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的防治效果研究
1
作者 伏帅 赵威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54例)和BMSCs组(54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BMSCs组采用BMSCs移植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BMSCs组治疗1 d、3 d、5 d、7 d后的内皮素-1 (ET-1)水平分别为(60.23±10.45) ng/L、(54.49±10.27) ng/L、(48.66±10.37)ng/L、(42.19±10.25)ng/L,均低于常规组[(65.44±10.22)ng/L、(59.65±10.37)ng/L、(53.25±10.41)ng/L、(47.62±10.38) ng/L](P<0.05);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为(45.22±10.25)μmol/L、(52.38±10.41)μmol/L、(58.25±10.33)μmol/L、(64.33±10.41)μmol/L,均高于常规组[(40.39±10.44)μmol/L、(47.65±10.23)μmol/L、(53.41±10.32)μmol/L、(59.44±10.21)μmol/L](P<0.05);BMSCs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分别为(85.45±10.23) U/mL、(135.29±20.36) U/L,均高于常规组[(80.25±10.41) U/mL、(120.44±20.39) U/L],丙二醛(MDA)[(5.36±1.29) nmol/L]低于常规组[(6.22±1.65) nmol/L](P<0.05);BMSCs组的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神经肽Y (NPY)分别为(5.35±1.22)μg/L、(8.31±1.55)×10~3/mm^(3)、(187.66±20.41) pg/mL,均低于常规组[(6.28±1.44)μg/L、(10.41±2.36)×10~3/mm^(3)、(201.45±20.47) pg/mL](P<0.05);BMSCs组的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4.52±1.36)分]高于常规组[(3.77±0.82)分],改良Fisher量表(mFS)评分[(1.44±0.23)分]低于常规组[(2.25±0.79)分](P<0.05)。结论 BMSCs移植术能减轻SAH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避免继发脑损伤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功能 脑损伤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电针刺激联合治疗对大鼠脑出血后生长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小青 涂江义 +3 位作者 杜杰 邓莉 郭侃 杨朝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BMSCs和生理盐水分别移植入脑出血大鼠纹状体内,移植BMSCs的大鼠,其中一半再接受电针刺激百会穴和大椎...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BMSCs和生理盐水分别移植入脑出血大鼠纹状体内,移植BMSCs的大鼠,其中一半再接受电针刺激百会穴和大椎穴,行H—E染色和GAP-43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从移植后3d起,BMSCs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生理盐水组改善明显,联合电针后又较BMSCs组改善明显。GAP-43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各组阳性细胞在移植后1d开始增多,7d达高峰,随后下降。BMSCs组阳性细胞较NS组多,联合电针后在5~14d,又较单纯BMSCs组多。结论:电针刺激上调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GAP-43mRNA的表达,为电针联合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神经保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脑出血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及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师 张立新 张志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9-232,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二便功能障碍,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目前尚无确切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科学的飞速发展,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SCI的一种全新手段。但干细胞移...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二便功能障碍,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目前尚无确切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科学的飞速发展,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SCI的一种全新手段。但干细胞移植后对轴突生长的影响研究较少,而轴突再生对SCI后神经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轴突再生 脊髓损伤 蛋白表达 NOGO 神经功能恢复 治疗方法 损伤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郝崇伟 杨云华 李双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利用各种干细胞实现心肌和血管的再生已成为世界心血管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过去的5年里,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在心脏病的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利用各种干细胞实现心肌和血管的再生已成为世界心血管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过去的5年里,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在心脏病的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基础实验研究还是临床试验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4年3月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获得美国FDA批准干细胞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标志着干细胞用于临床已逐渐进入科学化和法规化的轨道。本文就最近几年有关BMSCs心脏移植术后能够改善心功能的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心功能 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 心脏移植术后 心血管病学 FDA批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步星耀 黄志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研究进展 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盛卫娟 胡雁秋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0期1870-1871,共2页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Cs)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的疗效,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术中行自体BMCs移植;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Cs)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的疗效,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术中行自体BMCs移植;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49.5%±10.6%)、6min步行距离(250±21)m、6个月后心胸比(0.62±0.14),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0.5%±5.3%)、(110±18)、(0.75±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自体BMCs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疗效好,细致周到地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瓣膜病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瓣膜置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斌 刘锐 李艳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251-251,共1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将其设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普通对照组,并分别造模,两个对照组大鼠...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将其设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普通对照组,并分别造模,两个对照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注射普通培养基,移植治疗组大鼠则注射含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等体积培养基,治疗后的不同时间,观察大鼠的溃疡愈合情况,并比较其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选水平。结果治疗1d后,三组大鼠的溃疡面积和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d和8d后,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的溃疡面积显著小于糖尿病对照组,但大于普通对照组,VEGF表达水平表达情况表现为:普通对照组高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并均高于糖尿病对照组的情况,每两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第4d和第8d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提高。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范存帅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3例ONF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3例ONF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髓芯减压术治疗,试验组经自体BMSCs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MSCs表面分子、骨代谢水平、骨密度、骨坏死面积、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BMSCs表面分子CD34、CD105、CD166表达量分别为(2.48±0.76)%、(13.36±3.27)%、(37.49±5.28)%,均高于对照组[(1.92±0.36)%、(11.45±2.13)%、(34.23±5.16)%](P<0.05);试验组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分别为(5.45±1.36)pg/mL、(6.27±1.45)μg/mL、(43.35±10.46)ng/L,均高于对照组[(4.41±1.36)pg/mL、(5.52±1.44)μg/mL、(37.25±10.41)ng/L](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骨密度分别为(0.32±0.11)g/cm^(2)、(0.49±0.23)g/cm^(2),均高于对照组[(0.25±0.11)g/cm^(2)、(0.35±0.16)g/cm^(2)](P<0.05);骨坏死面积分别为(26.44±5.17)%、(20.45±5.23)%,均低于对照组[(29.12±5.33)%、(23.32±5.18)%](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别为(4.25±1.27)分、(2.82±0.46)分,均低于对照组[(5.33±1.77)分、(3.21±0.52)分](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量表评分分别为(70.33±10.32)分、(85.66±10.45)分,均高于对照组[(65.22±10.36)分、(80.33±10.71)分](P<0.05)。结论自体BMSCs能通过上调骨髓干细胞表面分子而改善老年ONFH患者的骨代谢水平,自体BMSCs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术可有效提升患者骨密度水平,并减少骨坏死面积,对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术 自体骨髓充质干细胞 骨代谢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
9
作者 任明山 《安徽医学》 2005年第4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重症肌无力 免疫调节 T淋巴细胞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蓉 梁瑜祯 卢炳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6-710,共5页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血局部肌内注射DMEM培养基,治疗组注射体外扩增的自体BM-MSCs悬液。移植4周后,行双下肢CT动脉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血流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及患肢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1肢体缺血后的动态观察显示对照组2例出现不同程度表皮坏死、趾甲脱落,治疗组则未见坏死,且肌肉萎缩较轻。2CTA示治疗组侧支血管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与已有的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血管网。3CTPI示治疗组血流灌注比对照组明显增加。4HE染色示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及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049)个/HP vs(3.670±0.816)个/HP,(9.68±0.56)%vs(5.87±0.86)%,P<0.01]。2组均未见微小坏死灶,治疗组也未见血肿、骨样组织或纤维瘤形成。结论自体BM-MSCs移植可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可作为效治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自体移植 血管新生 下肢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及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志锋 汪泱 +2 位作者 宋书欣 赖贤良 李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经颈动脉移植体外培养异体MS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缺血区...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经颈动脉移植体外培养异体MS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细胞增殖及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移植组比对照组缺血区皮层微血管密度(MVD)明显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阳性信号明显增强。(2)缺血区顶叶皮层、尾壳核、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均可见大量Nestin阳性细胞及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段移植组两种阳性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多。结论:MSC可能通过改善缺血区血运及促进缺血区神经前体细胞再生达到修复缺血区损伤组织,从而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 细胞增殖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 被引量:5
12
作者 章涛 刘艳枚 +6 位作者 张潜 蔡争 赵开飞 方宁 刘金伟 余丽梅 石荣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后肢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大鼠Ⅱ型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为Ad—VEGF转染BM-MSCs移植组,Ad-GFP转染BM-MSCs移植组和BM-MSCs移植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后肢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大鼠Ⅱ型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为Ad—VEGF转染BM-MSCs移植组,Ad-GFP转染BM-MSCs移植组和BM-MSCs移植对照组。取上述各组BM-MSCs(细胞总数2×106个),分点注射入模型大鼠左后肢的股直肌和腓肠肌中,右后肢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于移植后2、6、10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后肢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分析,并对Brdu标记各组移植细胞的体内存活进行冷冻切片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各检测时间点Ad—VEGF转染BM-MSCs组大鼠双侧后肢血管显影及毛细血管密度均较BM-MSCs组、Ad-GFP转染BM-MSCs组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2周,各组左后肢均见BrdU标记阳性移植细胞。结论:后肢肌肉注射移植VEGF基因修饰BM-MSCs可定植在病损组织中,并可改善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血管病变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时效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大鹏 苏权 +3 位作者 胡伟 尤武林 党晓谦 王坤正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45-849,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脊髓的病理改变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脊髓的病理改变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变化,探讨BMSCs的最佳移植时间。方法:8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损伤组,暴露胸10段脊髓但不造成冲击伤,B、C、D、E、F、G、H组以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C、D、E、F、G、H组分别于损伤后0 h、6 h、24 h、3 d、5 d和7 d,将1×106体外培养的BMSCs用微量注射器注入于脊髓损伤局部,B组为单纯造模组,用等量细胞培养液代替。各组分别于损伤后1、2、4周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学评分;分别取各组脊髓损伤组织0.5 cm,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BDNF和NGF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1、2、4周大鼠脊髓功能BBB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7组(P<0.01);术后1周细胞移植各组评分与单纯造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4周细胞移植各组评分高于单纯造模组(P<0.05);损伤后2周BBB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F、E、G、D、H、C组,但6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周BBB评分,F组与其余5组(C,D,E,G,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5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F组BDNF和NGF含量均高于其他7组(P<0.05)。大鼠脊髓标本切片HE染色,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清楚,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余7组局部组织水肿明显,灰白质交界处模糊,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同种异体BMSCs移植对脊髓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损伤后3 d可能是BMSCs最佳移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充质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丹通脉片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文 王宗仁 +5 位作者 张金洲 李军昌 苏海砾 王文勇 马福成 李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扩增至第3代后,应用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1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芪丹通脉片...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扩增至第3代后,应用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1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芪丹通脉片联合移植组与单纯移植组,分别灌服芪丹通脉片浸膏干粉溶液(2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4d。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BrdU标记的异体MSCs以微量注射的方法移植入缺血心肌内。移植后3h应用HP5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MHz,检测大鼠心功能,4周后复查,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区的微血管密度(MVD),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芪丹通脉片联合移植组与单纯移植组大鼠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芪丹通脉片联合移植组改善更明显。其AI较单纯移植组明显减少,而缺血区MVD明显增加。结论芪丹通脉片联合MSCs移植能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缺血区MVD,与MSCs单纯移植组比较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丹通脉片 骨髓充质干细胞 心功能 心肌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活血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鑫辉 黄政德 +3 位作者 杜建芳 谢雪姣 苏丽清 何宜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心肌IRI模型,分离、培养BMSCs,且移植于IRI大鼠,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BMSCs组、疏...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心肌IRI模型,分离、培养BMSCs,且移植于IRI大鼠,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BMSCs组、疏肝活血中药+BMSCs组(联合组)。联合组以疏肝活血中药灌胃,其余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心肌组织,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IRI组比较,BMSCs组和联合组心肌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疏肝活血中药对BMSCs移植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活血中药 骨髓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凋亡 蛋白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体外循环肾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凯 李宗杰 +3 位作者 吴海卫 王常田 许飚 李德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均对肾损伤炎症反应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但两者联合应用保护CPB所致肾炎症反应少见报道。文中观察重组人EPO联合BMSCs移植对体外循...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均对肾损伤炎症反应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但两者联合应用保护CPB所致肾炎症反应少见报道。文中观察重组人EPO联合BMSCs移植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大鼠肾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PB组、EPO组、BMSCs组、EPO+BMSCs组,假手术组只建立CPB模型,不行CPB,其余4组均行CPB,流量100 m L/(kg·min)转流并维持1 h,转流后BMSCs组经颈静脉输注BMSCs1.5×106;EPO组颈静脉注射EPO 3000IU/kg;EPO+BMSCs组EPO、BMSCs联合应用;CPB组和假手术组颈静脉输注相同容量的等渗盐水。转流结束后24 h麻醉处死实验动物,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NF-α、IGF-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PB组大鼠血清Cr、BUN、IL-6、IL-10和肾组织中TNF-α表达量均升高,而IGF-1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BMSCs和EPO+BMSCs组血清Cr、BUN水平、IL-6、肾组织中TNF-α均较CPB组下降,而IL-10、肾组织中IGF-1水平较CPB组升高(P<0.05),EPO+BMSCs组血清Cr[(30.26±0.11)μmol/L]、BUN[(6.69±0.20)mmol/L]、IL-6[(401.7±6.8)pg/m L]水平低于EPO组[(42.76±2.24)μmol/L、(9.47±0.50)mmol/L、(533.7±7.0)pg/m L]和BMSCs组[(43.84±3.03)μmol/L、(8.80±0.32)mmol/L、(609.4±6.1)pg/m L],而EPO+BMSCs组IL-10水平[(1055.2±2.8)pg/m L]高于EPO组[(535.1±3.0)pg/m L]和BMSCs组[(544.7±2.6)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和BMSCs对大鼠CPB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效果好于单一使用EPO或BMSCs,减轻CPB对肾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肾损伤 骨髓充质干细胞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26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瑞成 法宪恩 +2 位作者 董念国 王海永 侯剑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58-59,共2页
取26例心功能Ⅱ~Ⅳ级、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体骨髓50ml,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悬液。将悬液经冠状动脉注入病变区及其周围。结果移植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功能提高1~2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末... 取26例心功能Ⅱ~Ⅳ级、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体骨髓50ml,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悬液。将悬液经冠状动脉注入病变区及其周围。结果移植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功能提高1~2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末直径缩短,心脏收缩速度、射血分数及心排血量提高;血浆脑钠素(BNP)水平较移植前显著下降;患者无死亡、低心排综合征、新的心肌损害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提示经皮冠状动脉内途径自体BM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移植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凯 姜云霞 +3 位作者 邓文帅 侯长江 余程 孙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SCs,制备转染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MSCs(Ang-MSCs)或空载体腺病毒的MSCs(Null-MSCs),并鉴定;制备18只大...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SCs,制备转染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MSCs(Ang-MSCs)或空载体腺病毒的MSCs(Null-MSCs),并鉴定;制备18只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ull-MSCs组和Ang-MSCs组各6只。成模后24 h,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Null-MSCs组尾静脉移植5.0×109/m L Null-MSCs 1 m L,Ang-MSCs组尾静脉移植5.0×109/m L Ang-MSCs 1 m L。另取大鼠6只作为假手术组,手术操作与各模型组相同,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同期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移植后1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经鉴定,Ang-MSCs可稳定表达Ang-1蛋白。移植后1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Null-MSCs组和Ang-MSCs组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2 min内经过相应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Null-MSCs组、Ang-MSCs组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均<0.01),2 min内经过相应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P均<0.01),且以Ang-MSCs组效果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 Ang-1基因修饰的MSCs可改善脑梗死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生成素-1 骨髓充质干细胞 腺病毒 基因转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活血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病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鑫辉 黄政德 +3 位作者 谢雪姣 苏丽清 何宜荣 李雅婧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关动脉方法制备心肌IRI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BMSCs组和疏肝...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关动脉方法制备心肌IRI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BMSCs组和疏肝活血中药+BMSCs联合组(联合组),联合组予以疏肝活血中药灌胃,其余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形态,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结果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理形态观察显示,联合组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心肌结构和病理形态。结论疏肝活血中药可以改善BMSCs移植IRI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活血中药 骨髓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晶 何洁 +6 位作者 潘兴华 余月明 曹礼应 王晓华 蔡学敏 梁虹 庞荣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4期55-57,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病变特征包括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以及皮肤、关节、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受到损害。SLE发病多见于年轻妇女,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病变特征包括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以及皮肤、关节、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受到损害。SLE发病多见于年轻妇女,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现有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是不良反应大且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因此,研究不良反应小且疗效确切的SLE治疗方法是医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从2010年初开始,我科对5名病情反复发作的SLE患者实施异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异体移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