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骨合剂调节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楠 王和鸣 +5 位作者 林旭 郑良朴 林一萍 沈霖 苏友新 陈伯仪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目的:应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补骨合剂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补骨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通过形态学、碱性磷酸酶、细胞内骨钙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等指标,对重组... 目的:应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补骨合剂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补骨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通过形态学、碱性磷酸酶、细胞内骨钙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等指标,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程度进行探讨。结果:一定浓度的补骨合剂可促进分化中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增强rhBMP2的活性,促进分化中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补骨合剂的这种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作用与密钙息基本相同。结论:补骨合剂不仅可以增强rhBMP2的活性,促进分化中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大量分泌Ⅰ型胶原,以利于钙盐沉积;还可以促进rhBMP2诱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从而促进钙、磷在骨表面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补骨合剂 RHBMP2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钙素 碱性磷酸酶 分化机制 促进 指标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SOX9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细胞中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洁玉 梁大川 +2 位作者 程鹏 杨自权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SOX9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小鼠SOX9基因在小鼠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含有小鼠SOX9基因的质粒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连接目的基因与经Age-Ⅰ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SOX9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小鼠SOX9基因在小鼠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含有小鼠SOX9基因的质粒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连接目的基因与经Age-Ⅰ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的大肠杆菌对质粒进行扩增,筛出阳性转化子,经293T细胞包装,收集病毒后,通过基因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的方法对质粒进行鉴定。Lenti-SOX9-EGFP体外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是否成功,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同时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SOX9基因慢病毒载体,Lenti-SOX9-EGFP能高效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经SOX9基因转染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结论:利用慢病毒介导SOX9基因成功地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而且SOX9基因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中得到表达,这为SOX9修复软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细胞介导免疫 慢病毒属 SOX9基因 骨髓间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活鱼水提物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兴文 李晶 许伟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羌活鱼水提物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成骨的作用。方法:取大鼠第三代BMSCs分为4组,待BMSCs接近80%融合时,分别应用生理盐水+DMEM/F12培养液+成骨分化诱导液+5%FBS(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剂量羌活鱼水提物+DMEM/F12... 目的:探讨羌活鱼水提物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成骨的作用。方法:取大鼠第三代BMSCs分为4组,待BMSCs接近80%融合时,分别应用生理盐水+DMEM/F12培养液+成骨分化诱导液+5%FBS(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剂量羌活鱼水提物+DMEM/F12培养液+成骨分化诱导液+5%FBS(羌活鱼水提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羌活鱼水提物+DMEM/F12培养液+成骨分化诱导液+5%FBS(羌活鱼水提物中剂量组)、低剂量羌活鱼水提物+DMEM/F12培养液+成骨分化诱导液+5%FBS(羌活鱼水提物低剂量组)培养基培养。应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盐沉积量及钙化结节数检测成骨分化程度。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羌活鱼水提物含药血清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表现出高ALP活性、高钙盐沉积量、高骨钙素分泌量。结论:羌活鱼水提物含药血清可提高成骨性诱导液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表现出高ALP活性及基质矿化能力,在BMSCs成骨分化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鱼水提物 含药血清 骨髓间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诱导人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学永 马廉 +2 位作者 杨立业 谢庆东 黄天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9期861-862,共2页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莹 刘昕 唐旭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观察静电纺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将第4代BMSCs接种于纤维膜,扫描电镜、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MTT检测BMSC... 目的:观察静电纺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将第4代BMSCs接种于纤维膜,扫描电镜、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MTT检测BMSCs粘附、分化及增殖能力。结果: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表面,BMSCs的黏附和增殖增强,呈现明显升高的ALP活性,并形成矿化结节,提示具有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倾向。结论:静电纺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对BMSCs的细胞相容性较好,适合BMSCs的黏附生长,具有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组织工程 壳聚糖 聚己内酯 骨髓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接骨药丸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丁东胜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接骨药丸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骨髓间充质细胞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接骨药丸治...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接骨药丸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骨髓间充质细胞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接骨药丸治疗。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缺血性坏死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中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接骨药丸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促进骨折的愈合有很大的好处,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 接骨药丸 中青年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的防治效果研究
7
作者 伏帅 赵威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54例)和BMSCs组(54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BMSCs组采用BMSCs移植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BMSCs组治疗1 d、3 d、5 d、7 d后的内皮素-1 (ET-1)水平分别为(60.23±10.45) ng/L、(54.49±10.27) ng/L、(48.66±10.37)ng/L、(42.19±10.25)ng/L,均低于常规组[(65.44±10.22)ng/L、(59.65±10.37)ng/L、(53.25±10.41)ng/L、(47.62±10.38) ng/L](P<0.05);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为(45.22±10.25)μmol/L、(52.38±10.41)μmol/L、(58.25±10.33)μmol/L、(64.33±10.41)μmol/L,均高于常规组[(40.39±10.44)μmol/L、(47.65±10.23)μmol/L、(53.41±10.32)μmol/L、(59.44±10.21)μmol/L](P<0.05);BMSCs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分别为(85.45±10.23) U/mL、(135.29±20.36) U/L,均高于常规组[(80.25±10.41) U/mL、(120.44±20.39) U/L],丙二醛(MDA)[(5.36±1.29) nmol/L]低于常规组[(6.22±1.65) nmol/L](P<0.05);BMSCs组的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神经肽Y (NPY)分别为(5.35±1.22)μg/L、(8.31±1.55)×10~3/mm^(3)、(187.66±20.41) pg/mL,均低于常规组[(6.28±1.44)μg/L、(10.41±2.36)×10~3/mm^(3)、(201.45±20.47) pg/mL](P<0.05);BMSCs组的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4.52±1.36)分]高于常规组[(3.77±0.82)分],改良Fisher量表(mFS)评分[(1.44±0.23)分]低于常规组[(2.25±0.79)分](P<0.05)。结论 BMSCs移植术能减轻SAH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避免继发脑损伤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骨髓充质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功能 脑损伤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秦启顺 王兴盛 +3 位作者 徐世红 党泽亮 姜登宸 彭培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84-892,共9页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常规方法存在成本高和安全性问题。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与细胞因子类似的生理活性,可通过多渠道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增强与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这一发现对于治疗骨质疏松...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常规方法存在成本高和安全性问题。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与细胞因子类似的生理活性,可通过多渠道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增强与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这一发现对于治疗骨质疏松和骨缺损等疾病具有潜在价值,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笔者旨在综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BMP/Smad、PI3K/AKT、p38 MAPK和Hedgehog相关信号通路及机制,以期为骨科疾病的防治、中医药开发、细胞与组织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然而,现有研究中多通路的复杂调节知之甚少,因此未来研究应关注多通路间的交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同时,鉴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潜在的毒副作用,未来研究需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成分组合和剂量优化,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效率和稳定性。此外,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为骨科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成骨分化 中药 有效成分 信号通路 成骨基因 骨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影响缺氧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PI3K-AKT信号通路分析
9
作者 田启会 张亮 龙亚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6-354,共9页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黄芪对缺氧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以黄芪冻干粉溶液低、中、高剂量(100、200和300μg·mL^(-1))干预低氧浓度(10%)环境中成骨...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黄芪对缺氧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以黄芪冻干粉溶液低、中、高剂量(100、200和300μg·mL^(-1))干预低氧浓度(10%)环境中成骨分化培养的BMSCs,通过高内涵实时成像系统观察BMSCs动态增殖情况及分化代数;进行无标记示踪模拟细胞运动轨迹,分析各组细胞运动速度、位移距离和路程的情况;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低氧浓度条件下BMSCs增殖减慢、分化代数减少,运动速度减慢,位移距离和路程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活性降低,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PI3K和AK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氧组相比,黄芪冻干粉溶液干预后,能显著维持缺氧环境中BMSCs增殖和分化活性,运动活力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提高,p-JAK2、p-STAT3蛋白和PI3K、AKT基因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黄芪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维持缺氧条件下BMSCs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骨髓充质细胞 黄芪 增殖活性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张锤 张坤娟 +3 位作者 刘冰 尹乃宁 孙飞虎 郝康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关节炎(OA)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构建OA模型,将构建成功的20只OA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A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同时将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关节炎(OA)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构建OA模型,将构建成功的20只OA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A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同时将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Mankin's评分法评估膝关节软骨病理损伤程度,缚线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肿胀度,医用测角尺检测大鼠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脾脏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生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和软骨组织中丙二醛(MDA)、Fe2+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乳酸脱氢酶A(LDHA)、己糖激酶2(HK2)、M2型丙酮酸激酶(PKM2)、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A组和治疗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Mankin's评分、膝关节肿胀度、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血清IL-17含量和软骨组织中Fe2+含量、MDA含量及LDHA、HK2、PKM2、ACSL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膝关节被动活动度、Treg细胞比例和软骨组织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OA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Mankin's评分、膝关节肿胀度、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血清IL-17含量和软骨组织中Fe2+含量、MDA含量及LDHA、HK2、PKM2、ACSL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膝关节被动活动度、Treg细胞比例和软骨组织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BMSCs治疗可明显改善OA大鼠软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Th17/Treg细胞平衡和软骨糖酵解、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髓充质细胞 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型股骨头坏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壮壮 周正新 +5 位作者 朱磊 朱彩玉 顾一帆 李子鹏 陈少奇 李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28-33,39,共7页
目的 探究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MSC)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体外进行h BMMSC的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成骨及成脂分化潜能来鉴定h BMMSC。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 目的 探究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MSC)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体外进行h BMMSC的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成骨及成脂分化潜能来鉴定h BMMSC。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测定1%、2%、5%、8%、10%体积分数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A组作用24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在96孔板的培养过程中,每孔加入地塞米松溶液0.52μl,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和损伤组(基础培养组+10%的胎牛血清+0.52μl地塞米松溶液)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测定2%、5%、8%体积分数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B组对激素环境中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无激素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将体外激素诱导的h BMMSC细胞分为模型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5mol/L地塞米松溶液)、实验组(基础培养基+5%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10-5mol/L地塞米松溶液)。茜素红染色试剂盒测定各组成骨分化后矿化结节的形成;油红O染色试剂盒测定各组成脂分化后脂滴的形成;RT-q PCR测定成脂相关标志基因PPARγ、C/EBP-α与Fabp4中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原代细胞培养7 d后,可见梭形、纺锤形或多角形的贴壁细胞。第三代细胞生长均匀,平行排列,透光率好。成骨诱导21 d,细胞发生改变,局部细胞聚集,并有矿化结节产生,茜素红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21 d,脂滴与油红O染液结合变为红色,油红O染色呈阳性。与完培组比较,10%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A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完培组比较,损伤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损伤组比较,2%、5%、8%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B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染色面积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中矿化结节与沉积升高,染色范围也更广(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脂质积累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较细胞内脂质积累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PARγ、C/EBP-α和Fabp4的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PPARγ、C/EBP-α和Fabp4的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MP-2、Runx2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BMP-2、Runx2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含量降低(P<0.05)。结论 骨痹通消颗粒能够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h BMMSC的增殖及其向成骨分化的能力,抑制成脂分化,为临床上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骨髓充质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中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防治多发性硬化的机制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春雨 王蕾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13-1718,共6页
髓鞘再生障碍是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重要病理环节,而中医药具有促进髓鞘再生的潜在优势。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化髓,髓上行充脑。MS患者的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损伤的轴突再髓鞘化困难,从而导致神... 髓鞘再生障碍是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重要病理环节,而中医药具有促进髓鞘再生的潜在优势。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化髓,髓上行充脑。MS患者的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损伤的轴突再髓鞘化困难,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因此补肾生髓为其根本治法,补肾中药治疗MS疗效显著。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具有强大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其分泌的外泌体可透过血脑屏障,其功能特点与中医肾藏精主骨生髓充脑的理论具有高度相关性,且BMSCs对MS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研究还证实,补肾中药可促进BMSCs增殖分化、定向迁移和调节自噬与凋亡。因此推测补肾中药调控BMSCs可能是其防治MS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为中医药防治MS等脱髓鞘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肾主骨生髓充脑 骨髓充质细胞 补肾中药 髓鞘再生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坚清脉颗粒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宗媛 张永康 +1 位作者 曹烨民 马斌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对糖氧剥夺条件下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向血管内皮细胞趋化的影响,探讨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 目的:探讨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对糖氧剥夺条件下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向血管内皮细胞趋化的影响,探讨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六组。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对糖氧剥夺下BMSCs细胞培养6、12、18、24 h时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对缺糖氧剥夺条件下BMSCs细胞CCND1、MYC、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细胞的迁移能力,将BMSCs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在糖氧剥夺条件下分别加入制备的空白血清组老鼠血清与中药中剂量组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迁移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同样条件处理下HUVECs细胞表面趋化因子PDGFB、CXCL12、CCL21mRNA及BMSC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PDGFRB、CXCR4、CCR7mRNA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BMSCs细胞且纯度为95%。1)CCK-8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BMSCs细胞在6,12 h时细胞增殖能力上升(P<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BMSCs在24 h时细胞增殖存活率降低(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在24 h时不同程度的提高缺氧缺血BMSCs细胞增殖能力(P<0.01)。2)q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细胞CCND1、MYC、ERK1/2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可升高CCND1、MYC、ERK1/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1)。3)Transwel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同加药组能促进BMSCs细胞向HUVECs细胞迁移(P<0.01)。4)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可升高HUVECs细胞表面趋化因子PDGFRB、CCL21的表达(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可以升高BMSCs表面趋化因子受体PDGFRB、CXCR4的表达(P<0.01)。结论:软坚清脉颗粒含药血清可能通过ERK通路促进BMSCs细胞增殖,同时通过促进HUVEC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及BMSCs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来实现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软坚清脉颗粒 骨髓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兰志杰 郭浩然 +2 位作者 柯义兵 秦庆庆 王勇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93-97,共5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成骨分化是关系机体骨形成、维持骨代谢正常的重要环节。BMSC活力和成骨分化活性的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o...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成骨分化是关系机体骨形成、维持骨代谢正常的重要环节。BMSC活力和成骨分化活性的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BMSC成骨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可能通过调控成骨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BMP/SMAD信号通路及转录调控因子,参与调控BMSC的成骨分化。LncRNA HOTTIP、LncRNA HAGLR及LncRNA Malat1等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的成骨分化;LncRNA FGD5-AS1、LncRNA SNHG5及LncRNA MEG3等能通过抑制BMP/SMAD信号通路,调控Runx2、Osx等基因表达,促进BMSC的分化;LncRNA KCNQ1OT1、LncRNA SNHG14及LncRNA HIF1A-AS2等可通过与其他转录调控因子或染色质修饰酶相互作用,促进BMSC的分化。LncRNA HHAS1、LncRNA HOTAIR及LncRNA HOTAIRM1能调控成骨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促进BMSC的成骨分化;LncRNA DNACR、LncRNA XIST能通过调控miRNA或直接作用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BMSC成骨分化;LncRNA GAS5、LncRNA SNHG3及LncRNA CWF19L1等可通过抑制BMP/SMAD信号通路,抑制BMSC的成骨分化;LncRNA MIAT、LncRNA PCBP1-AS1等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抑制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和Osx的表达也能抑制BMSC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骨髓充质细胞 成骨分化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含药血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其机制
15
作者 李应福 谢兴文 +1 位作者 李宁 施彦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麝香含药血清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高、中、低剂量组,制备含药血清,另设空白对照组。15只SD大鼠,分离培养BMSCs,将第3代BMSCs通... 目的探讨麝香含药血清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高、中、低剂量组,制备含药血清,另设空白对照组。15只SD大鼠,分离培养BMSCs,将第3代BMSCs通过形态学、表型鉴定、成骨及成脂诱导后鉴定。采用高、中、低组(16.8、8.4、4.2μL/100 g)麝香含药血清干预BMSCs,培养不同时间,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麝香含药血清及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阻断剂(GF109203X)干预对BMSCs体外迁移的影响。结果大鼠BMSCs贴壁生长,排列整齐规则,细胞活力好;表型鉴定显示CD44、CD90阳性表达,CD45、CD34阴性表达;可分化为成骨、成脂细胞。不同浓度麝香组在不同时间点的BMSCs增殖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低浓度麝香组(4.2μL/100 g)在24、48、72 h的BMSCs迁移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浓度麝香组+阻断剂(GF109203X)组的不同时间点的迁移数量明显减少,但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活化PKC信号通路促进BMSCs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骨髓充质细胞(BMSCs) 信号通路 增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丹参酮ⅡA的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ZIF-8 MOF制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促进作用观察
16
作者 蒙泽婧 龙海军 +2 位作者 陈滕 汪祖华 朱月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24-28,共5页
目的制备负载丹参酮ⅡA的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ZIF-8MOF(Fe_(3)O_(4)@ZIF-8@TanⅡA),并观察Fe_(3)O_(4)@ZIF-8@TanⅡ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对Fe_(3)O_(4)纳米粒进... 目的制备负载丹参酮ⅡA的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ZIF-8MOF(Fe_(3)O_(4)@ZIF-8@TanⅡA),并观察Fe_(3)O_(4)@ZIF-8@TanⅡ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对Fe_(3)O_(4)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将丹参酮ⅡA(TanⅡA)装载载入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ZIF-8 MOF中,HPLC检测Fe_(3)O_(4)@ZIF-8@TanⅡA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测算Fe_(3)O_(4)@ZIF-8@TanⅡA的药物释放率。BMSCs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分为4组,对照组加入成骨诱导液+完全培养基,游离药物组加入成骨诱导液+含10.27μg/m L的TanⅡA完全培养基,载体组加入成骨诱导液+含100μg/m L的Fe_(3)O_(4)@ZIF-8 MOF完全培养基,载药组加入成骨诱导液+含100μg/m L的Fe_(3)O_(4)@ZIF-8@TanⅡA完全培养基,采用MTT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点(给药1、4、7 d)细胞OD值,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不同时点(给药1、4 d)ALP活性。结果 Fe_(3)O_(4)@ZIF-8@TanⅡA的平均粒径为307.12 nm,PDI为0.090,电位为-40.03 m V,呈类球形,表面较为粗糙,比表面积为337.32 m^(2)/g,磁饱和强度约为48 emu/g,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Fe_(3)O_(4)@ZIF-8@TanⅡA的载药量为10.27%,包封率为80.36%,体外释放具有p H响应性,能在骨质疏松微环境中加快释药速率。与对照组比较,载药组给药4 d细胞OD值增加,其余3组给药7 d细胞OD值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载药组给药1 d细胞ALP活性增强,载体组和载药组给药4 d细胞ALP活性增强(P均<0.05)。结论 Fe_(3)O_(4)@ZIF-8@TanⅡA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和超顺磁性,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慢释放药物的效果,且能够改善TanⅡA水溶性、成药性差等缺点,Fe_(3)O_(4)@ZIF-8@TanⅡA对BMSCs的增殖和分化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磁性纳米粒子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 骨髓充质细胞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雪旺细胞的增殖迁移、BDNF和VEGF分泌能力影响观察
17
作者 李慈 赵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的外泌体对雪旺细胞增殖迁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能力影响。方法BMSCs分泌的外泌体提取自3周龄SD大鼠双侧股骨骨髓,雪旺细胞提取自3日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的外泌体对雪旺细胞增殖迁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能力影响。方法BMSCs分泌的外泌体提取自3周龄SD大鼠双侧股骨骨髓,雪旺细胞提取自3日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将雪旺细胞分为对照组、BMSCs组,对照组采用雪旺细胞培养基培养,BMSCs组使用含有100μg/mL BMSCs外泌体的雪旺细胞培养基培养。两组雪旺细胞继续培养24、48、72 h时,采用CCK-8法观察两组雪旺细胞增殖能力(以OD值表示)。两组雪旺细胞继续培养24、48 h时,采用划痕实验观察两组雪旺细胞迁移能力(以迁移相对面积比表示)。两组雪旺细胞继续培养72 h时,采用ELISA法观察两组雪旺细胞BDNF、VEGF分泌能力(以细胞上清液中BDNF、VEGF含量表示)。结果对照组雪旺细胞培养24、48、72 h时的OD值分别为1.06±0.04、1.22±0.06、1.42±0.08,BMSCs组分别为1.46±0.11、1.70±0.10、1.94±0.19,两组相比,P均<0.05。对照组雪旺细胞培养24、48 h时的迁移相对面积比分别为26.43%±4.75%、45.44%±3.41%,BMSCs组分别为46.29%±3.88%、65.04%±2.85%,两组相比,P均<0.05。对照组雪旺细胞培养72 h时的细胞上清液中BDNF含量为(72.48±7.25)pg/mL,BMSCs组雪旺细胞上清液中BDNF含量为(109.70±6.38)pg/mL,两组相比,P<0.05。对照组雪旺细胞培养72 h时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为(176.00±6.90)pg/mL,BMSCs组雪旺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为(247.10±16.37)pg/mL,两组相比,P<0.05。结论BMSCs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迁移和BDNF、VEGF分泌能力,有助于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充质细胞 骨髓充质细胞 雪旺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经β-catenin/TRIB3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
18
作者 胡芷苜 王久香 江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8-85,共8页
目的探讨复方补肾活血颗粒(Compound Kidney-invigorating Granule,CKG)含药血清基于β-catenin/tribbles假激酶3(tribbles pseudokinas 3,TRIB3)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补肾活血颗粒(Compound Kidney-invigorating Granule,CKG)含药血清基于β-catenin/tribbles假激酶3(tribbles pseudokinas 3,TRIB3)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纯化原代BMSCs;BMSCs转染β-catenin-siRNA,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观察BMSCs成骨分化情况,q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β-catenin、TRIB3、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AL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KG对BMSCs中β-catenin及TRIB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BMSCs转染β-catenin-siRNA,CKG含药血清培养后,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BMSCs成骨成脂分化情况,q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β-catenin、TRIB3、OPN、RUNX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adiponec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MSCs转染β-catenin-siRNA后,ALP活力金氏单位值显著降低(P<0.05),矿化结节生成减少,TRIB3、OPN、RUNX2、AL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KG能促进BMSCs中β-catenin、TRIB3蛋白的表达(P<0.05)。BMSCs转染β-catenin-siRNA并用CKG含药血清干预后,5%含药血清+siRNA组细胞中钙钴染色结块与红色钙化结节数量多于0%含药血清组,低于5%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siRNA组细胞中脂肪粒数量多于5%含药血清组,低于0%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siRNA组TRIB3、OPN、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LP活力金氏单位值显著高于0%含药血清组(P<0.05),低于5%含药血清组和5%含药血清+阴性对照组(P<0.05);5%含药血清+siRNA组中PPARγ、adip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0%含药血清组(P<0.05),高于5%含药血清组和5%含药血清+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内源性敲低β-catenin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降低TRIB3的表达;CKG含药血清促进BMSCs中β-catenin与TRIB3的表达;CKG含药血清可以调控BMSCs成骨成脂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β-catenin/TRIB3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 骨髓充质细胞 Β-CATENIN TRIB3 成骨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PCL/HA支架具有良好早期成骨效果:基于动物模型研究
19
作者 刘亚男 胡磊 +2 位作者 霍文艳 王立凯 王海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评估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PCL/HA支架的骨缺损再生修复效果。方法培养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BMSCs)膜片和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on-BMSCs)膜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作PCL/HA支架。取新西兰大白兔共9只,建立双侧下颌... 目的评估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PCL/HA支架的骨缺损再生修复效果。方法培养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BMSCs)膜片和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on-BMSCs)膜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作PCL/HA支架。取新西兰大白兔共9只,建立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按植入材料将其分为PCL/HA支架组(A组)、Lon-BMSCs膜片复合PCL/HA支架组(B组)、Al-BMSCs膜片复合PCL/HA支架组(C组),3组共得到18个样本,6个/组。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下颌骨组织,行大体观察、锥形束CT分析、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各组成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锥形束CT结果显示C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C组成骨最为活跃,有较多的新生骨和血管形成。结论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PCL/HA支架具有良好的早期成骨效果,为颌面部骨缺损再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骨髓充质细胞 细胞膜片 支架材料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范存帅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3例ONF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3例ONF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髓芯减压术治疗,试验组经自体BMSCs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MSCs表面分子、骨代谢水平、骨密度、骨坏死面积、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BMSCs表面分子CD34、CD105、CD166表达量分别为(2.48±0.76)%、(13.36±3.27)%、(37.49±5.28)%,均高于对照组[(1.92±0.36)%、(11.45±2.13)%、(34.23±5.16)%](P<0.05);试验组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分别为(5.45±1.36)pg/mL、(6.27±1.45)μg/mL、(43.35±10.46)ng/L,均高于对照组[(4.41±1.36)pg/mL、(5.52±1.44)μg/mL、(37.25±10.41)ng/L](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骨密度分别为(0.32±0.11)g/cm^(2)、(0.49±0.23)g/cm^(2),均高于对照组[(0.25±0.11)g/cm^(2)、(0.35±0.16)g/cm^(2)](P<0.05);骨坏死面积分别为(26.44±5.17)%、(20.45±5.23)%,均低于对照组[(29.12±5.33)%、(23.32±5.18)%](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别为(4.25±1.27)分、(2.82±0.46)分,均低于对照组[(5.33±1.77)分、(3.21±0.52)分](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量表评分分别为(70.33±10.32)分、(85.66±10.45)分,均高于对照组[(65.22±10.36)分、(80.33±10.71)分](P<0.05)。结论自体BMSCs能通过上调骨髓干细胞表面分子而改善老年ONFH患者的骨代谢水平,自体BMSCs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术可有效提升患者骨密度水平,并减少骨坏死面积,对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术 自体骨髓充质细胞 骨代谢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