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压缩感知TOF-MRA在烟雾病分期及出血相关血管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青 苏春秋 +2 位作者 武鹏飞 吴伟 鲁珊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of-f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TOF-MRA)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分期及出血相关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of-f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TOF-MRA)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分期及出血相关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行CS TOF-MRA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的MMD患者资料21例,两次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CS TOF-MRA扫描时间5 min 4 s,重建体素大小0.4 mm×0.4 mm×0.4 mm。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在CS TOF-MRA和CTA上对Suzuki分期、烟雾状血管(moyamoya vessel, MMV)、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AChA)及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PComA)的显示能力进行评价,并以单侧大脑半球为单位对AChA、PComA有无扩张进行分级评估。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将CS TOF-MRA及CTA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37个大脑半球(5例单侧MMD,16例双侧MMD)。CS TOF-MRA对Suzuki分期评价能力与CTA相当(Z=-1.000,P>0.05),对MMV、AChA及PComA的显示能力均优于CTA(P值均<0.05)。CS TOF-MRA对AChA、PComA扩张分级评估能力与CTA相当(P值均<0.05)。结论 在临床合理的扫描时间内,高分辨率CS TOF-MRA序列对MMD出血相关血管的显示优于CTA,Suzuki分期和血管扩张分级评估与之相当,可作为MMD患者随访复查优先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烟雾病 出血 高分辨率压缩感知技术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鲁棒的压缩感知高分辨率DOA估计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超宇 朱晓华 +1 位作者 李洪涛 顾陈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0-596,共7页
为了改善压缩感知多目标波达方向(Compressive Sensing DOA,CS-DOA)估计中系统感知模型与目标角度信息失配引起的目标参数提取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在建立系统感知模型与目标角度信息失配条件下的DOA估计联合稀疏感知模型的基础上,将多... 为了改善压缩感知多目标波达方向(Compressive Sensing DOA,CS-DOA)估计中系统感知模型与目标角度信息失配引起的目标参数提取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在建立系统感知模型与目标角度信息失配条件下的DOA估计联合稀疏感知模型的基础上,将多测量矢量欠定性系统正则化聚焦求解算法(RMFOCUSS)和LASSO(Least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鲁棒的高分辨CS-DOA估计方法。该方法对目标角度信息矢量与系统感知模型失配误差进行交替迭代优化求解,降低了由系统感知模型失配引起的DOA估计误差,改善了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无法用于低信噪比的缺陷,且具有较低的运算复杂度。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DOA 压缩感知 感知模型失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月冠 张冰尘 +2 位作者 田野 洪文 吴一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针对高分辨率宽测绘带合成孔径雷达(High Resolution Wide Swath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HRWSSAR)在俯仰向波束形成受地面目标高程影响造成增益损失以及在方位向非均匀采样造成模糊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 针对高分辨率宽测绘带合成孔径雷达(High Resolution Wide Swath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HRWSSAR)在俯仰向波束形成受地面目标高程影响造成增益损失以及在方位向非均匀采样造成模糊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的HRWS SAR成像算法。根据SAR系统和平台参数建立精确的观测模型后,通过求解1优化问题直接准确地估计出了在地面高程变化影响下的目标来波方向(Direction ofArrival,DOA)并重建了非均匀采样下的方位向观测场景,从而实现了HRWS SAR在俯仰向和方位向的非模糊成像。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 压缩感知 来波方向 多普勒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天文图像去噪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杰 罗超 +1 位作者 史小平 刘晓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提高高分辨率天文图像的重构质量,在传统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迭代小波阈值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维纳滤波的压缩感知去噪重构算法.该算法的设计方法为:在每次迭代过程中,使用设计的小波维纳滤波算子替代传统的... 为提高高分辨率天文图像的重构质量,在传统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迭代小波阈值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维纳滤波的压缩感知去噪重构算法.该算法的设计方法为:在每次迭代过程中,使用设计的小波维纳滤波算子替代传统的小波阈值算子对获得的天文图像小波系数进行筛选,从而对小波阈值去噪方法重建图像过程中出现的伪吉布斯现象进行有效地抑制;然后使用全变差方法对去噪重建后的天文图像进行调整,以进一步提高重构图像的质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迭代小波阈值算法相比,本算法可以获得较优的去噪重建性能,并且能有效地保护高分辨率天文图像的细节特征信息.此外,在压缩比较高的情况下,该算法仍然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视觉质量和峰值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天文图像 去噪 压缩感知 小波维纳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智能用电网络高分辨率谐波与间谐波测量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晏池 王雪 +1 位作者 刘佑达 孙欣尧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61-2166,共6页
安全可靠的电能质量是智能用电网络的基本需求,谐波与间谐波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电能质量扰动之一,在智能用电网络中准确的测量分析谐波和间谐波,对于保障用电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智能用电网络谐波... 安全可靠的电能质量是智能用电网络的基本需求,谐波与间谐波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电能质量扰动之一,在智能用电网络中准确的测量分析谐波和间谐波,对于保障用电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智能用电网络谐波与间谐波测量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多通道谐波与间谐波测量模型,将高分辨率的频率估计问题转化为分布式压缩感知中的多测量向量稀疏重构问题,然后利用智能用电网络下各用户谐波与间谐波信号可联合稀疏表示的特性,在不延长观测窗长的前提下,提高了频率估计的准确度,提升了智能用电网络下的抗噪声干扰能力,最终达到准确分析谐波与间谐波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现有的谐波分析参数及非参数方法,本方法在谐波与间谐波测量的准确度和对噪声的鲁棒性上都有相应的提升,为智能用电网络中电能质量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分析 分布式压缩感知 高分辨率 智能用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高分辨率接收函数叠加成像及其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兰淑 吴庆举 张瑞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54-4368,共15页
接收函数成像方法纵向分辨能力高,而其水平分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观测台站分布.经典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成像方法应用中,如果存在台站稀疏区,往往需要统一选取较大尺度叠加半径以获得连续的成像剖面.这不... 接收函数成像方法纵向分辨能力高,而其水平分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观测台站分布.经典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成像方法应用中,如果存在台站稀疏区,往往需要统一选取较大尺度叠加半径以获得连续的成像剖面.这不仅造成台站密集区域成像分辨率损失,且使成像界面产生明显的叠加痕迹.本文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和经典CCP成像方法实现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接收函数成像.我们假设地下界面在局部范围内变化较缓慢、形态特征稳定,那么接收函数信号相应具有一定的稀疏特性.基于此假定,首先通过压缩感知稀疏促进算法从稀疏、不规则分布的地震台阵接收函数重构出密集、规则化的“虚拟台阵”接收函数.之后,利用重构得到的“虚拟台阵”接收函数,采用小尺度叠加半径进行共转换点叠加成像获得高分辨率转换界面成像剖面.特别地,我们在叠加成像前进行了叠前成像点振幅补偿处理,以克服台站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成像能量不均衡问题.台站越稀疏的区域,其振幅补偿值越高.本文方法可以极大减少经典CCP成像方法实际应用中为了兼顾台站稀疏区域采用大尺度叠加半径所造成的空间分辨率损失和“阶梯状”界面的叠加痕迹,在保证台站密集区高分辨率成像结果的同时有效提高台站稀疏区的成像分辨率并提升成像质量.数值模拟测试和华北克拉通科学台阵观测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压缩感知接收函数叠加成像方法可以实现可靠的高分辨率深部转换界面成像,在高分辨率深部结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接收函数 高分辨率成像 共转换点叠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高分辨率紧凑感知矩阵追踪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静 盛明星 +2 位作者 宋大伟 尚社 韩崇昭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50-1955,共6页
针对压缩感知雷达的感知矩阵相干系数随分辨率增加而增大以致不能以大概率对稀疏向量进行完美重构的问题,直接基于原始感知矩阵,提出紧凑感知矩阵追踪(CSMP)算法。该文将CSMP算法应用于十字阵雷达的2维波达方向(DOA)估计并进行了计算机... 针对压缩感知雷达的感知矩阵相干系数随分辨率增加而增大以致不能以大概率对稀疏向量进行完美重构的问题,直接基于原始感知矩阵,提出紧凑感知矩阵追踪(CSMP)算法。该文将CSMP算法应用于十字阵雷达的2维波达方向(DOA)估计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子空间追踪(SP)算法,基追踪(BP)算法和稀疏贝叶斯学习(SBL)算法相比,基于CSMP算法的DOA估计分辨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雷达系统 高分辨率 高相关性 紧凑感知矩阵追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平面编码高分辨率红外成像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肖龙龙 刘昆 +1 位作者 韩大鹏 刘吉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65-2070,共6页
红外成像系统由于探测器加工工艺的限制,很难通过减小像元尺寸或增加阵元数量的方式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压缩感知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在光学系统的焦平面处放置编码掩膜,使得红外探测器得到的图像是被观测场景的压... 红外成像系统由于探测器加工工艺的限制,很难通过减小像元尺寸或增加阵元数量的方式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压缩感知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在光学系统的焦平面处放置编码掩膜,使得红外探测器得到的图像是被观测场景的压缩采样,再通过稀疏优化算法重构出原始图像。决定图像分辨率的不是探测器的像素尺寸,而是编码掩膜的孔径大小。在此框架下,设计了合适的光学编码掩膜子阵,利用多路技术实现了对同一场景的多次压缩采样,采用了线性Bregman迭代思想进行重构算法的设计,解决了二维成像大规模重构算法的求解速度和精度问题。数值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图像重构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红外成像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焦平面编码 红外成像分辨率 多路技术 线性Bregman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区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关键方法及其在尼日尔Agedem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苏勤 曾华会 +2 位作者 徐兴荣 王德英 孟会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8,共11页
针对表层沙丘对地震反射波的高频能量吸收衰减严重会导致沙漠区地震资料存在分辨率低、能量弱、频带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微测井约束的近地表叠前Q补偿、叠前深度Q偏移及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等3种方法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针对表层沙丘对地震反射波的高频能量吸收衰减严重会导致沙漠区地震资料存在分辨率低、能量弱、频带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微测井约束的近地表叠前Q补偿、叠前深度Q偏移及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等3种方法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并将该方法在尼日尔Agedem地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①经微测井约束的Q补偿法处理后,尼日尔Agedem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更高,同相轴更光滑连续,有效信息能量增强,细小结构刻画得更为清晰;频带宽度从35 Hz拓宽至约70 Hz,主频从30 Hz提升至约45 Hz。②Q叠前深度偏移消除了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非弹性因素和地层吸收所引起的衰减与频散,保证了成像精度。③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较无井约束拓频处理与井合成记录更为匹配,具有更好的保真性,进一步提升了弱信号能量,恢复了严重吸收衰减效应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尼日尔Agedem地区20~40 ms层位位置更准确,在无井约束处理后180 ms处出现的层位假象问题得到解决。④该联合方法在尼日尔Agedem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断层结构清晰、断面波干脆、小断层错段明显容易识别;结合测井数据对DB1井进行井-震标定后,全井段相关系数大于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Q补偿 叠前深度Q偏移 压缩感知叠后拓频 吸收衰减 高分辨率 地震波 尼日尔Agedem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联合并行采集技术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在肝脏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子榕 陈秋雁 +2 位作者 叶灵 余波 陈志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 flexible,3D LAVA FLEX)屏气序列在肝脏MR快速成像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GE Architect 3.0 T MR仪行结合PAT AF 2以及不同CS AF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的肝脏扫描。扫描序列分为五组,分别为PAT 2组和基于PAT 2的CS 1.2、CS 1.5、CS 2、CS 2.4组。由两位观察者分别对肝脏的水相、同相位(in-phase,IP)、反相位(opposed-phase,OP)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取肝门水平的同一层面,放置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于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及其同一相位方向的右侧竖脊肌。记录各个ROI的平均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竖脊肌的噪声强度(standarddeviationg,SD)值,分别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fficient,ICC)分析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和测量数据一致性;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主观评分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比不同组间SNR、CNR的差异。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及测量数据均为一致性良好(ICC>0.75)。五组水相、IP和OP图的主观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五组图像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P=0.002,P<0.001),CNR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P=0.979,P=0.772,P=0.910)。当CS AF=2.4时,水相、IP、OP图像的主观评分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1,P<0.001),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2,P<0.001,P<0.001)。结论随着CS AF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缩短,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基于PAT AF 2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临床推荐CS AF 2作为肝脏动态增强和IP、OP成像的扫描参数,并且比常规PAT AF 2的方案扫描时间下降44%,成像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图像质量 压缩感知 并行采集技术 加速因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高分宽幅SAR动目标成像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洁 王帅 +1 位作者 李道京 卢晓春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6-173,共8页
高分宽幅SAR动目标成像对目标跟踪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天基多通道SAR技术要实现高分宽幅动目标成像需要通道数量巨大,系统复杂度过高,而且图像在方位向存在成对回波,形成虚警。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高分宽幅... 高分宽幅SAR动目标成像对目标跟踪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天基多通道SAR技术要实现高分宽幅动目标成像需要通道数量巨大,系统复杂度过高,而且图像在方位向存在成对回波,形成虚警。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高分宽幅SAR动目标成像技术,在通道数量较大时,通道数量相比常规高分宽幅动目标成像构型通道数量约降低1倍,利用动目标稀疏特性和杂波背景非稀疏特性构建分布式压缩感知观测模型,采用先方位1维分布式压缩感知重建再距离方位2维分布式压缩感知重建,实现杂波背景和稀疏动目标的重建,并抑制多通道SAR动目标成像中的成对回波。结合RADAR-SAT数据的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多通道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 分布式压缩感知 运动目标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技术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峰 理玉龙 +5 位作者 关赞洋 张兴 李晋 黄运保 甘华权 车兴森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31,共9页
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是当前国际前沿科学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它以高能激光作为驱动源,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量能量注入靶丸中使聚变材料达到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从而在靶丸中心形成热斑并引燃整个燃料层,最终实现可控核聚... 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是当前国际前沿科学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它以高能激光作为驱动源,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量能量注入靶丸中使聚变材料达到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从而在靶丸中心形成热斑并引燃整个燃料层,最终实现可控核聚变。由于内爆热斑直径为50~100μm,其持续时间为100~200 ps,离子温度达到5 keV,压力可达4.0×10^(16) Pa。因此,发展极端瞬态条件下的诊断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两种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诊断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进行编码的反射式可见光压缩感知技术,这种技术将现有的一维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与压缩超快成像(CUP)系统相结合,有望实现一种全新的具有高时间分辨的二维VISAR诊断技术,将诊断维度从一维扩展至二维,同时它克服了现有的二维VISAR单幅成像的缺点,有望实现对内爆压缩过程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演化过程的连续诊断。由于基于DMD进行编码的反射式可见光压缩感知技术只能用于可见光波段,无法用于紫外与X光波段,为此还发展了一种透射式压缩感知技术。这种透射式压缩感知技术采用一种新颖的透射式元件实现对待测信号的编码,可以实现对紫外和X光波段信号的二维超快探测,有望实现对内爆热斑超快时空演化过程进行精密诊断。此外,针对单通道CUP技术的高时间分辨的优势和低空间分辨的不足,还提出了多通道编码、分别扫描、解码、再合成的全新的高时空分辨诊断系统基本思路,有望实现高时间分辨的同时,实现高空间分辨的二维新型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压缩感知技术 诊断 CUP-VISAR 透射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偏振光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朋 荣志斌 +1 位作者 何俊华 吕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4-280,共7页
偏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目标自身辐射或反射信号中所包含的偏振信息获取物体图像的方法,尤其在人工目标的探测和表面识别方面,相对光强度探测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传统的偏振成像技术在复杂的成像环境中成像距离短和成像质量差的缺... 偏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目标自身辐射或反射信号中所包含的偏振信息获取物体图像的方法,尤其在人工目标的探测和表面识别方面,相对光强度探测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传统的偏振成像技术在复杂的成像环境中成像距离短和成像质量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新型偏振光成像技术。阐述了压缩感知理论的基本原理,构造了合适的采样矩阵和重构算法,设计了具体的成像系统,并通过压缩感知偏振成像实验证明了该成像技术的可行性。空气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成像系统能够重构出预先放置目标靶的偏振图像。此外在现有的实验条件基础上讨论并提出了几种改进系统成像质量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技术 压缩感知理论 采样矩阵 重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加速的肩关节运动不敏感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14
作者 胡帅 张浩南 +2 位作者 高明丽 王楠 宋清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压缩感知(CS)加速因子(AF)结合不同风车采集(MV)填充百分比(AQP)对肩关节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志愿者41例[男16人,女25人,平均年龄(36.78±14.37)岁],对所有受检者应用3.0TMR设备进行常规P... 目的:探索不同压缩感知(CS)加速因子(AF)结合不同风车采集(MV)填充百分比(AQP)对肩关节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志愿者41例[男16人,女25人,平均年龄(36.78±14.37)岁],对所有受检者应用3.0TMR设备进行常规PDWI序列以及不同AF和AQP组合的PDWI序列检查(包括SENSE2&150%、CS-AF2&150%、CS-AF2&200%、CS-AF2&250%、CS-AF3&200%、CS-AF4&200%、CS-AF4&250%),分别定义为A~G组。2名观察者在肩关节PDWI冠状位原始图上划定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和标准差,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Kappa检验评估2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对各组间图像的SNR、CNR和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进行比较。结果:2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ICC:0.830~0.928;Kappa:0.853~951)。各组之间的SNR、CNR和主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肩关节PDWI中采用AF=CS3和MVAQP200%的扫描方案,在确保图像质量达到诊断需求的同时,将扫描时间缩短24%(从85s降至65s),值得推荐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采集技术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肩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与矩阵补全技术的WSN数据收集算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策 李鸥 +1 位作者 童昕 杨延平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WSN无线链路不可靠,分组丢失现象普遍存在,且基于压缩感知(CS)数据收集算法对分组丢失十分敏感。首先,通过实验对分组丢失率和基于CS数据重构精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提出极稀疏块观测矩阵,在降低每轮数据采集能耗的同时,也保持观测矩阵... WSN无线链路不可靠,分组丢失现象普遍存在,且基于压缩感知(CS)数据收集算法对分组丢失十分敏感。首先,通过实验对分组丢失率和基于CS数据重构精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提出极稀疏块观测矩阵,在降低每轮数据采集能耗的同时,也保持观测矩阵的近似低秩性质。其次,结合矩阵补全(MC)技术与CS技术,提出基于极稀疏块观测矩阵的压缩感知数据收集算法,在一个采集周期内进行数据收集,利用MC技术恢复丢失数据,减少分组丢失对数据收集的影响;利用CS技术重构全网数据,减少数据收集量,降低节点在数据收集时所需能耗,延长网络寿命。仿真分析表明,所提算法在分组丢失率小于50%的情况下能够保证高精度重构全网数据,抵抗不可靠链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 数据收集 压缩感知 不可靠链路 矩阵补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和全息技术相融合的图像压缩感知重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磊 伍雁鹏 邓轶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37,共4页
为了获得理想的图像重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全息技术相融合的图像重构算法。首先采用离散余弦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保留少数的低频分量,从而构建压缩感知的稀疏基加快重构速度,然后采用全息技术对图像重构结果进行处理,提高... 为了获得理想的图像重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全息技术相融合的图像重构算法。首先采用离散余弦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保留少数的低频分量,从而构建压缩感知的稀疏基加快重构速度,然后采用全息技术对图像重构结果进行处理,提高图像重构效果,最后采用仿真实验测试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前经典图像重构算法,本文算法不仅提高了图像重构质量,而且加快了图像重构速度,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重构 压缩感知 离散余弦变换 全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激光复合成像超分辨三维重构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昌华 吴琼 +2 位作者 时兵 陈坚 李洪亮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113,共5页
三维重构的图像分辨率一般较差,为获得更精确的三维重构图像,基于压缩感知设计激光复合成像超分辨三维重构方法。计算随机目标下重建距离的条件分布概率,获得能量方程,对其进行正则化处理,同时得到列向量以及稀疏矩阵的解析解,构建区域... 三维重构的图像分辨率一般较差,为获得更精确的三维重构图像,基于压缩感知设计激光复合成像超分辨三维重构方法。计算随机目标下重建距离的条件分布概率,获得能量方程,对其进行正则化处理,同时得到列向量以及稀疏矩阵的解析解,构建区域相似度目标方程;基于压缩感知技术重建超分辨率图像像素,得到相应的测量矩阵,两个点集三维坐标之间的关系式,计算两个点集的最小目标误差函数,获取点集间对应的判定条件,设计激光复合图像三维重构算法。在选定的实验图上选择三个点位,对比这三个点位在该方法以及另外三种方法下的重构效果,实验图像显示,压缩感知方法的精度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方法。在像素均方根误差的计算中,压缩感知算法在三个点位下的误差值分别为1.64、2.28、3.17,均小于其他方法,证明该方法的像素误差更小,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算法 激光复合成像技术 分辨率 三维重构 均方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不同加速因子对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林林 贺克武 +5 位作者 赵韧 俞宏林 孙若愚 钱银锋 李小虎 余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加速因子的压缩感知(CS)技术对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7月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共4组(采用SENSE 2及加速因子分别... 目的 探讨不同加速因子的压缩感知(CS)技术对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7月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共4组(采用SENSE 2及加速因子分别为3、4、8的CS心脏电影序列),每组成像方案包括四腔心、左心室短轴、左心室两腔心及三腔心序列,对比4种方案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左心室心功能及16节段心肌厚度。结果 以SENSE 2图像为标准评分(5分),CS3、CS4评分均在3分以上,CS8评分均在3分及以下,其中CS3与SENSE 2序列的四腔心及左心室短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两腔心及三腔心各序列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种成像方案的左心室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心肌质量)(F=0.027、0.182、0.057、0.140、0.545)与心肌厚度(F=0.052~7.366)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S技术的心脏电影序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加速因子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减少,相应的图像质量降低,而当加速因子为4(与常规电影序列相比扫描时间减少50%)时,仍能够准确进行左心室心功能及心肌厚度测量,且图像质量基本满足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压缩感知技术 图像质量评估 心室功能 心肌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系数反演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相羽 郭廷超 +2 位作者 曹文俊 潘成磊 许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5-993,共9页
传统的地震资料拓频方法大多采用反褶积、反Q滤波等方法,对中高频进行补偿以拓宽地震频带,但上述方法在低频拓展方面效果不太理想。在压缩感知框架下,利用反射系数反演研究了在频带双向拓宽的基础上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首先根据... 传统的地震资料拓频方法大多采用反褶积、反Q滤波等方法,对中高频进行补偿以拓宽地震频带,但上述方法在低频拓展方面效果不太理想。在压缩感知框架下,利用反射系数反演研究了在频带双向拓宽的基础上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首先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利用反射系数的稀疏性和地震资料的可压缩性,构造了稀疏规则算子约束下的目标函数;然后通过快速软阈值迭代法反演反射系数,利用反射系数频谱中的低频及高频成分补偿地震资料的频谱,实现地震资料频谱的重构;最终达到频带双向展宽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可同时对低频端和高频端进行双向拓宽,在不改变原始地震剖面特征的同时,可以使地震资料有效频带拓宽20 Hz以上,并且提高了地震资料识别薄储层的能力,为“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反射系数反演 频带双向拓宽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压缩感知技术在肝脏T_(2)WI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成林 柳秋风 +3 位作者 李华玲 胡学梅 李震 杨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应用于肝脏T_(2)WI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3-4月因疑有肝脏病变而拟在本院行肝脏MRI检查的31例患者,采用呼吸触发下螺旋桨采集的运动伪影校正成像技术(ARMS)、基于ACS的单次屏气采...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应用于肝脏T_(2)WI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3-4月因疑有肝脏病变而拟在本院行肝脏MRI检查的31例患者,采用呼吸触发下螺旋桨采集的运动伪影校正成像技术(ARMS)、基于ACS的单次屏气采集(SBH)和基于ACS的双次屏气采集(DBH)技术行T_(2)WI检查。测量3组图像上肝实质、竖脊肌的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通过4分法对3组图像的运动伪影、肝内血管清晰度、肝脏边缘锐利度、整体图像质量和病灶的显著性进行主观评价,比较3种技术对肝结节性病灶的检出率。结果:与ARMS-T_(2)WI比较,SBH-T_(2)WI和DBH-T_(2)WI具有更高的SNR(P均<0.05)。三组图像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432)。SBH-T_(2)WI与ARMS-T_(2)WI图像比较,运动伪影更少,肝内血管清晰度、肝脏边缘锐利度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更高(P均<0.05)。31例共检出72个肝结节病灶。三组图像对肝脏结节性病灶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但是SBH-T_(2)WI和DBH-T_(2)WI两组图像上病灶显著性的主观评分均高于ARMS-T_(2)WI(P均<0.05)。结论:ACS-T_(2)WI肝脏成像较ARMS-T_(2)WI图像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且通过单次屏气即可完成肝脏的图像采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压缩感知技术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T2加权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