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减NPTX1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1
作者 帅婷 郭艳艳 +2 位作者 林春平 侯晓玫 金婵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初步探究神经元正五聚体1(neuronal pentraxin 1,NPTX1)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分化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BMSCs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0、3、7、10、14 d)... 目的:初步探究神经元正五聚体1(neuronal pentraxin 1,NPTX1)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分化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BMSCs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0、3、7、10、14 d)收集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检测成骨分化调控相关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以及NPTX1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构建NPTX1 shRNA慢病毒并感染hBMSCs,建立NPTX1稳定敲减的hBMSCs细胞系;采用ALP染色、茜素红(alizarin red,AR)染色和qPCR等方法检测敲减NPTX1对h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体外诱导hBMSCs成骨分化时,随着成骨诱导时间的延长,与第0天相比,成骨基因RUNX2、ALP和OCN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NPTX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慢病毒感染hBMSCs 72 h后,qPCR结果显示NPTX1敲减效率高于60%。hBMSCs敲减NPTX1后,将敲减NPTX1组(sh NPTX1组)及其对照组(shNC组)在普通增殖培养基下进行培养后提取RNA,qPCR结果显示和shNC组相比,sh NPTX1组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ALP染色试验显示成骨诱导7 d时,sh NPTX1组较shNC组显色明显加深;AR染色试验显示成骨诱导14 d时,sh NPTX1组较shNC组矿化结节明显增多。结论:NPTX1对hBMSCs成骨分化具有调控作用,且其敲减可促进hBMSCs的成骨分化,该结果提示NPTX1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等成骨异常疾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NPTX1基因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2
作者 赵思达 郭娟 +1 位作者 赵佑山 常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519,共8页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西达本胺对MSC中HDAC的影响。对MSC成骨诱导分化,在d 3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d 21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在d 7和21分别检测成骨相关早期及后期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西达本胺对MSC成骨关键转录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西达本胺浓度的增加,MSC增殖受到抑制,但低浓度(1μmol/L)西达本胺对MSC无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但可显著抑制HDAC活性。在正常对照组及MDS患者的骨髓MSC中,西达本胺(1μmol/L)可以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钙结节形成及上调成骨基因的mRNA表达,从而恢复MDS患者MSC较正常对照组MSC减弱的成骨分化能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西达本胺促成骨作用可能与RUNX2表达的上调有关。结论:西达本胺可以抑制MDS-MSC的HDAC活性,上调成骨转录因子RUNX2表达,促进MDS-MSC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通过组蛋白修饰酶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表观基因学研究
3
作者 何建伟 晏春艳 +5 位作者 杨宗树 高永昌 蒋雯 方钦正 戴晓琴 曹薇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相关性。方法BMSCs成骨诱导培养,用TGF-β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相关性。方法BMSCs成骨诱导培养,用TGF-β1、SB431542和TGF-β1+SB431542干预。分为4组:BMSCsCtrl-3d组(A组),BMSCs-Ctrl-ost3d组(B组),BMSCs-TGF-β1-ost3d组(C组),BMSCs-TGF-β1-SB1UMost3d组(D组)。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mRNA表达量。结果(1)与A组比较,B组DM3B、KDM4A、KDM4B、KDM4C、KDM4D、KDM5A、KDM5B、KDM5C、KDM6A、KDM6B、EZH1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与B组比较,C组KDM3B、KDM4A、KDM4C、KDM4D、KDM5C、EZH1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KDM5B、KDM6A、KDM6B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而KDM4B、KDM5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3)与C组比较,D组KDM3B、KDM6A、KDM6B的mRNA表达发生明显改变(P<0.05);KDM4C、KDM4D、KDM5C和EZH1的mRNA改变不显著(P>0.05),KDM4A的mRNA发生非特异性改变(P<0.05)。结论TGF-β1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和TGF-β1/非Smad信号调控部分相关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化酶的表达,从而促进了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组蛋白甲基化酶 TGF-Β1/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信号通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苏尧 蒋炳浩 蒋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23,共11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离体培养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广泛参与骨再生和修复,维持骨代谢平衡。BMSCs成骨分化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复杂生理过程,包括Notch、ERK、Hed...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离体培养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广泛参与骨再生和修复,维持骨代谢平衡。BMSCs成骨分化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复杂生理过程,包括Notch、ERK、Hedgehog等信号通路。本文综述这些信号通路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各自的组成及传导机制,以期为骨质疏松症及骨缺损等疾病的基因辅助治疗筛选关键性的基因靶点,并探索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信号通路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张通过Piezo1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朱敬生 李晶 +3 位作者 李涛 姚婷婷 常波 衣雪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6-801,862,共7页
目的探讨机械牵张通过Piezo1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MSCs分为0%、3%、6%和12%机械牵张强度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PCR检测成骨因子(Runx2、Osterix、ALP和OPN... 目的探讨机械牵张通过Piezo1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MSCs分为0%、3%、6%和12%机械牵张强度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PCR检测成骨因子(Runx2、Osterix、ALP和OPN)mRNA,筛选出最佳牵张强度。再分别设置对照、机械牵张、Piezo1抑制剂、机械牵张+Piezo1抑制剂组。干预结束后,进行ALP染色和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Western blot检测Piezo1、TGF-β1、p-Smad2和Runx2蛋白水平。结果与0%机械牵张相比,3%和6%机械牵张促进了细胞增殖(P<0.05),且6%机械牵张组Runx2、Osterix、ALP和OPN的mRNA均显著升高(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机械牵张组ALP染色较深,ALP活性显著升高,钙结节数量增加,Piezo1、TGF-β1、p-Smad2和Runx2蛋白也显著升高(P均<0.05);Piezo1抑制剂组ALP染色较浅,ALP活性显著降低,钙结节数量减少,Piezo1、TGF-β1、p-Smad2和Runx2蛋白也显著降低(P均<0.05)。与机械牵张组相比,机械牵张+Piezo1抑制剂组ALP染色较浅,ALP活性显著降低,钙结节数量减少,Piezo1、TGF-β1、p-Smad2和Runx2蛋白也显著降低(P均<0.05)。与Piezo1抑制剂组相比,机械牵张+Piezo1抑制剂组ALP染色较深,ALP活性显著升高,钙结节数量增加,Piezo1、TGF-β1、p-Smad2和Runx2蛋白也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机械牵张可能通过Piezo1上调了TGF-β1/Smad2信号通路表达,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牵张 Piezo1 骨髓充质干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图案化表面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沈钧怡 周新桐 +2 位作者 李良 刘肖珩 曾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34,共1页
目的探讨两种形状微图案化表面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三角形和圆形微图案化表面上r BMSCs成骨基因Runx-2、Opn、Alp、Col-1、Ocn和成脂基因Pparγ、C/ebpα、AP2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两种形状微图案化表面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三角形和圆形微图案化表面上r BMSCs成骨基因Runx-2、Opn、Alp、Col-1、Ocn和成脂基因Pparγ、C/ebpα、AP2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和q RT-PCR技术检测三角形微图案化表面上Piezo1、F-actin、Myosin和YAP的表达情况。结果三角形微图案化表面上r BMSCs的成骨基因Runx-2、Opn、Alp、Col-1、Ocn的表达均升高,且边长为15μm时表达最强,而成脂基因Pparγ、C/ebpα、AP2表达均降低。在圆形微图案化表面,r BMSCs的成骨和成脂基因表达均下调。此外,在15μm三角形微图案化表面上,r BMSCs的Piezo1、F-actin、Myosin和YAP表达均升高。通过使用Piezo1抑制剂Dooku1处理,观察到这些蛋白的表达均降低,且细胞的成骨能力受到抑制。结论三角形微图案化表面能够显著促进r BMSCs的成骨分化,尤其是在边长为15μm时效果最为显著。该表面通过Piezo1信号通路促进r BMSCs成骨分化,涉及的关键信号分子包括Piezo1、F-actin、Myosin和Y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图案化 分化 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 免疫荧光 能力 基因表达 信号通路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调控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双向效应的体外研究
7
作者 刘媛琪 孙思远 +2 位作者 代庆刚 江凌勇 沈国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3-1093,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4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jBM...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4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jBMSCs。运用流式细胞术鉴定jBMSCs表面抗原。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阿尔辛蓝染色分别对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及成软骨诱导后的jBMSCs进行多向分化潜能检测。分别使用ATRA浓度为0.01、0.1、1、5、10、20μmol/L的成骨诱导液对jBM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并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作为对照组,利用CCK8进行细胞活力检测。采用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对各浓度组j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进行检测,并筛选后续实验浓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不同浓度ATRA下jBMSCs成骨相关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98%以上的P1代jBMSCs表现为CD29+CD90+CD31−CD45−,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特点相符。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阿尔辛蓝染色结果证明P1代jBMSCs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多向分化能力。ALP染色/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0.01、0.1和1μmol/L ATRA组jBMSCs成骨活性和矿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成骨活性与矿化能力减弱,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qPCR分析发现,0.1、1μmol/L ATRA组成骨相关基因如Alp、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Ⅰ型胶原蛋白α1(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骨钙素(osteocalcin,Oc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基因表达水平下降,ATRA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0.1、1μmol/L ATRA组较对照组成骨相关蛋白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SP7、ALP及OCN表达增强,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蛋白表达下降,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较低浓度(0.1、1μmol/L)ATRA可促进大鼠j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且该促进效应在0.1μmol/L浓度时达到峰值,进一步提升浓度可使该促进效应减弱。较高浓度(5、10、20μmol/L)ATRA对大鼠jBMSCs成骨分化呈现抑制效应。研究在体外证明ATRA对大鼠jBMSCs成骨分化具双向效应,并鉴定了0.1μmol/L ATRA为大鼠jBMSCs成骨分化的最适浓度,为体内研究的开展与全反式视黄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双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中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RNA m6A修饰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沂霖 王花欣 +3 位作者 田硕 王洁 董仁超 刘艳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6,共6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成骨细胞分化能力。BMSCs成骨分化能力减弱易导致骨质疏松等多种骨相关疾病。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补肾中药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具有调控BMSCs成骨分化作用。腺苷N6位甲基化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成骨细胞分化能力。BMSCs成骨分化能力减弱易导致骨质疏松等多种骨相关疾病。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补肾中药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具有调控BMSCs成骨分化作用。腺苷N6位甲基化修饰(m6A)是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后修饰,是BMSCs成骨分化的关键因素。探讨m6A动态修饰与BMSCs成骨分化的关系,分析补肾中药调控m6A修饰的可能作用及靶点,能够为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新靶点,为中医肾藏象理论的科学阐释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N6甲基腺苷修饰 补肾中药 分化 质疏松 靶点 作用机制 肾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松弛速率可调的ECM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9
作者 王艳芹 张思琪 +2 位作者 薛艳茹 武晓刚 陈维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6-196,共1页
目的天然细胞外基质(ECM)通常表现出动态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其黏弹性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响应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细胞命运。通过仿生构建弹性模量相同而应力松弛速率可调控的复合水凝胶作为ECM,可探究ECM的黏弹性力学线索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 目的天然细胞外基质(ECM)通常表现出动态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其黏弹性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响应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细胞命运。通过仿生构建弹性模量相同而应力松弛速率可调控的复合水凝胶作为ECM,可探究ECM的黏弹性力学线索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行为的力学生物学机制。方法本工作通过调节仿生ECM中两种动态共价键,即硼酸酯键与亚胺键的相对比例,即可实现控制该ECM的弹性模量相同而应力松弛速率不同(设置不同ECM的半应力松弛时间在2~200 s),以此为工具来研究水凝胶的应力松弛速率对MSCs成骨分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具有较快应力松弛速率的ECM,即当ECM的半应力松弛时间为10 s时,更有利于促进MSCs成骨分化行为。结论应力松弛速率可调的ECM,由于动态亚胺键与动态硼酸酯键的能量耗散速率不同,进而影响MSCs的细胞膜表面整合素聚集、肌动蛋白收缩以及细胞体积扩增,TRPV4激活和体积扩增之间的相互反馈控制了RUNX2的核定位,从而实现对MSCs的成骨分化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为构建基于动态共价键的黏弹性可调ECM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对于系统研究ECM物理特性影响干细胞命运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分化 骨髓充质干细胞 动态共价键 ECM 应力松弛 细胞体积 相对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晨睿 孟志远 +4 位作者 牛银波 翟远坤 潘亚磊 谢丽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9-924,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baicalin)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成骨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给予黄芩苷3、5、7d后,比较药物处理组与... 目的研究黄芩苷(baicalin)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成骨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给予黄芩苷3、5、7d后,比较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同时检测给予黄芩苷对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和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提取总mRNA和总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黄芩苷对Wnt10a、GSK-3β、β-catenin以及LEF1mRNA水平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药物处理对β-catenin以及Runx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黄芩苷明显提高ALP的活性.10μmol·L-1浓度的黄芩苷还可增加碱性磷酸酶克隆数和钙化结节的形成.黄芩苷还可提高Wnt10a、β-catenin、GSK-3β、LEF1以及osteocalcin的mRNA水平,并提高β-catenin和Runx2的蛋白表达量.结论黄芩苷在0.1~50μmol·L^-1的给药浓度下可促进rBMSC的成骨分化成熟,Wnt/β-cate-nin信号可能参与调控rBMSC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玮 徐道华 +3 位作者 周晨慧 刘钰瑜 戴滨 黄洪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小檗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以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检测钙沉积,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含量...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小檗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以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检测钙沉积,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含量,茜素红法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结果小檗碱在1×10-9~1×10-5mol.L-1浓度范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小檗碱浓度为1×10-7和1×10-6mol.L-1培养3~7d能明显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小檗碱在1×10-7~1×10-5mol.L-1浓度范围培养22d能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钙素合成和分泌。小檗碱在浓度为1×10-6和1×10-5mol.L-1培养28d时钙盐沉积量和钙化结节形成增加。结论小檗碱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增强骨钙化。这可能为其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碱性磷酸酶 钙素 钙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刺激和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学令 姚晓玲 +4 位作者 冯贤 邱飞远 李凯 吴江 李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力学刺激与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与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力学刺激与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与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BMSCs,分别在成骨诱导和非成骨诱导条件下应用双轴力学应变加载系统对rBMSCs施加周期性的机械张应变(应变2%,频率1 Hz,每次2 h,间隔2 h,每天加载3次)。力学刺激作用3 d和6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钙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力学刺激作用后,成骨诱导6 d组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其余各组均无明显钙化结节形成。与相应非诱导组比较,成骨诱导3 d组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0.63、和11.8倍;成骨诱导6 d组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2.73、.2和10倍。结论成骨化学诱导剂和力学刺激均能促进rBMSCs的骨向分化,且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双轴力学应变 细胞 化学诱导剂 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含药血清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2
13
作者 陈云刚 谭国庆 +1 位作者 任维龙 徐展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0-836,共7页
目的研究骨碎补含药血清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BMSCs,CCK-8法分别检测血清干预BMSCs 3、5、7、9 d ... 目的研究骨碎补含药血清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BMSCs,CCK-8法分别检测血清干预BMSCs 3、5、7、9 d BMSCs的增殖能力,连续诱导7、10、14 d并进行ALP活性检测,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评价BMSCs的矿化能力,RT-PCR法检测β-catenin、LRP5、GSK-3β、RUNX-2及Osteriex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内β-catenin、LRP5蛋白表达量。结果骨碎补含药血清具有明显的促进BMSCs增殖的作用,在一定的时间段提高了ALP活性,促进钙化结节形成;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catenin、LRP5、RUNX-2及Osteriex mRNA表达;下调GSK-3βmRNA表达,上调β-catenin、LRP5蛋白表达。结论骨碎补含药血清可以促进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其机制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β-catenin、LRP5、RUNX-2及Osteriex mRNA表达,下调GSK-3βmRNA表达及上调β-catenin、LRP5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补 含药血清 骨髓充质干细胞 WNT/Β-CATENIN 增殖 碱性磷酸酶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Cbfα1/Run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山山 杨乃龙 +2 位作者 徐丽丽 李百举 崔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66,34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Run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健康成年hBMSCs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组)和加入不同浓度尿酸(0 mmol/l、0.2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Run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健康成年hBMSCs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组)和加入不同浓度尿酸(0 mmol/l、0.2 mmol/l、0.4 mmol/l、0.8mmol/l)的成骨诱导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在干预诱导第7天和第14天行RT-PCR检测Cbfα1/Runx2的表达。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均阳性,表示诱导后细胞为成骨细胞。RT-PCR结果表明,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无Cbfα1/Runx2表达,尿酸培养组随尿酸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Cbfα1/Runx2表达逐渐增强,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结论尿酸可能通过促进Cbfα1/Runx2的表达,从而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Cbfcfal RUN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通过BMP/Runx2/Osx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訾慧 范颖 +2 位作者 蒋宁 谷丽艳 董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0-695,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抑制剂组、淫羊藿次苷Ⅰ组及淫羊藿次苷Ⅰ+抑制剂组、淫羊藿次苷Ⅱ组及淫羊藿次苷Ⅱ+抑制剂组。通过茜素红染色,对各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进行药效学评价; ELISA法检测各组ALP活性、BGP、COL-Ⅰ、BMP2蛋白分泌量;RT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基因表达。结果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淫羊藿次苷Ⅰ组及淫羊藿次苷Ⅱ组均可明显观察到大量的矿化结节的形成;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能明显促进ALP细胞活性及BGP、COL-Ⅰ、BMP-2蛋白分泌量,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作用强度均已达到阳性转化液组的80%以上。同时,淫羊藿次苷Ⅰ对ALP活性、 BGP蛋白表达均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Ⅱ,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OL-Ⅰ、BMP-2的蛋白表达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可显著上调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BGP、RunX2,并进一步调节其下游基因Osterix的转录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液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Ⅱ对ALP、Osterix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淫羊藿次苷Ⅰ与淫羊藿次苷Ⅱ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Ⅱ对Osterix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Ⅰ,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P、BGP、RunX2 mRNA的表达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次苷Ⅰ和淫羊藿次苷Ⅱ均能促进BMSCs定向成骨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MP/Runx2/Osx信号通路有关。淫羊藿次苷Ⅰ和淫羊藿次苷Ⅱ作用差异可能与淫羊藿次苷Ⅰ在体内生物转化为淫羊藿次苷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Ⅰ 淫羊藿次苷Ⅱ 分化 BMP-2/Runx2/OSX信号通路 骨髓充质干细胞 大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防治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6
作者 赵继荣 杨涛 +4 位作者 赵宁 马同 薛旭 李玮农 张立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68-1872,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其的防治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挖掘与探索,多项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杜仲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明显。...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其的防治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挖掘与探索,多项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杜仲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明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骨质疏松。而BMSCs作为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探索其分化机制对于指导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传统中药杜仲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作以综述,以期为OP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质疏松症 骨髓充质干细胞 生物信息 信号通路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b通过靶向抑制Smad4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陆细红 邓敏 +2 位作者 贺洪辉 曾德辉 张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研究miR-125b是否通过调控其预测的靶基因Smad4表达而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方法:构建Smad4 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荧光素酶报告检测观察miR-125b对Smad4 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分离培养人骨髓... 目的:研究miR-125b是否通过调控其预测的靶基因Smad4表达而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方法:构建Smad4 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荧光素酶报告检测观察miR-125b对Smad4 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在MSCs中转染miR-125b mimics并进行成骨诱导,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mad4表达水平;Smad4 siRNA转染MSCs并进行成骨诱导,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RUNX2 mRNA表达水平变化考察Smad4下调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双荧光素报告检测显示miR-125b能特异性地与Smad4 mRNA的3'-UTR结合,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P<0.05)。过表达miR-125b能抑制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Smad4表达水平。干扰Smad4表达能抑制AKP活性及RUNX2 mRNA表达水平,它能部分模拟miR-125b调控MSCs成骨分化的功能。结论:miR-125b通过抑制靶基因Smad4的表达调控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b 充质干细胞 分化 SMA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通皂苷D促进糖皮质激素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志达 沈耿杨 +9 位作者 任辉 余翔 尚奇 黄锦菁 招文华 余佩沅 詹玫琦 梁德 杨志东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观察木通皂苷D(ASD)对糖皮质激素(GC)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实验分为三组,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BI)、OBI+地塞米松(DEXA,0.1μmol/L)、OBI+DEXA(0.1μmol/L)+ASD(10μ... 目的观察木通皂苷D(ASD)对糖皮质激素(GC)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实验分为三组,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BI)、OBI+地塞米松(DEXA,0.1μmol/L)、OBI+DEXA(0.1μmol/L)+ASD(10μmol/L)干预。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情况,qRT-PCR检测成骨因子Runx2、骨钙素(OCN)及Smad1、Smad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1/5磷酸化水平及Smad1/5/8总蛋白表达。结果OBI+DEXA组ALP活性明显较OBI组低(P<0.001),OBI+DEXA+ASD组ALP活性明显较OBI+DEXA升高(P<0.01)。OBI+DEXA干预组成骨相关因子Runx2、OCN、Smad1和Smad5 mRNA表达较OBI组均明显下调(P<0.01),OBI+DEXA+ASD组Runx2、OCN、Smad1和Smad5 mRNA表达较OBI+DEXA干预组明显上调(P<0.01和P<0.05)。三组Smad1/5/8总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I+DEXA干预组pSmad1/5较OBI干预组表达降低,OBI+DEXA+ASD干预组pSmad1/5表达较OBI+DEXA干预组增加。结论ASD可促进GC环境下小鼠BMSCs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MP/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糖皮质激素性质疏松 木通皂苷D 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BMP/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活性改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军 王倩 +1 位作者 林小星 李炳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噬活性的改变对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自噬在骨髓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骨髓MSCs 48h后,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2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法检测LC3表达;单丹磺...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噬活性的改变对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自噬在骨髓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骨髓MSCs 48h后,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2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法检测LC3表达;单丹磺酰戊二胺(MDC)荧光染色检测自噬囊泡;Western blot检测LC3-Ⅰ和LC3-Ⅱ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和Runx2表达;Von Kossa染色检测钙质沉积程度改变。结果经雷帕霉素处理后,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检测均可见骨髓MSCs中LC3的表达明显增加;自噬囊泡数量增加;成骨相关基因ALP和Runx2的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Von kossa染色可见MSCs钙质沉积程度减弱。上述改变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骨髓MSCs的基础自噬活性较低,雷帕霉素能够增加骨髓MSCs的自噬活性,但同时减弱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自噬可能参与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自噬 分化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雷奈酸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正 王瑒 +2 位作者 王小娜 兰爱平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49-195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大鼠BMSCs,取第3~4代,用细胞碱性磷酸酶标法检测不同浓度Sr作用下碱性磷酸酶...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大鼠BMSCs,取第3~4代,用细胞碱性磷酸酶标法检测不同浓度Sr作用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表达;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测定BMP-7的表达水平。结果在0.1~3.0 mmol/L的浓度范围内,Sr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ALP活性,其浓度为3 mmol/L时,ALP活性表达最高,并明显促进钙结节的表达;Sr(0.1~3.0 m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BMP-7表达,其中浓度为3 mmol/L时,BMP-7表达最高;BMP-7阻断剂(noggin)(100 ng/ml)不仅抑制Sr诱导的BMP-7表达,而且使ALP活性及钙结节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Sr可通过上调BMP-7表达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奈酸锶 骨髓充质干细胞 分化 蛋白-7 碱性磷酸酶 钙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