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沙江结合带高位远程滑坡失稳机理及减灾对策研究——以金沙江色拉滑坡为例
被引量:
43
1
作者
朱赛楠
殷跃平
+5 位作者
王猛
朱茂
王晨辉
王文沛
李俊峰
赵慧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8-697,I0004,F0003,共12页
金沙江结合带是一条以强烈挤压为主的活动性断裂带,带内经强烈侵蚀切割形成褶皱高山与深切河谷地貌,岩体结构复杂破碎,软弱岩层发育,流域性特大高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以金沙江色拉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测绘、多期遥感数据分析、InSAR...
金沙江结合带是一条以强烈挤压为主的活动性断裂带,带内经强烈侵蚀切割形成褶皱高山与深切河谷地貌,岩体结构复杂破碎,软弱岩层发育,流域性特大高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以金沙江色拉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测绘、多期遥感数据分析、InSAR动态观测、物探、地表位移监测等手段,详细分析了色拉滑坡的基本特征、变形过程、形成机理及发展趋势,并结合金沙江水电开发及特殊地质条件探讨了高位堵江滑坡早期识别与灾害风险管理问题。形成认识如下:色拉滑坡前后缘高差693 m,体积约6520×104 m3,属于典型特大高位滑坡。可分为后部下错变形区(Ⅰ)、中部拉裂变形区(Ⅱ)和前部应力集中区(Ⅲ)3个变形区。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降雨与河流冲刷侵蚀等作用影响,失稳模式为多级渐进式破坏,未来滑坡前部发生破坏失稳的可能性较大。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可及时识别高位滑坡变形区域与变形量等信息,为此类流域性灾害链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结合带
高位远程滑坡
失稳机理
INSAR
早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9
2
作者
袁浩
郭长宝
+2 位作者
吴瑞安
闫怡秋
杨志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57-1773,共17页
高位远程滑坡指剪出口高、滑动距离长、体积大和速度快的滑坡,具有强动能、强烈碎屑化-流体化、铲刮效应等特征,滑坡及其诱发的灾害链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路桥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等危害巨大。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2...
高位远程滑坡指剪出口高、滑动距离长、体积大和速度快的滑坡,具有强动能、强烈碎屑化-流体化、铲刮效应等特征,滑坡及其诱发的灾害链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路桥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等危害巨大。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2000年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滑坡启滑机制、体积、运动速度、堰塞湖体积、溃坝机制等,进一步揭示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该滑坡具有溯源侵蚀复发型的周期性启滑机制。基于GIS与高精度DEM进一步核算了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体积,认为滑源区崩滑体体积约9225×10^(4)m^(3),滑坡堆积体体积约为2.81×10^(8)~3.06×10^(8)m^(3),其中堆积体体积与国内外研究的认识基本一致。易贡滑坡崩滑源区还发育2个潜在失稳区,潜在崩滑体方量约1.86×10^(8)m^(3),一旦失稳可能再次形成滑坡-堵江-溃坝灾害链,危害巨大,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易贡高位远程滑坡潜在崩滑体稳定性研究、灾害链流域性影响范围预测和监测预警等建议,对于指导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铁路、水利水电等重大工程建设和城镇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贡
高位远程滑坡
启滑机制
滑坡
体积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水城“7.23”高位远程滑坡冲击铲刮效应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高浩源
高杨
+4 位作者
贺凯
李滨
赵志男
陈立川
王永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6,共12页
以2019年贵州水城“7.23”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过程和冲击铲刮特征,结果表明:(1)水城“7.23”滑坡属典型的高位远程滑坡,滑体高位启动后冲击下方凸起山脊,铲刮地表残坡积土层,并解体形成...
以2019年贵州水城“7.23”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过程和冲击铲刮特征,结果表明:(1)水城“7.23”滑坡属典型的高位远程滑坡,滑体高位启动后冲击下方凸起山脊,铲刮地表残坡积土层,并解体形成碎屑流,最大铲刮深度可达11 m;(2)模拟结果显示,滑坡运动最大速度为30 m∙s^-1,最大动能达8900 kJ,铲刮体积达46×10^4 m^3,最终体积为116×10^4 m^3,灾害放大效应明显;(3)水城滑坡的冲击铲刮过程可分为冲击嵌入→剪切推覆→裹挟混合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远程滑坡
动力学机制
冲击铲刮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研究的新问题
被引量:
7
4
作者
高浩源
高杨
+2 位作者
殷跃平
张田田
万佳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0-1103,共14页
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的难点问题。在青藏高原,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高位远程滑坡表现出更为复杂且强烈的动力作用,出现超高位超远程的链式成灾模式。文章针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所表现出的三种突出动力...
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的难点问题。在青藏高原,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高位远程滑坡表现出更为复杂且强烈的动力作用,出现超高位超远程的链式成灾模式。文章针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所表现出的三种突出动力学效应--—动力破碎效应、动力侵蚀效应以及流态化效应,从地质特征调查、物理模型试验、数值分析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针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要解决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极端地质环境下高位远程滑坡机理研究、基于尺寸效应的模型试验新方法研究和高位远程滑坡流域性灾害链研究。这些问题将为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和服务工程建设中高位远程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位远程滑坡
动力学效应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东南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特征及研究难点
被引量:
12
5
作者
汪发武
陈也
+1 位作者
刘伟超
高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31-1841,共11页
藏东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独特、水力资源丰沛、战略地位重要,规划建设有诸多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建设工程。受构造性隆升、地震活动、海洋性冰川、立体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因素影响,该区域内密集发育高位远程滑坡地...
藏东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独特、水力资源丰沛、战略地位重要,规划建设有诸多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建设工程。受构造性隆升、地震活动、海洋性冰川、立体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因素影响,该区域内密集发育高位远程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营。高位远程滑坡具有隐蔽性强、冲击力大、致灾范围广等特点,使得当前的研究面临“起滑机制不清、灾变机理不明、运动预测不准”的挑战,亟需解决复杂地质环境下高位远程滑坡具有的超高起滑势能、超强运动特性和超大致灾能力3个方面的科学问题,有待揭示藏东南地区孕灾环境特征和滑坡分布规律、高海拔脆性岩体起滑机制、高位崩滑体运动形态转化机制和崩滑体流态化远程运动机制等研究难点。基于这些成果构建的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将有助于指导藏东南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中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的理论依据,对藏东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高位远程滑坡
滑坡
动力学
工程地质灾害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模型
被引量:
1
6
作者
韩旭东
杨秀元
+3 位作者
孙秀娟
宋伟
包一丁
王春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0-1200,共11页
高位远程滑坡快速解体后,往往形成碎屑流,会沿程动力侵蚀坡体表层第四纪松散物质,改变滑坡滑移动力学特征,导致滑坡体积显著放大,灾害效应强烈,已成为近年来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首先,针对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问题,...
高位远程滑坡快速解体后,往往形成碎屑流,会沿程动力侵蚀坡体表层第四纪松散物质,改变滑坡滑移动力学特征,导致滑坡体积显著放大,灾害效应强烈,已成为近年来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首先,针对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问题,基于深度积分水动力计算理论与固液两相界面剪应力侵蚀模型架构,构建了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的连续介质数值模型,自主进行了数值实现,编制了具有二阶计算精度的软件程序DisasterFlowV1.0。然后,通过经典的溃坝水流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值模型的数值求解格式正确并具有较好的总变差不增特性(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TVD)。再后,通过对柏杨林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案例动力侵蚀过程预测可知,所构建的数值模型与传统雪橇模型对该滑坡滑移速度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但相较于传统雪橇模型,所构建的数值模型对滑动路径地形的适应能力强,滑移速度预测值振荡性较小。最后,利用所构建的数值模型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柏杨林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的动力侵蚀过程进行量化表达,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值模型能够对该滑坡动力侵蚀过程中各历时的滑移深度、速度及侵蚀堆积深度进行量化,这是传统雪橇模型所不具备的。所做研究可充实高位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理论与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远程滑坡
动力侵蚀
数值模型
DisasterFlowV1.0
量化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位远程古滑坡既有变形特征和后续变形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晓斌
白海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9-1135,共7页
为准确掌握特殊类滑坡的变形规律,基于滑坡变形监测成果,先通过统计分析掌握其既有变形特征,再利用SOA-MKELM-GRNN模型、M-K检验和Spearman秩次检验分别开展累积变形、变形速率及变形加速度的后续发展特征分析,旨在通过各类变形序列信...
为准确掌握特殊类滑坡的变形规律,基于滑坡变形监测成果,先通过统计分析掌握其既有变形特征,再利用SOA-MKELM-GRNN模型、M-K检验和Spearman秩次检验分别开展累积变形、变形速率及变形加速度的后续发展特征分析,旨在通过各类变形序列信息的深入挖掘来充分掌握高位远程顺层岩质古滑坡的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既有变形特征分析方面,各监测点的累积变形具有持续增加趋势,最大累积变形量已达205.51 mm;变形速率波动范围较大,且在1.0~2.5 mm/d区间的分布比例略大;加速度序列值则是前期相对较大,后期略小,即该滑坡在监测前期变形加速更强。在滑坡后续变形发展特征分析方面,累积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但变形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即后续变形速率与加速度的发展规律不一致,以C1和C3监测点的后续变形更为不利,后续可侧重于该段的变形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
远程
古
滑坡
累积变形
变形速率
变形加速度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沙江结合带高位远程滑坡失稳机理及减灾对策研究——以金沙江色拉滑坡为例
被引量:
43
1
作者
朱赛楠
殷跃平
王猛
朱茂
王晨辉
王文沛
李俊峰
赵慧
机构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北京东方至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8-697,I0004,F0003,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40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637)。
文摘
金沙江结合带是一条以强烈挤压为主的活动性断裂带,带内经强烈侵蚀切割形成褶皱高山与深切河谷地貌,岩体结构复杂破碎,软弱岩层发育,流域性特大高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以金沙江色拉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测绘、多期遥感数据分析、InSAR动态观测、物探、地表位移监测等手段,详细分析了色拉滑坡的基本特征、变形过程、形成机理及发展趋势,并结合金沙江水电开发及特殊地质条件探讨了高位堵江滑坡早期识别与灾害风险管理问题。形成认识如下:色拉滑坡前后缘高差693 m,体积约6520×104 m3,属于典型特大高位滑坡。可分为后部下错变形区(Ⅰ)、中部拉裂变形区(Ⅱ)和前部应力集中区(Ⅲ)3个变形区。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降雨与河流冲刷侵蚀等作用影响,失稳模式为多级渐进式破坏,未来滑坡前部发生破坏失稳的可能性较大。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可及时识别高位滑坡变形区域与变形量等信息,为此类流域性灾害链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沙江结合带
高位远程滑坡
失稳机理
INSAR
早期识别
Keywords
Jinsha River junction zone
high-location and long-distance landslide
instability mechanism
InSAR
early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9
2
作者
袁浩
郭长宝
吴瑞安
闫怡秋
杨志华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57-1773,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东部背斜构造控制型高位远程滑坡孕灾机制与启滑机理研究》(批准号:42372339)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川西-藏东地区交通廊道活动构造与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319)。
文摘
高位远程滑坡指剪出口高、滑动距离长、体积大和速度快的滑坡,具有强动能、强烈碎屑化-流体化、铲刮效应等特征,滑坡及其诱发的灾害链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路桥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等危害巨大。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2000年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滑坡启滑机制、体积、运动速度、堰塞湖体积、溃坝机制等,进一步揭示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该滑坡具有溯源侵蚀复发型的周期性启滑机制。基于GIS与高精度DEM进一步核算了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体积,认为滑源区崩滑体体积约9225×10^(4)m^(3),滑坡堆积体体积约为2.81×10^(8)~3.06×10^(8)m^(3),其中堆积体体积与国内外研究的认识基本一致。易贡滑坡崩滑源区还发育2个潜在失稳区,潜在崩滑体方量约1.86×10^(8)m^(3),一旦失稳可能再次形成滑坡-堵江-溃坝灾害链,危害巨大,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易贡高位远程滑坡潜在崩滑体稳定性研究、灾害链流域性影响范围预测和监测预警等建议,对于指导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铁路、水利水电等重大工程建设和城镇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易贡
高位远程滑坡
启滑机制
滑坡
体积
灾害链
Keywords
Yigong
long run-out landslide
initiation mechanism
landslide volume
hazard chain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水城“7.23”高位远程滑坡冲击铲刮效应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高浩源
高杨
贺凯
李滨
赵志男
陈立川
王永甫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
重庆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6,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4806)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907257)。
文摘
以2019年贵州水城“7.23”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过程和冲击铲刮特征,结果表明:(1)水城“7.23”滑坡属典型的高位远程滑坡,滑体高位启动后冲击下方凸起山脊,铲刮地表残坡积土层,并解体形成碎屑流,最大铲刮深度可达11 m;(2)模拟结果显示,滑坡运动最大速度为30 m∙s^-1,最大动能达8900 kJ,铲刮体积达46×10^4 m^3,最终体积为116×10^4 m^3,灾害放大效应明显;(3)水城滑坡的冲击铲刮过程可分为冲击嵌入→剪切推覆→裹挟混合三个阶段。
关键词
高位远程滑坡
动力学机制
冲击铲刮效应
数值模拟
Keywords
high-elevation and long-runout landslide
dynamic mechanism
impact and scraping eff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研究的新问题
被引量:
7
4
作者
高浩源
高杨
殷跃平
张田田
万佳威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0-110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421771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907257)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816)。
文摘
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的难点问题。在青藏高原,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高位远程滑坡表现出更为复杂且强烈的动力作用,出现超高位超远程的链式成灾模式。文章针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所表现出的三种突出动力学效应--—动力破碎效应、动力侵蚀效应以及流态化效应,从地质特征调查、物理模型试验、数值分析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针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要解决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极端地质环境下高位远程滑坡机理研究、基于尺寸效应的模型试验新方法研究和高位远程滑坡流域性灾害链研究。这些问题将为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和服务工程建设中高位远程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位远程滑坡
动力学效应
关键科学问题
Keywords
Qinghai-Tibet Plateau
high elevation and long-runout landslide
dynamic effect
key scientific issues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东南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特征及研究难点
被引量:
12
5
作者
汪发武
陈也
刘伟超
高杰
机构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31-184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22307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文摘
藏东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独特、水力资源丰沛、战略地位重要,规划建设有诸多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建设工程。受构造性隆升、地震活动、海洋性冰川、立体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因素影响,该区域内密集发育高位远程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营。高位远程滑坡具有隐蔽性强、冲击力大、致灾范围广等特点,使得当前的研究面临“起滑机制不清、灾变机理不明、运动预测不准”的挑战,亟需解决复杂地质环境下高位远程滑坡具有的超高起滑势能、超强运动特性和超大致灾能力3个方面的科学问题,有待揭示藏东南地区孕灾环境特征和滑坡分布规律、高海拔脆性岩体起滑机制、高位崩滑体运动形态转化机制和崩滑体流态化远程运动机制等研究难点。基于这些成果构建的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将有助于指导藏东南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中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的理论依据,对藏东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藏东南
高位远程滑坡
滑坡
动力学
工程地质灾害
科学问题
Keywords
Southeast Tibet
Long-runout landslides with high-altitude
Landslide dynamics
Geological disaster
Scientific problem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模型
被引量:
1
6
作者
韩旭东
杨秀元
孙秀娟
宋伟
包一丁
王春辉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0-120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42207229)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No.DD20221813)。
文摘
高位远程滑坡快速解体后,往往形成碎屑流,会沿程动力侵蚀坡体表层第四纪松散物质,改变滑坡滑移动力学特征,导致滑坡体积显著放大,灾害效应强烈,已成为近年来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首先,针对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问题,基于深度积分水动力计算理论与固液两相界面剪应力侵蚀模型架构,构建了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的连续介质数值模型,自主进行了数值实现,编制了具有二阶计算精度的软件程序DisasterFlowV1.0。然后,通过经典的溃坝水流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值模型的数值求解格式正确并具有较好的总变差不增特性(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TVD)。再后,通过对柏杨林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案例动力侵蚀过程预测可知,所构建的数值模型与传统雪橇模型对该滑坡滑移速度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但相较于传统雪橇模型,所构建的数值模型对滑动路径地形的适应能力强,滑移速度预测值振荡性较小。最后,利用所构建的数值模型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柏杨林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的动力侵蚀过程进行量化表达,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值模型能够对该滑坡动力侵蚀过程中各历时的滑移深度、速度及侵蚀堆积深度进行量化,这是传统雪橇模型所不具备的。所做研究可充实高位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理论与技术体系。
关键词
高位远程滑坡
动力侵蚀
数值模型
DisasterFlowV1.0
量化预测
Keywords
long run-out landslides
dynamic erosion
numerical model
DisasterFlow V1.0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分类号
TU4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位远程古滑坡既有变形特征和后续变形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晓斌
白海军
机构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
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9-1135,共7页
基金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2023KYYB-08)
渭南市重点研发计划(STYKJ2023-6/ZDYFJH-369)~~。
文摘
为准确掌握特殊类滑坡的变形规律,基于滑坡变形监测成果,先通过统计分析掌握其既有变形特征,再利用SOA-MKELM-GRNN模型、M-K检验和Spearman秩次检验分别开展累积变形、变形速率及变形加速度的后续发展特征分析,旨在通过各类变形序列信息的深入挖掘来充分掌握高位远程顺层岩质古滑坡的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既有变形特征分析方面,各监测点的累积变形具有持续增加趋势,最大累积变形量已达205.51 mm;变形速率波动范围较大,且在1.0~2.5 mm/d区间的分布比例略大;加速度序列值则是前期相对较大,后期略小,即该滑坡在监测前期变形加速更强。在滑坡后续变形发展特征分析方面,累积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但变形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即后续变形速率与加速度的发展规律不一致,以C1和C3监测点的后续变形更为不利,后续可侧重于该段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
高位
远程
古
滑坡
累积变形
变形速率
变形加速度
变形规律
Keywords
high-elevation and long-runout ancient landslide
cumulative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rate
deformation acceleration
deformation law
分类号
P258 [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沙江结合带高位远程滑坡失稳机理及减灾对策研究——以金沙江色拉滑坡为例
朱赛楠
殷跃平
王猛
朱茂
王晨辉
王文沛
李俊峰
赵慧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袁浩
郭长宝
吴瑞安
闫怡秋
杨志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贵州水城“7.23”高位远程滑坡冲击铲刮效应分析
高浩源
高杨
贺凯
李滨
赵志男
陈立川
王永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研究的新问题
高浩源
高杨
殷跃平
张田田
万佳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藏东南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特征及研究难点
汪发武
陈也
刘伟超
高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位堆积体远程滑坡动力侵蚀过程量化预测模型
韩旭东
杨秀元
孙秀娟
宋伟
包一丁
王春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高位远程古滑坡既有变形特征和后续变形发展规律研究
李晓斌
白海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