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明红 郭帅 尹守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1-43,共3页
试验将由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的维生素C置于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min和60min,同时将包被的维生素C分别添加于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 试验将由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的维生素C置于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min和60min,同时将包被的维生素C分别添加于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质时间30s和温度为95℃,压力为3.5个大气压,调质时间为40s的条件调质、制粒,了解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得知,通过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后的维生素C在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和60min后损失分别为0.25%和0.27%,差异不显著(P>0.05);在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添加,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质时间30s和温度为95℃,压力为3.5个大气压,调质时间为40s的条件调质、制粒后损失分别为5.82%、6.88%和6.95%、9.09%,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进行包被后能提高其在高温、高湿储存环境中以及高温、高压调质,制粒条件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 包被 维生素C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锂电池隔膜的研究
2
作者 徐烁媛 杨柳青 +2 位作者 刘全鑫 胡志军 陈煌煌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本研究采用NaOH/尿素/硫脲溶解体系和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并比较其与市售聚烯烃Celgard 2400隔膜、纤维素隔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的孔隙率为56.1%、平均孔径为305 nm,电解液吸液率为339... 本研究采用NaOH/尿素/硫脲溶解体系和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并比较其与市售聚烯烃Celgard 2400隔膜、纤维素隔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的孔隙率为56.1%、平均孔径为305 nm,电解液吸液率为339%、保液率为68.9%、离子电导率为1.88 mS/cm;在0.5 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比容量达156.55 mAh/g,库伦效率高于96%。市售Celgard 2400隔膜的离子电导率为0.43 mS/cm,在0.5 C倍率下进行1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后,其比容量仅为74.26 mAh/g,库伦效率低于88%。与Celgard 2400隔膜相比,再生纤维素锂电池隔膜具有更高的孔隙率、更好的电解质润湿性、更低的内阻、更快的离子传输速度,以及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锂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溶剂分离法 锂电池隔膜 碱/尿素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的PVDF膜制备与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顺选 宋小三 +2 位作者 王三反 宋玺琛 刘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83-490,共8页
近年来,聚偏氟乙烯(PVDF)膜因其优异的分离性能和物理化学稳定性,逐渐成为污染物去除、气体分离、膜蒸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此外在水处理行业中,PVDF膜被用于分离和去除水中复杂污染物成效显著。同时,PVDF膜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 近年来,聚偏氟乙烯(PVDF)膜因其优异的分离性能和物理化学稳定性,逐渐成为污染物去除、气体分离、膜蒸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此外在水处理行业中,PVDF膜被用于分离和去除水中复杂污染物成效显著。同时,PVDF膜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基于污染物堵塞膜孔,从而引起膜污染、膜通量衰减以及膜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结合膜制备方法的优劣比较,本文概述了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NIPS)制备PVDF膜的机理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了PVDF膜污染的主要原因。为解决PVDF膜污染问题,本文综述分析了目前PVDF膜的亲水和抗菌改性技术;最后,提出了PVDF膜当前存在的缺陷,并对PVDF膜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膜 溶剂分离法 膜污染 膜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添加剂对非溶剂致相分离法聚偏氟乙烯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娩宁 闫静静 +3 位作者 冀大伟 杨慕容 刘海亮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7,共9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酯类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PVDF平板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膜孔径分析仪对PVDF膜的形貌和结构进...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酯类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PVDF平板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膜孔径分析仪对PVDF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了不同比例DOP/DBP对PVDF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当m(DOP)/m(DBP)=2/1时,制备的PVDF膜水接触角为112.2°,油下水接触角为142.4°,煤油液滴可在1231.8 ms内完全浸润膜表面,说明该膜具有优异的超亲油疏水性。此外,纯油通量高达945.9 L/(m^(2)·h),油包水乳液分离效率可达99.3%,在油水分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添加剂 聚偏氟乙烯 溶剂分离法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组成对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PVDF微孔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旭东 张凯 +4 位作者 王磊 黄丹曦 吕永涛 孟晓荣 付小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7,共7页
以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DCAC)和磷酸三乙酯(TEP)的混合溶剂为稀释剂,采用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微孔膜,获得了不同形态结构的膜;借助SEM、DSC、XRD等技术手段,考察了凝固浴组成对PVDF微孔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DCAC)和磷酸三乙酯(TEP)的混合溶剂为稀释剂,采用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微孔膜,获得了不同形态结构的膜;借助SEM、DSC、XRD等技术手段,考察了凝固浴组成对PVDF微孔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凝固浴(0℃)中形成的膜均表现出颗粒状镶嵌晶体结构的断面.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膜断面厚度增大,膜表面皮层厚度减小.膜的上表面形态主要取决于凝固浴组成,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上表面由致密变得多孔.膜的结晶特性分析表明,所有的膜PVDF主要结晶成α-相晶体结构,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膜的结晶度降低,并伴生有γ-相晶体结构.此外,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膜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增大,但拉伸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混合稀释剂 热致分离法 溶剂分离法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相分离法制备聚酰胺6粒子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凯 范敬辉 +1 位作者 马艳 吴菊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7,共4页
首先采用滴加非溶剂法和冷却降温法分别制备了聚酰胺6(PA6)粒子,结果表明,前者制备的PA6粒子表面结构疏松,但粒子之间分散性好,而后者制备的PA6粒子表面结构致密,但粒子之间分散性差。然后将滴加非溶剂法和冷却降温法相结合,提出了综合... 首先采用滴加非溶剂法和冷却降温法分别制备了聚酰胺6(PA6)粒子,结果表明,前者制备的PA6粒子表面结构疏松,但粒子之间分散性好,而后者制备的PA6粒子表面结构致密,但粒子之间分散性差。然后将滴加非溶剂法和冷却降温法相结合,提出了综合相分离法,采用此方法制备的PA6粒子粒径分布较均匀,粒子与粒子之间分散性好,表面仍有孔洞但结构比较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滴加溶剂 降温法 分离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场辅助作用下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砜导电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李康 邵会菊 +3 位作者 高伟 伍明蜜 杨曼 刘玉飞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为提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增强聚砜导电分离膜的渗透分离性能和导电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将不同比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与聚砜(PSF)共混的方法,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辅以外场处理,制备出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为提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增强聚砜导电分离膜的渗透分离性能和导电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将不同比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与聚砜(PSF)共混的方法,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辅以外场处理,制备出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砜(FMWCNT/SMANa/PSF)导电分离膜。成功制备了具有指状孔和网状支撑体的理想结构。导电粒子FMWCNT在膜表面呈现偏析现象,而在膜内部则实现了均匀分散。对该导电分离膜的黏度、电导率、结构形貌、渗透分离性能以及抗污染能力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精细调控FMWCNT添加量和外场辅助技术改良了膜的内部结构,促进了膜内FMWCNT的分布和排列,优化了膜内导电网络,使得该导电分离膜具备了优异的渗透通量和导电性能。在添加质量分数2.5%的FMWCNT及1 min的外场辅助处理下,导电分离膜展现出优良的电导率(1362μs/cm)、纯水渗透通量[3512.16 L/(m^(2)·h·bar)],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98.13%)及抗污染性能(通量恢复率9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溶剂分离法 外场辅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蛋白分离膜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龙婷婷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5,共9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膜材料,在成膜混合物中加入亲水性多羟基氨基化合物葡甲胺,葡甲胺的氨基-NH2与聚氯乙烯(PVC)分子链上的C-Cl键反应活性位点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亲水性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葡甲胺... 以聚氯乙烯(PVC)为膜材料,在成膜混合物中加入亲水性多羟基氨基化合物葡甲胺,葡甲胺的氨基-NH2与聚氯乙烯(PVC)分子链上的C-Cl键反应活性位点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亲水性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葡甲胺浓度对膜亲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葡甲胺浓度增加,膜的亲水性和水通量提高.在此基础上,以亲水性两亲性聚合物Pluronic F127为致孔剂,采用NIPS法制备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Pluronc F127添加量对PVC膜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luronic F127的添加量增加,PVC膜的最大孔径先增大后减小,最高可达0.46μm,此时水通量6430 L/(m^(2)·h·MPa),BSA透过率为95%,细胞截留率为100%,通量恢复率测试结果表明,与原膜相比,亲水性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的抗污染性能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亲水改性 溶剂分离法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延迟剥离对PVDF超滤膜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谭依锦 余洋 +4 位作者 胡永丽 李梓俊 廖婵娟 陈怡雯 阳广华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是一种成熟的制备聚合物多孔膜技术,但膜剥离时导致的相转化不均会对膜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膜材料,以纯水为非溶剂进行延迟剥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延迟剥离的时间可以在保证BSA截...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是一种成熟的制备聚合物多孔膜技术,但膜剥离时导致的相转化不均会对膜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膜材料,以纯水为非溶剂进行延迟剥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延迟剥离的时间可以在保证BSA截留率维持在90%以上的情况下,有效提高PVDF超滤膜的纯水通量。延迟60min剥离的膜T5通量达到最高(412L/m^(2)·h),较无延时操作的原始膜T0(351L/m^(2)·h)提高了17.4%。此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延迟剥离对膜形貌无显著影响,膜底部的孔隙相对更大。所以,作为一种简单、方便、低成本的方法,凝固浴延迟剥离可有效提高PVDF超滤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超滤膜 溶剂分离法 延迟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分离膜的亲水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魏柯 张道海 +3 位作者 秦舒浩 何敏 罗大军 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9-183,共5页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聚砜(PS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2种主要的制备PSf膜的方法——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和复合热致相分离(cTIPS)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聚砜(PS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2种主要的制备PSf膜的方法——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和复合热致相分离(cTIPS)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利弊。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砜膜亲水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无机材料填充改性、表面涂覆改性、表面接枝改性以及PSf的本体改性,且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膜 溶剂分离法 复合热致分离法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β-环糊精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任露露 邓容 +4 位作者 李剑 艾吉祥 雷婷 张凯舟 杨敬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50,共7页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20000(PEG 20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为致孔剂,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进行共混改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β-CD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β-CD添加量对...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20000(PEG 20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为致孔剂,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进行共混改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β-CD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β-CD添加量对改性膜微观形貌、渗透性能和截留性能、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β-CD后改性膜表面开孔数量及孔径增加,膜截面皮层变薄,亚层发展出小指状孔,贯通的大指状孔数量降低,指状孔壁上出现更为疏松的大孔结构。添加β-CD后改性PVDF膜的纯水通量和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均大幅提高,其中β-CD添加量为4%时改性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纯水通量为1848 L/(m^(2)·h·bar),BSA截留率为90.43%。添加β-CD后改性膜动态水接触角下降为0°的时间减少,说明其内在湿润性增强。改性膜在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提高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抗污染性能,所有膜的通量恢复率均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Β-环糊精 共混改性 溶剂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S法制备小孔径SPES-PES共混UF膜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占琦伟 许振良 +2 位作者 胡登 魏永明 江邦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1,105,共5页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法制备小孔径磺化聚醚砜-聚醚砜(SPES-PES)共混超滤(UF)膜,对其进行性能表征,讨论溶剂、聚合物浓度、聚合物配比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对膜性能的影响较大,用N,N...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法制备小孔径磺化聚醚砜-聚醚砜(SPES-PES)共混超滤(UF)膜,对其进行性能表征,讨论溶剂、聚合物浓度、聚合物配比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对膜性能的影响较大,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制得的UF膜通量和截留率相对来说都比较好;随着聚合物SPES-PES浓度的增大,水通量减小,对PEG10000的截留率先增大再基本保持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共混UF膜的截留分子质量(MWCO)小于6 000Da,其为负电荷小孔径共混UF膜.根据Matlab计算,共混UF膜的孔径为1.98nm,其MWCO为3 060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砜 聚醚砜 UF膜 溶剂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钛/TiO_2纳米管复合薄膜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骏 乔志军 +4 位作者 张志佳 康建立 于镇洋 雷贻文 孙荣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126,共8页
目的制备高比容量多孔钛/TiO_2纳米管三维自支撑一体化复合电极材料。方法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与高温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孔径小、空间利用率高的三维多孔钛平板膜,然后经阳极氧化法在其表面生长TiO_2纳米管,从而制备出多孔钛/TiO_... 目的制备高比容量多孔钛/TiO_2纳米管三维自支撑一体化复合电极材料。方法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与高温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孔径小、空间利用率高的三维多孔钛平板膜,然后经阳极氧化法在其表面生长TiO_2纳米管,从而制备出多孔钛/TiO_2纳米管复合薄膜电极。结果以3μm粒径钛粉为原料,N-甲基-2-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腈为添加剂制备钛膜生坯,经刮膜成型后,在氩气保护下经1000℃烧结,得到孔径约为2~6μm的多孔钛平板膜。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多孔钛平板膜上直接生长TiO_2纳米管,制得多孔钛/TiO_2纳米管复合薄膜电极。该复合薄膜电极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在2m A/cm2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385.34m F/cm2,即使电流密度增加到10m A/cm2,比电容仍能保持在125.14m F/cm2。结论相较于TiO_2纳米颗粒,采用此方法制备的多孔钛/TiO_2纳米管复合薄膜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为下一代储能器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分离法 高温烧结 多孔钛 二氧化钛纳米管 薄膜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氯化聚氯乙烯超滤膜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褚艳洁 刘四华 +3 位作者 郭寒雨 薛白 武春瑞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6,共7页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分别以聚乙二醇400(PEG400)、Pluronic PE6400、Tween 20、Pluronic F127、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15)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CPVC超滤膜,考察了添加剂种类对膜形...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分别以聚乙二醇400(PEG400)、Pluronic PE6400、Tween 20、Pluronic F127、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15)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CPVC超滤膜,考察了添加剂种类对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膜中Tween 20质量分数为5%时,CPVC超滤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纯水通量达到452.1 L/(m^2 h),是未含添加剂CPVC膜的5.5倍,BSA截留率可达98.2%,膜表面亲水性增强,通量恢复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超滤膜 添加剂 溶剂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细润湿机理的PVDF中空纤维换热毛细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杰 陈华艳 +5 位作者 高启君 王攀 贾悦 王暄 武春瑞 吕晓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91-10095,共5页
针对高分子材料的换热器普遍存在传热系数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毛细润湿机理的PVDF中空纤维换热毛细管。首先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PVDF中空纤维换热毛细管,利用换热毛细管壁中的非贯通孔在换热过程中,空气隙被水填充后... 针对高分子材料的换热器普遍存在传热系数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毛细润湿机理的PVDF中空纤维换热毛细管。首先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PVDF中空纤维换热毛细管,利用换热毛细管壁中的非贯通孔在换热过程中,空气隙被水填充后,微孔中的水分受传热过程中管壁两侧温差而产生微循环,可增强传热从而提高传热系数,还对换热毛细管的力学性能、孔隙率、表面结构、断面结构等方面进行表征,揭示换热管表面微孔对传热的促进机理。亲水化改性后的总传热系数比改性前可提升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分离法 换热毛细管 聚偏氟乙烯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多孔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欣 刘海亮 +1 位作者 黄庆林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177,共7页
以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具有非对称膜结构的P(VDC-co-VC)平板膜,通过扫描电镜、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 以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具有非对称膜结构的P(VDC-co-VC)平板膜,通过扫描电镜、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及凝固浴温度对P(VDC-co-VC)平板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DC-co-VC)平板膜由表面皮层及大孔支撑层组成,上表面较下表面致密。提高聚合物浓度或升高凝固浴温度均能提高P(VDC-coVC)平板膜表面的致密程度,进而改善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及膜通量恢复率。低凝固浴温度下所得膜通透性能较好。力学性能随聚合物浓度提高而增加,随凝固浴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 溶剂分离法 聚合物浓度 凝固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超疏水膜的研制及空气过滤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艳阳 陈小乐 +3 位作者 苗闪闪 方强 武春瑞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提高膜表面的疏水性是解决空气过滤过程中出现膜润湿现象的必要手段,而提高膜孔隙率是解决空气过滤过程中压降过大的直接方法.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氯化锂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方法制备... 提高膜表面的疏水性是解决空气过滤过程中出现膜润湿现象的必要手段,而提高膜孔隙率是解决空气过滤过程中压降过大的直接方法.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氯化锂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方法制备PVDF超疏水膜,考察了添加剂氯化锂对膜接触角以及空气过滤过程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氯化锂质量分数为3%时,PVDF超疏水膜的表面接触角为161°,膜截面形成颗粒堆积的疏松结构,孔隙率达到83.1%,气体通量为52 mL/(m^(2)·s·Pa),压降为401 Pa,空气的过滤效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超疏水膜 溶剂分离法 空气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表面均匀孔结构形成原因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昌萌 史乐 +2 位作者 阎安 武春瑞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4,共6页
通过在铸膜液中引入乙二胺(EDA),促进聚氯乙烯(PVC)分子链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进而通过相分离成膜,在PVC膜表面获得较均匀开孔结构.重点研究了EDA添加量、反应温度与时间等对膜表面孔结构及均一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原子力-红外联... 通过在铸膜液中引入乙二胺(EDA),促进聚氯乙烯(PVC)分子链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进而通过相分离成膜,在PVC膜表面获得较均匀开孔结构.重点研究了EDA添加量、反应温度与时间等对膜表面孔结构及均一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原子力-红外联用、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了PVC膜表面物理化学结构及分布规律,初步探索了PVC膜表面较均匀孔结构的形成原理.研究发现,EDA添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的增长均可以促进PVC膜表面孔径增大,均一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膜 溶剂分离法 均匀孔结构 微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芳醚砜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储健 王丽华 虞鑫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4,共10页
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新型结构聚芳醚砜(BDD)锂离子电池隔膜,详细考察溶剂种类、聚合物含量、凝固浴组成以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隔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成膜条件:溶剂为磷酸三乙酯(TEP),聚合物质量分... 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新型结构聚芳醚砜(BDD)锂离子电池隔膜,详细考察溶剂种类、聚合物含量、凝固浴组成以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隔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成膜条件:溶剂为磷酸三乙酯(TEP),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凝固浴为水/异丙醇=4/6(质量比),停留时间为20 s.对最佳成膜条件下隔膜进行测试发现,与聚丙烯(PP)隔膜相比,BDD隔膜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吸液率以及离子电导率,分别达到了90.52%、377.76%和0.92 mS/cm,且热稳定性能优异.该隔膜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0.2 C电流密度下达到了141.2 mA·h/g的放电比容量,高于PP的123.7 mA·h/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同时在0.5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2.3%,说明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芳醚砜(BDD) 锂离子电池 隔膜 溶剂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改性PVDF/SMA膜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园园 雷婷 +6 位作者 秦青青 武晓 李剑 秦舒浩 李嘉乐 张兵兵 任露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5-1526,共12页
将聚氧化乙烯(PEO)添加到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PVDF/SMA)膜体系中,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添加不同PEO含量的PVDF/SMA共混膜。其中PEO质量分数为2%的共混超滤膜性能最好,水通量为531.1L/(m^(2)·h),牛血清蛋白(... 将聚氧化乙烯(PEO)添加到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PVDF/SMA)膜体系中,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添加不同PEO含量的PVDF/SMA共混膜。其中PEO质量分数为2%的共混超滤膜性能最好,水通量为531.1L/(m^(2)·h),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为65.8%,水接触角为63.6°,膜剥离强度为0.2756kN/m。接着以PVDF/SMA膜为主要研究对象测试了凝固浴温度对共混超滤膜的纯水通量以及BSA截留率的影响,该实验的结果表明凝固浴温度的改变对膜性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选择在常温凝固浴温度下测试不同凝固浴成分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探究了膜在凝固浴成分分别为N,N-二甲基乙酰胺(DMAc)(质量分数为3%、6%、9%)、氯化钠(NaCl)(0.05mol/L、0.1mol/L、0.2mol/L)和乙醇(质量分数为3%、6%、9%)时的膜性能变化,以及对各个组分得到的膜样本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表明,随着DMAc含量增加,膜表面的孔在减少,且膜皮层的厚度增加,使得膜的水通量减少而BSA截留率提高。而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共混膜表面的孔结构发生改变,孔数量增多,内部指状孔数量变多变窄,膜通量逐渐增大,BSA截留率降低。同样,随着凝固浴中乙醇含量的增加,膜表面孔数量增加,指状孔变窄孔壁增厚,共混膜的水通量有所提升,BSA截留率降低。总之,存在一个平衡点,采用合适的凝固浴成分和适量的浓度,可以显著提升共混膜部分性能。此外,膜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共混膜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在实际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聚偏氟乙烯 溶剂分离法 凝固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