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表达与中医辨证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巍 邵明亮 +2 位作者 苗同国 吴宗耀 王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76-228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表达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收集237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癌不同证型与MDSC表达差异。留取外周静脉血检测MDSC(CD33/CDl4/HLA—DR-/low/CDllb)在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辅助性T细胞...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表达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收集237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癌不同证型与MDSC表达差异。留取外周静脉血检测MDSC(CD33/CDl4/HLA—DR-/low/CDllb)在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辅助性T细胞(Th1,Th2)以及白细胞介素(IL-12,IL-4)检测。结果:气滞血瘀证MDSC(24.21%)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5.54%)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1.544,P <0.05)。肝癌进展期湿瘀互结证MDSC(21.03%)表达高于肝肾阴虚证(5.10%),差异具有显著性(Χ2=8.223,P <0.005);肝郁脾虚Th2表达高于气滞血瘀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10.341,P <0.05)。湿瘀互结Th2表达高于肝肾阴虚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16.307,P <0.01);肝郁脾虚组IL-4(76.57±5.01)高于气滞血瘀组(121.70±6.22);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21.414,P <0.05)。肝肾阴虚组IL-4(375.12±5.31)高于湿瘀互结(115.46±4.1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12.455,P <0.05))。结论:MDSC通过调节Th2、IL-4参与肿瘤增殖,侵袭,转移,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 辅助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晓东 王敏 +5 位作者 田锐 李旭 郭兴军 彭丰 胡均 秦仁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研究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检测的关系,并对其形成机制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5例胆管癌、10例胰腺癌、9例胆囊癌患者和25例同龄的健康... 目的研究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检测的关系,并对其形成机制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5例胆管癌、10例胰腺癌、9例胆囊癌患者和25例同龄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MDSC的比例为(0.65±0.25)%,胆管癌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为(2.14±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胰腺癌组和胆囊癌组患者中MDSC的表达水平亦升高。MDSC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的临床分期相关,其中Ⅳ期胆管癌患者的MDSC水平最高。胆管癌患者术后的MDSC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MDSC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术后的病理分期无关。两种胆管癌细胞系(QBC939、TFK-1)体外均能诱导PBMC向MDSC的转化,且随着肿瘤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和健康对照组比,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发挥抑制功能的精氨酸酶活性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MDSC的比例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作为胆管癌患者早期诊断的重要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 精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