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退变程度人髓核脱细胞外基质支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陈榕 冉兵 +4 位作者 钟瑞丹 宋婵婵 林志坚 张学良 魏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7-949,共13页
目的:探索不同退变程度(Ⅱ、Ⅲ、Ⅳ度)人髓核脱细胞外基质(nucleus pulposus decellular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NP-dECM)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并选取出生物学特性最优的NP-dECM支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探索不同退变程度(Ⅱ、Ⅲ、Ⅳ度)人髓核脱细胞外基质(nucleus pulposus decellular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NP-dECM)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并选取出生物学特性最优的NP-dECM支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镜下观察人NPMSCs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CD34、CD45、HLA-DR,并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观察人NPMSCs的三系分化能力,以确定其为本研究所需要的种子细胞。采用物理、去污剂联合核酸酶法制备不同退变程度的人NP-dECM支架(分别为Ⅱ-D、Ⅲ-D、Ⅳ-D组)。通过肉眼观、DNA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的定量和定性检测、扫描电镜等对比,评价不同退变程度的人NP-dECM支架脱细胞的效果。并运用CCK-8法和活/死细胞染色体外评估不同退变程度人NP-dECM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从髓核组织分离培养的人NPMSCs贴壁生长,细胞呈短梭形、纺锤形,第3代人NPMSCs高表达CD73、CD90、CD105等表面标志物,低表达CD34、CD45、HLA-DR等表面标志物,同时人NPMSCs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标准。三种退变程度的人NP-dECM支架肉眼观形态保持完好,电镜下各组支架疏松多孔。HE染色、DAPI染色及DNA测定结果显示三种退变程度的人NP-dECM支架均有效去除了细胞成分。GAG和HYP定量及定性检测结果均显示ECM成分保留良好,GAG保留量从高到低依次为Ⅱ-D组>Ⅲ-D组>Ⅳ-D组,Ⅱ-D组和Ⅲ-D组HY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高于Ⅳ-D组。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结果表明Ⅱ-D组、Ⅲ-D组和Ⅳ-D组均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Ⅱ度退变的人髓核组织为制备人NP-dECM支架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程度 髓核脱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