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
作者 林珊 王世铭 王琼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为电子受体,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2.1H3PW12O40·10.6H2O(配合物Ⅰ)和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1.3H4SiW12O40...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为电子受体,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2.1H3PW12O40·10.6H2O(配合物Ⅰ)和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1.3H4SiW12O40·8.3H2O(配合物Ⅱ)。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表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产物形貌及其聚集形态。结果表明有机给体与杂多酸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光致变色后,配合物中有机阳离子和杂多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导致杂多阴离子中WⅥ还原为WⅤ,同时有机阳离子被氧化,且该配合物有很高的耐溶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 合成方法 性质表征 光致变色 耐溶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萘环荧光团的共聚高分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形成和发光特性研究
2
作者 袁小英 陈兆斌 柴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利用荧光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 β 萘基酯 (NMA)与咔唑 (VCZ)合成的共聚功能高分子Copolymer(NMA VCZ)的发光特性 ,结果表明 ,Copolymer(NMA VCZ)可表现出萘和咔唑两种荧光团特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但在低的浓度下 (约 10 -9mol·L-1... 利用荧光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 β 萘基酯 (NMA)与咔唑 (VCZ)合成的共聚功能高分子Copolymer(NMA VCZ)的发光特性 ,结果表明 ,Copolymer(NMA VCZ)可表现出萘和咔唑两种荧光团特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但在低的浓度下 (约 10 -9mol·L-1) ,主要表现出萘环的发光特性 ,其荧光可被电子受体化合物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T)以及电子给体化合物三乙胺 (Et3 N)所猝灭。通过对相应吸收光谱的测定 ,发现DMPT ,Et3 N均能与Copolymer(NMA VCZ)形成 1∶1的电荷转移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环 发光特性 共聚高分子 COPOLYMER 对苯二甲二甲酯 三乙胺 荧光光谱 电荷转移配合 光致发光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羧酸功能化的聚砜与Tb(Ⅲ)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荧光发射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瑞霞 高保娇 位霄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231,共9页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砜(PSFBA).以PSF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FBA-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FBA-Tb(Ⅲ)-Phen,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砜(PSFBA).以PSF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FBA-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FBA-Tb(Ⅲ)-Phen,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UV)吸收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及热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PSFBA为大分子配基所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F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的荧光发射.二元配合物PSFBA-Tb(Ⅲ)的表观饱和配位数为10,即当二元配合物具有PSF-(BA)5-Tb(Ⅲ)的结构时,BA对Tb(Ⅲ)的配位表观上达到饱和,此时二元配合物具有最强的荧光发射.按n(Phen):n(Tb(Ⅲ))=1的比例将Phen加入二元配合物PSF-(BA)5-Tb(Ⅲ)溶液中进行补充配位,所制备的三元配合物PSF-(BA)5-Tb(Ⅲ)-(Phen)1与惯用比例的三元配合物PSF-(BA)1-Tb(Ⅲ)-(Phen)3或PSF-(BA)1-Tb(Ⅲ)-(Phen)2相比,不仅荧光发射强度高,而且热稳定性能好,是一种高性能的场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苯甲 高分子-稀土配合 敏化作用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磷酸和2-吡啶-偶氮-2萘酚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靳素荣 姚礼峰 陈永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9-291,共3页
A new photosensitive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has been synthesized based on phosphomolybdic acid and α-phridylazo-β-naphthol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um, UV spectrum, The resalts of IR spectr... A new photosensitive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has been synthesized based on phosphomolybdic acid and α-phridylazo-β-naphthol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um, UV spectrum, The resalts of IR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coordinating atom of α-phridylazo- β-naphthol was oxygen of C-O bond. The organic ligands do not coordinat5e with heteropolyanions, but with Protons in heteropoly acid by coordination bond. Photochromism studies show that the electron transfer takes place from the organic molecules to the heteropolyan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磷 电荷转移配合 光致变化 2-吡啶-偶氮-2萘酚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钒杂多酸-TMBPS电荷转移配合物光度法测定钒 被引量:4
5
作者 狄俊伟 屠一锋 +1 位作者 吴莹 刘德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00-80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成磷钨钒杂多酸 3,3′,5 ,5′ 四甲基联苯胺 -丙磺酸 (TMBPS)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钒 (Ⅴ )的新方法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5 0nm ,摩尔吸光系数 2 74× 10 4 L·mol-1·cm-1,线性范围 0 0 2~ ... 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成磷钨钒杂多酸 3,3′,5 ,5′ 四甲基联苯胺 -丙磺酸 (TMBPS)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钒 (Ⅴ )的新方法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5 0nm ,摩尔吸光系数 2 74× 10 4 L·mol-1·cm-1,线性范围 0 0 2~ 1μg·mL-1。采用浮选反萃取分光光度法 ,可提高测定灵敏度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增至 3 10×10 5L·mol-1·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钒杂多酸 测定 电荷转移配合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丙磺 TMB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与Tb(Ⅲ)离子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位霄鹏 高保娇 张瑞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及PS-(BA)1-Tb(Ⅲ)-(Phen)3,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配基PSBA与Tb(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离子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与二元配合物相比较,以小分子Phen为第二配体所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具有强度更高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苯甲 Tb(Ⅲ)离子 高分子-稀土配合 敏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磷钼酸电荷转移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杜丹 王升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体玻碳 ( GC)电极上制备了二茂铁 ( Fc) -磷钼酸( PMo12 )电荷转移配合物修饰电极 ( Fc5PMo12 /GC)。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其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而且对酸性水溶液中的过氧...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体玻碳 ( GC)电极上制备了二茂铁 ( Fc) -磷钼酸( PMo12 )电荷转移配合物修饰电极 ( Fc5PMo12 /GC)。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其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而且对酸性水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磷钼电荷转移配合 过氧化氢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还原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甲酸功能化的聚砜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发射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明娟 高保娇 杜俊玫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142-148,共7页
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砜PSFNA。以PSF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与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 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砜PSFNA。以PSF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与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Phen)1。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实验结果。同时也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键合在PSF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大分子配基PSF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但是,键合在PSFNA侧链的配基NA对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无敏化作用,还会发生由中心离子激发态到配基三线态的逆向能量转移。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萘甲 Eu(Ⅲ)离子 高分子-稀土配合 敏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射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兴龙 高保娇 丁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75,共8页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NA。以PS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高分子-稀土二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与高分子-稀土三元发...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NA。以PS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高分子-稀土二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与高分子-稀土三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Phen。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UV)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从微观机理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配基PS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大分子侧链的萘甲酸配基比苯甲酸配基对Eu(Ⅲ)离子荧光发射具有更强的敏化作用。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导致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萘甲 Eu(Ⅲ)离子 高分子-稀土配合 敏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谭松庭 周建萍 +1 位作者 赵斌 彭俊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将 5 甲酰基 8 羟基喹啉分别与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 二氨基二苯砜反应 ,得到了三种双 8 羟基喹啉 席夫碱配体 ,然后与锌离子配位 ,制得了一类新型的双 8 羟基喹啉 席夫碱 锌高分子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 将 5 甲酰基 8 羟基喹啉分别与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 二氨基二苯砜反应 ,得到了三种双 8 羟基喹啉 席夫碱配体 ,然后与锌离子配位 ,制得了一类新型的双 8 羟基喹啉 席夫碱 锌高分子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高分子配合 制备 发光性能 光致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荧光光谱 结构表征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Ⅲ)-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保娇 杨云峰 +1 位作者 程原 施冬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1-374,共4页
以 4 乙烯基吡啶 (4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共聚物为配体 ,并以邻菲洛啉 (Phen)及 2 ,2′ 联吡啶 (Bipy)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 ,与Eu(Ⅲ )配位 ,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通过FTIR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 以 4 乙烯基吡啶 (4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共聚物为配体 ,并以邻菲洛啉 (Phen)及 2 ,2′ 联吡啶 (Bipy)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 ,与Eu(Ⅲ )配位 ,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通过FTIR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定 ,较充分地研究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4 乙烯基吡啶共聚物通过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可直接配位 ;小分子配体的协同配位 ,可使稀土离子配位数趋于满足 ,且由于小分子配体能有效地加强能量吸收及分子内的能量传递 ,大大增强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理行为 稀土高分子配合 4-乙烯基吡啶共聚 铕(Ⅲ)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酚-(8-羟基)喹啉-Cu(Ⅱ)高分子配合物固定化漆树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伯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6期15-17,共3页
介绍了漆酚-(8-羟基)喹啉-Cu(Ⅱ)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和固定化漆树酶的方法,测定了固定化漆树酶的活性和米氏常数,研究了酸度和温度对固定化漆树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固定化漆树酶的重复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漆酚-(8-羟基)喹啉-Cu(Ⅱ)高分... 介绍了漆酚-(8-羟基)喹啉-Cu(Ⅱ)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和固定化漆树酶的方法,测定了固定化漆树酶的活性和米氏常数,研究了酸度和温度对固定化漆树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固定化漆树酶的重复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漆酚-(8-羟基)喹啉-Cu(Ⅱ)高分子配合物是漆树酶的良好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漆树酶的米氏常数Km=4·85×10-3mol·L-1,小于天然漆树酶的米氏常数,固定化漆树酶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均优于天然漆树酶,并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对漆树酶的固定化方式和固定化漆树酶的催化反应机理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酚-(8-羟基)喹啉接枝树脂 Cu(Ⅱ)-高分子配合载体 漆树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及平均配位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士凤 段华玲 +2 位作者 林继军 朱建颖 弓振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3-859,共7页
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Cu2+为例,对形成的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 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Cu2+为例,对形成的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进行测定.以0.02mol.L-1 HAc-NaAc为流动相。凝胶色谱柱分离大分子PEI—Cu配合物以及Cu的小分子配合物、游离态离子,最后用ICPMS测定不同形态金属元素的浓度:利用建立的化学平衡理论模型.计算PEI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得25℃,pH4.1~5.3时,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为10^9.6 -10^10.7,平均配位数为1.0-1.3。建立的在线分离、测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为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过滤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高分子聚合-金属配合 配合稳定常数 平均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醛缩胺型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丹丹 张利琴 高保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通过三步大分子反应法,制备了糠醛缩苯胺型席夫碱功能聚砜和糠醛缩环己胺型席夫碱功能化聚砜。首先,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在聚砜(PSF)侧链键合氯甲基,制备氯甲基化聚砜CMPSF;以制备的氯甲基化聚砜为亲电试剂,与糠醛(FF)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 通过三步大分子反应法,制备了糠醛缩苯胺型席夫碱功能聚砜和糠醛缩环己胺型席夫碱功能化聚砜。首先,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在聚砜(PSF)侧链键合氯甲基,制备氯甲基化聚砜CMPSF;以制备的氯甲基化聚砜为亲电试剂,与糠醛(FF)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制备侧链键合有糠醛基团的功能化聚砜PSF-FF;使糠醛的醛基分别与苯胺(AN)和环己胺(CA)的氨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备糠醛缩苯胺型席夫碱功能聚砜PSF-FA和糠醛缩环己胺型席夫碱功能化聚砜PSF-FC。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IHNMR)表征功能化聚砜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以这两种功能化聚砜为大分子配体,分别与Eu(Ⅲ)离子和Tb(Ⅲ)离子进行配位,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F-(FA)3-Eu(Ⅲ)、PSF-(FA)3-Tb(Ⅲ)和PSF-(FC)3-Eu(Ⅲ)、PSF-(FC)3-Tb(Ⅲ),初步探索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重点研究了制备糠醛缩胺型功能化聚砜PSF-FA和PSF-FC的反应,考察分析了主要因素对CMPSF与FF之间傅克烷基化反应(属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该傅克烷基化反应,N,N-二甲基乙酰胺因极性较强为适宜的溶剂,反应适宜的温度为70℃。二元配合物PSF-(FA)3-Eu(Ⅲ)发射Eu(Ⅲ)离子特征荧光(红光),即大分子配体PSF-FA可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而PSF-(FA)_3-Tb(Ⅲ)无明显的荧光效果,大分子配体PSF-FA的三重态能级与Eu(Ⅲ)离子共振能级比较匹配;配合物PSF-(FC)3-Tb(Ⅲ)发射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绿光),即大分子配体PSF-FC可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而PSF-(FA)_3-Eu(Ⅲ)无明显的荧光效果,大分子配体PSF-FC的三重态能级与Tb(Ⅲ)离子共振能级比较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糠醛 高分子-稀土配合 双齿席夫碱配基 敏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的的合成及其与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5
作者 翁博丰 郭秀生 +2 位作者 于德梅 乔春苗 高战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195-2200,共6页
树枝形高分子是一类新型的高度分支的具有可控的组成的分子,其结构包括3个组成部分:核心、内部分支单元、末端分支单元。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内层存在空腔,含有大量含N的官能团(伯胺、叔胺、酰胺等),其特殊的结构决定... 树枝形高分子是一类新型的高度分支的具有可控的组成的分子,其结构包括3个组成部分:核心、内部分支单元、末端分支单元。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内层存在空腔,含有大量含N的官能团(伯胺、叔胺、酰胺等),其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在众多领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形高分子 聚酰胺- 金属配合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鄄无机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燕珠 林深 王世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0-914,F010,共6页
A charge-transfer complex, [(C2H4OH)3NH]2·[HPMo12O40]·3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It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pace ... A charge-transfer complex, [(C2H4OH)3NH]2·[HPMo12O40]·3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It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pace grounp Pnna, with a=1.541 30(5) nm, b=1.884 23 (7) nm, c=2.049 06(7) nm, α=β=γ=90.00°, V=5.950 8(4) nm3, Z=4, Dc=2.427 Mg·m-3 , F (000)=4 132, μ(Mo Kα)=2.568 mm-1.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R1=0.043 5 and wR2=0.122 4 by full-matrix least-squares method. The O atoms of the polyoxometalate, the C atoms of the organic substrates and the O atoms of water molecules are involved in hydrogen bonding. Spectral data support the presence of an electron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rganic substrate and the inorganic anion in the solid state. It is strongly photochromic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resulting from charge-transfer.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compound shows that the redox peak currents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scan rate in pH=4.0 NaAc-HAc buffer solu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lectrode reaction are surface controlled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电荷转移配合 多金属氧 合成 晶体结构 光致变色性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邻菲咯啉-铜(Ⅱ)-L-蛋氨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分子结构(英文) 被引量:17
17
作者 乐学义 童明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23-1027,共5页
The complex[Cu(L-met)(phen)(H 2 O)]NO 3 ·H 2 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by elemental analysis,molar conductivity,spec troscopic and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where phen =1,10-phenanthroline and L-met... The complex[Cu(L-met)(phen)(H 2 O)]NO 3 ·H 2 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by elemental analysis,molar conductivity,spec troscopic and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where phen =1,10-phenanthroline and L-met =L-methioninate group.The complex crystallized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 roup P2 1 with a=12.053(2)*!,b=6.886(1)*!,c=13.385(3)*!,β=113.59(3)°,V=1018.1(3)*! 3 ,Z =2,D c =1.598g·cm -3 ,μ=1.223mm -1 ,F(000)=506,R 1 =0.0306,and w R 2 =0.0742.The copper*"atom is ligated in a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geometry by two ni trogen atoms of one phen and the amino nitrogen atom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of L-met in the base plane,and an aqua at t he apical position.A one-dimension al chain configuration formed by the hydrogen-bonding and weak Cu-O(the uncoordinated carboxyl oxygen a tom)coordina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neighboring[Cu(L-met)(phen)(H 2 O)] + cations.CCDC:183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分子结构 1 10-邻菲咯啉 L-蛋氨 铜(Ⅱ)配合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高分子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芬 刘承美 雷国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3,共4页
5氯-甲基-8-羟基喹啉与烯丙醇反应,得到5-(烯丙氧)甲基-8-羟基喹啉可聚合单体,进一步与苯乙烯聚合,得到含8羟-基喹啉基团的高分子。将所得的聚合物与铝离子配位得到高分子配合物(最大发射波长为512 nm)。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 5氯-甲基-8-羟基喹啉与烯丙醇反应,得到5-(烯丙氧)甲基-8-羟基喹啉可聚合单体,进一步与苯乙烯聚合,得到含8羟-基喹啉基团的高分子。将所得的聚合物与铝离子配位得到高分子配合物(最大发射波长为512 nm)。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配合 8-羟基喹啉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Eu(Ⅲ)和Gd(Ⅲ)共轭高分子配合物发光性质研究(英文)
19
作者 缪谦 张树伟 +3 位作者 黄小波 程亚倩 宗利利 成义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3-730,共8页
线性共轭高分子P-1是由单体1,4-二溴-2,3-二正丁氧基萘(M-2)和5,5′-二乙烯-2,2′-联吡啶(M-3)通过Pd催化Heck偶合反应合成得到,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由高分子P-1和Eu(TTA)3·2H2O和Gd(TTA)3·2H2O反应生成。高分子P-1... 线性共轭高分子P-1是由单体1,4-二溴-2,3-二正丁氧基萘(M-2)和5,5′-二乙烯-2,2′-联吡啶(M-3)通过Pd催化Heck偶合反应合成得到,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由高分子P-1和Eu(TTA)3·2H2O和Gd(TTA)3·2H2O反应生成。高分子P-1能发射强蓝绿色荧光。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发光性能测试表明,含有Eu(Ⅲ)的高分子配合物P-2不仅显示高分子荧光,而且还显示了Eu(Ⅲ)(^5D0→^7F2)特征荧光,含Gd(Ⅲ)的高分子配合物P-3仅发射高分子的荧光,其荧光波长相对P-1而言,呈现13nm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高分子配合 2 2′-联吡啶 Eu(Ⅲ)和Gd(Ⅲ) HECK反应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没食子酸配合物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志 庞官荣 李建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0-474,共5页
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Pb(Ⅱ)的检测。以铅-没食子酸配合物(Pb—Gal)为模板分子,用电聚合邻苯二胺(o-PD)的方法在铂电极上聚合了Pb—Gal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根据印迹膜对Pb—Gal... 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Pb(Ⅱ)的检测。以铅-没食子酸配合物(Pb—Gal)为模板分子,用电聚合邻苯二胺(o-PD)的方法在铂电极上聚合了Pb—Gal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根据印迹膜对Pb—Gal的识别作用对Pb(Ⅱ)进行间接测定。以K3[Fe(CN)6]/K4[Fe(CN)6]为探针,利用其氧化还原电流信号变化实现对Pb(Ⅱ)的检测。通过对配合物整体的识别,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研究表明,在0.03~30nmol/L范围内,Pb(Ⅱ)浓度的对数值(IgCPb(Ⅱ)与氧化峰电流变化值(△i)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63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 Pb(Ⅱ) -没食子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