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琴 缪红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7-800,共4页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是由于异常升高的三酰甘油而导致的急性胰腺炎,具有易重症、易复发的特点。HTGP在儿童群体中发病较少,且在病因、治疗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文章就儿童HTGP的异常脂质代...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是由于异常升高的三酰甘油而导致的急性胰腺炎,具有易重症、易复发的特点。HTGP在儿童群体中发病较少,且在病因、治疗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文章就儿童HTGP的异常脂质代谢、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甘油 胰腺炎 乳糜微粒 药物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丁伟 刘红冬 程相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2期1907-1908,共2页
高三酰甘油(TG)血症是继胆源性和酗酒之后导致急性胰腺炎(AP)的又一重要病因。近年来高TG血症与AP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现将高TG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生机制、诊断及临床特点、分类、治疗与预防综述如下。
关键词 高三甘油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复合指标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李敬 胡金蓉 +2 位作者 苟园园 姚隆 曹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至2023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HTG-AP患者,先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炎症复合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lymphocyte ratio,C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和D-D等指标。运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危险因素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通过Bootstrap法(n=1000)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青年组(n=127)与中老年组(n=103)间NLR、PLR、MLR、SIRI、SII、CLR和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青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68)相比,重度组(n=59)中的NLR、CLR、SIRI、SII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中老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54)相比,重度组(n=49)中的CLR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水平升高是青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1.458,95%CI 1.107~1.920);D-D水平(P=0.001,OR=2.267,95%CI 1.413~3.637)和CLR(P=0.003,OR=1.007,95%CI 1.003~1.012)是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D-D预测青年和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分别为0.653和0.741,敏感度分别为67.8%和57.1%,特异度分别为72.1%和88.9%;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7、63.3%和70.4%。Delong检验结果显示D-D与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3,P=0.321)。D-D的预测效能在Bootstrap内部验证模型中输出的AUC为0.7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和91.0%。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HTG-AP患者在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方面存在差异。D-D和CLR分别是青年、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D-D对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胰腺炎 病情进展 复合指标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年龄 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 青年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4
作者 吴乐 耿润露 +7 位作者 周京江 李丽 徐磊 康洁 卢斌 叶英 杨红宁 丁伟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1-568,共8页
目的研究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HP)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在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重症HTG-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HP)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在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重症HTG-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HP联合CRRT分阶段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枸橼酸体外抗凝下HP串联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的各项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单次CRRT时间大于对照组、CRRT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RRT总时间、单次HP时间、HP次数、HP总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常规、炎症因子、血生化、临床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其他指标、炎症因子、血生化、临床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预后及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枸橼酸体外抗凝下HP串联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HTG-AP能够延长CRRT血滤器和管路使用时间,减少耗材使用,降低出血风险,还可以避免HP和CRRT分开操作的多次导管拆卸,减少相关感染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灌流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体外抗凝 甘油三酯胰腺炎(HTG-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靳瑾 崔一凡 +1 位作者 郭京 王欣然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构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HTG-AP)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为HTG-AP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构建HTG-AP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初稿。2022... 目的:构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HTG-AP)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为HTG-AP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构建HTG-AP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初稿。2022年1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结果:共对18名专家进行了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2轮咨询专家积极性分别为94.7%和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97和0.115,所有条目的变异系数均<0.25。最终形成的HTG-AP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包括威胁评估和应对评估2个一级指标,易感性、严重性、内部奖励、外部奖励、自我效能、反应效能、反应代价7个二级指标,以及19个三级指标。结论:该方案在构建过程中从动机角度出发,分析环境和人际关系对HTG-AP患者健康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判断威胁HTGAP患者应对和避免不良行为的能力,能够为开展HTG-AP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胰腺炎 保护动机 德尔菲法 健康教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血脂控制困境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靳瑾 杨洋 +4 位作者 张晓雪 王文爽 崔一凡 桑红凤 王欣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2-45,共4页
目的了解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血脂控制面临的困境,为开展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需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 目的了解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血脂控制面临的困境,为开展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需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对血脂控制的长期性认知不足,对用药认知存在误区,对定时监测存在认知误区),支持系统不足(家庭饮食与建议饮食之间失衡,难以获得专业性、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信息),社会约束(重返工作后血脂控制难度增加,就医成本影响治疗监测),长期饮食限制加重对限制饮食的渴望。结论需合理评估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需求,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引导其积极寻找解决血脂控制不良问题的方法,以控制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甘油 胰腺炎 复发 脂控制 困境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C3转基因小鼠应用于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的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柳鑫 徐有青 +1 位作者 崔纯莹 赵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1-42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下的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方法采用野生小鼠与载脂蛋白C3(apolipoprotein C3, ApoC3)转基因小鼠,以雨蛙素诱导急性胰腺炎,检测血浆脂质、淀粉酶活性与胰腺病理。并通过抗氧化剂叔丁基-特丁基对苯二...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下的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方法采用野生小鼠与载脂蛋白C3(apolipoprotein C3, ApoC3)转基因小鼠,以雨蛙素诱导急性胰腺炎,检测血浆脂质、淀粉酶活性与胰腺病理。并通过抗氧化剂叔丁基-特丁基对苯二酚(terbiary-butylhydroquinone, tBHQ)预防性给药,检测胰腺病理改变。结果 ApoC3转基因小鼠血浆三酰甘油浓度显著升高,在诱发急性胰腺炎后,淀粉酶活性在9 h与12 h时均升高,胰腺病理损伤加重较明显。使用tBHQ并不能改善ApoC3转基因小鼠的胰腺病理损伤。结论 ApoC3转基因小鼠诱导急性胰腺炎后,血浆淀粉酶活性增加,胰腺病理损伤明显加重,与临床中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病理改变类似,ApoC3转基因小鼠可以作为探讨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下急性胰腺炎病理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高三甘油 胰腺炎 载脂蛋白C3转基因 甘油 叔丁基-特丁基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在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导致肺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柳鑫 徐有青 +1 位作者 崔纯莹 赵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4-569,共6页
目的旨在通过基因修饰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小鼠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胰腺与肺病理改变。方法采用野生小鼠与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binding prote... 目的旨在通过基因修饰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小鼠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胰腺与肺病理改变。方法采用野生小鼠与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binding protein 1,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腹腔注射雨蛙素,诱导急性胰腺炎,检测血浆脂质与不同时间下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与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的血浆三酰甘油极度升高,在诱导急性胰腺炎后,淀粉酶活性明显改变,胰腺病理损伤加重,同时伴有肺损伤病变,肺泡灌洗液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诱导急性胰腺炎后,胰腺与肺病理损伤明显加重,对进一步探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导致肺损伤及远隔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高三甘油 胰腺炎 肺损伤 GPIHBP 1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治 被引量:18
9
作者 潘龙飞 裴红红 +3 位作者 宏欣 王立明 张正良 白郑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69-2574,共6页
高脂血症是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第二大病因,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是主要类型。由于HTG-AP的病因、发病机制特殊,因此其临床特征与其他病因所致AP并不相同,致使该病易被漏诊且易于重症化,导致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 高脂血症是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第二大病因,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是主要类型。由于HTG-AP的病因、发病机制特殊,因此其临床特征与其他病因所致AP并不相同,致使该病易被漏诊且易于重症化,导致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即使治愈后也容易复发。目前缺少针对HTG-AP的可操作性高的专家共识/指南,本文围绕笔者等近期执笔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以及AP诊治的相关专家共识/指南,就HTG-AP的诊断、病因治疗、常规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 甘油三酯 胰腺炎 甘油三酯胰腺炎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和non-HDL-C对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鉴别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付晓艳 靳慧亚 +4 位作者 何津春 颜丽 苏娜 于海涛 杨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0,436,共5页
目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HTG)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个FHTG家系共94人、24个FCHL家系共94人,根据血脂异常情况将2个家系... 目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HTG)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个FHTG家系共94人、24个FCHL家系共94人,根据血脂异常情况将2个家系再分为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另设10个对照家系(共57人)。比较各家系血清三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HDL-C、LDL-C、non-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FHTG家系和FCHL家系按TAG水平分层后,分析non-HDL-C和LDL-C的相关性;最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nonHDL-C和LDL-C用于FHTG家系和FCHL家系鉴别诊断的cut-off值。结果 FHTG家系受累组TAG、TC、nonHDL-C水平均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FCHL家系受累组TAG、TC、HDL-C、LDL-C、nonHDL-C水平均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FHTG家系受累组TAG水平显著高于FCHL家系受累组(P<0.01),而TC、HDL-C、LDL-C、non-HDL-C水平低于FCHL家系(P<0.01或P<0.05)。FHTG家系和FCHL家系内non-HDL-C和LDL-C均呈正相关,但随TAG水平升高其相关性均呈下降趋势;LDL-C和non-HDL-C用于FHTG家系和FCHL家系鉴别诊断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3.575、4.525mmol/L。结论除常规血脂指标外,non-HDL-C可能是鉴别诊断FHTG家系和FCHL家系的新指标;其鉴别诊断价值可能优于LD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 家族高三甘油(FHTG) 家族混合型高脂(FCH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酰甘油血症及纤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琪 薛冰 +1 位作者 丁东新 姜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6-56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酰甘油血症及纤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9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证实合并脑梗死107例,非脑梗死102例,对照组97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酰甘油血症及纤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9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证实合并脑梗死107例,非脑梗死102例,对照组97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ELISA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D-二聚体含量。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高血压非脑梗死组TC、TG、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血清TG明显高于高血压非脑梗死组(P<0.01),而血清TC、LDL-C、HDL-C与高血压非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伴脑梗患者tPA、PAI、D-二聚体明显高于高血压非脑梗死组(P<0.05)和对照组(P<0.01),高血压非脑梗死组tPA、PAI、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与高三酰甘油血症关系密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高TG水平可能是促成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存在纤溶功能异常,尤其是高血压伴脑梗死更明显,纤溶异常可能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三甘油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系心脑血管终点事件观察
12
作者 刘维娟 何津春 +3 位作者 何津祥 周珊珊 朱槿宏 杨永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利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2个家系10年资料,观察家系成员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家系1中Ⅲ1在研究当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Ⅲ3在研究第3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其...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利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2个家系10年资料,观察家系成员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家系1中Ⅲ1在研究当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Ⅲ3在研究第3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其余成员均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家系2所有成员10年随访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结论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系中单纯三酰甘油升高不会发生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当有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脑血管终点事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高三甘油 家系 心脑管终点事件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法的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系血脂亚组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志洁 何津春 +2 位作者 张燕培 王耀东 王占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2-489,共8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amilial hypertriglyceridemia,FHTG)家系成员血脂亚组分的特征。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个符合FHTG家系诊断标准的FHTG家系,纳入该家系13位成员,根据家系成员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amilial hypertriglyceridemia,FHTG)家系成员血脂亚组分的特征。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个符合FHTG家系诊断标准的FHTG家系,纳入该家系13位成员,根据家系成员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水平是否升高(≥2.26 mmol/L)分为高TAG组(n=7)和对照组(n=6)。通过面对面的调查,收集家系成员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生活习惯及病史等一般资料,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家系系谱图。家系成员空腹8~12 h后,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生化项目检测,并采用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法(vertical auto profile,VAP)测定研究对象血清血脂亚组分,主要包括TA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3(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 3,VLDL_(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高密度脂蛋白2(high-density lipoprotein 2,HDL_(2))、高密度脂蛋白3(highdensity lipoprotein 3,HDL_(3))、中间密度脂蛋白、脂蛋白残粒、脂蛋白a、非高密度脂蛋白;VAP基于LDL最大时间值分析LDL密度模式。用垂直脂蛋白图谱法(vertical lipoprotein profile,VLP)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LDL-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对照组和高TAG组血脂亚组分水平的差异。结果·FHTG家系高TAG组的身高、体质量、BMI和腰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2,P=0.000,P=0.001,P=0.000)。2组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高TAG组TAG、VLDL、VLDL_(3)、LD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3,P=0.033,P=0.020,P=0.043),HDL-C、HDL_(2)、HDL_(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0,P=0.001,P=0.001)。高TAG组LDL密度模式均为小而密,而对照组LDL密度模式为混合或大而疏。其他指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临床常用的TAG、HDL-C外,VLDL、VLDL_(3)、LDL-P、小而密LDL、HDL_(2)、HDL_(3)有望成为FHTG诊断和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高三甘油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脂谱检测法 脂亚组分 甘油 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通过IRE1/XBP1通路调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郁蓉 彭云鹏 +3 位作者 朱小乐 侯超群 苗毅 李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通过IRE1/XBP1通路调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HTGP组)和CD36抑制剂组(SSO组)。在...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通过IRE1/XBP1通路调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HTGP组)和CD36抑制剂组(SSO组)。在给予各组小鼠相应处理24 h后,获取小鼠血标本和胰腺、肾组织进行血清学检测、病理学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相比SAP组,HTGP组有着较高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且HTGP组的胰腺炎及肾损伤更严重。在HTGP组肾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的IRE1、XBP1蛋白及介导游离脂肪酸摄取的CD36蛋白的表达水平比在SAP组更高。此外,当给予HTGP组小鼠CD36抑制剂SSO后,SSO组小鼠较HTGP组胰腺及肾损伤减轻,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且肾组织中IRE1、XBP1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CD36介导的游离脂肪酸可激活内质网应激IRE1/XBP1通路调控相关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CD36 IRE1 XBP1 内质网应激 甘油三酯胰腺炎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被引量:85
15
作者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专家组 潘龙飞 +1 位作者 裴红红 马岳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3781-3793,共13页
脂蛋白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第二大原因,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所致急性胰腺炎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隐匿,易被误诊,同时由于其病因有别于胆源性急性胰腺... 脂蛋白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第二大原因,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所致急性胰腺炎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隐匿,易被误诊,同时由于其病因有别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等,因此其针对性诊断、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急性胰腺炎有所不同。《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专家组针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严重程度分级与评估、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常规治疗等)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该病的诊治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胰腺炎 急诊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凝血指标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14
16
作者 苟园园 姚隆 曹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0-1058,共9页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有年轻化、重症化趋势,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并及时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在HTG-A...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有年轻化、重症化趋势,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并及时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在HTG-AP病程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分别属于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敏感性判断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具有凝血功能的急性反应性蛋白质。D-二聚体是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的敏感性判断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HTG-AP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89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合并症、病因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HTG-AP组和重度HTG-AP组。检测2组凝血指标(PT、APTT和FIB)、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对2组患者凝血指标、D-二聚体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CRP水平、APACHE II评分)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HTG-AP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PT、FIB、D-二聚体对HTG-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HTG-AP组和重度HTG-AP组患者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复发占比及合并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重度HTG-AP组患者PT、FIB和D-二聚体较轻度HTG-AP组患者均明显增加(均P<0.001),2组患者AP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TG-AP组患者CRP水平、APACHE II评分均显著高于轻度HTG-AP组患者(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凝血指标PT、FIB和纤溶系统指标D-二聚体分别与CRP、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患者APTT与CRP、APACHE II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PT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均是HTG-AP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预测HTG-AP重症化的AUC为0.764(95%CI 0.690~0.837,P<0.001),当PT>14.40 s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07%、79.03%、59.42%和80.00%。FIB预测HTG-AP重症化的AUC为0.669(95%CI 0.588~0.751,P<0.001),当FIB>4.18 g/L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3%、70.17%、49.38%和76.85%。D-二聚体预测HTG-AP重症化的AUC为0.753(95%CI 0.680~0.826,P<0.001),当D-二聚体>1.28μg/mL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84%、66.12%、53.33%和82.82%。PT联合D-二聚体预测HTG-AP重症化的AUC为0.797。结论:HTG-AP患者早期凝血和纤溶系统存在异常,PT、FIB、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T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HTG-AP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T和D-二聚体水平可能是早期预测HTG-AP疾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甘油三酯胰腺炎 指标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三酰甘油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敏利 王静 +4 位作者 王彬 周俊明 吴晓尉 郭美霞 张晓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AP患者238例,患者入院后48 h检测血清TG。根据TG水平不同分为TG正常组、TG轻度升高组、TG中度...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AP患者238例,患者入院后48 h检测血清TG。根据TG水平不同分为TG正常组、TG轻度升高组、TG中度升高组、TG重度升高组及TG极重度升高组。观察各组患者炎性指标、器官损伤、胰腺坏死、预后和病死率情况。结果238例中,TG正常组78例,TG升高组160例。各TG升高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TG正常组(P<0.05),TG升高组血清各炎性指标水平随TG水平增高而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TG升高组血清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低于TG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TG升高组肌酐(Cr)、尿素氮(BUN)明显高于TG正常组(P<0.05),且随TG水平增高而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正常组比较,TG升高组持续性多器官衰竭、胰腺坏死、病死率等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G水平可作为评估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降低血清TG水平可能成为减少TG相关AP发病及其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甘油 甘油三酯 器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单纯性肥胖伴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艳梅 任向东 +2 位作者 刁春英 仇颖 于建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单纯性肥胖伴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糖耐量正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3例单纯性肥胖伴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糖耐量正常的患者分成罗格列酮治疗组和降压、降脂药治疗组,治疗12周,...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单纯性肥胖伴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糖耐量正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3例单纯性肥胖伴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糖耐量正常的患者分成罗格列酮治疗组和降压、降脂药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对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降压、降脂作用,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而降压药、降脂药治疗组虽然血压、三酰甘油有明显下降,但BMI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加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这类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 高三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纵向轨迹对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19
作者 何应梅 贾雪 +1 位作者 朱国军 刘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36-3639,共4页
背景高血清尿酸(SUA)水平可能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相关,但仍缺乏SUA纵向轨迹变化对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探讨SUA纵向变化轨迹与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2020年在十堰市铁建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背景高血清尿酸(SUA)水平可能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相关,但仍缺乏SUA纵向轨迹变化对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探讨SUA纵向变化轨迹与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2020年在十堰市铁建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建筑职工3871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构建群组轨迹模型(GBTM)对研究对象尿酸轨迹进行分组,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检测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密度随SUA分层的线性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GEE)分析各指标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关系。结果GBTM分组第1组轨迹呈现低位SUA波动水平(250~350μmol/L),第2组轨迹呈现中位SUA波动水平(>350~450μmol/L),第3组轨迹呈现高位SUA波动水平(>450μmol/L),根据轨迹特征将3组依次命名为低位波动组(n=1103)、中位波动组(n=2141)、高位波动组(n=627)。线性趋势χ^(2)检验结果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密度随尿酸波动水平的上升而升高(χ^(2)_(趋势)=146.728,P<0.001)。三组受试者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SUA、肌酐(C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E分析结果显示,TC、Cr、SBP、DBP、空腹血糖、BMI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以低位波动组为参照,中位波动组〔RR=2.294,95%CI(1.834,2.868)〕、高位波动组〔RR=3.012,95%CI(2.295,3.953)〕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风险升高(P<0.05)。结论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密度随着SUA轨迹的升高而增加,SUA轨迹升高是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SUA在参考范围波动将可能有助于降低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甘油 高尿酸 脂异常 群组轨迹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GEE分析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末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血脂代谢的特点和特殊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立群 李维勤 +3 位作者 耿艳霞 童智慧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70,74,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末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血脂代谢特点,探讨特殊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妊娠末期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人共18例。结果:18例病人均存在血脂增高,以三酰甘油水平增高为主。其中符合高... 目的:分析妊娠末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血脂代谢特点,探讨特殊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妊娠末期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人共18例。结果:18例病人均存在血脂增高,以三酰甘油水平增高为主。其中符合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4例(78%),仅1例有非妊娠期高血脂病史。病人接受特殊营养支持治疗,特点为尽早EN、低脂低热量高蛋白配方、经空肠持续泵入。全部病人对特殊营养支持治疗耐受良好,血脂在1~3 d内即显著下降,产后血脂水平恢复,并维持正常。结论:妊娠末期并发SAP病人存在妊娠相关性血脂代谢紊乱,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引发SAP的重要原因。病人对特殊营养支持治疗耐受良好,血脂水平能迅速有效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末期 胰腺炎 高三甘油 特殊营养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