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固定器与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阎庆明 孔令英 刘瑞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5期1264-1265,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与髋动力螺钉(DHS)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7例(EF组),闭合复位有限切开DHS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DHS组),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与髋动力螺钉(DHS)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7例(EF组),闭合复位有限切开DHS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DHS组),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EF组与DHS组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局部并发症,EF组主要为针道感染,DHS组主要为骨折远端内移。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疗效与DHS近似,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尤其适合拒绝输血的患者。但术后护理负担较重,针道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力臂式外固定器 髋动力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雄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10-1711,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1-2],多见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螺钉内固定、接骨板内固定、防旋髓内钉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哪种术式最合理尚无定论。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在本院治疗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1-2],多见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螺钉内固定、接骨板内固定、防旋髓内钉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哪种术式最合理尚无定论。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在本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螺钉(DHS)治疗并随访,我们的经验表明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与DHS相比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固定 髋动力螺钉 股骨近端 治疗 对比研究 人工关节置换术 接骨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季英楠 阿良 +1 位作者 赵忠海 邓纯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821,82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A2.1型15例)和外侧壁危险型组(n=35,AO31A2.2型19例,AO31A2.3型16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外侧壁骨折。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外侧壁稳定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外侧壁危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侧壁稳定型组术中仅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而外侧壁危险型组术中10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3例并发外侧壁骨折。外侧壁稳定型组术前X线上测量外侧壁厚度为(28±6.2)mm,明显高于外侧壁危险型组[(22±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50例,FRS评分:外侧壁稳定型组(76.5±7.9)分,外侧壁危险型组(64.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侧壁厚度和骨折分型是影响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并发继发性外侧壁骨折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髋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动力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沈杰 黄强 +3 位作者 谢肇 王序全 马树枝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95-210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 PCCP)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采用PCCP和DHS内固定治疗且获...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 PCCP)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采用PCCP和DH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年龄≥6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HS组67例,包括男性27例,女性40例,年龄60~106岁,平均81.3岁。按AO分型,A1型17例,A2型43例,A3型7例。PCCP组76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46例,年龄61-100岁,平均80.7岁。按AO分型,A1型20例,A2型47例,A3型9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CP组和DHS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术前ASA评分、术后输血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较DHS组在手术时间[(50.45±16.22)min vs(76.04±13.30)min]、术中出血量[(43.33±16.49)mL vs(240.00±108.56)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2.38±5.37)g/Lvs(15.73±5.80)g/L]、住院时间[(9.95±4.13)d vs(16.15±6.34)d]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12-28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PCCP组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等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PC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稳定等优点,在手术创伤、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经皮加压钢板 动力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曾超 王一任 +4 位作者 魏捷 高曙光 杨土保 孙振球 雷光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15,共10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至2011年12月5日。收集PFNA与DHS固定比较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0。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958例患者,其中PFNA组475例,DHS组483例。资料分析显示,PFNA固定与DHS固定比较,手术时间缩短[WMD=-21.38,95%CI(-33.050,-9.26),P<0.05]、术中失血量减少[WMD=-176.36,95%CI(-232.20,-120.52),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RR=0.46,95%CI(0.31,0.70),P<0.05]、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降低[RR=0.27,95%CI(0.11,0.62),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能缩短平均手术时间,减少平均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PFNA在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后骨折发生率、髋内翻发生率、术后浅表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上要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霖 马元琛 +3 位作者 唐勇 杨睿 程志安 沈慧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3例。骨折和骨质疏松分别按Evans、Singh标准分类。失败的评价标准为复位不良,加压螺钉穿出股骨头,髋内翻&...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3例。骨折和骨质疏松分别按Evans、Singh标准分类。失败的评价标准为复位不良,加压螺钉穿出股骨头,髋内翻>100°,加压钉滑动加压超过20mm,螺钉松动或金属物断裂。结果:随访1个月~2年,共发生失败病例26例(15.0%),50~69岁5例,70~79岁13例,80岁以上8例;稳定骨折16例,不稳定骨折10例;骨质疏松Ⅰ级16例,Ⅱ级6例,Ⅲ级4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率随着年龄和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在70岁以上及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中,不宜首选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螺钉(DHS) 内固定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臣校 苏培基 +1 位作者 黄星垣 郑雨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1461-1462,共2页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6例。结果56例患者全部随访,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5个月,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6例。结果56例患者全部随访,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5个月,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螺钉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部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易先宏 陈红卫 潘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行生物力学测试。在持续加载负荷(0.2、0.4、0.6、0.8、1.0、1.2和1.4 kN)后测量骨折端分离移位程度以反映内植物的稳定性。每个标本重复加载5次,计算其平均值后绘制载荷-距离曲线,并计算刚度值。设定最初载荷为1.4 kN,加载速度10 N/s,每次加载600 N,当压力逐渐增加至最高值时停止,维持10 s后压力逐渐减小至0 N。记录内固定失败时加载的最大压力值作为内植物最大强度。结果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测试,内固定物均无断裂。在不同负荷下DHS组位移变化值与刚度值平均值分别为(3.92±2.21)mm和(215.28±58)N/mm;PFN组分别为(4.22±1.80)mm和(197.06±34.20)N/mm,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PFN组为钉尾端发生新的骨折;DHS组均为钢板远端皮质螺钉处发生骨折,并无螺钉切出股骨头。PFN组内固定失败时平均载荷为(4 312±560)N,DHS组(3 954±520)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强度及轴向稳定性上并无本质性差别。临床上需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治疗中应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对于难以解剖复位者要力争恢复内后侧骨皮质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骨折 生物力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周业松 张道前 +1 位作者 邵卫东 朱爱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38-2740,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2003—2007年用DHS内固定治疗的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原因。结果 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为:髋内翻畸形8例...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2003—2007年用DHS内固定治疗的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原因。结果 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为:髋内翻畸形8例,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5例,螺钉断裂2例,DHS穿出股骨头、颈2例,钢板断裂1例。其中骨折分型EvansⅡ型2例,ⅢA型10例,ⅢB型3例,Ⅳ型3例;骨质Singh指数4级以上者7例,3级以下者11例;术中拉力螺钉置入位置不当者6例;术后3个月内即完全负重行走者12例,3个月后完全负重行走者6例。结论骨折不稳定、骨质疏松、DHS适应证选择不当、拉力螺钉位置不良及术后过早负重等是引起DHS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重视内固定物的选择、注重内侧骨折块的复位固定、准确放置拉力螺钉,术后避免过早负重可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正兵 高梁斌 +2 位作者 李健 谢清华 付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DHS治疗的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除围手术期死亡2例外,其余5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优24例,良22例,中8例,差3例,优良率8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DHS治疗的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除围手术期死亡2例外,其余5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优24例,良22例,中8例,差3例,优良率81%。结论:70~90岁老年人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极高危人群;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DHS是一种比较快捷、安全、有效和容易掌握的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螺钉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晨 郭京聚 +1 位作者 宋爱国 唐立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 总结动力髋螺钉 (DynamicHipScrew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 方法  5 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 (A1型 2 7例 ,A2 型 2 0例 ,A3 型 7例 )。 结果 经 4~ 36个月平均 7个月随访疗效满意。 结论 术中... 目的 总结动力髋螺钉 (DynamicHipScrew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 方法  5 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 (A1型 2 7例 ,A2 型 2 0例 ,A3 型 7例 )。 结果 经 4~ 36个月平均 7个月随访疗效满意。 结论 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 ;标准的粗螺钉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螺钉 手术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功能锻炼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结合尖顶距值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茂 刘军 +2 位作者 宋文超 符孔龙 郑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91-3593,共3页
目的:探讨尖顶距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5例,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滑动螺钉位置,观察切口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尖顶距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5例,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滑动螺钉位置,观察切口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螺钉断裂、滑动螺钉切出股骨头、髋部畸形以及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9~24个月随访,平均16.3个月。按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24例,良1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4.4%。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滑动螺钉切出股骨头。2例出现股骨近端螺钉断裂。2例出现轻度髋内翻畸形。其中9例患者拒绝取出内固定,随访20~24个月,DHS位置无变化。结论:应用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提高手术技能、合理选择手术患者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滑动螺钉,固定可靠,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动力螺钉 尖顶距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燕明 雷昱 +1 位作者 唐程 胡建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普通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的头颈拉力螺钉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新型拉力螺钉,其主要特点是前端螺纹部分可以扩张,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其各项性能参数,并与普通DHS进行比较。方法:将具有可扩张翼型...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普通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的头颈拉力螺钉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新型拉力螺钉,其主要特点是前端螺纹部分可以扩张,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其各项性能参数,并与普通DHS进行比较。方法:将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固定(实验组A1、B1、C1),普通动力髋螺钉(对照组A2、B2、C2)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进行抗轴向压缩试验、抗扭转试验以及抗拔出试验。结果:在轴向压缩实验结果:t=6.067,P=0.02<0.05。扭转实验中,t=2.792,P=0.038<0.05。在最大轴向拔出力实验中,t=7.798,P=0.01<0.05。结论: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固定的转子间骨折模型,在抗轴向压力、抗扭转以及抗拔出三个方面均较普通DHS固定的转子间骨折模型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动力螺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汉明 陆炳刚 +2 位作者 谢惠缄 张建民 黄玉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541-542,共2页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在治疗各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5 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固定 ,10 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AO角钢板固定 ,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 :行动力髋...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在治疗各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5 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固定 ,10 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AO角钢板固定 ,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 :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有 45例患者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4年 ,功能评定标准优36例 ,良 7例 ,差 2例 (均为逆转子骨折 ) ,优良率为 95 6 % ;行AO角钢板内固定的 86例患者获得半年以上的随访 ,优良率达 95 0 % ,其中术中并发症为 3 8%。结论 :两种内固定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但动力髋螺钉无有效的抗旋转作用 ,适用于Ⅰ ,Ⅱ ,Ⅳ型骨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螺钉 AO角钢板 内固定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结合CPM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卢则陈 高恩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结合持续性被动运动(CPM)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后3d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结合CPM机行下肢各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疗效优26例、良9例、差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结合持续性被动运动(CPM)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后3d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结合CPM机行下肢各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疗效优26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97.2%。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脱位。1例EvansⅢ型发生轻度髋内翻。结论采用DHS结合下肢CPM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螺钉 内固定 持续性被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附48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伍中庆 苏培基 +2 位作者 李兆青 吴俊哲 吴宇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7-778,共2页
采用钛合金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治疗效果满意。作者就钛合金动力髋螺钉的优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 钛合金 动力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治疗失败14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玉 王爱国 李兴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9-1210,共2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动力螺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世波 王礼跃 +3 位作者 张力 李涛 郑斌 常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前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8月,对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良:术前重视骨牵引治疗提高骨折复位满意率;术前标示切口,从股骨上段外侧稍偏后入路便于术... 目的比较改良前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8月,对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良:术前重视骨牵引治疗提高骨折复位满意率;术前标示切口,从股骨上段外侧稍偏后入路便于术中操作;切口周围将无菌单与皮肤缝线固定保护伤口预防感染;应用撑开器显露伤口,避免人为拉钩;借助导向标示针提高穿针准确率;术后根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术中骨折复位和空心螺钉安置的满意情况选择正确的负重时机。与2003年6月~2005年4月采用传统的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进行比较。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2组术前骨牵引率、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术中定位导针穿针次数、术中穿针后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随访时间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改良组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95.5%(42/44)vs.76.9%(30/39),χ2=6.176,P=0.013],穿针次数([1.4±0.4)次vs.(4.5±1.2)次t,=-16.163,P=0.000],术中穿针后X线暴露次数([4.5±1.3)次vs.(10.5±1.5)次t,=-19.523,P=0.000],术中出血量([186±28)ml vs.(412±36)mlt,=-32.110,P=0.000],手术时间([85±16)min vs.(118±17)mint,=-9.107,P=0.000],术后引流量([78±18)ml vs.(112±16)mlt,=-9.046,P=0.000],并发症发生率[0%(0/44)vs.17.9%(7/39),P=0.004],术后12周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6.9±1.8)分vs.(5.3±1.3)分t,=4.589,P=0.000]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提高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提高术中穿针准确率及降低患者X线摄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螺钉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黎明 孙锋 吴耀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7例,ⅢA型30例,ⅢB型2例,Ⅳ型31例,Ⅴ型1例。结果:所有病例经过1 ̄3年随访,优70例,良10例,差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7例,ⅢA型30例,ⅢB型2例,Ⅳ型31例,Ⅴ型1例。结果:所有病例经过1 ̄3年随访,优70例,良10例,差2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无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手术操作不当造成内固定失败1例。结论: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标准技术操作、术后正确的康复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动力螺钉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为民 王平 +1 位作者 杨万起 宁智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股骨 粗隆间骨折动力螺钉内固定术 DHS 康复疗法 药物治疗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