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集层地质特征及高产控制因素 被引量:176
1
作者 马新华 谢军 +1 位作者 雍锐 朱逸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1-855,共15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简称"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目前埋深2 000~3 500 m的中浅层优质页岩气资源已实现有效开发,埋深3 500~4 500 m的深层页岩气也取得了战略突破。通过系统总结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简称"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目前埋深2 000~3 500 m的中浅层优质页岩气资源已实现有效开发,埋深3 500~4 500 m的深层页岩气也取得了战略突破。通过系统总结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地质认识,重点分析了川南地区页岩气高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①海相陆棚沉积环境水体相对深度控制储集层发育和分布。深水陆棚的相对深水区发育Ⅰ类储集层且连续厚度更大。海相陆棚沉积环境水体相对深度可以用氧化还原条件来确定,铀、钍质量比大于1.25时为缺氧还原环境,水体为相对深水区。铀、钍质量比为0.75~1.25时为弱还原弱氧化环境半深水;铀、钍质量比小于0.75时为强氧化环境相对浅水。②页岩储集层压裂改造支撑缝高一般为10~12 m,若Ⅰ类储集层连续厚度大于10 m,支撑段则均为优质储量,钻遇Ⅰ类储集层连续厚度越长,产量越高。③川南地区3 500~4 500 m深层页岩气具有地层压力大、压力系数高、孔隙保存好、孔隙结构优以及游离气占比大的特征,是页岩气勘探最有利的新领域,压力系数大于1.2是页岩气井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④深层页岩气建产区高产井模式为龙一11—龙一13小层厚度大于10 m区域,水平段长1 500 m,Ⅰ类储集层钻遇率超过90%,应采用密切割+高强度加砂+大排量+大液量的主体工艺技术。⑤深水陆棚内相对深水区与3 500~4 500 m埋深区域在川南地区表现出较好的重合,重叠区域是今后川南地区页岩气最有利的勘探开发区带。通过理论技术进步,川南地区页岩气有望实现年产450×10~8 m^3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高产控制因素 深水深层 页岩气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气田下古生界气藏开发阶段储集层描述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明禄 王勇 +1 位作者 卢涛 王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76,共3页
长庆气田下古生界气藏是深埋藏的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 ,具有侵蚀沟谷分布复杂、气层薄、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差异大等特点。为了客观描述气藏储集层特征、寻找天然气高产富集规律、提高开发井钻探成功率 ,根据气田地质特点 ,进行了沉积 ... 长庆气田下古生界气藏是深埋藏的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 ,具有侵蚀沟谷分布复杂、气层薄、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差异大等特点。为了客观描述气藏储集层特征、寻找天然气高产富集规律、提高开发井钻探成功率 ,根据气田地质特点 ,进行了沉积 成岩微相、古地貌形态和储集层定量化描述、小幅度构造描述、孔隙结构研究、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及储集层横向预测 ,结论是气井高产在微观上受控于溶蚀孔洞、孔喉结构和裂缝发育程度 ,在宏观上受控于古地貌、小幅度构造和沉积 成岩微相等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气田 下古生界 气藏开发阶段 储集层描述方法 非均质性 高产控制因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