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反式维甲酸减少舌癌小鼠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被引量:
3
1
作者
储眉
唐文
+2 位作者
周媛
苏宇雄
廖贵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对机体肿瘤免疫应答内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ATRA治疗组10只,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给药ATRA,每周1次,连续12周;PBS组10只,4NQO水饮...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对机体肿瘤免疫应答内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ATRA治疗组10只,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给药ATRA,每周1次,连续12周;PBS组10只,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注射PBS,每周1次,连续12周。第28周取全舌标本,肉眼观察大体损害,流式细胞学分析外周血中髓样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结果 :整个实验期间,所有小鼠均存活。ATRA治疗显著减少了4NQO诱导小鼠舌黏膜病变发生的个数(P<0.05)。使4NQO诱导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降低(P=0.048),成熟DC细胞比例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意义(P=0.595)。结论 :AT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舌癌小鼠体内MDSC的比例,可能增加成熟DC的比例,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舌鳞癌
免疫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在舌癌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储眉
廖贵清
+3 位作者
唐文
周媛
苏宇雄
梁玉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评价舌癌小鼠外周血和病变部位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4NQO舌癌小鼠模型,观察MDSC细胞在外周血的表达,同时观察T细胞亚群的表达,评价MDSC细胞与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MDSC细胞在舌...
目的评价舌癌小鼠外周血和病变部位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4NQO舌癌小鼠模型,观察MDSC细胞在外周血的表达,同时观察T细胞亚群的表达,评价MDSC细胞与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MDSC细胞在舌黏膜病变部位的表达,并检测舌组织精氨酸酶1(ARG-1)m RNA的表达。结果 4NQO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随着肿瘤进展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中MDSC比例与相应CD3^+CD8^+T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与CD4+/CD8^+比呈负相关关系。4NQO小鼠异常增生区域的MDSC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加,在舌癌组织内及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均浸润了大量的MDSC细胞,而且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MDSC细胞在舌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扩增可能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原因。MDSC细胞可能成为口腔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
细胞
癌
髓
样
来源
的
抑制
细胞
免疫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一
黎燕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细胞的统称,通常认为它们是正常单核/巨噬细胞、DC细胞、粒细胞等处于分化的未成熟阶段,且可以分为单个核和分叶核两类。肿瘤模型小鼠中,单个核类M...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细胞的统称,通常认为它们是正常单核/巨噬细胞、DC细胞、粒细胞等处于分化的未成熟阶段,且可以分为单个核和分叶核两类。肿瘤模型小鼠中,单个核类MDSC典型的标记性分子是CD11b和Ly-6C,而分叶核类MDSC的典型标记分子是CD11b和Ly-6G;在肿瘤患者中,MDSC同时表达CD11和CD33等分子而不表达人白细胞抗原DR。MDSC由肿瘤微环境诱导产生,肿瘤产生过程中其在淋巴器官、血液以及病变部位聚集;针对不同的免疫细胞群,其通过分泌抑制性因子、接触性抑制以及诱导产生其他抑制性细胞等各种方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进而抑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目前发现,MDSC抑制功能可以通过抗原特异性和抗原非特异性两种方式发挥作用,这是由其所处的局部微环境以及诱发其产生的肿瘤的性质来决定的。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其对NK细胞和T细胞的抑制作用,认为其主要可以通过产生精氨酸酶-1(arginase-1)、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抑制性的表面分子来实现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在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
样
来源
的
抑制
性
细胞
抑制
作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柯
王一
+8 位作者
刘桂君
韩根成
王仁喜
肖鹤
侯春梅
彭晖
沈倍奋
黎燕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及瘤组织中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比例和MDSC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和CAC组织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以索拉菲尼(sorafenib)或VEGF单抗阻断VEGF信号后,检测小鼠结肠和CAC部位MDSC比例的变化和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CAC的模型,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确定建模后1个月和3个月为CAC的早期和晚期。在CAC形成过程中,小鼠体内Gr-1+CD11b+MDS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尤甚,对照组为(0.30±0.18)%、CAC早期组为(1.32±0.04)%、CAC晚期组为(3.08±0.29)%(P<0.05)。这些MDSC细胞高表达Arg-1和iNOS(P<0.05),但病灶部位L-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早期组为(4.22±0.17)μg/ml、晚期组为(2.95±1.08)μg/ml、对照组为(4.41±0.16)μg/ml,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AC早期和晚期病灶组织高表达VEGF[CAC早期组为(1170±94.43)pg/ml、晚期组为(1117±71.92)pg/ml、对照组为(877.6±31.67)pg/ml,P<0.05]。索拉菲尼或VEGF抗体的治疗可显著抑制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结论:VEGF信号在CAC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MDSC在病灶部位的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细胞
生长因子
髓
样
来源
的
抑制
性
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相关结肠直癌
索拉菲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反式维甲酸减少舌癌小鼠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被引量:
3
1
作者
储眉
唐文
周媛
苏宇雄
廖贵清
机构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口腔科
香港大学牙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372884)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编号:20141A011037)
文摘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对机体肿瘤免疫应答内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ATRA治疗组10只,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给药ATRA,每周1次,连续12周;PBS组10只,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注射PBS,每周1次,连续12周。第28周取全舌标本,肉眼观察大体损害,流式细胞学分析外周血中髓样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结果 :整个实验期间,所有小鼠均存活。ATRA治疗显著减少了4NQO诱导小鼠舌黏膜病变发生的个数(P<0.05)。使4NQO诱导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降低(P=0.048),成熟DC细胞比例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意义(P=0.595)。结论 :AT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舌癌小鼠体内MDSC的比例,可能增加成熟DC的比例,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关键词
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舌鳞癌
免疫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
Keywords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Tongue squamous carcinoma
Immunotherapy
All trans retinoid acid
分类号
R739.86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在舌癌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储眉
廖贵清
唐文
周媛
苏宇雄
梁玉洁
机构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口腔科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5-58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2884)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41A011037)
文摘
目的评价舌癌小鼠外周血和病变部位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4NQO舌癌小鼠模型,观察MDSC细胞在外周血的表达,同时观察T细胞亚群的表达,评价MDSC细胞与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MDSC细胞在舌黏膜病变部位的表达,并检测舌组织精氨酸酶1(ARG-1)m RNA的表达。结果 4NQO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随着肿瘤进展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中MDSC比例与相应CD3^+CD8^+T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与CD4+/CD8^+比呈负相关关系。4NQO小鼠异常增生区域的MDSC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加,在舌癌组织内及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均浸润了大量的MDSC细胞,而且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MDSC细胞在舌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扩增可能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原因。MDSC细胞可能成为口腔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关键词
鳞状
细胞
癌
髓
样
来源
的
抑制
细胞
免疫
抑制
Keyword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immunosuppression
分类号
R739.86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一
黎燕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室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资助项目(No.2007CB512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801029)~~
文摘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细胞的统称,通常认为它们是正常单核/巨噬细胞、DC细胞、粒细胞等处于分化的未成熟阶段,且可以分为单个核和分叶核两类。肿瘤模型小鼠中,单个核类MDSC典型的标记性分子是CD11b和Ly-6C,而分叶核类MDSC的典型标记分子是CD11b和Ly-6G;在肿瘤患者中,MDSC同时表达CD11和CD33等分子而不表达人白细胞抗原DR。MDSC由肿瘤微环境诱导产生,肿瘤产生过程中其在淋巴器官、血液以及病变部位聚集;针对不同的免疫细胞群,其通过分泌抑制性因子、接触性抑制以及诱导产生其他抑制性细胞等各种方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进而抑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目前发现,MDSC抑制功能可以通过抗原特异性和抗原非特异性两种方式发挥作用,这是由其所处的局部微环境以及诱发其产生的肿瘤的性质来决定的。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其对NK细胞和T细胞的抑制作用,认为其主要可以通过产生精氨酸酶-1(arginase-1)、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抑制性的表面分子来实现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在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髓
样
来源
的
抑制
性
细胞
抑制
作用
肿瘤
分类号
R392.12 [医药卫生—免疫学]
R730.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柯
王一
刘桂君
韩根成
王仁喜
肖鹤
侯春梅
彭晖
沈倍奋
黎燕
陈国江
机构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室
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中心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7CB512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801029,No.81272320)
文摘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及瘤组织中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比例和MDSC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和CAC组织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以索拉菲尼(sorafenib)或VEGF单抗阻断VEGF信号后,检测小鼠结肠和CAC部位MDSC比例的变化和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CAC的模型,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确定建模后1个月和3个月为CAC的早期和晚期。在CAC形成过程中,小鼠体内Gr-1+CD11b+MDS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尤甚,对照组为(0.30±0.18)%、CAC早期组为(1.32±0.04)%、CAC晚期组为(3.08±0.29)%(P<0.05)。这些MDSC细胞高表达Arg-1和iNOS(P<0.05),但病灶部位L-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早期组为(4.22±0.17)μg/ml、晚期组为(2.95±1.08)μg/ml、对照组为(4.41±0.16)μg/ml,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AC早期和晚期病灶组织高表达VEGF[CAC早期组为(1170±94.43)pg/ml、晚期组为(1117±71.92)pg/ml、对照组为(877.6±31.67)pg/ml,P<0.05]。索拉菲尼或VEGF抗体的治疗可显著抑制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结论:VEGF信号在CAC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MDSC在病灶部位的聚集有关。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细胞
生长因子
髓
样
来源
的
抑制
性
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相关结肠直癌
索拉菲尼
Keyword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ulcerative colitis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sorafenib
分类号
R735.3 [医药卫生—肿瘤]
R730.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反式维甲酸减少舌癌小鼠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储眉
唐文
周媛
苏宇雄
廖贵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在舌癌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储眉
廖贵清
唐文
周媛
苏宇雄
梁玉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王一
黎燕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王柯
王一
刘桂君
韩根成
王仁喜
肖鹤
侯春梅
彭晖
沈倍奋
黎燕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