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疗效与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耿彪 孙珍贵 +1 位作者 赵春阳 陈兴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6-1083,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浸润水平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4年...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浸润水平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92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依据免疫组化法检测MDSC的浸润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浸润组(MDSC≥2)和低浸润组(MDSC<2)。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immun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iORR)、疾病控制率(immune disease control rate,i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PFS及OS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低MDSC浸润组有53例患者,高MDSC浸润组有39例患者。低MDSC浸润组的患者在治疗反应上显著优于高浸润组,iORR为77.3%,高于高MDSC浸润组的56.4%(P=0.033),iDCR为94.3%,也明显高于高浸润组的66.7%(P=0.001)。此外,低MDSC浸润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16.9个月和27.6个月,显著长于高浸润组(PFS 12.6个月,OS 22.3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MDSC低浸润组的PFS、OS均比MDSC高浸润组延长。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PD-L1表达水平、肿瘤分期及MDSC浸润水平可能与PFS和OS密切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高MDSC浸润是影响PFS(HR=2.678,P=0.013)和OS(HR=2.254,P=0.02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组织中MDSC浸润水平与NSCLC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高MDSC浸润提示联合治疗敏感性降低及不良预后,MDSC浸润水平可能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NSCLC疗效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 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迪 王琰 +1 位作者 汤欣雨 徐瑞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3-2378,共6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髓系原始细胞的克隆性和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白血病发病率中的排名最高,占比为58.7%,其中复发难治性AML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10%,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免疫疗法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AM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髓系原始细胞的克隆性和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白血病发病率中的排名最高,占比为58.7%,其中复发难治性AML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10%,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免疫疗法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AML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免疫逃逸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解决免疫逃逸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必要手段。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参与调控免疫逃逸的重要一环,它能够通过介导AML细胞产生免疫逃逸而削弱抗肿瘤治疗的效果。这一过程主要受到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细胞外囊泡等的影响,促进MDSCs的生成和免疫抑制。本文就MDSCs在AML中的活化机制、免疫调节机制及以其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治疗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的鉴定与免疫作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沈春 于津浦 +7 位作者 李慧 曹水 刘俊田 孙敬岩 辛宁 安秀梅 于文文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一群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表型特点及它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10例体检正常健康者外周血,通过流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DSCs的表型特点及比例。采用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一群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表型特点及它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10例体检正常健康者外周血,通过流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DSCs的表型特点及比例。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乳腺癌患者肿瘤中的MDSCs,通过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分别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其对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有一群具有髓系前体细胞形态的MDSCs,表面标志为CD45+CD13+CD33+CD14-CD15-。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组织来源的MDSCs显著抑制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其调亡,并显著抑制其分泌IFN-γ,促进TGF-β、IL-10释放。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独特表型特点的MDSCs,不仅抑制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和因子分泌,同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乳腺癌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浸润与IL-6表达水平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洁英 蒋蒙蒙 +3 位作者 于文文 魏枫 任秀宝 于津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8-234,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浸润与肿瘤组织原位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切除的113例女性... 目的:探讨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浸润与肿瘤组织原位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切除的113例女性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经手术切除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组织芯片140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源性IL-6表达水平和MDSCs浸润情况,分析MDSCs的浸润与IL-6表达的相关性,以及MDSCs浸润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DSCs浸润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和患者预后相关,MDSCs浸润数与IL-6表达水平相关。结论:乳腺癌细胞分泌的IL-6可能是肿瘤局部MDSCs浸润与募集的原因之一,乳腺癌MDSCs浸润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来源抑制细胞 白介素-6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中IDO对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宝宏 于津浦 +5 位作者 李慧 任宝柱 刘俊田 安秀梅 刘婷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06-509,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肿瘤原位组织的一群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探讨IDO对MDSCs介导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及30...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肿瘤原位组织的一群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探讨IDO对MDSCs介导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及3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将肿瘤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肿瘤单细胞悬液中CD33^+MDSCs和健康供者外周血中的CID33^+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PCR方法检测MDSCs中IDO的表达情况将肿瘤组织来源MDSCs和异体T淋巴细胞按照1:1比例混合培养3天,在加用和不加IDO特异性抑制剂1-MT条件下,利用Annexin-V凋亡试剂盒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量。结果:Western blot和PCR检测发现MDSCs中IDO过表达。T细胞单独培养时凋亡率为(2.40±0.66)%,MDSCs和T细胞共孵育组中T细胞凋亡率为(12.30±0.80)%,比T细胞单独培养时显著升高(P<0.05),在共孵育过程中加用1-MT组的T细胞凋亡率为(3.30±0.58)%,与不加1-MT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检测的结果发现MDSCs促进T淋巴细胞TGF-β、IL-10的释放,抑制IFN-γ的分泌,而对IL-4和IIL-12的分泌影响并不明显,而加用1-MT后MDSCs和T淋巴细胞共孵育组中TGF-β、IL-10的分泌水平与未加1-MT组相比显著降低,IFN-γ的分泌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原位肿瘤组织来源的MDSCs对T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IDO在此群细胞中有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乳腺癌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中IDO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宝柱 杨宝宏 +4 位作者 于津浦 李慧 曹水 郭雪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62-964,96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期别乳腺癌组织中CD33^+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和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分布情况,探讨MDSCs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与Tregs分布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 目的:研究不同期别乳腺癌组织中CD33^+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和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分布情况,探讨MDSCs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与Tregs分布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患者的乳腺癌石蜡切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方法对肿瘤局部CD33^+MDSCs和Foxp3^+Tregs分布和比例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肿瘤原位浸润MDSCs中IDO的表达情况;分析MDSCs中IDO表达与Tregs分布、比例及其他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oxp3^+Tregs和CD33^+MDSCs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散在性分布。MDSCs中IDO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oxp3^+Tregs高表达组中MDSCs中IDO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oxp3^+Tregs低表达或不表达组(P<0.05)。结论:MDSCs中IDO过表达可能有利于Tregs的募集和乳腺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乳腺癌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诱导的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中IDO表达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杜伟娇 于津浦 +6 位作者 李慧 李润美 于文文 安秀梅 张乃宁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2-376,共5页
目的:建立正常CD33^+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肿瘤局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诱导过程,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MDSCs中表达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并探讨MDSCs中IDO表达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供者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 目的:建立正常CD33^+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肿瘤局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诱导过程,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MDSCs中表达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并探讨MDSCs中IDO表达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供者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育诱导MDSCs,以单独培养CD33^+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天后收获实验组MDSCs及对照组CD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DO和STAT3的表达与活化情况;AnnexinV-FITC的方法检测MDSCs对T细胞促凋亡作用,并观察IDO在MDSCs诱导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正常CD33^+细胞与MDA-MB-231共孵育2天后,出现一群表型为Lin^-CD33^+13^+CD14^- CD15^-的MDSCs,体外诱导的MDSCs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STAT3蛋白磷酸化增强,经过STAT3磷酸化抑制剂JSI-124预处理后,MDSCs中ID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可诱导高百分比T细胞凋亡,经IDO抑制剂1-MT处理后T细胞凋亡显著降低。结论:体外将乳腺癌细胞系与正常CD33^+细胞共孵育可以诱导出具有独特表型特征和免疫抑制活性的MDSCs,而STAT3磷酸化导致的IDO表达升高可能是MDSCs抑制T细胞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来源抑制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CD3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夏瑞 汪峰 +4 位作者 高腾飞 文雯 卢斌峰 朱一蓓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0-743,共4页
目的观察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MDSC的数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12例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20份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流... 目的观察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MDSC的数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12例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20份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HLA-DR-CD33+CD11b+MDSC的数量,采用One-way ANOVA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t检验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和健康志愿者相比,初诊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数量增加(P<0.01);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DSC在同一病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复发/转移组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HLA-DR-CD33+CD11b+MDSC高表达负性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结论 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胃癌 肿瘤免疫逃逸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磷酸化调控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越 任秀宝 +6 位作者 李慧 曹水 任宝柱 于文文 张澎 齐静 于津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检测STAT3在乳腺癌MDSCs中的磷酸化状态及其对MDSCs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的方法分选其中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育诱导MDSC生成。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IDO和STATs的表达... 目的:检测STAT3在乳腺癌MDSCs中的磷酸化状态及其对MDSCs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的方法分选其中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育诱导MDSC生成。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IDO和STATs的表达与磷酸化情况。MDSCs与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孵育,分别加入1-MT和JSI-124来抑制IDO功能和STAT3磷酸化,利用MTT实验和ELISA检测各组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体外诱导的MDSCs中IDO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伴STAT3磷酸化水平升高。加入JSI-124后pSTAT3和IDO表达明显降低。MTT实验中MDSCs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加用IDO特异性抑制剂1-MT或STAT3抑制剂JSI-124后T细胞增殖抑制明显改善(P<0.05),且1-MT组和JSI-12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MDSCs显著抑制T细胞分泌IFN-γ,促进TGF-β、IL-10释放(P<0.05)。而加用1-MT或JSI-124后,IFN-γ分泌水平升高,而TGF-β、IL-10分泌水平降低(P<0.05),而1-MT组和JSI-12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DSCs中磷酸化STAT3水平升高导致IDO过表达;STAT3的特异性抑制剂JSI-124可以逆转MDSCs对T细胞增殖和Th1类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STAT3 T细胞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式抗体分选小鼠原位肝癌模型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文秀 张正奇 +3 位作者 许雅苹 吴端 尹震宇 王效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2-46,I000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流式抗体分选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骨髓中的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方法建立BALB/c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10d后分离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分别进行CD11b、Gr-1单色标记及CD11b和Gr-1双色... 目的比较不同的流式抗体分选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骨髓中的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方法建立BALB/c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10d后分离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分别进行CD11b、Gr-1单色标记及CD11b和Gr-1双色标记后,进行流式分选。比较这三种方式分选的MDSCs纯度、活力,并检测分选的细胞精氨酸代谢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并通过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MDSC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结果三种方法分选到的细胞活力和纯度都大于90%。CD11b标记进行分选操作最为方便,易于统一,但纯度略差;Gr-1标记进行分选时,细胞群不好确定,但纯度高;双色标记进行分选纯度最高。分选的细胞高表达Arg-1、iNOS和ROS。结论三种抗体标记方法均能从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骨髓中的分选到纯度高、活力好的MDSCs,而用CD11b单色标记操作方便,易于统一,可作为首选方法。MDSCs的成功分选,对于后续开展MDSCs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肝癌 荧光激活细胞分选 流式分选 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2细胞因子与肿瘤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蒙蒙 于津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1-1434,共4页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骨髓细胞的一种异质性群体,对肿瘤发挥着免疫抑制作用。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IL-1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等...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骨髓细胞的一种异质性群体,对肿瘤发挥着免疫抑制作用。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IL-1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等相关因子可以调控MDSC的生成、增殖、迁移和活性,并通过多种途径介导MDSC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而IL-4、IL-6、IL-10、IL-13等Th2类细胞因子主要参与调控MDSC的产生和活性,促进MDSC的增殖,提高MDSC的抑制功能。如通过诱导MDSC生成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进T细胞的凋亡,以及MDSC通过产生Th2细胞因子与巨噬细胞之间相互联系,引起促进肿瘤进展的Th2型免疫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mdsc) TH2细胞因子 肿瘤 免疫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对T细胞免疫活性抑制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洁英 于津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4,128,共4页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根据其起源和功能而命名,由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及粒细胞等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中MDS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抑制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来发挥免疫抑制...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根据其起源和功能而命名,由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及粒细胞等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中MDS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抑制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根据MDSC与T细胞之间的接触方式,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可分为直接抑制和间接抑制两类,其中MDSC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功能和细胞之间膜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发挥抑制T细胞功能的方式为直接抑制,而MDSC通过影响T细胞代谢从而影响T细胞功能及通过其他细胞发挥抑制T细胞功能的方式为间接抑制。制定针对MDSC的治疗策略时,需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分子机制共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来源抑制细胞 T细胞 免疫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文德 邓小燕 陈广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00-2905,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富集情况及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方法采集40例TSCC患者以及51例健康对照的外...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富集情况及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方法采集40例TSCC患者以及51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并检测其对CD4+T与CD8+T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检测舌癌新鲜标本中MDSC的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TSCC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的比例显著升高,主要为多形核MDSC(polymorpho-nuclear-MDSC,PMN-MDS);该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功能,此功能依赖于MDSC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增加;肿瘤组织中MDSC比例高于癌旁组织相比(P<0.05),同样表现为粒细胞型。结论MDSC可能依赖于ROS的增加在舌癌相关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舌癌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功能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聪 郭俊 李宏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3-1436,共4页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具有异质性的髓系细胞,在肿瘤、感染、创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下,会异常扩增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MDSC主要通过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Arg)的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具有异质性的髓系细胞,在肿瘤、感染、创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下,会异常扩增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MDSC主要通过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Arg)的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和过氧化硝酸盐(ONOO-)浓度,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等途径抑制获得性免疫;通过削弱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等途径抑制固有免疫。近年来MDS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日渐受到关注,参与了多发性硬化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调控。现就MDSC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多发性硬化 免疫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性抑制细胞在HBV感染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雪莲 邓小燕 吴晓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研究髓系来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乙肝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3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流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SCs及其亚型的比例,分析MDSCs与肝癌病理特征的... 目的研究髓系来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乙肝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3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流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SCs及其亚型的比例,分析MDSCs与肝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乙肝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中位数为2.6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70%)和慢性乙肝组(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患者中,MDSCs两种亚型g MDSCs和m MDSCs比例均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在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MDSCs比例与肝癌病理特征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等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MDSCs及其亚型可在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升高,可作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来源抑制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青春 李晓燕 +3 位作者 李柏华 王晶 李卓娅 尹丙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1,共6页
由于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许多在动物实验中建立的肿瘤免疫疗法(如肿瘤疫苗等)应用于临床后疗效甚微。肿瘤衍生的细胞因子能诱导多种抑制性细胞。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炎症因子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促进自身B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玮 胡凡磊 +3 位作者 刘洪江 徐丽玲 李英妮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对自身B细胞增殖的影响,揭示MDSC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对照15例,RA患者38例,按28-关节疾病活动度分值(28-joint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对自身B细胞增殖的影响,揭示MDSC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对照15例,RA患者38例,按28-关节疾病活动度分值(28-joint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分为高疾病活动度组(DAS28>5.1)、中疾病活动度组(3.2<DAS28≤5.1)和低疾病活动度组(2.6<DAS28≤3.2),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MDSC细胞的比例;同时分选10例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外周血B细胞和MDSC细胞体外共培养,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法检测B细胞的增殖。结果:高疾病活动度RA外周血MDSC比例(7.13%±2.17%)相对于健康成年人(4.79%±1.02%)、中活动度患者(5.35%±1.36%)和低活动度患者(4.72%±1.08%)明显增加(P<0.05),而中、低疾病活动度RA之间及其二者与健康成年人之间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C比例与患者DAS28分值成正相关(P<0.05),与年龄、病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等无相关性;MDSC共培养不抑制反而促进B细胞的增殖(P<0.01)。结论:MDSC在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增加,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并可在体外促进自身B细胞的增殖,提示MDSC可能通过调节B细胞的功能参与RA的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抑制细胞 关节炎 类风湿 B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的Gr-1^+CD11b^+抑制细胞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免疫调节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芳 党丹 +5 位作者 郭俊 李宏增 杨琨 赵代弟 郭鹏 李柱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9-792,797,共5页
目的探讨Gr-1+CD11b+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的数量变化及功能。方法 3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诱导组和对照组,借助MOG35-55多肽免疫诱导制备EAE小鼠模型,采用HE染色和Luxol快蓝染色评... 目的探讨Gr-1+CD11b+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的数量变化及功能。方法 3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诱导组和对照组,借助MOG35-55多肽免疫诱导制备EAE小鼠模型,采用HE染色和Luxol快蓝染色评估发病动物的脊髓病理变化。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确定2组小鼠脾脏和脊髓组织中Gr-1+CD11b+MDSC的数量变化,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来自EAE小鼠的Gr-1+CD11b+MDSC对CD4+T细胞及CD8+T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EAE造模成功率为80%(12/15),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广泛浸润于EAE小鼠脊髓组织,Luxol快蓝染色在炎性浸润灶内发现多处脱髓鞘区域。EAE诱导组小鼠脊髓组织切片中可见大量Gr-1+CD11b+MDSC,而对照组未发现任何阳性细胞。EAE小鼠的脾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146.5±12.4)mg vs(67.2±8.7)mg,P<0.01],其中Gr-1+CD11b+MDSC比率明显增高(P<0.01)。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一致,流式细胞术分析在EAE小鼠脊髓中亦可见明显增多的Gr-1+CD11b+MDSC。体外细胞共培养实验显示,EAE小鼠脊髓中Gr-1+CD11b+MDSC可显著抑制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裂增殖。结论EAE诱导了Gr-1+CD11b+MDSC在脾脏和脊髓中的扩增和聚集,后者参与了EAE疾病的免疫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 来源抑制细胞 免疫调节 多发性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微粒TACE治疗Barcelona临床肝癌分期B期肝细胞癌对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岳元勋 刘影 +3 位作者 任志忠 黄鑫 杨晓伟 张跃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微粒TACE(GSMs-TACE)治疗Barcelona临床肿瘤(BCLC)分期B期肝细胞癌(HCC)对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对5例临床确诊为BCLC B期的HCC患者(HCC组)行GSMs-TACE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微粒TACE(GSMs-TACE)治疗Barcelona临床肿瘤(BCLC)分期B期肝细胞癌(HCC)对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对5例临床确诊为BCLC B期的HCC患者(HCC组)行GSMs-TACE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0天及术后30天外周血中MDSCs频率(即MDSCs细胞团占HLA-DR^-细胞群的比例)。另收集7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于HCC组术前同期进行MDSCs频率检测。比较HCC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MDSCs频率的差异及HCC组术前与正常对照组同期MDSCs频率的差异。结果 HCC组GSMs-TACE术前外周血中MDSCs频率为(30.26±12.12)%,术后10天降至(10.22±3.79%),术后30天降至(7.33±3.3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显示术后30天(P<0.001)及术后10天(P=0.011)均明显低于术前。HCC组术前MDSCs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期水平[(30.26±12.12)%vs (3.41±1.89)%,t=5.876,P<0.001)。结论 BCLC B期HCC患者经GSMs-TACE治疗后外周血中MDSCs频率显著降低;GSMs-TACE对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Barcelona临床肝癌分期 明胶海绵微粒 栓塞 治疗性 来源抑制细胞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酵解调控肿瘤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文哲 阙林 唐休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7-200,共4页
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种骨髓来源的具有异质性及免疫抑制活性的不成熟细胞,常在如炎症、感染及肿瘤等病理情况下由正常骨髓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在肿瘤免疫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肿瘤微... 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种骨髓来源的具有异质性及免疫抑制活性的不成熟细胞,常在如炎症、感染及肿瘤等病理情况下由正常骨髓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在肿瘤免疫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有氧糖酵解是其主要糖代谢方式,糖代谢过程的重编程将增强MDSCs的免疫抑制活性,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与功能。现有的研究主要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其作为上游调控因子,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实现对MDSCs糖代谢的调控。本文将对糖酵解相关信号通路及其对MDSCs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酵解 来源抑制细胞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