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简单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的深曳垂直排列
1
作者 董贻平(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1期21-22,共2页
以往工作经验证明,震源和接收器都在海面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的结果是不清楚的,记录也明显受限制。真正的反射、衍射双曲线和侧向回声常常重叠在一起,这样在这种重叠范围内解释时要把它们区分开是不可能的。为解决此问题已做过各种尝... 以往工作经验证明,震源和接收器都在海面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的结果是不清楚的,记录也明显受限制。真正的反射、衍射双曲线和侧向回声常常重叠在一起,这样在这种重叠范围内解释时要把它们区分开是不可能的。为解决此问题已做过各种尝试;包括在深洋中用深曳的水平水下检波器拖缆试验(Bowen,1984;Lewis等,1979);用单一的、接近洋底的水下检波器(Bryan,1979;Purdy等,1980,Purdy和Gove,1982);以及用一个有15种部件的深曳垂直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 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 接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海湾南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上的声波横向变化被错误地解释为全新世海湾软泥的断层错断
2
作者 M. S. Marlow 戴铭藻 《石油物探译丛》 1996年第6期1-10,共10页
1992年和1993年我们在旧金山湾南部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采集,以调查沿假定的横穿海湾的基岩断层带上在全新世是否发生过断裂作用。最初的模拟记录在沿陡峭垂直边界上出现有反射束的视断错。起初将这些记录解释为在全新世海湾软... 1992年和1993年我们在旧金山湾南部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采集,以调查沿假定的横穿海湾的基岩断层带上在全新世是否发生过断裂作用。最初的模拟记录在沿陡峭垂直边界上出现有反射束的视断错。起初将这些记录解释为在全新世海湾软泥上部10米(0.013秒双程旅行时)内沿密集陡峭垂直边界的复合断层组的显示。后来在1994年采用震源功率较高的不同的地震反射仪器又进行了测量,这种仪器生成的地震记录穿透深度较大(最大达20米,相当于0.026秒双程旅行时),其结果证明原来被解释为因断层作用而形成错断的反射波实际上是来自横向连续的反射层。最初解释中的这种陷井是由于反射同相轴振幅强度横向变化,同时使用的仪器功率较低而震源信号过长(大于15毫秒)引起的。当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时使得反射束沿陡峭垂直边界出现视断错。实际上如果使用第二种仪器,这些垂直边界出现在横向连续的反射同相轴的反射振幅突然降低的那些地方。反射振幅的这种明显的横向变化可以归因于在局部地段上存在生物(?)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震反射剖面 断层 旧金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中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的多尺度智能融合与动态验证
3
作者 袁三一 许言午 +2 位作者 谢仁军 陈帅 袁俊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17,共11页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井筒附近和钻头前方小尺度地质体刻画不精准问题,开展钻井场景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将钻井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分为钻前处理、已钻井修正与随钻更新3个阶段,通过整合...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井筒附近和钻头前方小尺度地质体刻画不精准问题,开展钻井场景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将钻井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分为钻前处理、已钻井修正与随钻更新3个阶段,通过整合不同阶段、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频率的地震资料、已钻井和随钻井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建模方法,构建了一种多元信息融合的渐进式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实现了简单高效的随钻信息更新。实例应用表明,随着多元信息的逐步加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显著提升,薄层弱反射得以更清晰显示。随钻更新的地震信息在钻头前方地质体预测中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测井、录井和钻井工程的多种数据验证,确保了高分辨率地震处理结果的保真性,为钻井工程提供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地层信息,从而提升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 随钻更新 随钻测井 多元信息融合 薄层弱反射 人工智能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庆怀来地区高分辨率浅地震反射剖面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保金 孙振国 +4 位作者 赵成斌 顾梦林 李长法 冷欣荣 李德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在延庆怀来地区穿过深断裂位置开展的浅地震反射测量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壳浅部结构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浅层断裂发育,覆盖层分层清晰,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质。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500 ~1 000m 不等,由一系列无规律的弱反射构成。... 在延庆怀来地区穿过深断裂位置开展的浅地震反射测量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壳浅部结构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浅层断裂发育,覆盖层分层清晰,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质。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500 ~1 000m 不等,由一系列无规律的弱反射构成。狼山断裂是延矾盆地北缘的控制性断裂,在剖面上呈铲形,反映了年轻发育阶段的伸展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延庆-怀来盆地 高分辨率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技术在煤层风氧化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占文锋 王强 +1 位作者 刘太福 吕怀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矿井2052工作面靠近五煤风氧化带,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煤层冲刷变薄甚至消失,为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在胶带巷掘进迎头和侧帮采用井下三分量多测线联合观测,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处理后,绘制出相应的地震剖面和三维数据体视图,据此推... 矿井2052工作面靠近五煤风氧化带,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煤层冲刷变薄甚至消失,为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在胶带巷掘进迎头和侧帮采用井下三分量多测线联合观测,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处理后,绘制出相应的地震剖面和三维数据体视图,据此推算出迎头前方约90-120m存在异常反射带,侧帮异常界面深度介于24-36m之间。经现场钻探验证分析,风氧化带边界位于胶带巷靠工作面一侧30m范围内,而迎头未能探测到煤层,建议在原探点掘进约50m后再进行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反射 超前探 风氧化带 巷道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勘探在城市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以成都天府新区苏码头断裂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远志 刘胜 +3 位作者 李大虎 夏友钢 李颖 周德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0-915,共6页
采用“三小三高二绝招”的工作方法,通过静校正、多域多方法联合噪音衰减和精细的速度分析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间剖面,揭示苏码头断裂的展布位置、构造形态及变形样式等。结果表明,区域构造以冲起式为主,在反冲断层与逆冲断层之间形... 采用“三小三高二绝招”的工作方法,通过静校正、多域多方法联合噪音衰减和精细的速度分析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间剖面,揭示苏码头断裂的展布位置、构造形态及变形样式等。结果表明,区域构造以冲起式为主,在反冲断层与逆冲断层之间形成冲起构造或逆冲三角构造,在地震剖面上有明显的楔状特征。通过地震测线的断层走向以NE为主,倾向以SE为主,部分断层倾向为N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 地震勘探 隐伏断裂 叠加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三维海洋反射地震P-cable系统应用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朱俊江 李三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1-228,共8页
高分辨率三维海洋反射地震P-cable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填图和海底灾害的研究中,特别是针对海底气烟囱和泥火山等小目标体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在海底大洋钻探的目标区,P-cable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高分... 高分辨率三维海洋反射地震P-cable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填图和海底灾害的研究中,特别是针对海底气烟囱和泥火山等小目标体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在海底大洋钻探的目标区,P-cable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数据,有利于海底大洋钻探的井位选取和井位钻探时间评估。与常规的工业界使用的长电缆三维海洋反射地震比较,高分辨三维海洋反射地震P-cable系统具有简单、高效和经济实用性的优点,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为科研人员开展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有助于为今后我国在深潜方面发现的海底"烟囱"开展详细地下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结构调查,成为深潜方面的一个补充和一个强有力的海洋填图工具。依据实例分析并讨论了高分辨的三维海洋地震P-cable系统在海底气烟囱和泥火山内部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的应用和科学研究。建议今后在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中开展高分辨的三维海洋反射地震调查和研究,特别针对广阔海域陆坡区天然气水合物、海底泥火山和气烟囱以及海底滑坡灾害方面开展更为精细的三维海洋反射地震调查和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海洋反射地震P-cable系统 高分辨率 气烟囱 泥火山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太行山南端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
8
作者 酆少英 刘保金 +4 位作者 左莹 姬计法 谭雅丽 丁奎 武泉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7-283,共17页
为研究太行山南端地壳精细结构,在太行山南端的辉县—长垣之间布设了一条长约12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显示,该区地壳结构分层特征性明显,总地壳厚33.5~42.7km。上地壳厚13.3~20.1km,东薄西厚;下地壳有良好的反射性质,由一系列反射... 为研究太行山南端地壳精细结构,在太行山南端的辉县—长垣之间布设了一条长约12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显示,该区地壳结构分层特征性明显,总地壳厚33.5~42.7km。上地壳厚13.3~20.1km,东薄西厚;下地壳有良好的反射性质,由一系列反射能量较强的弧状或倾斜强反射构成。壳幔分界面反射能量较强,横向连续性较好,自东向西呈逐渐加深的形态。剖面沿线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共解释了11条断层,其中10条为上地壳内发育的断层。汤东断裂为汤阴断陷的主控边界断裂,向下以铲形正断层方式切割了沉积地层和基底,约在15~16km深度处归并到上、下地壳分界面上。在汤阴断陷的南东侧,剖面上存在一个近垂直的条带状反射能量减弱带或壳内界面的不连续带,自上而下切割了上、下地壳分界面、下地壳及壳幔分界面,属于地壳尺度的深大断裂。该断裂带记录了与剖面下方软流圈上升流相关的岩浆底侵作用,为深部热物质的上涌提供了通道,而深部物质的上涌、岩浆底侵或热侵蚀作用导致地壳出现拉张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剖面 太行山南端 汤阴断陷 华北盆地 地壳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银川地堑南部地壳精细结构和发震构造分析
9
作者 邓小娟 刘保金 +3 位作者 酆少英 赵成彬 王建勇 马小军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6-1910,共15页
利用一条73.24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对银川地堑南部地壳精细结构和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南部地壳分3层,Moho界面呈现西深东浅的倾斜形态,西部卫宁北山地区地壳厚度约为52 km,东部灵武凹陷地区地壳厚度约为45 km.银川... 利用一条73.24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对银川地堑南部地壳精细结构和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南部地壳分3层,Moho界面呈现西深东浅的倾斜形态,西部卫宁北山地区地壳厚度约为52 km,东部灵武凹陷地区地壳厚度约为45 km.银川地堑南部横向表现为以三关口—牛首山断裂带为界的两大断裂系统.断裂以西的卫宁北山地区,主要表现为逆冲构造系统;断裂以东的银川地堑,主要表现为拉张断陷构造体系.银川地堑南部沉降中心演变为靠近黄河断裂的灵武凹陷,控制灵武凹陷的边界断裂和各次级断裂最终归并到黄河断裂共同组成一个“负花状构造”,该构造向下延伸至中地壳内,且有可能与错断下地壳和Moho面的地壳深断裂相贯通,共同构成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根据该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以及地震与构造之间的关系,推测银川地堑南部发震构造可能与该深大断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地堑 地震反射剖面 三关口—牛首山断裂 黄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识别下切谷--松辽盆地杏树岗泉头组解释实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学斌 李子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54-157,共4页
下切谷的下切与沉积作用通常造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且形成独特的几何外形和充填特征。基于宽频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地区泉头组地层中识别出下切谷,在探讨典型下切谷地震反射的几何结构特征和频... 下切谷的下切与沉积作用通常造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且形成独特的几何外形和充填特征。基于宽频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地区泉头组地层中识别出下切谷,在探讨典型下切谷地震反射的几何结构特征和频率振幅特征基础上,通过井震对比、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三维可视化分析,预测了泉头组下切谷发育带,为该区确定层序界面及其性质提供了依据。该区下切谷沉积层为低位域晚期碎屑沉积物,其内部河道砂储层较发育;下切谷不整合面是油气横向运移的有利通道,其中河道砂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切谷 高分辨率地震 储层精细解释 三维地震 不整合面 剖面反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制定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的技术指标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汝超 王晓华 +3 位作者 周彤 乔大军 张文龙 钱绍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在我国 ,开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已有十多年了 ,但以往各单位对高分辨率勘探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的提法不很一致 ,很难进行统一的对比与评价。本文在较系统地讨论了地震勘探中各种频谱参数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了原始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上反... 在我国 ,开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已有十多年了 ,但以往各单位对高分辨率勘探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的提法不很一致 ,很难进行统一的对比与评价。本文在较系统地讨论了地震勘探中各种频谱参数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了原始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上反射层频率的高低 ,提出了用频扫记录上反射层所能达到的实际“视率”来衡量地震资料分辨率高低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震勘探 主频 频率扫描 地震记录 地震剖面 技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桂林 陶宗普 +3 位作者 陈春强 雷勋毅 杨红梅 贾烈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发井深、虚反射效应、岩性与炸药类型的耦合关系等激发条件对地震勘探分辨率的影 响。利用周口盆地黄淮冲积平原、宜阳凹陷黄土塬和塔里木盆地沙漠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 条件下的激发因素,提出了在复杂... 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发井深、虚反射效应、岩性与炸药类型的耦合关系等激发条件对地震勘探分辨率的影 响。利用周口盆地黄淮冲积平原、宜阳凹陷黄土塬和塔里木盆地沙漠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 条件下的激发因素,提出了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佳激发因素,以获得最好的单炮记录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条件分析 震源激发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 陆上 复杂地表条件 激发因素 塔里木盆地 激发井深 反射效应 激发条件 耦合关系 炸药类型 冲积平原 周口盆地 施工方法 沙漠区 黄土塬 岩性 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高分辨率地震波阻抗直接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静波 陈祖庆 +1 位作者 蒋福友 苏建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6-423,共8页
联合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脉冲反射系数谱反演方法(CSSRI法)和常规频率域波阻抗直接反演方法(FIDI法)提出了一种频率域高分辨率地震波阻抗直接反演方法(FIHDI法)。该方法不仅继承了CSSRI法拓宽地震频带宽度的高分辨率性能,同时也保留了常... 联合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脉冲反射系数谱反演方法(CSSRI法)和常规频率域波阻抗直接反演方法(FIDI法)提出了一种频率域高分辨率地震波阻抗直接反演方法(FIHDI法)。该方法不仅继承了CSSRI法拓宽地震频带宽度的高分辨率性能,同时也保留了常规频率域波阻抗直接反演法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计算简洁性。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频率域高分辨率地震波阻抗直接反演法能够精细刻画具有薄层结构的复杂礁滩模型的地层叠置关系、确定岩性尖灭位置以及区分相邻两独立礁体的波阻抗响应。川东北地区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证实,FIHDI法可以避免受到地震数据失真的低频和高频成分的影响,保持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测井计算的波阻抗模型在整体趋势和细节特征上均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具备刻画薄层波阻抗异常细节特征的能力,能够为地层岩性识别、岩相分析、储层描述提供可靠的高分辨率地震波阻抗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阻抗反演 稀疏反射系数谱反演 Tukey窗带通滤波 Tikhonov光滑化算子 薄层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云武 孙学继 金张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47,共2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他拉哈西高分辨率地震区块葡萄花油层下部的研究 ,总结出一套高分辨率地震岩性圈闭识别技术 ,在生产中应用 ,取得了较好效果 ,该项技术将大幅度地提高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钻井成功率 ,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 反射特征 沉积微相 岩性圈闭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系数无约束反演新技术——开发地震与高分辨率处理
15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2,共1页
该技术对于寻找和发现隐蔽性油气藏、河流相储层研究、天然气勘探及油藏描述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优良工具。例如,当2ms或4ms处理时,剖面频带展宽至10~125Hz,可分辨6~7m厚的薄砂层。
关键词 高分辨率处理 开发地震 约束反演 反射系数 技术 隐蔽性油气藏 天然气勘探 储层研究 油藏描述 频带展宽 河流相 薄砂层 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庄井田的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勘探
16
作者 唐建益 汤英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01期10-20,共11页
由于采用大规模现代化综采技术,需要对一些小型地质构造有更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随着勘探深度加大,以钻探为主的煤田勘探费用大幅度增加,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关键词 煤田 高分辨率 地震勘探 反射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剖面法”两项课题通过鉴定、验收
17
作者 孙忠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3-93,共1页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0年12月8日在江苏邵伯通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会议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组成验收委员会和两个课题鉴定委员会。会议期间,...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0年12月8日在江苏邵伯通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会议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组成验收委员会和两个课题鉴定委员会。会议期间,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课题成果,通过讨论和答辨,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取得的成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有通过消化和改造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如可控震源变频扫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变频扫描 地震勘探技术 可控震源 鉴定委员会 重点科技攻关 岩性参数 地震记录 反射特征 波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系数无约束反演新技术——开发地震与高分辨率处理
18
作者 刘企英 刘征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7,共1页
该技术对于寻找和发现隐蔽性油气藏、河流相储层研究、天然气勘探及油藏描述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优良工具。例如,当采用2ms或4ms采样处理时,剖面频带可展宽至10~125Hz,可分辨6~7m厚的薄砂层。
关键词 约束反演 薄砂层 地震 隐蔽性油气藏 高分辨率 反射系数 天然气勘探 油藏描述 河流相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井间反射高分辨率成像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伍宝 陈林 管路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0-358,共9页
鉴于井间地震资料波场的复杂性,现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初至波的旅行时数据来进行井间层析成像。本文将VSP资料处理技术应用于井间地震资料之中,对两个共炮点道集和两个共接收点道集的上下行反射波作了井间成像,获得了十分理想的高... 鉴于井间地震资料波场的复杂性,现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初至波的旅行时数据来进行井间层析成像。本文将VSP资料处理技术应用于井间地震资料之中,对两个共炮点道集和两个共接收点道集的上下行反射波作了井间成像,获得了十分理想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剖面的地震分辨率比VSP成果剖面约高4~5倍。此项处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原始资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反射 高分辨率 成像 地震勘探
全文增补中
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应用
20
作者 金云 《中国煤炭》 1996年第5期66-68,共3页
浅层地震反射技术应用于解决矿物勘探、矿井设计、废弃巷道探测和环境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已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取得了成功。记录仪动态测定范围的扩大和数据处理软硬件成本的降低使得浅层地震反射技术已成为采矿业中探测地质异常的有效手段... 浅层地震反射技术应用于解决矿物勘探、矿井设计、废弃巷道探测和环境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已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取得了成功。记录仪动态测定范围的扩大和数据处理软硬件成本的降低使得浅层地震反射技术已成为采矿业中探测地质异常的有效手段。地震数据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在许多地区能探测出200m深、2m煤层中落差仅3m的断层,能探测和绘制出深度在20m内的废弃矿井地下空洞。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技术起到了提高采矿作业安全程度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技术 高分辨率勘探 陷落柱 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