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韩忠强 王世军 董玉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1-66,共6页
对课程改革实验区——山东省各地高中骨干信息技术教师的调查,对进一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有几点启示:(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二)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待提高;(三)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得... 对课程改革实验区——山东省各地高中骨干信息技术教师的调查,对进一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有几点启示:(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二)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待提高;(三)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促进专业发展的机会;(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应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意识 专业发展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增国 文珊珊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浪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做出相应的教改计划,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张学新教授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讲授法和讨论法有机结合,并融入自主内化吸收,强调过程性评价。从对分... 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浪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做出相应的教改计划,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张学新教授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讲授法和讨论法有机结合,并融入自主内化吸收,强调过程性评价。从对分理论出发,通过前期分析的结果进行教学设计,实际开展教学实验,学习效果通过多元评价表来呈现。结果表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对分课堂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信息伦理教育现状探析——国际视野下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卢蓓蓉 赵琳 任友群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3,共6页
信息伦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包含的信息伦理教学内容对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该文在综述各国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五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进行内... 信息伦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包含的信息伦理教学内容对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该文在综述各国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五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现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中涉及的信息伦理知识点较少,编排比较集中,案例讨论较少。教材编著者在今后必修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应深入理解信息伦理教育的内涵,融入式编排信息伦理教育的内容,组织现实案例讨论等实践反思环节,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提升信息伦理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伦理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材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认知调查报告——不同课程模块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司秋菊 钟柏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2,115,共8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发布已一年有余,相比老课标,其所呈现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厘清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情况及实施新课标的条件状况,文章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发布已一年有余,相比老课标,其所呈现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厘清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情况及实施新课标的条件状况,文章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调查问卷,从教师的兴趣态度、感知的能力基础、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和师资条件、模块开设意向四个维度对江苏、海南、浙江、天津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新课标中各模块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师资欠缺、硬件配备不到位是影响模块开设率的最大因素。新课标的有效实施需要多主体协作探索条件建设的系统方案,尤其需要关注师资和硬件的条件建设问题,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为课程实施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教师 课程实施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教师群体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认知差异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黄蔚 钟柏昌 司秋菊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9-84,共6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为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新课标的十个课程模块,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省份、教师个体因素、学校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调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为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新课标的十个课程模块,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省份、教师个体因素、学校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调查,梳理了不同教师群体对新课标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受各省高考政策影响较大,受个体因素与学校地理位置影响较小。为此,在新课标推行之际,各地应根据实际条件,采取有弹性的课程实施策略;树立战略意识,推动信息技术课程进中、高考;正视模块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教师研修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教师 课程实施 认知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三重结构”及课堂实施建议 被引量:8
6
作者 曲茜茜 解月光 王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6,共6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材不仅是课堂实施与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框架和重要工具,也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活动指南,承载着支持学生解决问题、建构学科知识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三重结构"的研究为核...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材不仅是课堂实施与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框架和重要工具,也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活动指南,承载着支持学生解决问题、建构学科知识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三重结构"的研究为核心素养统领的新教材的设计开发及课堂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材 项目化学习 三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实验与实验室建设探索 被引量:14
7
作者 钟柏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1,共6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首次使用了"信息技术实验室"来指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场所,表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新理念,更需要新环境。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场所(机房)存在的设备单一、见物不见人、缺乏规范等问题,首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首次使用了"信息技术实验室"来指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场所,表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新理念,更需要新环境。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场所(机房)存在的设备单一、见物不见人、缺乏规范等问题,首先需要认真把握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验需求,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丰富多彩的实验进行必要的分类,按类别研究其实验条件。结合成熟的理化生实验的分类方法,该文从学习成果的角度将信息技术必修课实验分为两大类:一是作品导向类,侧重可视化成果的产生,根据载体的不同细分为程序设计类和硬件搭建类;二是知识导向类,侧重隐性的经验知识的产生,根据知识加工深度的不同细分为体验感悟类和科学探究类。整体而言,信息技术必修课实验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开放性)、非线性和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其实验条件的建设更为复杂。作为一项新的实验室建设工作,还需要特别注意实验室功能定位、人机比例、实验助教、建设策略和标准规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必修课 实验分类 信息技术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