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的成人心血管疾病负担评估
1
作者 张瑞仙 颜立禧 +1 位作者 李真晖 夏爱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描述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成人心血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明确需控制BMI的重点人群,为实施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库,比较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及美国、英国、日本... 目的:描述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成人心血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明确需控制BMI的重点人群,为实施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库,比较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及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四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与标化死亡率,并按照性别、年龄分层后将中国与全球的相应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结果:1990~2021年,中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和标化死亡率均低于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但高于印度和日本,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08(95%CI:1.05~1.11)和1.00(95%CI:0.96~1.03)。同期,英国的相关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下降,标化DALY率和标化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3.02(95%CI:-3.10~-2.96)和-3.02(95%CI:-3.11~-2.95)。中国成年男性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持续高于女性,而DALY百分比则相反,女性高于男性。中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持续升高,20~39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百分比急剧上升,2021年是1990年的3倍以上。结论:中国人群超重和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中青年人群超重的防控对于降低人群心血管疾病负担尤为重要,亟待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重指数 心血管疾病 伤残调整生命年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归因于高BMI的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2
作者 刘乾坤 李鹏鹞 +5 位作者 马丽 戴婧佼 徐洋 庞佳雪 黄菊菊 谢晖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由高BMI导致的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与趋势。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提取高BMI相关缺血性卒中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和死亡数据,描述2021年中国高BMI导致...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由高BMI导致的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与趋势。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提取高BMI相关缺血性卒中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和死亡数据,描述2021年中国高BMI导致的卒中DALY和死亡总数及年龄标化死亡率,以及1990—2021年的变化趋势,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中国和全球1990—2021年标化DALY率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1990—2021年,中国由高BMI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从7171人增至44263人,DALY从21.16万人年增至118.82万人年,分别增加了5.17倍和4.61倍;而全球相应增长为0.95倍和1.08倍。中国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化的伤残调整生命年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67%和2.69%,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1990年以来,中国由高BMI导致的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显著上升,这显示出高BMI给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相较之下,全球整体相关指标则相对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重指数 缺血性卒中 中国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生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oinpoint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 被引量:7
3
作者 魏俏俏 胡樱 +2 位作者 胡迪 张嫣然 宇传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 在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性别、年龄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因高BMI造成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并利用Jo... 目的 在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性别、年龄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因高BMI造成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并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标化后的归因死亡率和归因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从2928.78/10万增至6328.79/10万,归因高BMI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从1.05万增至4.75万,标化死亡率从1.25/10万增至2.39/10万;归因DALY从77.18万人年增至373.76万人年,标化后的归因DALY率从80.21/10万增至181.54/10万,早死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及其标化率也呈大幅增长。1990-2019年间,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8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均高于女性。男性标化后的归因DALY率和归因死亡率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超过女性。年龄分层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高BMI导致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更加严重,15~49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YLD率增幅最大,达到323.99%。结论 1990-2019年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显著增加。需加大防控力度,有效管理人群体重指数,并对高危人群采取重点干预,以减轻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疾病负担 高体重指数 Joinpoin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患者三种不同诊断标准的运动性高血压患病率和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艳东 杨海涛 +2 位作者 陈晓胜 何佳 樊晓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7-1163,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血压数据,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在该人群中的患病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胸痛患者的临... 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血压数据,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在该人群中的患病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上运动性高血压三种常见的诊断标准[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Dlin标准和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HS)标准],比较运动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在不同亚组中的分布情况,并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运动性高血压人群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结果:共纳入1 254例患者,平均年龄(51.0±10.0)岁,其中女性477例(38.0%)。AHA标准、Dlin标准和FHS标准运动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29.2%、29.8%和11.6%。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体重指数(BMI)≥28.0 kg/m^(2)及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中三种诊断标准下的运动性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0kg/m^(2)和高血压病史与三种不同诊断标准诊断的运动性高血压都有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AHA标准、Dlin标准和FHS标准下运动性高血压和非运动性高血压人群的左心室肥厚患病率分别为11.5%vs. 8.0%(P=0.050)、10.7%vs.8.3%(P=0.175)和15.2%vs. 8.2%(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HS标准下的运动性高血压不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影响因素(P=0.988)。结论:BMI≥28.0 kg/m^(2)和(或)有高血压病史的胸痛患者更容易发生运动性高血压,更需要警惕运动性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在评估对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时,推荐应用FHS标准诊断运动性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血压 运动性血压反应 运动性过度血压反应 高体重指数 血压 靶器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waist circumference-to-height ratio in assessing adiposity,predic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被引量:2
5
作者 ZHANG Xinyi LU Xi +2 位作者 PAN Xiaohui SHEN Sumin TONG Nanwei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2-1072,共11页
Although body mass index(BMI)is widely used as a simple tool to assess obesity,it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inaccuracies.It is known that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rdiometabolic risks and all-c... Although body mass index(BMI)is widely used as a simple tool to assess obesity,it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inaccuracies.It is known that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rdiometabolic risks and all-cause mortality;however,precise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visceral fa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mputed tomography)cannot be widely used.Thus,simple but accurate alternatives are valuable.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aist circumference-to-height ratio(WHtR)might be a superior and more accurate variable in assessing central or visceral adiposity as well as predicting risks of diabetes and other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Furthermore,WHtR cutoff values can be consistent across different races,age,and genders,making it a universal metric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ist circumference-to-height ratio body mass index DIABETES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central adipo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