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子带并发的MIMO-SAR高分辨大测绘带成像 被引量:17
1
作者 井伟 武其松 +1 位作者 邢孟道 保铮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4373-4378,共6页
提出多子带并发的多发多收(MIMO)SAR成像方法,在扩大测绘带宽度的同时实现高分辨成像。首先采用低的脉冲重复频率保证大测绘带距离不模糊,然后利用每一个子带对应的多颗接收卫星的空间信息对该子带回波信号进行空域滤波解多普勒模糊,再... 提出多子带并发的多发多收(MIMO)SAR成像方法,在扩大测绘带宽度的同时实现高分辨成像。首先采用低的脉冲重复频率保证大测绘带距离不模糊,然后利用每一个子带对应的多颗接收卫星的空间信息对该子带回波信号进行空域滤波解多普勒模糊,再对解过模糊的各子带信号进行频带合成实现距离高分辨。该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多颗卫星的空间自由度。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成像 多发多收系统 高分辨大测绘带成像 模糊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脉内扫描高信噪比高分辨大测绘带成像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佳佳 周芳 +2 位作者 孙光才 邢孟道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2,150,共8页
为了解决合成孔径雷达信号的信噪比会随着测绘场景的增大和分辨率的提高而降低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俯仰-方位二维脉内扫描的高信噪比高分辨大测绘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式.在发射端利用面阵全孔径,以较低的脉冲重复频率发射俯仰... 为了解决合成孔径雷达信号的信噪比会随着测绘场景的增大和分辨率的提高而降低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俯仰-方位二维脉内扫描的高信噪比高分辨大测绘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式.在发射端利用面阵全孔径,以较低的脉冲重复频率发射俯仰-方位二维窄波束,并进行脉内二维扫描;在接收端全孔径接收,并进行二维数字波束形成,消除低脉冲重复频率带来的多普勒模糊以及俯仰维脉内扫描带来的距离模糊,最终实现高信噪比高分辨大测绘带成像.仿真实验表明,该成像模式可以显著提高高分辨大测绘带成像系统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大测绘带成像 信噪比 数字波束形成 脉内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星载高分辨宽测绘带SAR系统通道相位误差估计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桃丽 李真芳 +1 位作者 刘艳阳 保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1-935,共5页
本文针对星载方位多通道高分辨宽测绘带(HRWS)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提出了两种通道相位误差估计方法:信号子空间比较法和天线方向图法.信号子空间比较法基于信号特征向量张成的空间(即信号子空间)与真实导向矢量张成的空间相同这一特... 本文针对星载方位多通道高分辨宽测绘带(HRWS)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提出了两种通道相位误差估计方法:信号子空间比较法和天线方向图法.信号子空间比较法基于信号特征向量张成的空间(即信号子空间)与真实导向矢量张成的空间相同这一特性,得到各通道间的相对相位误差,该方法适用范围广,估计精度高,对系统要求低,且运算量小.天线方向图法结合天线方向图,直接估计通道相位误差,无须特征分解,无须矩阵求逆,运算量小,主要适用于均匀分布的场景.最后利用实测地基数据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大测绘带 多通道 通道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多波束星载SAR实现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涛 董臻 梁甸农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传统单发单收星载SAR受最小天线面积限制,不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大测绘带,采用多通道接收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阐述了多种结构的多通道SAR系统的实现原理,分析比较了多种系统在品质因子、数据量、信噪比、信号处理复杂度以及是否... 传统单发单收星载SAR受最小天线面积限制,不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大测绘带,采用多通道接收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阐述了多种结构的多通道SAR系统的实现原理,分析比较了多种系统在品质因子、数据量、信噪比、信号处理复杂度以及是否存在盲区等方面的优劣和异同,并给出整体性能评价。这些结论对实际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力支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星载SAR 高分辨大测绘带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DPC-MAB SAR性能的自适应阵列配置技术
5
作者 马喜乐 孙造宇 董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09-2412,共4页
偏置相位中心方位多波束(displaced phase centers multiple azimuth beam,DPC-MAB)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的高分辨大测绘带(high resolution wide swath,HRWS)观测能力,但是脉冲重复频率... 偏置相位中心方位多波束(displaced phase centers multiple azimuth beam,DPC-MAB)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的高分辨大测绘带(high resolution wide swath,HRWS)观测能力,但是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偏离均匀采样要求的最优值时,信号重构的性能会有恶化。依赖于有源相控阵天线灵活的波束形成能力,通过自适应地调整相位中心间距可以实现任意脉冲重复频率下的均匀采样,从而使得系统在信号重构、方位模糊抑制比以及信噪比等方面的性能得以优化。依赖于这样的阵列配置,还能够在无附加独立发射孔径的条件下实现多发多收(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大测绘带 偏置相位中心方位多波束 性能优化 自适应阵列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