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手术方式在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李潮 张杰 +10 位作者 史龙彦 张辉 宋东建 苏萌 汪奇 赵昀政 尹梦雯 邹鑫磊 梁鹏伟 高晓斌 刘秋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比较骨盆三联截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A)、单纯骨盆三联截骨(B)及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C)3种手术方式治疗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目的:比较骨盆三联截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A)、单纯骨盆三联截骨(B)及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C)3种手术方式治疗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44例(44髋),年龄6~14岁。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C 3组。术前及术后采用X射线片测量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和Severin髋关节影像学评级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术后2 a, 3组Mckay功能优良率和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 a、2 a A、B组AI小于C组,CE角大于C组;3组术后各时间点AI均较术前减小,CE角均较术前增大(P<0.05)。结论:3种术式术后髋关节功能(Mckay评分)和影像学优良率(Severin分级)无差异,但骨盆三联截骨联合/单纯术式在髋臼形态矫正(AI、CE角)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大龄儿童 骨盆三联截骨 SALTER骨盆截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石膏固定术后髋臼残余发育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唐兹诞 杨涵 +5 位作者 陈新好 康晓鹏 徐涛涛 谢睿 马娜 周游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石膏固定术后髋臼残余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 RAD)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石膏固定术后髋臼残余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 RAD)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年龄<24个月、行石膏固定术治疗的DDH患儿临床资料, 以患髋作为研究对象(共169髋)。根据末次随访X线片结果, 将患髋分为RAD组(n=44)与非RAD组(n=12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既往吊带治疗史、侧别)、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前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 IHDI)分级、股骨头骨化核发育情况]、术后48 h磁共振资料[盂唇内翻情况、股骨头到三角软骨的距离(femoral head to tricartilage distance, FTD)、软骨髋臼指数(cartilage acetabular index, CAI)、软骨覆盖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影响因素, 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 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预测DDH患儿石膏固定术后RAD的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 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共169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 44髋(26.1%)发生RAD, 根据IHDI分型:Ⅱ型51髋、Ⅲ型75髋、Ⅳ型43髋;102髋行闭合复位, 67髋行切开复位;43髋既往有吊带治疗史;67髋盂唇内翻;114髋术前出现骨化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AD组与非RAD组手术年龄[13.00(8.00, 17.00)个月比9.00(7.00, 15.00)个月]、IHDI分级(Ⅱ/Ⅲ/Ⅳ级:12/13/19比39/56/74)、盂唇内翻(26/44比41/125)、术前AI[(39.59±0.65)°比(36.11±0.58)°]、FTD [2.5(1.4, 3.2) mm比1.5 (0, 1.9) mm]、CAI [17.00(13.00±20.50)°比12.00(8.25±15.00)°]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I>16.5°(OR=1.112, 95%CI:1.029~1.201)、术前AI>39.5°(OR=1.105, 95%CI:1.023~1.194)是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I、术前AI预测DDH石膏固定术后RAD的灵敏度分别为0.523、0.568;特异度分别为0.824、0.696;AUC分别为0.726, 0.655。将DDH患儿石膏固定术后RAD的独立影响因素作为指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 内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745。结论 DDH患儿术前AI>39.5°、CAI>16.5是术后RAD的独立危险因素;CAI联合术前AI对术后RAD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DH患儿石膏固定术后RAD的Nomogram预测模型, 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DDH石膏手术后RA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石膏 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预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学龄前患儿Salter骨盆截骨术后中至重度疼痛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乔宝江 赵龙德 +1 位作者 杨泽雯 张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分析学龄前患儿Salter骨盆截骨术后48 h内中至重度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择期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23例,根据患儿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将患儿分为两组:中至重度疼痛组(疼痛评... 目的分析学龄前患儿Salter骨盆截骨术后48 h内中至重度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择期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23例,根据患儿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将患儿分为两组:中至重度疼痛组(疼痛评分≥4分,n=51)和轻度疼痛组(疼痛评分<4分,n=72)。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alter骨盆截骨术后48 h内中至重度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疼痛发生的概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与中至重度疼痛组比较,轻度疼痛组麻醉方式联合骶管阻滞明显增多,PCIA使用明显增多,居住地海拔明显增高,月龄明显增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方式联合骶管阻滞、镇痛方式选择PCIA、居住地为高海拔地区以及月龄增大是中至重度疼痛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观测值为9.250(P=0.322)。以预测概率P=0.602作为阈值,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中至重度疼痛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0%、77.8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 0.765~0.908)。结论麻醉方式联合骶管阻滞、镇痛方式选择PCIA、居住地为高海拔地区以及月龄增大是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48 h内中至重度疼痛发生的保护因素,以此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学龄前 中至重度疼痛 骶管阻滞 发育髋关节脱位 SALTER骨盆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时机与指征的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敬春 刘雁寒 +12 位作者 黎艺强 朱光辉 郭跃明 李明 康晓鹏 唐盛平 沈先涛 邵景范 陈顺有 蒋飞 李进 徐宏文 中国儿童骨科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4,共8页
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加髋人位石膏固定是治疗24月龄以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通用方法,但闭合复位后仍有约1/3的患儿存在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尽管骨盆截骨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加髋人位石膏固定是治疗24月龄以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通用方法,但闭合复位后仍有约1/3的患儿存在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尽管骨盆截骨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但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仍不明晰。本研究拟通过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探讨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征。研究设计拟纳入283例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包括观察组183例,手术组(采用骨盆截骨术)100例。手术组根据患儿年龄采用Salter、Pemberton、骨盆三联或髋臼周围截骨术。所有患儿随访10年,拟在DDH闭合复位后8个时间点(闭合复位术后1、2、3、4、5~6、7~8、9~10年以及10年以上)拍摄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 of wiberg,CEA)和Reimer指数(Reimer's index,RI),根据末次随访时正位X线片上髋关节Severin分级分为满意组(Severin分级为Ⅰ、Ⅱ级)和不满意组(Severin分级为Ⅲ、Ⅳ级),利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比较两组患儿AI、CEA、RI及Severin分级情况。这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可以为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发育不 脱位 先天性 闭合复位 残余髋臼发育不 截骨术 骨盆 临床方案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核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鲁婵 唐兹诞 +1 位作者 康晓鹏 周游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化核对6~24月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治疗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昆明市儿童医...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化核对6~24月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治疗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接受石膏固定术治疗的6~24月龄DDH患儿的髋关节临床资料。依据末次随访时患髋股骨头是否坏死分为: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Ⅰ~Ⅳ型)、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未见坏死);根据股骨头是否出现临床坏死分为临床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Ⅱ~Ⅳ型)、临床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Ⅰ型或未见坏死);根据手术年龄分为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和18~24月龄组。比较AVN(+)组与AVN(-)组患儿性别、患髋骨化核状态、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型、术前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值、外展角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DH术后发生AVN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对DDH术后发生AVN的诊断效能。对比临床AVN(+)组与临床AVN(-)组患髋的骨化核状态,分析骨化核状态对临床AVN的影响。对比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18~24月龄组患髋AVN发生率、临床AVN发生率、再脱位发生率、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RAD)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1髋。AVN(+)组54髋,AVN(-)组167髋。患髋中有骨化核者AVN发生率为18.1%(27/149),无骨化核者ANV发生率为37.5%(27/72),有骨化核者AVN发生率显著低于无骨化核者(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化核状态(OR=3.064,95%CI:1.486~6.319)、外展角度(OR=1.184,95%CI:1.110~1.264)、术前IHDI分型(OR=3.821,95%CI:1.465~9.968)是DDH术后发生AV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展角度预测DDH术后发生AVN的最佳截断值为63.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2,灵敏度为0.500,特异度为0.934。有骨化核者临床AVN发生率为14.1%,无骨化核者临床ANV发生率为26.4%,有骨化核者临床AVN发生率显著低于无骨化核者(P=0.026)。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18~24月龄组AVN发生率分别为20.0%、31.7%、46.1%,临床AVN发生率分别为11.3%、25.0%、26.1%,再脱位发生率分别为1.7%、8.3%、13.0%,RAD发生率分别为27.0%、45.0%、54.3%;3个手术年龄组间比较,AVN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4),但临床AVN发生率、再脱位发生率和RA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核状态、外展角度、术前IHDI分型是DDH患髋术后发生AVN的独立影响因素。骨化核出现对股骨头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AVN及临床AVN的发生率,但随着年龄增大,临床AVN发生率、再脱位发生率和RAD发生率增高,会导致相对不良的预后,因此建议在有复位指征时尽早进行DDH治疗,无需等待骨化核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桥蛋白与瘦素联合临床特征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乙勇 符凯 +1 位作者 洪聪 朱立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瘦素(leptin)联合临床特征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瘦素(leptin)联合临床特征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3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于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随访18个月。根据是否并发AVN分为AVN组(n=52)和无AVN组(n=78)。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髋侧别、脱位程度、内收肌松解情况、有无骨化核、血管分型、血管数量、股骨头灌注改变情况、术前髋臼指数),测量股骨头高度、前后径、左右径,检测血清OPN及瘦素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并发AV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股骨头左右径及前后径、血清OPN及leptin对于预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并发AVN的价值。结果AVN组和无AVN组中血管分型为Ⅰ型者分别为14例(14/52,26.92%)和6例(6/78,7.69%);股骨头灌注改变为B类者分别为28例(28/52,53.85%)和28例(28/78,35.90%);股骨头灌注改变为C类者分别为13例(13/52,25.00%)和4例(4/78,5.13%)。AVN组和无AVN组股骨头左右径分别为(1.65±0.26)cm和(1.88±0.25)cm;股骨头前后径分别为(1.74±0.32)cm和(1.95±0.29)cm;OPN分别为(11.36±3.72)μg/L和(6.52±2.17)μg/L;瘦素分别为(44.29±8.35)μg/L和(28.52±6.37)μg/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分型Ⅰ型、股骨头灌注改变为B类和C类、股骨头左右径≤1.782 cm、股骨头前后径≤1.856 cm、OPN≥8.049μg/L、瘦素≥38.075μg/L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并发AVN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左右径、股骨头前后径、血清OPN及瘦素预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并发AV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95%CI:0.788~0.914)、0.787(95%CI:0.711~0.863)、0.978(95%CI:0.959~0.997)、0.926(95%CI:0.884~0.967),灵敏度分别为0.788、0.673、0.885、0.788,特异度分别为0.769、0.692、0.833、0.795。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并发AVN可能与股骨头血管发育不成熟、闭合复位治疗后股骨头灌注差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测量股骨头左右径及前后径,并检测血清OPN和瘦素水平,为预测AVN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24月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鲁婵 马娜 +3 位作者 谢睿 陈新好 杨涵 康晓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2,共4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指髋关节结构及功能上的异常,其治疗目的在于恢复髋臼和股骨头的同心圆复位,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国内外对不同年龄段DDH患儿的治疗方式比较成熟,但对于18~24月龄DDH患儿...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指髋关节结构及功能上的异常,其治疗目的在于恢复髋臼和股骨头的同心圆复位,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国内外对不同年龄段DDH患儿的治疗方式比较成熟,但对于18~24月龄DDH患儿的治疗方式选择存在较大争议,由于疾病预后以及手术创伤、费用、时长等因素影响着治疗方式的选择,因此至今尚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闭合复位、单纯切开复位及骨盆截骨术,然而每种治疗方式下都有部分患儿存在严重并发症,如残余发育不良(residualacetabular dysplasia,RAD)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由于DDH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复杂,且18~24月龄这一年龄段髋臼发育的特殊性,如何选择适合不同患儿的手术方法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就18~24月龄DDH患儿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年龄段患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志群 楼跃 +5 位作者 唐凯 夏榕圻 范毓华 潘新华 黄禄基 林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以来本院采用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治疗的165例,192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其中男3例,女134例。双侧23... 目的:探讨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以来本院采用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治疗的165例,192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其中男3例,女134例。双侧23例,左侧79例,右侧67例。手术年龄18月~6岁63髋,6岁~12岁129髋。Tonnis分级,Ⅰ°12髋,Ⅱ°4髋,Ⅲ°95髋,Ⅳ°39髋。术中65髋使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7年,平均3年2个月。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询问有无髋关节疼痛、跛行,检查髋关节活动程度以及Trendelenburg征,术后优良率达92.71%。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观察头、臼形态和相互关系及测量CE角,术后优良率达91.66%。结论: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手术疗效满意,为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重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发育脱位 PEMBERTON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早期进行Pemberton截骨术后的足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徐超 严亚波 +4 位作者 赵天峰 张扬 赵雄 黄鲁豫 雷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研究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hip,DDH)患儿早期进行Pemberton截骨术(Pemberton’s pericapsular osteotomy,PPO)后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 目的研究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hip,DDH)患儿早期进行Pemberton截骨术(Pemberton’s pericapsular osteotomy,PPO)后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选取18名4岁前已行PPO的单侧DDH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时以18名同年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足底各分区接触面积百分比(CA%)、压强时间积分(胛I)和站立相各分期时间百分比(CT%),评估行走状态下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患者健肢相比,患肢在第2—5趾区PTI较高,在足跟内侧区PTI较低。与健肢和对照组相比,患肢第4、5跖骨区CA%较大,而第1、2跖骨区CA%较健肢小。与健肢和对照组相比,患肢前足离地期CT%增大,足跟着地期CT%减少,且总的触地时间更短。结论DDH患者在早期进行PPO后足底压力存在残余异常,临床中还需要长时间的强化康复治疗来矫正患者异常的足底压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Pemberton截骨术 足底压力 步态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志群 楼跃 +2 位作者 唐凯 潘新华 林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以来本院共收治了5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179例,206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9髋同时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560例中8例8髋为Salte...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以来本院共收治了5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179例,206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9髋同时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560例中8例8髋为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病例。临床随访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X线随访采用Severin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后优良率达97.0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达95.15%。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为早期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发育脱位 骨盆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会法 黄鲁豫 +6 位作者 雷伟 沙佳 李超 徐超 严亚波 李天清 张春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辅助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s,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髋前侧及大粗隆前上入路髋关节镜技术完成16例(17髋)关节镜下增生滑膜刮除,股骨头圆韧带切除,髋...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辅助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s,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髋前侧及大粗隆前上入路髋关节镜技术完成16例(17髋)关节镜下增生滑膜刮除,股骨头圆韧带切除,髋臼底脂肪组织清理,髋臼横韧带松解,盂唇成形术,术毕髋屈曲外展位管型石膏外固定。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12个月时,如果髋臼角>25°二期行髋臼囊外截骨成形、股骨旋转(内翻、短缩)截骨等治疗。随访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测量患儿骨盆髋臼角并进行Mckay和Severin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2 min(22~36 min),术中出血平均13.8 ml(10~25 ml),平均住院4.2 d(3~5 d)。16例(17髋)随访60~132个月(中位数91个月),按Mckay标准,优16髋,良1髋,优良率100%,按Severin标准,Ⅰ级13髋,Ⅱ级2髋,优良率88.2%(15/17)。结论髋关节镜技术可以使髋关节有效复位、刺激髋臼软骨发育,必要时配合行二期髋臼囊外截骨成形、股骨截骨(旋转、内翻、短缩)是治疗年龄<18个月DDH的有效方法。盂唇外2/3切开的手术方式,保留内缘完整,能有效防止术后再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发育髋关节脱位 髋臼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海冰 李明 +4 位作者 瞿向阳 曹豫江 周海 翁刘其 郑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男76例,女40例;左侧40例,右侧66例,双侧10例;年龄1.5~6.5岁,平均3.4岁;按Tonnis股骨头脱位程度:Ⅱ度6例,Ⅲ度72例,Ⅳ度38例,双侧脱位患儿首次手术后3~6个月行对侧手术。结果:术后随访2~4.6年,平均3.2年,临床随访结果按照Mckay功能评定标准,优75.40%,良19.84%,可3.97%,差0.79%,优良率95.24%,术后X线按照severin评分标准,优73.81%,良21.43%,可3.17%,差1.59%,优良率95.24%,术后有1例再脱位,1例半脱位,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技巧,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育髋关节脱位 SALTER骨盆截骨术 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母亲家庭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的调查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晓春 李辉 张秋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调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母亲对家庭护理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髋关节闭合复位术的患儿母亲6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总结其对... 目的调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母亲对家庭护理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髋关节闭合复位术的患儿母亲6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总结其对患儿术后家庭护理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66名患儿母亲对家庭护理知识的认知评分为(21.03±5.60)分,需求总均分为(36.00±2.73)分。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的母亲家庭护理知识的认知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64、2.794、12.466,均P<0.05)。不同出院时间的患儿母亲其家庭护理知识和对皮肤护理的认知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居住地的患儿母亲对家庭护理知识的需求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11,P<0.05)。结论护士应加强对患儿家长家庭护理知识的宣教,尤其重视文化程度较低、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和非城市居民的母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家庭护理 发育髋关节脱位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不同年龄股骨颈前倾角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季晓风 姚发轶 +1 位作者 陈伟 孙丹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 :了解小儿发育性髋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变化规律。方法 :手术过程中对 2~ 16岁髋脱位患者 12 9例共 15 1髋股骨颈前倾角进行实际测量。结果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股骨颈前倾角 2岁时(43± 13)°,随着年龄的增长 ,前倾... 目的 :了解小儿发育性髋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变化规律。方法 :手术过程中对 2~ 16岁髋脱位患者 12 9例共 15 1髋股骨颈前倾角进行实际测量。结果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股骨颈前倾角 2岁时(43± 13)°,随着年龄的增长 ,前倾角逐渐增大 ,10岁达 (6 3± 15 )°,以后不再增加。结论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股骨颈前倾角随发育增大 ,一般不超过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股骨颈前倾角 儿童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瑞江 马承宣 李浩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 2 4例 3 2个髋关节 ,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 ,将其分为 5型。结果 :Ⅰ型股骨头坏死 9个髋 ,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 2 4例 3 2个髋关节 ,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 ,将其分为 5型。结果 :Ⅰ型股骨头坏死 9个髋 ,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正常。Ⅱ型 2个髋 ,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外翻。Ⅲ型 2个髋 ,股骨颈短缩 ,大粗隆高位。Ⅳ型 8个髋 ,髋关节内翻 ,大粗隆高位。Ⅴ型 1 1个髋 ,股骨颈短缩 ,股骨头畸形 ,大粗隆高位。结论 :5型分型法可将全部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治疗后 发育髋关节脱位 分型 高位 股骨颈 临床指导 内翻 骨骺发育 正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不同股骨颈前倾角对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杰 龙江涛 +4 位作者 王倩倩 席红卫 程鑫葵 成毅 徐树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患儿不同股骨颈前倾角时股骨的应力分布,以明确DDH患儿股骨颈前倾角矫正的意义,并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 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患儿不同股骨颈前倾角时股骨的应力分布,以明确DDH患儿股骨颈前倾角矫正的意义,并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例右侧DDH患儿影像学资料。患儿女,6岁,提取正常侧(左侧)髋关节股骨扫描数据,通过三维CT扫描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分别设计股骨颈前倾角35°、25°、15°时的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观察不同股骨颈前倾角度时股骨的生物力学分布。结果DDH患儿股骨三维模型上股骨颈前倾角为35°、25°、15°时股骨模型受到的最大应力分别为21.18 MPa、17.36 MPa、9.85 MPa。股骨颈前倾角为35°时,股骨干应力集中;股骨颈前倾角为25°时,股骨远端骨骺的应力降低25%;股骨颈前倾角为15°时,股骨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头颈至股骨干上段。股骨颈前倾角为35°时,位移大于1 mm的区间是股骨头至股骨干中段;股骨颈前倾角为25°时,位移大于1 mm的区间是股骨头至股骨干中上端;股骨颈前倾角为15°时,位移大于1 mm的区间是股骨头至股骨颈。股骨颈前倾角为35°、25°、15°时其股骨远端骨骺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0041 mm、0.0018 mm、0.0012 mm。结论股骨颈前倾角对DDH患儿的股骨力学有着重要影响。股骨的应力分布随着股骨颈前倾角改变而改变,股骨颈前倾角度增大,股骨干应力逐渐增加,在股骨干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股骨颈前倾角越大,应力传递在股骨干区域受到的遮挡效应越大,股骨远端骨骺在横断面的变形也增加。股骨颈前倾角为15°时股骨应力分布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发育不 脱位 先天性 股骨颈 骨前倾 下肢 生物力学现象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人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凌云 薛巧云 +2 位作者 李思琦 王理瑛 吴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4338-4343,共6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病人治疗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调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的602例DDH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病人初次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功能恢复...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病人治疗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调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的602例DDH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病人初次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功能恢复随访和生存分析。[结果]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医疗保险、病人来源、治疗方式、治疗前Crowe分型、治疗延迟时间、家庭月收入的DDH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提示,在相同随访时间条件下,≥60岁病人功能恢复至正常的可能是2~4岁病人的0.116倍(P<0.05);城镇居民医保病人功能恢复至正常的可能是城镇职工医保病人的1.465倍(P<0.05);家庭月平均收入为5000~<10000元和≥10000元病人功能恢复正常的可能分别是收入低于1000元病人的2.586倍和4.673倍(P<0.05)。[结论]不同类型DDH病人治疗后恢复具有各自特点,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促进病人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随访研究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康复训练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亮 盛茂 +3 位作者 张闽 方林 袁泉文 张明常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证实的DDH的MRI表现。根据Dunn标准将63例DDH分为三型(Ⅰ型、Ⅱ型、Ⅲ型),观察影响DDH复位的因素(关节积液、关节内脂肪增生、盂唇、圆韧带、髂腰肌)。结...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证实的DDH的MRI表现。根据Dunn标准将63例DDH分为三型(Ⅰ型、Ⅱ型、Ⅲ型),观察影响DDH复位的因素(关节积液、关节内脂肪增生、盂唇、圆韧带、髂腰肌)。结果:正常髋关节数共为53个,脱位髋关节数共为73个,其中Ⅰ型30个、Ⅱ型20个、Ⅲ型23个。Ⅱ型和Ⅲ型脱位髋关节中观察到盂唇内翻外翻、圆韧带粗大、髂腰肌挛缩、关节积液、脂肪增生等病理变化。MRI对病变盂唇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70.9%、75.0%、88.0%、50.0%、72.1%(Kappa值为0.3986);对圆韧带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60.0%、66.7%、71.4%、54.5%、62.7%(Kappa值为0.2586);对髂腰肌挛缩的显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80.0%、91.3%、88.9%、84.0、86.0%(Kappa值为0.7177),对关节积液及脂肪增生显示的符合率为100%。结论:MRI能较准确地显示关节积液、关节内脂肪增生、盂唇病变、髂腰肌挛缩,能为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育髋关节脱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文松 李海冰 +3 位作者 徐璐杰 徐静芳 朱伟玮 杨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后手术失败及再脱位原因,观察翻修手术的疗效为预防和治疗再脱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切开复位失败后再次行翻修手术的患儿10例(10髋)作为...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后手术失败及再脱位原因,观察翻修手术的疗效为预防和治疗再脱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切开复位失败后再次行翻修手术的患儿10例(10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首次切开复位由本院完成,分析再脱位发生的时间、手术失败再脱位原因、处理时机及对策;评价术后治疗效果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 1年;发现再脱位与首次切开复位时间间隔1天至36个月,平均5. 3个月;再次手术发现2例关节粘连明显,3例关节内存在纤维组织,1例内翻的盂唇妨碍中心复位且髋臼横韧带在初次手术中没有完全松解,1例残留有圆韧带,2例关节囊破裂,4例关节囊松弛;末次随访时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30%(3/10),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为60%(6/10),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70%(7/10)。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失败主要与软组织松解不彻底及关节囊处理不当有关,关节内侧间隙增宽是再发脱位的危险征象,关节内粘连的松解和关节囊的剥离、修剪以及紧缩缝合对再次维持中心复位至关重要,再次脱位术后翻修并发症较多,远期随访结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脱位 再手术 股骨头坏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Steell三联截骨手术后的综合康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青 沈品泉 +2 位作者 傅珊 栾静芬 陈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研究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儿童,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平均年龄为7.4±1.5岁的DDH的患儿,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治疗,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助力训练、CPM训... 研究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儿童,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平均年龄为7.4±1.5岁的DDH的患儿,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治疗,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助力训练、CPM训练及物理治疗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侧髋关节各个方向活动的最大角度。结果康复治疗前平均髋关节功能受损为55.2%,治疗后为10%。结论:Steell三联截骨术是治疗大龄DDH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早期、合理的综和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效果、恢复髋关节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的患儿应根据临床体征等条件合理制定康复计划,防止髋关节再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髋关节脱位 Steell三联截骨手术 综合康复 髋关节功能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