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化解教学难点——《灯下漫笔》课例谈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安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2,共2页
《灯下漫笔》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一篇杂文,被选入人教版大纲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对于这篇文章的教与学,历来为老师和学生所畏惧。因为大家都觉得鲁迅的文章难读,而这篇尤甚。原因是:第一,文章的语言不属于规范的白话文范畴... 《灯下漫笔》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一篇杂文,被选入人教版大纲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对于这篇文章的教与学,历来为老师和学生所畏惧。因为大家都觉得鲁迅的文章难读,而这篇尤甚。原因是:第一,文章的语言不属于规范的白话文范畴,文白夹杂的表达方式,给大家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第二,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和杂文居多,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杂文中的议题已离我们远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下漫笔》 教学难点 思维方式 高中语文第三册 课例 文白夹杂 杂文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珠与珍珠》是思乡怀人之作吗? 被引量:1
2
作者 巩靖宇 刘向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珍珠 高中语文第三册 当代中学生 思乡 自读课文 情感表达 人教版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幺”正音
3
作者 伍秀来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0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高中语文第三册 正音 《琵琶行》 白居易 读音 课本 朗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互文”
4
作者 曹国宾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7期58-58,共1页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教师教学用书》 高中语文第三册 《六国论》 胜负 人教社 “理” “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