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CroweⅡ、Ⅲ型DDH并重度HOA患者74例,37例行解剖型髋关节中心重建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30例,年龄42~65(58.40±4.9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9(23.02±2.21)kg·m^(-2)。37例行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为研究组,其中男5例,女32例,年龄41~65(57.31±5.42)岁,BMI 18~29(23.14±2.07)kg·m^(-2)。患者术前表现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受限、步态不稳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态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旋转中心垂直距离、股骨偏心距。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步速、步频、单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股骨偏心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两种髋关节中心重建方式应用于DDH并重度HOA患者THA远期效果相当,安全性良好,且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在早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FAI患者50例,根据术中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定位器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目的:探讨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FAI患者50例,根据术中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定位器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35.91±9.92)岁,采用网格定位器辅助定位穿刺下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非定位器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6.01±11.03)岁,依据术者经验定位穿刺下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调整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α角和外侧中心边缘(laterla central edge,LCE)角;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评分、非关节炎髋评分(non arthritic hip score,NAHS)、髋关节日常活动结果评分(hip outcome scor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HOS-ADL)。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18.69±3.72)个月。两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α角和LCE角较术前均有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Harris评分、NAHS评分和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器组术中透视次数(6.04±1.13)次、穿刺时间(13.19±3.52)min、穿刺调整次数(4.59±1.55)次、手术时间(48.28±3.38)min,均少(短)于非定位器组(13.43±2.56)次、(22.39±2.93)min、(10.43±3.33)次、(62.25±5.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疼痛均明显缓解。结论:应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对比传统定位方法,在应用网格定位器后可以提高皮肤定位点的定位准确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了手术穿刺效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CroweⅡ、Ⅲ型DDH并重度HOA患者74例,37例行解剖型髋关节中心重建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30例,年龄42~65(58.40±4.9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9(23.02±2.21)kg·m^(-2)。37例行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为研究组,其中男5例,女32例,年龄41~65(57.31±5.42)岁,BMI 18~29(23.14±2.07)kg·m^(-2)。患者术前表现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受限、步态不稳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态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旋转中心垂直距离、股骨偏心距。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步速、步频、单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股骨偏心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两种髋关节中心重建方式应用于DDH并重度HOA患者THA远期效果相当,安全性良好,且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在早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文摘目的:探讨网格定位器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FAI患者50例,根据术中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定位器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35.91±9.92)岁,采用网格定位器辅助定位穿刺下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非定位器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6.01±11.03)岁,依据术者经验定位穿刺下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调整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α角和外侧中心边缘(laterla central edge,LCE)角;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评分、非关节炎髋评分(non arthritic hip score,NAHS)、髋关节日常活动结果评分(hip outcome scor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HOS-ADL)。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18.69±3.72)个月。两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α角和LCE角较术前均有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Harris评分、NAHS评分和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器组术中透视次数(6.04±1.13)次、穿刺时间(13.19±3.52)min、穿刺调整次数(4.59±1.55)次、手术时间(48.28±3.38)min,均少(短)于非定位器组(13.43±2.56)次、(22.39±2.93)min、(10.43±3.33)次、(62.25±5.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疼痛均明显缓解。结论:应用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对比传统定位方法,在应用网格定位器后可以提高皮肤定位点的定位准确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了手术穿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