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腰椎生物力学变化对弧形髋臼截骨术进行术前规划
1
作者 许世森 鲁宁 +1 位作者 许平 李文金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 研究患者在慢走步态中单腿支撑中期相的受力环境下L1~5、纤维环与髓核的应力分布情况,确定弧形髋臼截骨术中截骨块的最佳矫正角度,为临床手术提供个体化方案。方法 利用CT扫描获取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DICOM数据,构建三... 目的 研究患者在慢走步态中单腿支撑中期相的受力环境下L1~5、纤维环与髓核的应力分布情况,确定弧形髋臼截骨术中截骨块的最佳矫正角度,为临床手术提供个体化方案。方法 利用CT扫描获取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DICOM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建模软件划分出皮质骨、松质骨以及软骨,利用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患者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 edge angle, LCEA)和前方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er edge angle, ACEA)均为15°,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术截骨过程,分别得到LCEA=15°、25°、35°、45°以及ACEA=15°、25°、35°、45°共计16组模型。对比分析模型感兴趣区域应力差异,同时与患者术前、健康志愿者对比,得出最佳手术方案。结果 腰椎所受应力随着LCEA和ACEA角度增大而减小,其中LCEA=35°、ACEA=35°模型L1~5、髓核与纤维环所受应力最小,之后所受应力随着角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利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得到LCEA与ACEA的最佳矫正角度,本文方法对不同患者提高弧形髋臼截骨术手术精准度和手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发育不良 弧形髋臼截骨术 -盆-腰椎模型 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许世森 鲁宁 +1 位作者 许平 李文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922,共7页
目的建立健康志愿者、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手术前后股骨-骨盆-腰椎模型,研究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4名DDH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名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DICOM数据... 目的建立健康志愿者、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手术前后股骨-骨盆-腰椎模型,研究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4名DDH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名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DICOM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在Geomagic中采用偏移命令划分皮质骨与松质骨,在SolidWorks中添加腰椎软骨、骶髂关节、耻骨联合等软骨,在ANASYS中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步态为慢走中的单腿支撑中期相。分析对比DDH患者手术前后腰椎生物力学变化,将患者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数据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建立了4组患者和1组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模型,模型在各工况下结果均在所参考的文献范围内,证明模型有效。患者术后腰椎、股骨颈、纤维环与髓核所受应力远小于患者术前的状态,患者术后腰椎、股骨颈、纤维环与髓核所受应力与健康志愿者相近。结论弧形髋臼截骨术在治疗DDH后会显著降低腰椎、椎间盘所受应力,纤维环与髓核受力也更加均匀,说明弧形髋臼截骨术会将患者调整到健康状态。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DDH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发育不良 弧形髋臼截骨术 -盆-腰椎模型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nese髋臼截骨术术前规划中骨盆建模对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昊 许平 +3 位作者 鲁宁 彭金海 王瑞昌 鲍胜亮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究在Bernese髋臼截骨术的术前规划中不同建模完整程度对髋臼应力分布和截骨最佳角度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照建模完整程度不同建立两个模型,模型1包括患侧髋骨和股骨,模型2包括完整骨盆及患侧股骨。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在Bernese髋臼截骨术的术前规划中不同建模完整程度对髋臼应力分布和截骨最佳角度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照建模完整程度不同建立两个模型,模型1包括患侧髋骨和股骨,模型2包括完整骨盆及患侧股骨。对比分析两个模型单腿站立情况下髋臼软骨接触压力、面积和分布情况,并模拟截骨,分析两种建模方式对术前规划结果的影响。结果术前模型2相比模型1接触压力大、接触面积小,并且分布更靠近髋臼月状面上边缘。比较11个术后方案,模型1的接触压力变化幅值和最佳截骨角度均小于模型2。结论建模完整程度只有患侧髋骨和股骨的术前分析结果会低估应力集中程度和误判应力集中点的位置,并且其最佳截骨旋转角度结果较小。研究结果为截骨术前规划建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截骨术 关节发育不良 规划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髋臼截骨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翔 陈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为髋臼周围截骨术中截骨线的确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8例成年人骨盆的CT图像标本,利用Mimics软件进行CT图像的三维重建,并在三维CT图像标本上模拟髋臼周围截骨术,成功完成后测量髂骨截骨线、坐骨截骨线、髂骨后柱截骨线的长... 目的为髋臼周围截骨术中截骨线的确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8例成年人骨盆的CT图像标本,利用Mimics软件进行CT图像的三维重建,并在三维CT图像标本上模拟髋臼周围截骨术,成功完成后测量髂骨截骨线、坐骨截骨线、髂骨后柱截骨线的长度以及各截骨线起始点与骨盆解剖标志的相互关系。结果髂骨截骨线长度为(50.96±7.09)mm,坐骨截骨线长度为(36.46±5.92)mm,髂骨后柱截骨线长度为(55.28±6.42)mm。髂骨截骨线与髂骨后柱截骨线夹角为120.21°±5.96°,坐骨截骨线与髂骨后柱截骨线的夹角为115.49°±6.46°,髂骨后柱截骨线与四边板的夹角为60.31°±4.96°。安全成功的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含了截骨线与解剖标志的对应关系。髂骨截骨线的止点距髂耻线的垂直距离为(11.98±5.26)mm,坐骨截骨线距髂耻线的垂直距离为(45.08±8.59)mm,髂骨后柱截骨线至坐骨大切迹的垂直距离为(18.52±6.49)mm。结论三维模拟截骨测量可很好地显示截骨线的长度和角度以及截骨线与骨盆相应解剖标志之间的关系,为髋臼周围截骨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测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 解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周围截骨术对站立位下骶髂关节受力的影响
5
作者 周陶勇 韩谢川 +2 位作者 鲁宁 李文金 唐浩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建立患者简化盆骨模型并模拟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探究PAO对站立位下骶髂关节受力的影响。方法对患者髋关节模型前方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er edge angle,ACEA)与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 edge a... 目的建立患者简化盆骨模型并模拟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探究PAO对站立位下骶髂关节受力的影响。方法对患者髋关节模型前方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er edge angle,ACEA)与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 edge angle,LCEA)进行调节,得到除术前的27个模拟术后模型。在单腿和双腿站立两种情况下,对各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探究骶髂关节软骨受力变化规律与分布情况,并结合髋关节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腿站立时,正常人骶髂关节软骨最大应力为18.2 MPa,随着ACEA增大,患者骶髂关节软骨von Mises应力从34.5 MPa降低到19.8 MPa,骶髂软骨整体应力呈现下降趋势。髋臼软骨最大von Mises应力从4.767 MPa降低到2.7 MPa。但在ACEA=36°前,髋臼软骨整体应力呈现下降趋势;在ACEA=36°后开始增大,应力分布明显改善。双腿站立时,患者病侧骶髂关节软骨最小von Mises应力为2.8 MPa,最大von Mises应力为6.5 MPa。正常侧受力未有太大变化,双侧受力差值逐渐减小。结论PAO不仅能使髋关节受力情况得到改善,也能使骶髂关节的受力情况得到好转,但是骶髂关节的改善规律和髋关节并不相同。在手术前,根据髋关节与骶髂关节进行综合性规划,能为医师手术做参考,对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治疗得到更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骶髂关节 应力 站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阳春 余世明 +5 位作者 黄少华 長谷川幸治 関泰輔 詹科 徐掭发 盛璞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ERAO)治疗后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再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THA术的24例DDH患者。... 【目的】回顾性分析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ERAO)治疗后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再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THA术的24例DDH患者。这些患者均曾应用ERAO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或间隔102~269(197.9±51.48)个月后,再次进行THA术。24例患者(25髋),其中男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4岁,其中3例取下股骨头进行大块骨移植,塑形与髋臼上缘匹配后,进行松质骨螺钉固定,7例予以少量小碎骨打压植骨。术后严格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则通过拍摄术前与术后骨盆前后位,患髋正侧位,观察假体位置、Sharp角等以及有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2~145(93.7±24.38)个月。术后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THA术前(52.1±9.3)分提高至(85.5±6.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ERAO术前sharp角为47~58(54.4±3.7)°,ERAO改善为(44.9±2.8)°(P〈0.05),到THA术前sharp角平均为(45.8±2.3)°,术后为(32.5±3.1)°,与THA术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结论】ERAO大大矫正了DDH患者髋臼畸形程度,增大了股骨头的覆盖面并纠正了异常的受力模式,延缓了股骨头坏死及骨性关节炎的进展。对其再次行THA术,术中大多无需骨块移植,术后康复时间短,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先天性 偏心旋转(ERAO) 关节置换(T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评价
7
作者 费琴明 陈统一 +3 位作者 姚振均 姜晓幸 夏庆 张光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134,共4页
目的 评价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用Harris评分和测量X线髋臼指数来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和髋臼 股骨头解剖关系的变化。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 8... 目的 评价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用Harris评分和测量X线髋臼指数来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和髋臼 股骨头解剖关系的变化。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 80± 7.7)分提高到 ( 95± 1.8)分 ,主要表现为疼痛明显改善。X线显示髋臼CE角、AC角、AHI获得明显改善 ,但HLI没有变化。所有病例没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能较好地重建髋臼和股骨头的解剖关系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部疼痛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 Tagawa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态周期中髋关节软骨应力分布对弧形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鲍圣亮 许平 +3 位作者 鲁宁 王瑞昌 田昊 彭金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2-617,623,共7页
目的研究在完整步态周期受力环境下髋关节周围软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探求弧形髋臼周围截骨术(curved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CPO)术中所截骨块的最佳矫正角度,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1名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 目的研究在完整步态周期受力环境下髋关节周围软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探求弧形髋臼周围截骨术(curved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CPO)术中所截骨块的最佳矫正角度,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1名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DDH)患者和1名健康志愿者骨盆及股骨近端DICOM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划分蒙罩的方法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并为有限元模型赋予材料属性。对DDH模型模拟CPO,调整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 edge angle,LCEA)和前方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er edge angle,ACEA),共得到100个不同的术后模型。根据完整步态周期中的髋关节受力情况为模型分别施加载荷,分析对比术前、术后和正常髋臼软骨的受力变化。结果DDH模型模拟术后髋臼软骨在完整步态周期中脚跟落地相、开始单腿支撑相、单腿支撑中期相、单腿支撑结束相、双腿支撑相的最小接触应力峰值分别为5.273、6.128、7.463、6.347、6.582 MPa,分别比术前减少了2.159、2.724、2.249、2.164、2.119 MPa;术后头臼接触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但仍小于正常志愿者。结论利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得到LCEA和ACEA的最佳矫正角度,对不同患者模拟CPO手术对提高手术精准度和手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发育不良 弧形周围 接触应力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球面软骨层的动步态接触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飞 徐澍民 陈荷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4385-14391,共7页
数值分析已应用于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模拟中,以模拟增生性髋关节接触应力集中的改善。由于很难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中分割软骨层,因此假定髋关节模型为简单的... 数值分析已应用于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模拟中,以模拟增生性髋关节接触应力集中的改善。由于很难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中分割软骨层,因此假定髋关节模型为简单的完美球窝形关节。通过数值模拟接触分析来阐明球面软骨层建模方法,模拟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动步态的软骨层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并通过旋转截骨段模拟髋臼周围截骨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球面软骨层模型中观察到相对连续的接触压力分布和较低的峰值接触压力,球面软骨层建模方法能合理地反映软骨层接触压力。髋臼周围截骨术后能明显改善软骨层接触压力分布,从而为髋臼周围截骨术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球面软 数值模拟 接触分析 接触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会法 黄鲁豫 +6 位作者 雷伟 沙佳 李超 徐超 严亚波 李天清 张春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辅助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s,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髋前侧及大粗隆前上入路髋关节镜技术完成16例(17髋)关节镜下增生滑膜刮除,股骨头圆韧带切除,髋...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辅助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s,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髋前侧及大粗隆前上入路髋关节镜技术完成16例(17髋)关节镜下增生滑膜刮除,股骨头圆韧带切除,髋臼底脂肪组织清理,髋臼横韧带松解,盂唇成形术,术毕髋屈曲外展位管型石膏外固定。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12个月时,如果髋臼角>25°二期行髋臼囊外截骨成形、股骨旋转(内翻、短缩)截骨等治疗。随访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测量患儿骨盆髋臼角并进行Mckay和Severin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2 min(22~36 min),术中出血平均13.8 ml(10~25 ml),平均住院4.2 d(3~5 d)。16例(17髋)随访60~132个月(中位数91个月),按Mckay标准,优16髋,良1髋,优良率100%,按Severin标准,Ⅰ级13髋,Ⅱ级2髋,优良率88.2%(15/17)。结论髋关节镜技术可以使髋关节有效复位、刺激髋臼软骨发育,必要时配合行二期髋臼囊外截骨成形、股骨截骨(旋转、内翻、短缩)是治疗年龄<18个月DDH的有效方法。盂唇外2/3切开的手术方式,保留内缘完整,能有效防止术后再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发育性关节脱位 髋臼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