13个四级层序含砂率对比,涠三段SQ6-LST四级层序含砂率最高,涠三段SQ6-HST四级层序次之,勘探潜力较大。本研究对低勘探程度凹陷重点层系选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最大熵谱分析 海中凹陷 涠洲组 高分辨率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 被引量:41
4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2 位作者 赵红静 樊中海 李中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形成过程中基准面旋回的变化与沉积响应分析 ,认为若把砂体纳入基准面旋回的过程———响应体系中去考虑 ,研究砂体在基准面旋回的位置、砂体形成的基准面旋回类型 ,可直接指导砂体非均质预测和剩余油分布确定。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 剩余油分布 预测 精细地格架 划分 流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85
5
作者 魏魁生 徐怀大 +4 位作者 叶淑芬 郭占谦 徐宏 任延广 王玉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4,共8页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以“风暴浪基面”或高水位期三角洲体系的“下超坡折”为陆架坡折的参照物,总结了松辽盆地白垩系层序边界的地震、测井及岩石学标志,划分出了时间跨度约为11.29Ma的7个二级超层序和时间跨度约...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以“风暴浪基面”或高水位期三角洲体系的“下超坡折”为陆架坡折的参照物,总结了松辽盆地白垩系层序边界的地震、测井及岩石学标志,划分出了时间跨度约为11.29Ma的7个二级超层序和时间跨度约为1.28Ma的47个三级层序,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地层格架。对比基准面升降曲线与海平面升降曲线,二者二级旋回变化趋势相似,唯前者的三级旋回频率高于后者,这是局部构造运动及复杂的气候因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海相沉积 高分辨率层 序地格架 含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宗堡 马世忠 +2 位作者 孙雨 张金刚 吕延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9-406,共8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各级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依据10口井岩心和1 256口井测井资料,把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提出了葡萄花油层南部为同沉...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各级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依据10口井岩心和1 256口井测井资料,把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提出了葡萄花油层南部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中部缺失而非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通过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内储层沉积特征、单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认为葡萄花油层主要储层水下河道砂体比原认识更连续,且延伸较远,分流平原、内前缘相带南移达36 km,这对深入认识该区油藏类型、聚油规律、特别是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整个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 基准面旋回 格架 沉积特征 剩余油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在河流相砂体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85
7
作者 郑荣才 柯光明 +1 位作者 文华国 高红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1-647,共7页
从深入分析河流砂体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出发,详细讨论了河流砂体在地层格架中的发育位置、分布规律、成因特征,以及层序界面对河流砂体几何形态、稳定性和储集性等特征的直接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相当时... 从深入分析河流砂体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出发,详细讨论了河流砂体在地层格架中的发育位置、分布规律、成因特征,以及层序界面对河流砂体几何形态、稳定性和储集性等特征的直接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相当时间—地层反演的河流相小层砂体等时对比新技术方法,提出相控模式条件下的"等高程、非同期、异成因"和"非等高程、同期、同成因"砂体的两种等时对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 河流相砂体 格架 等时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湖、三角洲复合沉积体系的应用——以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开发区块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世广 柳成志 +3 位作者 卢双舫 张雁 吴高平 刘秋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8,共8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结合探井及密井网开发井资料,在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识别出向上"变深"、向上"变浅"、对称型及其不同可容纳空间条件下的7类共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以沉积动力学观...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结合探井及密井网开发井资料,在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识别出向上"变深"、向上"变浅"、对称型及其不同可容纳空间条件下的7类共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以沉积动力学观点详细剖析了其成因及特征。按照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组合了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结合区域标志层识别出2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进而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本区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砂体总体不发育;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发育的河流相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均较大,砂地比高,含油性好,且随长期基准面的上升逐渐变为三角洲、滨浅湖环境,砂体及含油性等逐渐变差。在各中期基准面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及其含油性在整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中相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 基准面旋回 扶余油 沉积环境 砂体 含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6
9
作者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1,共6页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是沉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 ,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是沉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 ,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对比能使地层对比等时性更强、精度更高 ,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古地貌是建立在沉积相分析基础上 ,其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文章详细讨论了单一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体系组合沉积前古地貌恢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 古地貌 基准面旋回级次 沉积学 油气藏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盒8段高分辨率层序结构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侯中健 陈洪德 +2 位作者 田景春 刘文均 李君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2,共7页
通过钻井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和地震解释成果,按基准面旋回原理,把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第8段划分为一个超长旋回层序、两个长期、四个中期和若干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深入分析了形成中期、短期层序结构类型(A,C型)的背景、层序结构... 通过钻井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和地震解释成果,按基准面旋回原理,把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第8段划分为一个超长旋回层序、两个长期、四个中期和若干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深入分析了形成中期、短期层序结构类型(A,C型)的背景、层序结构特征及其与储集砂体的展布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的层序结构类型的形成受控于沉积背景、构造活动等所决定的可容纳空间和A/S值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盒8段乃至整个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 序结构特征 基准面旋回结构 A/S 石盒子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军龙 谭成仟 +1 位作者 李娜 李庆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为了研究测井曲线小波变换用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方法效果,从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号突变点数学关系出发,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对测井曲线划分不同级别层序的要求,探讨了测井小波变换最佳分解级次和适于测井曲线分层... 为了研究测井曲线小波变换用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方法效果,从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号突变点数学关系出发,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对测井曲线划分不同级别层序的要求,探讨了测井小波变换最佳分解级次和适于测井曲线分层的小波函数选择,以一取心率高钻孔为例,用2种小波函数对4种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和高分辨率地层界面解译。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窗宽小波函数决定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精度,测井数据sym 6小波分解的小层界面划分效果要稍好于db 4小波;GR、RT曲线正则性小波分解可以很好地满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要求;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系数模 过零点 突变点 高分辨率层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邛崃县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3 位作者 雷卞军 蒋裕强 王身建 徐丹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74-681,共8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旋回层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发现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近顶部的薄层灰岩和钙质泥岩也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对比,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等时地层格架,认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深化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 等时对比 格架 蓬莱镇组 上侏罗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光义 陈飞 +3 位作者 孙立春 范廷恩 赵春明 吴胜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0-607,共8页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以及基准面旋回的级次的划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开发阶段进行高精度层序对比时,难度更大。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河流相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用河流相岩相、相序的组合特征随空容纳空间规律性变化,结合各种关键面的约束控制、油水界面在小层内部空间的分布位置以及河道的切割充填作用,进行精细河流相小层划分对比。旨在摸索一套油田开发中后期河流相高精度层序划分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油田的生产开发。并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对比 河流相 开发阶段应用 渤海Q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PEFA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地区长4+5油组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薛欢欢 李景哲 +3 位作者 李恕军 王梦琪 孙中强 于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06,共6页
目前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多解性强,测井曲线分层标志有时并不清楚,为提高层序划分的准确性及精度,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INPEFA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能够提取测井曲线所隐藏的周期性特征,描述地层的沉积... 目前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多解性强,测井曲线分层标志有时并不清楚,为提高层序划分的准确性及精度,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INPEFA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能够提取测井曲线所隐藏的周期性特征,描述地层的沉积旋回特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地区长4+5油组自然伽马曲线进行INPEFA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并进行连井对比,将长4+5油组划分为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与现场地层划分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认为,应用INPEFA技术可以明显的将地层的旋回特征表示出来,使各层序界面更直观、更明显,提高旋回划分、对比的精度和准确性,实现层序旋回划分从定性-半定量-定量的过程,是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频谱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 INPEFA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及邻区山西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煤沉积模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勇 雷卞军 +3 位作者 冯永玖 孟堃 陈波 叶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既有煤层又含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勘探目标。山西组二段主要属于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山23亚段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子洲气田的主力储层。子洲及邻区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和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现已识别出5...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既有煤层又含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勘探目标。山西组二段主要属于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山23亚段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子洲气田的主力储层。子洲及邻区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和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现已识别出5种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不仅采用了识别地层中层序界面、湖泛面和沉积旋回的方法,而且详细考虑了三角洲体系中煤层在高分辨率层序中的位置。文中运用了滨线轨迹分析法,将其与煤沉积模式研究紧密结合,精确地再现了研究区山23亚段煤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山23亚段是以间断性湖进-湖退为特征的三角洲环境沉积产物。山23期发生了4次短期的湖进-湖退过程,在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了4个煤层。其中,最后一次湖进-湖退的规模最大,下三角洲平原大面积沼泽泥炭化,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区的较厚的5#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线轨迹 三角洲 煤沉积模式 高分辨率层序地 山西组 子洲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煤聚积规律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增学 韩美莲 +3 位作者 魏久传 余继峰 李江涛 吕大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2,共8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基准面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以及该地区煤的聚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盆地转换时期、大型板...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基准面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以及该地区煤的聚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盆地转换时期、大型板内坳陷盆地3类充填沉积序列构成。该区本溪组至石盒子组可划分成9个三级层序和4个二级层序。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盆地的聚煤作用是随着盆地充填演化发生迁移的,其中第5号煤层沉积时期是聚煤作用最强的时期,而第3号煤层形成时聚煤作用的范围已经退缩。聚煤作用的强度变化与富煤单元的迁移受盆地充填沉积时的沉积体系发育及废弃特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生界 高分辨率层 基准面旋回 煤聚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47
17
作者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7-312,333,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 ,以延水河剖面研究为重点 ,详细剖析了中侏罗统延安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 ,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了 36个短期、8个中期和 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讨论了不同级...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 ,以延水河剖面研究为重点 ,详细剖析了中侏罗统延安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 ,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了 36个短期、8个中期和 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讨论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的响应关系 ,进一步通过基准面旋回层序研究了盆地的充填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地区 中侏罗统 延安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 沉积相 沉积作用 构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世广 卢双舫 +3 位作者 张雁 柳成志 赵荣 仲维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8-469,共12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在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识别出41个短期、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2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通过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成因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和表征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各项岩心化验、统计学数据定...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在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识别出41个短期、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2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通过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成因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和表征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各项岩心化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指出随着长期基准面的上升,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内非均质性变强、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间非均质性变弱、各短期基准面旋回平面非均质变强;随着长期基准面的下降,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指出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所引起的沉积环境的变化是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差异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 基准面旋回 松辽盆地 扶余油 宏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19
作者 秦雁群 邓宏文 +3 位作者 侯秀林 杨金秀 季春辉 刘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21,228,共9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制,建立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研究表明,乌尔逊凹陷北部苏131、苏102断块油藏产油层段跨越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主要产油层段位于大磨拐河组一段三级层序底部,主要储层为低位域滑塌浊积岩储集体,而不是此前认为的南屯组二段三级层序顶部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通过对研究区主要产油层段的层序地层位置重新厘定与对储集体成因类型详细分析,提出了乌尔逊凹陷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应该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新认识,并分析了砂层组的时空展布特征,为该油田深入开发与扩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 南屯组 大磨拐河组 断块油藏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高分辨率层序构型与砂体预测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郑荣才 周祺 +1 位作者 王华 李凤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9,共11页
以钻井测井、岩芯描述和样品分析为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技术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和层序分析,将山2段确定为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4个短期和9个超短期基准面... 以钻井测井、岩芯描述和样品分析为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技术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和层序分析,将山2段确定为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4个短期和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和2大类5种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分析了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叠加式样与砂体展布和演化规律,建立了以中期基准面升、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山2段地层格架和对单砂层进行了等时追踪对比,确定中期上升期是三角洲河道砂体连续叠置形成巨厚砂体的最有利时期,洪泛期为细粒沉积物沉积期,也是隔层和局域性盖层主要发育期,下降期受侵蚀影响河道砂体不发育。以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基础,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结合单砂体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砂岩等厚图、砂/泥比等值线图和沉积微相图,对长北气田山2段砂体分布开展序贯指示三维模拟和预测,为长北气田山2段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组二段 三角洲 高分辨率层序地 序贯指示 三维模拟 砂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