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玉平 李德海 王忠萍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介绍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生理功能和一些常规的制取方法;阐述了PUFAs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发酵工程、生物酶工程在PUFAs生物合成上的应用概况和工业化生产前景。同时,对PUFAs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作了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合成 生物活性 发酵工程 生物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调控和利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殷梦华 江木兰 +1 位作者 何东平 陈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论述了微生物油脂及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重要性、来源、生物合成、生产技术及下游加工等。特别强调运用高新生物技术如突变、基因工程、脱饱和酶抑制剂、酶促生物转化等技术来增加新的PUFA种类,提高其产品价值,从而使其能与其他来... 论述了微生物油脂及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重要性、来源、生物合成、生产技术及下游加工等。特别强调运用高新生物技术如突变、基因工程、脱饱和酶抑制剂、酶促生物转化等技术来增加新的PUFA种类,提高其产品价值,从而使其能与其他来源的PUFA相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合成 调节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水合酶生物合成微生物源羟基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彭舒悦 梁暖意 +4 位作者 张延镇 郭前婉 王琪 赵萌 Michael GGänzle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49-456,共8页
羟基不饱和脂肪酸(Hydrox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是一类功能性脂肪酸,其生物合成法特异性强、对环境友好,是HUFA制备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两种较受关注的微生物源HUFA,即10-羟基-12-十八碳烯酸(10-hydroxy-12-octadecenoic a... 羟基不饱和脂肪酸(Hydrox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是一类功能性脂肪酸,其生物合成法特异性强、对环境友好,是HUFA制备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两种较受关注的微生物源HUFA,即10-羟基-12-十八碳烯酸(10-hydroxy-12-octadecenoic acid,10-HOE)、13-羟基-9-十八碳烯酸(13-hydroxy-9-octadecenoic acid,13-HOE)进行了来源、功能特性及应用的介绍,归纳总结了用于合成10-HOE和13-HOE的亚油酸水合酶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HUFA功能特性和生物合成的研究方向,建议基于胶体界面化学理论来提高亚油酸水合酶合成HUFA的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不饱和脂肪酸(HUFA) 10-羟基-12-十八碳烯酸(10-HOE) 13-羟基-9-十八碳烯 酸(13-HOE) 亚油酸水合酶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微生物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琦 李凌彦 +3 位作者 赵汝丽 魏云林 林连兵 季秀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5-789,共5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作为功能性油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随着对纯PUFAs脂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来自于动植物和深海洋鱼的PUFAs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动植物含油量及不饱和脂肪酸类型、比例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一系列的研究表...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作为功能性油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随着对纯PUFAs脂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来自于动植物和深海洋鱼的PUFAs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动植物含油量及不饱和脂肪酸类型、比例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特别是藻类、真菌能合成几乎所有的PUFAs,并能在工业规模上培育有开发价值的可替代生物资源。作者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培养条件、菌种选育、基因工程、代谢调控等方面对促进微生物产PUFA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八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 被引量:2
5
作者 咸漠 闫吉昌 +4 位作者 甄明 周广栋 李文兴 毕颖丽 甄开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81-1884,共4页
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八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在优化转化条件下所得产物分析表明 ,干细胞中含油脂 4 7.5 % ,蛋白质 31 .5 % ,碳水化合物 2 8.9% .十八醇转化率为 6 7.2 % ,油脂选择性为 30 .6 % ,产率2 0 .6 % .油脂中脂肪酸的选择性为 ... 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八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在优化转化条件下所得产物分析表明 ,干细胞中含油脂 4 7.5 % ,蛋白质 31 .5 % ,碳水化合物 2 8.9% .十八醇转化率为 6 7.2 % ,油脂选择性为 30 .6 % ,产率2 0 .6 % .油脂中脂肪酸的选择性为 :棕榈酸 4 .0 0 % ,棕榈油酸 0 .81 % ,硬脂酸 0 .95 % ,油酸 2 0 .75 % ,亚油酸 1 .95 % ,亚麻酸 2 .1 9% .催化转化条件下的研究表明 ,底物浓度越低 ,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选择性越好 ,当十八醇质量分数为 0 .5 %时 ,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选择性达到最大值 ;培养基 p H为中性时 ,获得了最大的油脂选择性和收率 ;33℃时醇转化率达最大值 88% ,2 3℃油脂产率达最大值 9.7% .Mg2 +对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有显著影响 ,当培养基中 [Mg2 +]=2 5 mmol/L时 ,获得了最大的油脂选择性 ( 2 5 .7% )和产率 ( 1 7.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十八醇 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合成 催化转化 亚麻酸 选择性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海燕 李睿 《肉类研究》 2010年第12期14-17,共4页
随着对脂肪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脂肪酸与机体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对于功能性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对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来源、合成途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来源 合成途径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脂肪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英 宋凡 +1 位作者 黄萍 罗敏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年第6期31-33,共3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是18,24碳脂肪酸家族,其脂肪酸链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其主要包括n-3、n-6、n-7和 n-9系列,其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有 n-3和 n-6两种系列。n-3系列主要包括α-...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是18,24碳脂肪酸家族,其脂肪酸链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其主要包括n-3、n-6、n-7和 n-9系列,其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有 n-3和 n-6两种系列。n-3系列主要包括α-亚麻酸(ALA )、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n-6系列主要包括亚油酸(LA)、γ-亚麻酸(GLA)、花生四烯酸(AA)等,其结构特点及在人体内代谢的相互转化方式不同。膳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维持正常的身体健康和防治一些慢性疾病有多种生理作用,如同维生素、矿物质一样,是人体的必需品,不足、过量或比例失调容易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障碍。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许多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产品被不断开发。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学特性,综述了多不饱合脂肪酸对与脂肪代谢相关的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1(Adipocyte determi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ADDl)、脂代谢相关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水解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基因表达 调控机制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脂肪酸合成 生物学功能 Α-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转化过程用于生产合成润滑油基础油
8
作者 钱伯章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5,共1页
美国生物合成技术(Biosynthetic Technologies)公司于2014年7月2日宣布,已开发出一种连续流动过程,可将有高油酸含量的任何动物或植物基脂肪酸转化成合成酯,这类合成酯可用于发动机油和工业润滑油配方中。该公司表示,这些生物合... 美国生物合成技术(Biosynthetic Technologies)公司于2014年7月2日宣布,已开发出一种连续流动过程,可将有高油酸含量的任何动物或植物基脂肪酸转化成合成酯,这类合成酯可用于发动机油和工业润滑油配方中。该公司表示,这些生物合成酯具有极高的氧化稳定性,良好的水解稳定性和极低的蒸发损失。此外,该油类可生物降解,无毒,并且不具有生物累积性。当用于发动机油配方时,该生物合成酯类产品可有效防止漆膜和油泥沉积物积聚在发动机表面上,可延长发动机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过程 合成技术 润滑油基础油 脂肪酸 生物降解 生产 发动机油 油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病Ⅲ型致病基因ELOVL4在脂肪酸代谢中的功能研究
9
作者 余曼 陈波 +1 位作者 张瑞帆 吴峥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2-717,共6页
背景研究证实,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4(ELOVIA)基因是Stargardt病的致病基因,且ELOVIA可能是c≥28的超长链脂肪酸的延伸酶,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targardt病Ⅲ型(STGD3)的发病可能与视网膜中c≥28的超长链脂肪酸的代谢有关。探讨ELOVL... 背景研究证实,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4(ELOVIA)基因是Stargardt病的致病基因,且ELOVIA可能是c≥28的超长链脂肪酸的延伸酶,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targardt病Ⅲ型(STGD3)的发病可能与视网膜中c≥28的超长链脂肪酸的代谢有关。探讨ELOVL4在STGD3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超长链脂肪酸代谢的关系有望对STGD3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ELOVIA基因在STGD3发病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转染重组病毒质粒36h的人胚肾293细胞(HEK293)以纯化病毒,构建携带ELOVIA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转人培养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I2),将培养的PCI2细胞分成PCI2组、PCI2+Ad5一GFP组和PCI2+Ad5一ELOVL4组,根据分组情况分别将Ad-GFP和Ad-ELOVL4病毒质粒按1×10~2×10。噬斑形成单位(pfu/m1)的滴度加入含质量分数2%胎牛血清(FBS)的细胞培养液转导24h,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RT—PCR)定量分析各组细胞中ELOVIA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ELOVL4蛋白的表达。分别在各组培养基中加入花生四烯酸(AA或20:4n6)、二十碳五烯酸(EPA或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或22:6n3),孵育48h后进行脂肪酸提取,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各组细胞中超长链脂肪酸产物。结果PCI2+Ad-ELOVL4组、PCI2+Ad-GFP组和PCI2组间细胞中ELOVL4mRNA表达水平(ELOVIAmRNA/RPLl9mRNA)分别为0.833±0.138、0.027±0.002、0.024±O.002,3个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700,P=0.000),其中PCI2+Ad5一ELOVL4组PCI2细胞中ELOVIAmRNA表达水平是PCI2组和PCI2+Ad5-GFP组的30~40倍;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证实,PCI2+Ad5-ELOVIA-组PCI2细胞中ELOVL4蛋白呈阳性表达。GC-MS法检测发现PCI2+Ad5-ELOVL4组PCI2细胞中有C28-C38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其中均以C34和C36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量最多。结论ELOVL4蛋白酶可催化C28-C38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这个结论为STGD3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合成 黄斑变性 遗传性 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 免疫印迹法 实时定量PCR ELOVL4基因 Stargardt黄斑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柳和银合欢叶提取物对羔羊瘤胃发酵、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
10
作者 Hernandez P Salem A Z M +5 位作者 López S Sun X Z Rojo R Camacho L M Elghandour M M Y Gonzalez-Ronquillo M 《饲料博览》 2014年第6期53-53,共1页
试验选择Katahdin×Pelibuey杂交羊(体重24±0.3 kg)16只来研究垂柳(SB)和银合欢(LL)叶提取物对瘤胃pH、总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VFA)、NH3-N浓度、尿嘌呤衍生物(PD)的排泄量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饲喂含有CP 219 g&... 试验选择Katahdin×Pelibuey杂交羊(体重24±0.3 kg)16只来研究垂柳(SB)和银合欢(LL)叶提取物对瘤胃pH、总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VFA)、NH3-N浓度、尿嘌呤衍生物(PD)的排泄量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饲喂含有CP 219 g·kg-1和NDF 141 g·kg-1的全混合日粮(TMR)。试验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不添加提取物),SB(SB 30 ml·d-1),LL(LL 30 ml·d-1),SBLL(SB 30 ml·d-1+LL 30 ml·d-1)。每天早上饲喂前口服给药。在试验22 d(P1)、43 d(P2)和63 d(P3)进行测量。SBLL组的瘤胃pH上升(P=0.014),SB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SBLL组醋酸与丙酸的比升高(P=0.042)。各处理和试验期对瘤胃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处理组的原虫数无显著影响(P=0.489),但与P1、P2相比,P3阶段的原虫数降低(P<0.001)。与对照组或SBLL组相比,SB和LL组的尿酸浓度显著提高(P<0.001)。处理组对其他嘌呤衍生物(尿囊素、黄嘌呤和次黄嘌呤)、肌酐和微生物蛋白合成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发现,在63 d时垂柳和银合欢提取物或两者1:1混合对瘤胃发酵、尿嘌呤排出量及微生物蛋白合成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嘌呤衍生物 叶提取物 蛋白合成 银合欢 生物 瘤胃发酵 垂柳 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微藻重要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成伟 张晓雯 苏忠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192-11194,11196,共4页
微藻是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就近年来微藻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氢气和长链烯烃3种物质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主要包括以EPA、DHA为代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微藻光合制氢的机理以及以丛粒藻为代表的产油藻中的长链烯烃... 微藻是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就近年来微藻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氢气和长链烯烃3种物质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主要包括以EPA、DHA为代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微藻光合制氢的机理以及以丛粒藻为代表的产油藻中的长链烯烃的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 不饱和脂肪酸 制氢 长链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SCD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东海 吴晓云 +7 位作者 王宏博 褚敏 郭宪 裴杰 包鹏甲 丁学智 阎萍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牦牛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正在培育的无角牦牛新品种为研究材料,设计引物对其SCD基因的CDS区进行基因克隆,并利用EMBOSS等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无角牦牛SCD基因CDS区长度为1 080 bp,蛋白编码... 为研究牦牛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正在培育的无角牦牛新品种为研究材料,设计引物对其SCD基因的CDS区进行基因克隆,并利用EMBOSS等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无角牦牛SCD基因CDS区长度为1 080 bp,蛋白编码359个氨基酸残基;相比普通牛,无角牦牛新品种SCD基因的扩增片段共检测出7个碱基差异,分别为1次A颠换为C、2次C颠换为A、1次A转换G、2次C转换T、1次T颠换为A;对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仅第1、第6、第7处的差异使得对应的氨基酸发生变化;牦牛SCD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1922H2912N506O514S11,分子量约41.7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9.23,消光系数83 895,不稳定系数44.41,疏水指数86.96,平均亲水性-0.235,属不稳定可溶性碱性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内的半衰期30 h;牦牛SCD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以及随机卷曲结构构成;该蛋白也具有低复杂结构以及跨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不饱和脂肪酸合成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上皮瘤细胞两种转染试剂的条件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尚琪 徐梓明 +3 位作者 赵然 孙晓晴 张研 李炯棠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分别对荧光蛋白标记的多种质粒进行多配组转染试验,多温度、多时间节点追踪记录转染效率。28℃,以35 mm培养皿铺板,16μL Lipofectamine®2000和4μg DNA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转染效率(5.92±0.52)%;12μL FuGENE®HD和4μg DNA在转染72 h后转染效率达到(9.81±0.33)%。为验证该条件,构建一个鲤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蛋白α(PPARα)的EGFP标签载体,该载体利用两种转染试剂分别获得了约4%和约8%的转染效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转录因子对下游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的转录调控效应,虽然两种转染试剂本身可导致下游基因的上调,但与空载质粒组相比,两种转染试剂高表达转录因子均对下游靶基因产生了转录激活效应。本试验获得了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在鲤上皮瘤细胞细胞转染时的最适转染试剂和DNA剂量和最优取样时间,并在一转录调控实例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为后续充分利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种质资源育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上皮瘤细胞 细胞转染效率 高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 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高级食品
14
作者 秦志锐 辛宏亮 《中国奶牛》 1993年第3期52-53,共2页
“奶牛是人类的保姆”这句话,经过在全世界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牛奶的营养价值,是其他食品无法相比的。牛奶是油水合一的乳化复合混合物。复合磷脂及蛋白质稳定地被吸附在脂肪球上,蛋白呈胶体弥散,乳糖存在于乳清中;还含有... “奶牛是人类的保姆”这句话,经过在全世界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牛奶的营养价值,是其他食品无法相比的。牛奶是油水合一的乳化复合混合物。复合磷脂及蛋白质稳定地被吸附在脂肪球上,蛋白呈胶体弥散,乳糖存在于乳清中;还含有许多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磷,以及溶于脂肪和水的各种维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磷脂 水合一 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 食物供给 谷类食物 尼克酸 正常微生物 人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杂鲟人工繁殖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秋艳 邹习勇 +3 位作者 余江勤 张盘 邹俊 赵振新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57-58,60,共3页
鲟是世界上现有寿命长、体形大、最古老的一种冷水鱼类,起源于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活化石”和“水中熊猫”之称,系现存的最为古老生物种群^([1])。鲟营养价值高,并具有一定的抗癌和美容作用等,其皮、鳍、肉的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38.7%... 鲟是世界上现有寿命长、体形大、最古老的一种冷水鱼类,起源于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活化石”和“水中熊猫”之称,系现存的最为古老生物种群^([1])。鲟营养价值高,并具有一定的抗癌和美容作用等,其皮、鳍、肉的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38.7%、24.70%和19.60%,其鱼油中叶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鱼类之最,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鲟没有肌间刺,其骨可做成高钙食品,皮可作为高档皮革原料,其卵制作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世界^([2])。西杂鲟是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和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杂交的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运输、养殖技术相对简单等特点,适合大多数养殖户养殖^([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作用 钙食品 鱼子酱 不饱和脂肪酸 抗病能力 人工繁殖技术 蛋白质含量 生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代谢网络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景辉 莫云秋 +6 位作者 简维雄 宁桂兰 张亚萍 朱志华 韦卓 何晶 王铁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14-161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代谢网络模型。方法:代谢通路分析采用KEGG数据库,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数据库,代谢网络模型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结果:9个代谢产物参与了15条代谢通路,其中... 目的:探讨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代谢网络模型。方法:代谢通路分析采用KEGG数据库,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数据库,代谢网络模型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结果:9个代谢产物参与了15条代谢通路,其中泛酸盐和CoA生物合成、丙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影响值P<0.05。结论:泛酸盐和CoA生物合成、丙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参与大鼠心血瘀阻证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心血瘀阻证 代谢通路 泛酸盐和CoA生物合成 丙酸代谢 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采撷
17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橄榄油 不饱和脂肪酸 植物甾醇 生物柴油 葵花籽油 葵花油 食用油 反式酸 玉米油 玉米胚油 2010 大豆油 不皂化物 棕榈液油 英文 酶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丝体的膜流动性对去饱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康亦兼 咸漠 +3 位作者 王君霞 程铁欣 李文兴 毕颖丽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以 DPH和 ANS标记深黄被孢霉的生物膜 ,考察了生物膜流动性的变化与去饱和酶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生物膜流动性下降 ,活化了Δ 12和Δ6去饱和酶 ,进而合成了大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生物膜脂中脂肪酸不饱和度的提高 ,可致使生物膜的流... 以 DPH和 ANS标记深黄被孢霉的生物膜 ,考察了生物膜流动性的变化与去饱和酶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生物膜流动性下降 ,活化了Δ 12和Δ6去饱和酶 ,进而合成了大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生物膜脂中脂肪酸不饱和度的提高 ,可致使生物膜的流动性提高 .这可能是在低温下 ,微生物保持正常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自我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饱和 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 菌丝体 酶活性 生物合成 调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