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邵宗鸿 郑以州 +4 位作者 张益枝 陈桂彬 李莉 孙娟 储榆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IST前所有SAA患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IST后1年,29例有效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其临床疗效相关;12例mBFU-E及10例CFU-GM水平恢复正常,其中8例患者mBFU-E及CFU-GM水平同时恢复正常。这表明SAA确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造血功能衰竭与异常免疫关系密切,若去除这种异常,造血功能可获得部分甚至完全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骨髓造血祖细胞 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郝思国 邹正辉 +4 位作者 杨吉成 虞斐 盛伟华 王苏 沈美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20-321,共2页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郝思国邹正辉①杨吉成②虞斐①盛伟华②王苏③沈美凤①(安徽医科大学附一院,合肥230022)①苏州医学院附二院,苏州215004②苏州医学院,苏州215007③辽宁省人民...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郝思国邹正辉①杨吉成②虞斐①盛伟华②王苏③沈美凤①(安徽医科大学附一院,合肥230022)①苏州医学院附二院,苏州215004②苏州医学院,苏州215007③辽宁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3作者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造血祖细胞 体外增殖 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陆素-脾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乔崇年 楼基余 +1 位作者 梁毅 郭希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08-110,共3页
目的 :研究商陆素 -脾细胞条件培养基 (PWM-SCM)对小白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 micro-ELISA方法测定 PWM-SCM中 IL-2、IL-3、IL-4和 IL-6的含量 ,在 CFU-GM和CFU-E培养体系中加入 PWM-SCM,观察其对造血祖细胞的作用。结果 :PW... 目的 :研究商陆素 -脾细胞条件培养基 (PWM-SCM)对小白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 micro-ELISA方法测定 PWM-SCM中 IL-2、IL-3、IL-4和 IL-6的含量 ,在 CFU-GM和CFU-E培养体系中加入 PWM-SCM,观察其对造血祖细胞的作用。结果 :PWM-SCM中 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 :IL -2为 72 .5± 1 .1 pg/ml,IL -3为 43 3 .3± 1 1 .6pg/ml,IL -4为 2 8.9± 0 .4pg/ml,IL -6为 1 43 .3 pg/ml,其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 RPMI-1 64 0完全培养基中测定的含量 (P<0 .0 5~ 0 .0 1 )。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显示 ,PWM-SCM对 CFU-GM无影响 ,但 CFU-E的集落数由 6.2± 1 .4增加到 3 4.0± 2 .5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结论 :PWM-SCM中含有多种细胞因子 ,对小白鼠骨髓造血祖细胞有集落刺激活性 ,对 CFU-E的形成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素脾细胞条件培养基 骨髓造血祖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kit、CXCR_4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伟正 马智刚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6期973-974,983,共3页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 -kit、CXCR4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使用该颗粒剂治疗前后的C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kit、CXCR4 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 -kit、CXCR4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使用该颗粒剂治疗前后的C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kit、CXCR4 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及正常组作比较研究。结果 :补髓生血颗粒剂组临床疗效与再障生血片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 <0 .0 5 ) ;两组疗前c -kit受体表达高于正常组 ,治疗后均表达下调 ;补髓生血颗粒剂组治疗后CXCR4 受体表达与再障生血片组存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慢性再障骨髓造血衰竭并非c -kit受体低表达所致 ;补髓生血颗粒剂在临床疗效与CXCR4 受体表达上调作用上优于再障生血片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剂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祖细胞 CXCR4受体 C-KIT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障患者血清GM-CSF水平及体外骨髓造血祖细胞对GM-CSF的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莉 陈运贤 +4 位作者 罗绍凯 彭爱华 戴丽君 李娟 朱沃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水平及粒-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colo...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水平及粒-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colony-formingunitsofgranulocyte-macrophage,CFU-GM)对GM-CSF的增殖反应特性。方法:用125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5例再障患者血清GM-CSF水平,并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技术测定了13例再障患者在不同GM-CSF浓度时体外CFU-GM集落形成情况。结果:15例再障患者血清GM-CSF水平为13348±258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但其骨髓CFU-GM集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慢性再障组在高浓度GM-CSF(1000μg/L)时的CFU-GM(均数值为3388克隆数/105有核细胞)显著多于低浓度GM-CSF(01μg/L、10μg/L)时的CFU-GM(均数值分别为5688、1138克隆数/105有核细胞(P<005),重型再障组对不同浓度(01~1000μg/L)外源GM-CSF的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GM-CSF 骨髓造血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联合辐照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作用研究
6
作者 杨欣海 陈芳 +6 位作者 全勇 胡梦佳 芦玉凯 陈乃成 许杨 王崧 王军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90,共10页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联合辐照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165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体质量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33)、6 Gy单纯辐照组(6 Gy组,n=43)、6 Gy低氧辐照组(Hy-7 d+6 Gy组,n=4...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联合辐照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165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体质量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33)、6 Gy单纯辐照组(6 Gy组,n=43)、6 Gy低氧辐照组(Hy-7 d+6 Gy组,n=43),7 Gy单纯辐照组(7 Gy组,n=12)、7 Gy低氧辐照组(Hy-7 d+7 Gy组,n=12)、7 Gy持续低氧治疗组(Hy-7 d+7 Gy+Hy组,n=12)、6 Gy持续低氧治疗组(Hy-7 d+6 Gy+Hy,n=10);Hy-7 d+6 Gy组、Hy-7 d+7 Gy组、Hy-7 d+7 Gy+Hy组、Hy-7 d+6 Gy+Hy组于常压低氧舱内进行7 d预处理(氧浓度12%),其余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6 Gy、Hy-7 d+6 Gy组、Hy-7 d+6 Gy+Hy组小鼠在低氧预处理结束后进行^(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辐照6 Gy;7 Gy、Hy-7 d+7 Gy组、Hy-7 d+7 Gy+Hy组小鼠在低氧预处理结束后进行^(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辐照7 Gy;Control组、6 Gy组、7 Gy组小鼠全程正常氧环境饲养,Hy-7 d+7 Gy组、Hy-7 d+6 Gy组小鼠辐照损伤后继续低氧饲养24 h后恢复正常氧环境饲养,Hy-7 d+7 Gy+Hy组、Hy-7 d+6 Gy+Hy组小鼠辐照后持续低氧环境饲养。Control、6 Gy、Hy-7 d+6 Gy组小鼠制备骨髓细胞悬液,采用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骨髓腔病理形态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Lin^(-)Sca1^(+)c-Kit^(+),LSK)、髓系祖细胞(myeloid progenitor,MP)以及成熟T/B髓系细胞数量;7 Gy、Hy-7 d+7 Gy、Hy-7 d+7 Gy+Hy组小鼠从低氧预处理后开始持续监测30 d的生存率;6 Gy、Hy-7 d+6 Gy、Hy-7 d+6 Gy+Hy组小鼠采取尾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等的动态变化;Control、6 Gy、Hy-7 d+6 Gy组小鼠于辐照后17 d处死后获取骨髓细胞悬液并进行单细胞测序及分析。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6 Gy组小鼠辐照后全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HE染色显示骨髓血窦扩张明显、红细胞溢出;与6 Gy组比较,Hy-7 d+6 Gy组小鼠骨髓腔内细胞密度增加,有核细胞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P<0.01);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6 Gy组骨髓LSK、MP与成熟T/B/髓系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6 Gy组比较,Hy-7 d+6 Gy组单纯辐照造成的LSK、MP的数量减少能得到显著抑制(P<0.01);③与7 Gy组相比,Hy-7 d+7 Gy组经过低氧辐照后24 h复常氧治疗显著提高了小鼠生存率(P<0.01);与7 Gy组相比,Hy-7 d+7 Gy+Hy组小鼠经持续低氧治疗未能显著改善小鼠生存率;Hy-7 d+7 Gy组与Hy-7 d+7 Gy+Hy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虽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12),但在整个观察周期内Hy-7 d+7 Gy组始终表现出存活数量优势;④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Hy-7 d+6 Gy组小鼠较6 Gy组和Hy-7 d+6 Gy+Hy组WBC水平得到更快的恢复(P<0.05);经低氧预处理后,Hy-7 d+6 Gy组和Hy-7 d+6 Gy+Hy组辐照前RBC及HGB水平更高;而相比于6 Gy组及Hy-7 d+6 Gy+Hy组,Hy-7 d+6 Gy组PLT恢复更显著且迅速(P<0.05);⑤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进行细胞亚群比例推测,相比于6 Gy组Hy-7 d+6 Gy组小鼠长期造血干细胞(long-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LT-HSC)、短期造血干细胞(short-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T-HSC)数量减少得到抑制,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拟时序分析显示,Hy-7 d+6 Gy组小鼠数据与Control组相似,表现出分化程度低且自我更新能力强的LSK较多;差异基因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表明,6 Gy组氧化磷酸化通路活跃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而Hy-7 d+6 Gy组则富集于染色质重塑和mRNA监视等通路。结论低氧预处理可减轻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放射损伤,辐照后恢复常氧治疗有助于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骨髓造血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 急性放射损伤 造血功能 细胞转录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及CD4^+/CD8^+比值联合测定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艳明 张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3+CD8+(CD8+)比值和骨髓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的变化、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在AA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集落试验对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3+CD8+(CD8+)比值和骨髓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的变化、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在AA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集落试验对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观察混合集落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AA患者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比值变化,依据CD4+/CD8+比值将AA(59/70)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比值倒置型和比值超高型三个免疫亚型。结果:59例有集落或集簇生成的AA患者,其中比值倒置型占45.8%,比值超高型占20.3%,AA患者组干细胞集落数低于同等条件下对照组的干细胞集落数(35.88对125.26,P<0.001);相关性分析,AA患者骨髓混合集落数与CD8+T细胞数呈负相关(P=0.027),与控制CD4+T细胞影响的CD4+/CD8+比值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对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和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的联合检测可为AA患者临床诊断、分型、病情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 CD4+/CD8+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脐血联合骨髓c-kit(+)细胞移植加快造血重建的研究
8
作者 袁颖华 李静 +1 位作者 俞夜花 石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16-421,共6页
本研究探讨小鼠脐血与骨髓造血祖细胞联合移植以加快移植后早期造血重建作用,并达到脐血来源细胞长期嵌合的程度。采用MACS间接免疫分选法纯化BDF1小鼠骨髓中lin-sca-1-c-kit+(c-kit+)及lin-sca-1+(sca-1+)细胞群,用半固体集落培养结合... 本研究探讨小鼠脐血与骨髓造血祖细胞联合移植以加快移植后早期造血重建作用,并达到脐血来源细胞长期嵌合的程度。采用MACS间接免疫分选法纯化BDF1小鼠骨髓中lin-sca-1-c-kit+(c-kit+)及lin-sca-1+(sca-1+)细胞群,用半固体集落培养结合细胞形态学方法比较二者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将60Coγ射线照射的BDF1小鼠(CD45.2)作为受体鼠;接受来自同基因小鼠(CD45.1)骨髓c-kit+细胞群与DBA/2新生小鼠外周血(NPB)的联合移植作为实验组,以NPB干细胞单独移植以及其与sca-1+细胞的联合移植作为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2天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60周内受鼠外周血粒细胞、T细胞、B细胞中供、受鼠来源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①与sca-1+细胞比较,c-kit+细胞胞体大,胞浆多,核仁明显,其体外集落体积明显小于sca-1+组,未见高增殖潜能集落(HPP)形成;②与NPB干细胞单独移植比较,当NPB干细胞与1×104、2.5×104或5×104细胞量的c-kit+或sca-1+细胞联合移植时,可使白细胞>1×109/L及血小板>100×109/L所需恢复时间从17天提前至12天;③联合c-kit+细胞的移植实验组至移植后60周时脐血来源粒细胞、B细胞和T细胞分别为(96.68±2.68)%、(92.55±3.04)%和(67.96±7.91)%,比第2周时有明显增加(p<0.01),与此相反,联合sca-1+细胞的移植对照组来自同基因供髓和残髓的细胞逐渐增多,而脐血来源细胞逐渐减少,至移植后60周时,脐血来源的粒细胞,B细胞和T细胞仅占(28.46±18.98)%、(17.75±13.17)%、(6.19±7.62)%,比第2周时明显减少(p<0.01)。结论:脐血与受鼠同基因骨髓c-kit+细胞联合移植可加快移植后早期造血恢复,并达到粒细胞、B细胞、T细胞中脐血来源细胞的长期完全或主要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移植 骨髓造血祖细胞 混合移植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杆菌多糖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迟永春 万方 +1 位作者 徐梅 陈仁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观察了分枝杆菌多糖(MPS)对环磷酰胺抑制BALB/c小鼠骨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CPA使小鼠骨髓GM-CFU抑制约30%左右。1.0mg/kg的MPS对GM-CFU有促进作用(第1批实验CPA对照组316.5&... 观察了分枝杆菌多糖(MPS)对环磷酰胺抑制BALB/c小鼠骨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CPA使小鼠骨髓GM-CFU抑制约30%左右。1.0mg/kg的MPS对GM-CFU有促进作用(第1批实验CPA对照组316.5±34.6,实验1组454.5±19.1,P<0.05;第2批实验CPA对照组208.7±43.7,实验2组437.8±54.1,P<0.02);而0.15mg/kgMPS无促进作用。在0.15和1.0mg/kg剂量下,小鼠血清GM-CSF活性水平明显提高;0.15和1.0mg/kgMPS可分别刺激小鼠每0.1mL血清产生500U和850UGM-CSF。分析认为MPS与日本的Z-100活性水平相当,这些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单核或T细胞而间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多糖 骨髓造血祖细胞 造血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的干细胞生长因子
10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69,共1页
据东方网2004年8月30日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分离、鉴定和制备出了一个新的干细胞生长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这一因子可促进骨髓早期造血... 据东方网2004年8月30日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分离、鉴定和制备出了一个新的干细胞生长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这一因子可促进骨髓早期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氨基酸和cDNA序列查证结果揭示这确实是干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干细胞技术不但可用于血液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细胞生长因子 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 细胞增殖 骨髓早期造血细胞 骨髓早期造血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第5卷主题索引
11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29-445,共17页
关键词 细胞 血小板生成素 白血病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转移 骨髓造血祖细胞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物多样性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血小板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