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5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潘恒 宋雄英 李公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比较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临床指标、Harris髋关节评分、临床疗效、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ⅠNP)以及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CP-5b)],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及随访,随访时间(6.16±0.3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2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呈上升趋势,且术后1、3、6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优良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BALP、骨钙素、PⅠNP水平升高,TRACP-5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BALP、骨钙素、PⅠNP水平高于对照组,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显著、骨代谢能力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 Harris髋关节评分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 抗酒石酸性磷酸酶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未愈合的陈旧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
2
作者 夏青 刘传文 +2 位作者 夏玉城 王会杨 郭金泉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未愈合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3年2月未经手术的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未愈合患者15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男9例,女6例,年龄71~82岁,11例发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未愈合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3年2月未经手术的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未愈合患者15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男9例,女6例,年龄71~82岁,11例发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中接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9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屈曲、外展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髋关节疼痛程度。采用Harris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中出血量200~400 ml,术中输血0~400 ml,手术时间40~90 min。15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术后3 d血红蛋白72~97 g·L^(-1),术后输血量0~400 ml。所有患者无假体周围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发生,但术后早期发生谵妄1例,于术后4~5 d谵妄消失,在末次随访时均无再翻修。髋关节VAS术前6~7分,末次随访2~4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2~13分,末次随访73~84分。结论:未经手术的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未愈合有其显著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远端固定型股骨假体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固、手术相对安全和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陈旧性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姝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多维度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4年4月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实施多维度护理)和对照组(n=31,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目的:分析多维度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4年4月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实施多维度护理)和对照组(n=31,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关节畸形评分下降,日常活动与步态、关节活动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状态、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评分及总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护理操作、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多维度护理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多维度护理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联合疼痛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4
作者 马亚文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联合疼痛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河南省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接受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疼痛管理的4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期接受基于LEARNS模式的... 目的 探讨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联合疼痛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河南省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接受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疼痛管理的4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期接受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联合疼痛管理的4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等级评分法(NRS)评估]、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AHSMSRS)评估]、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估]。结果 干预后各时点两组NRS评分逐渐下降,且研究组干预后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整体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AHSMSRS、HH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联合疼痛管理可缓解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提高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LEARNS模式 疼痛管理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景成芬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8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2023年11月,实施1∶1比例法分...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8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2023年11月,实施1∶1比例法分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ERAS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儿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24 h、术后48 h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认可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实施ERAS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有利于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及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进而可获得患儿家长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功能锻炼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李胜光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复元活血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复元活血...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复元活血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复元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和肿胀消失时间、髋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均更短(P<0.05)。术后1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评分(2.56±0.35)分,高于对照组的(2.01±0.2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复元活血汤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肌少症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万梦姣 刘延锦 +3 位作者 时慕华 李慧景 徐慧萍 王鑫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肌少症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6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170例患者,在入院24 h内采用一般资...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肌少症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6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170例患者,在入院24 h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版、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估表进行调查,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7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肌少症发生率为20.6%,BMI(OR=0.485)、疼痛或功能障碍持续时间(OR=25.037)、C-反应蛋白(OR=1.064)、白细胞计数(OR=2.511)和术前体力活动水平(OR=0.998)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肌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早期评估和识别肌少症高危人群,根据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或减缓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肌少症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肌少症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早期安全性研究
8
作者 杨兴东 余沐洋 +4 位作者 徐溢明 朱威 胡明玮 翁习生 冯宾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30 d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24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THA的患者资料,以患者是否伴发SL...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30 d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24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THA的患者资料,以患者是否伴发SLE分为SLE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侧别以1∶1比例进行匹配,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同种异体红细胞输注率。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SLE组患者270例,术后30 d内发生并发症18例(6.67%),包括上呼吸道感染2例(0.74%)、肺部感染2例(0.74%)、泌尿系统感染3例(1.11%)、其他系统感染2例(0.74%)、切口愈合不良5例(1.85%)、切口感染1例(0.37%)、消化系统并发症1例(0.37%)、休克1例(0.37%)、SLE活动1例(0.37%),同种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为22.59%(61/270)。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SLE组和对照组各163例纳入分析:(1)内科合并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SLE组在骨质疏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继发或伴发其他风湿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均<0.05)。(2)术前实验室检查方面,SLE组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血糖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对照组低,而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D-二聚体水平较高(P均<0.05)。(3)手术相关指标方面,SLE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2”患者比例更高(15.95%比3.07%,P<0.001),但术中出血量更少[324.7(200.0,500.0)mL比421.8(200.0,500.0)mL,P=0.005]。(4)并发症方面,SLE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8.59%比1.23%,P=0.005),相对危险度为1.081(95%CI:1.028~1.136),SLE组同种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5.77%比17.18%,P=0.059)。结论SLE患者接受THA术后30 d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LE患者,但同种异体红细胞输注率相当。为保证SLE患者THA手术安全性,应尽可能在术前将患者病情控制稳定,并实施严格的围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影像学检查的人工智能应用进展
9
作者 张双双 陈笑一 许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09,220,共6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常见的婴儿骨关节疾病,其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式。近年人工智能与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通过图像搜索、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结合等多种算法构建的模型可用于切面定位、生物学指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常见的婴儿骨关节疾病,其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式。近年人工智能与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通过图像搜索、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结合等多种算法构建的模型可用于切面定位、生物学指标自动测量、分类诊断和选择治疗方式,从而提高诊断效率,协助制订治疗方案,有效改善预后。本文针对人工智能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影像学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降低异位骨化风险的研究
10
作者 谢佩耕 尹东 +1 位作者 梁斌 熊春翔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HO)的治疗方案,旨在证实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可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降低术后髋关节周围发生HO的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目的本研究采用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HO)的治疗方案,旨在证实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可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降低术后髋关节周围发生HO的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于术前30 min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试验组则在假体置入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收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一般信息及检验结果,比较围手术期失血、引流情况,并观察两组术后12个月内骨盆及股骨X线的Brooker评分,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HO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72 h失血量、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试验组Ⅰ级HO发生3例,对照组Ⅰ级HO发生7例;试验组Ⅱ级HO发生1例,对照组Ⅱ级HO发生4例,两组间术后12个月内HO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更加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有助于降低HO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异位骨化 失血量 关节腔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指标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亚格 许波 +2 位作者 王亚飞 熊明月 鲁学良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究Superpath微创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行THA术的晚期ONF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3例,PLA小切口入路)、B组(41... 目的 探究Superpath微创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行THA术的晚期ONF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3例,PLA小切口入路)、B组(41例,Superpath微创入路)。两组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长,首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更短;24h大腿周径差异更小;术后3个月比之术前,A、B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各项HHI评分均升高,B组更高;A、B组VAS评分均降低,B组更低,P<0.05;A、B组切口长度、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与PLA小切口入路,Superpath微创入路行THA术对晚期ONFH患者有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降低疼痛程度,提高髋关节功能,安全性高,但手术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 Superpath微创入路 围术期指标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无痛护理、康复锻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12
作者 张艳丽 李秀娟 +1 位作者 刘江华 蒋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无痛护理、康复锻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4年10月于玉溪市中医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无痛护理、康复锻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4年10月于玉溪市中医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无痛护理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更高(P<0.05)。术后3、7 d,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 d,且术后1、3、7 d,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无痛护理、康复锻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穴位贴敷 无痛护理 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在CroweⅡ型和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重度髋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浩 杨俊忠 +3 位作者 李亮 黄传文 万玲玲 易莉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 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CroweⅡ、Ⅲ型DDH并重度HOA患者74例,37例行解剖型髋关节中心重建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30例,年龄42~65(58.40±4.9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9(23.02±2.21)kg·m^(-2)。37例行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为研究组,其中男5例,女32例,年龄41~65(57.31±5.42)岁,BMI 18~29(23.14±2.07)kg·m^(-2)。患者术前表现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受限、步态不稳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态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旋转中心垂直距离、股骨偏心距。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步速、步频、单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股骨偏心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两种髋关节中心重建方式应用于DDH并重度HOA患者THA远期效果相当,安全性良好,且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在早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中心技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重度 髋关节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揿针序贯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邢静静 俞晨 +2 位作者 夏冰 陈琦 李菊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腕踝针联合揿针序贯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3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9例和71例。对照组术后护理常规给予疼痛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腕踝... 目的 探讨腕踝针联合揿针序贯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3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9例和71例。对照组术后护理常规给予疼痛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腕踝针联合揿针序贯疗法进行疼痛管理。干预3d后对两组行疼痛评分、疼痛管理疗效、埃德蒙顿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疼痛管理总有效率(95.8%)高于于对照组(67.8%)(P=0.006),且观察组痊愈率67.6%高于对照组16.9%;两组患者埃德蒙顿症状评分比较(P<0.001);两组症状改善观察组效果更佳,干预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腕踝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揿针 序贯疗法 疼痛管理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髋关节翻修中的早期临床疗效
15
作者 王洪平 王明友 +3 位作者 杨晓琴 唐茁栋 宋训洲 兰玉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患者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8~78(58.9±12.8)岁,所有患者合...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患者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8~78(58.9±12.8)岁,所有患者合并严重骨缺损(ParproskyⅢ型),其中9例为假体周围感染患者,13例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患者。所有患者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的方案,其中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为感染控制后的Ⅱ期翻修。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例失访,另外2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12.91±1.44)个月。所有患者按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5~390(165.4±39.3)min,术前等待时间7~16(10.5±3.3)d。并发症:1例由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术中出现严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术中出现股骨大转子骨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定制假体位置良好且无假体松动等表现;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局部红肿等表现。末次随访时Harris总分(85.86±7.04)分,较术前(44.86±2.36)分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VAS(2.19±0.87)分,较术前(7.41±0.96)分明显改善(P<0.001)。结论: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临床疗效满意,但由于该方案增加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在临床中应用时需掌握一定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个体化定制 假体 严重骨缺损 髋关节翻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中的应用
16
作者 夏坤阳 阮文礼 +1 位作者 王守 杨津先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探讨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FAI患者50例,根据术中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定位器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 目的:探讨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FAI患者50例,根据术中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定位器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35.91±9.92)岁,采用网格定位器辅助定位穿刺下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非定位器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6.01±11.03)岁,依据术者经验定位穿刺下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调整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α角和外侧中心边缘(laterla central edge,LCE)角;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评分、非关节炎髋评分(non arthritic hip score,NAHS)、髋关节日常活动结果评分(hip outcome scor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HOS-ADL)。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18.69±3.72)个月。两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α角和LCE角较术前均有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Harris评分、NAHS评分和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器组术中透视次数(6.04±1.13)次、穿刺时间(13.19±3.52)min、穿刺调整次数(4.59±1.55)次、手术时间(48.28±3.38)min,均少(短)于非定位器组(13.43±2.56)次、(22.39±2.93)min、(10.43±3.33)次、(62.25±5.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疼痛均明显缓解。结论:应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对比传统定位方法,在应用网格定位器后可以提高皮肤定位点的定位准确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了手术穿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定位器 股骨髋臼撞击征 髋关节 定位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训练的延续性护理对股骨头坏死手术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李彩虹 古晨玉 荆真真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运动训练的延续性护理对股骨头坏死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5月至2024年7月期间实施股骨头坏死手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例基础护理的患... 目的 探究基于运动训练的延续性护理对股骨头坏死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5月至2024年7月期间实施股骨头坏死手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例基础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1例实施基于运动训练的延续性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提升(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686,P<0.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提升(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634,P<0.001)。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0.14±4.58)分高于对照组(86.75±5.12)分,差异显著(t=3.143,P=0.002)。结论 基于运动训练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升股骨头坏死手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延续性护理 股骨头坏死 手术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熊启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于徐州市睢宁县睢和骨科医院行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于徐州市睢宁县睢和骨科医院行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给予常规剂量布比卡因,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给予小剂量布比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上升至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总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 h,观察组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8、12、24 h,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后4 h,但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7)。结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布比卡因在老年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小剂量布比卡因对术后4 h疼痛缓解效果不如常规剂量布比卡因,但小剂量布比卡因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腰硬联合麻醉 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研究
19
作者 卢文英 黄庆 +1 位作者 曾婵 黄远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取院内常规康复护理、院内常规康复护理+“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量表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过程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
作者 李浩军 李文娟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构建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风险的模型,为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4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1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API发生情况将... 目的:构建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风险的模型,为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4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1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API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IAPI(+)组(n=41)和IAPI(-)组(n=99)。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生IAP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4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IAPI的发生率为29.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Braden评分<18分、ALB<35 g/L、手术时间≥2 h、术中出血量≥200 mL和术中低体温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生IAPI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C-index为0.834(95%CI:0.806~0.862),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95%CI:0.802~0.860),在1%~94%内,模型净获益。结论:基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生IAPI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