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加贝 李忱 +2 位作者 顾锐 高忠礼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994,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手术方法,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治疗16例I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9岁。肿瘤位于...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手术方法,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治疗16例I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9岁。肿瘤位于颈段3例,胸段4例,胸腰段9例。14例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2例患者术中改为全椎板入路切除肿瘤。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Frankel分级评价半椎板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0mL(150~500mL),手术时间140min(90~200min)。肿瘤体积最大4.0cm×1.5cm×1.5cm,最小1.5cm×1.0cm×1.0cm。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16例患者中,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术后提高为C级;术前C级5例,术后提高为D级;术前D级7例,术后提高为E级。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6~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7个月。16例患者均未见复发且脊柱稳定性良好。行半椎板入路及全椎板入路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5和475mL。结论:半椎板切除术治疗IDEM具有损伤较小、出血较少等优点,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摘除IDEM的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半椎板切除术 显微科手术 Frankel分级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构成——167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飞 管韵致 +4 位作者 王洪立 吕飞舟 马晓生 夏新雷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 :总结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构成情况。方法 :对2006年1月-2014年8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7例、平均年龄49.5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髓外... 目的 :总结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构成情况。方法 :对2006年1月-2014年8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7例、平均年龄49.5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女性∶男性比例为1.17∶1,167例患者中75.6%存在疼痛症状,40.1%存在感觉障碍,34.9%存在运动障碍,4.4%合并有大小便功能障碍。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中有120例神经鞘瘤,34例脊膜瘤,其他类型肿瘤相对较少。神经鞘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3±1.3岁,脊膜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5±2.6岁;神经鞘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脊膜瘤患者女性∶男性比例为5.8∶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鞘瘤好发于胸腰段(47.9%),脊膜瘤好发于胸段(35.3%)。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的根性疼痛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67.5%和35.3%,感觉障碍症状为28.2%和76.5%,肌力减退症状为25.6%和73.5%,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1,P〈0.001,P〈0.001)。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的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肿瘤体积在10cm3以内的亚组分析中,神经鞘瘤的平均体积为(3.5±2.2)cm^3,脊膜瘤的平均体积为(2.3±1.8)cm^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主要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为主。脊膜瘤的平均发病年龄比神经鞘瘤大;神经鞘瘤好发于胸腰段,脊膜瘤好发于胸段;神经鞘瘤的症状以根性疼痛为主,脊膜瘤的症状以感觉和运动障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病理类型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常规和动态增强MRI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新雅 王小宜 +1 位作者 陈宇 陈常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和动态增强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组织学诊断和肿瘤富血管度的评价。方法使用10TeslaMRI系统(MagnetomImpact,Siemens)对114例髓外硬膜下肿瘤进行常规扫描,对常见肿瘤(神经鞘... 目的探讨常规和动态增强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组织学诊断和肿瘤富血管度的评价。方法使用10TeslaMRI系统(MagnetomImpact,Siemens)对114例髓外硬膜下肿瘤进行常规扫描,对常见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的MRI征象进行等级相关和回归系数分析,同时对23例肿瘤进行SE(200/15)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分析CERT曲线类型。结果得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偏回归方程式,回代结果表明诊断正确率为813%。CERT曲线Ⅰ、Ⅱ、Ⅲ型多见于血管母细胞瘤和脊膜瘤,Ⅳ、Ⅴ型多见于神经类肿瘤。结论常规MRI能鉴别大多数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性质,动态增强MRI有助于肿瘤定性诊断和肿瘤富血管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成像 动态增强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宗少晖 高太行 +4 位作者 李兵 张冉 李书振 杨渊 杨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63-3166,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5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和同期行非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结...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5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和同期行非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住院时间短(P=0.02<0.05),术后并发症少(P=0.04<0.05),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非显微组(P=0.037<0.05)。2组远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近期疗效优于非显微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显微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原发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明 丁仕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2-552,556,共2页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诊断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别永晨 仲盛惟 +4 位作者 柳翔云 刘小臻 寇建强 孙元亮 郑修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两种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对比分析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两种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7例采用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B组8例采用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7d、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术后7d、3个月、6个月的CT检查评估椎板的骨吸收、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种方式均可对肿瘤进行良好的暴露和完整切除。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8.1±2.9个月,B组为8.6±3.0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总花费均小于A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7d、6个月的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1例患者术后趾感觉过敏,1周后消失;A组1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6个月时,A组7例患者回植椎板均未完全骨融合,B组8例患者肌蒂侧椎板均完全骨融合;A组7例观察到骨吸收,B组8例未发现骨吸收。结论: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花费降低,并在减少骨坏死、骨吸收和加速骨融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椎板成形术 肌蒂 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宇 王小宜 王焕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髓外硬膜下各类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着重在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的鉴别)。材料和方法:对已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1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表现用各种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结果:神经类肿瘤多呈长T1长T2信... 目的:探讨MRI对髓外硬膜下各类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着重在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的鉴别)。材料和方法:对已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1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表现用各种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结果:神经类肿瘤多呈长T1长T2信号,易有坏死/囊变、斑点征、脊髓受压水肿、可跨越椎间孔、多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其中神经鞘瘤易囊变,仅跨越单个椎间孔,神经纤维瘤常多发和跨越多个椎间孔。脊膜瘤多呈等T1稍长或等T2信号,较均匀性一般强化和脊膜征,不跨越椎间孔,无脊髓受压水肿。结论:MRI能对大多数肿瘤进行初步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磁共振成像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肿瘤的MRI诊断(附70例图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幼铨 安宁豫 +3 位作者 高元桂 梁燕 桂玉山 施亚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1年第4期65-67,共3页
我院自1989年11月至1990年8月对70例椎管肿瘤进行了MRI检查,现加以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一般资料70例椎管肿瘤病人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在8~79岁之间。按病变部位分,颈段19例、颈胸段9例、胸段18例、胸腰段7例、腰... 我院自1989年11月至1990年8月对70例椎管肿瘤进行了MRI检查,现加以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一般资料70例椎管肿瘤病人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在8~79岁之间。按病变部位分,颈段19例、颈胸段9例、胸段18例、胸腰段7例、腰段8例,腰骶段4例、骶段5例。其中,髓内肿瘤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MRI 髓外硬膜下肿瘤 星形细胞瘤 胸段 颈段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血管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
9
作者 方绍明 樊长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0年第1期16-17,共2页
本文对1988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25例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女15例,男10例,年龄8~61岁,30岁以上青壮年16例。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10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圆椎马尾部4例。髓内肿瘤7例,髓外硬膜下肿瘤9例,硬膜外肿瘤9例... 本文对1988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25例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女15例,男10例,年龄8~61岁,30岁以上青壮年16例。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10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圆椎马尾部4例。髓内肿瘤7例,髓外硬膜下肿瘤9例,硬膜外肿瘤9例。其中复发肿瘤10例。全部病例取矢状面T<sub>1</sub>及T<sub>2</sub>加权像及横断面T<sub>1</sub>加权像,有5例加做冠状面T<sub>1</sub>加权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MRI 髓外硬膜下肿瘤 胸段 颈段 神经鞘瘤 星形细胞瘤 等信号 室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