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泊马度胺的抗骨髓瘤细胞株MM1.S活性及对CRB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樊文静 范枝俏 +5 位作者 潘耀柱 杨柯 尹娇娇 赵宵晨 姚浩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07-191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泊马度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S的作用及对CRB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泊马度胺对MM1.S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MM1.S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检测CRBN基因表达水平;West...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泊马度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S的作用及对CRB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泊马度胺对MM1.S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MM1.S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检测CRBN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泊马度胺对MM1.S细胞CRB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泊马度胺对MM1.S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0.981,r=0.990);泊马度胺能够诱导MM1.S细胞凋亡;浓度为0、40和80μmol/L的泊马度胺作用于MM1.S细胞72 h后,CRBN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487±0.340,0.211±0.054和0.055±0.005;泊马度胺作用后,CRB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泊马度胺能够抑制MM1.S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一定浓度泊马度胺可降低MM1.S细胞CRBN基因表达并下调其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马度胺 Cereblon 骨髓瘤细胞株mm1.s 免疫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shRNA干扰ADAM10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MM.1S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利凡 罗建萍 +6 位作者 李护君 陆倩 张倩楠 姚瑶 姚若斯 徐开林 李振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4-1079,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ADAM10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MM.1S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计4对针对ADAM10 mRNA不同位点的shRNA编码序列,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质粒p LVshRNA-EGFP(2A)Puro中去,构建sh/ADAM10-1,sh/ADAM10-2,sh/ADAM10-3... 目的:探讨干扰ADAM10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MM.1S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计4对针对ADAM10 mRNA不同位点的shRNA编码序列,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质粒p LVshRNA-EGFP(2A)Puro中去,构建sh/ADAM10-1,sh/ADAM10-2,sh/ADAM10-3,sh/ADAM10-4和sh/Con;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及包膜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收获病毒颗粒,浓缩后测定病毒滴度,感染MM.1S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GFP+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m blot检测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干扰ADAM10基因的作用。选取ADAM10下调最显著的细胞株,CCK-8法检测干扰ADAM10后细胞的增殖,Annexin V/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与凋亡,定量PCR检测促凋亡基因BAD、BAK、BIK抑凋亡基因BCL-2、c-Myc以及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的转录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特异性干扰ADAM10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干扰ADAM10基因对MM.1S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MM.1S细胞的凋亡,且促凋亡基因BAD、BAK表达升高,抑凋亡基因BCL-2、c-Myc表达降低。Q-PCR结果显示,干扰ADAM10后Notch1水平升高,Hes-1水平降低。结论:干扰ADAM10基因可显著抑制MM.1S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与Notch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10基因 Notch1信号通路 慢病毒载体 多发性骨髓 mm.1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自噬相关基因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章瑞 万冰洁 +12 位作者 任晓敏 MUNYURANGABO Gustave 于潇 缪吉玉 张佩华 柳宏苇 杨丹 李琳 李乔 罗思宇 何爱丽 孔光耀 贾亚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4-510,共7页
目的探索铁自噬相关蛋白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 like RNA binding protein 1,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明确其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利用GEO、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ELAVL1在健康对照及MM患者中... 目的探索铁自噬相关蛋白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 like RNA binding protein 1,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明确其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利用GEO、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ELAVL1在健康对照及MM患者中的表达,进一步用qRT-PCR在临床样本中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Kaplan-Meier法评估ELAVL1在MM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探索影响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利用DAVID在线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ELAVL1在初发MM及难治复发MM中表达增高(P<0.001),MM患者的ISS分期越高,ELAVL1的表达水平越高(P<0.01)。与20例健康对照相比,ELAVL1表达水平在28例初发MM患者标本中增高(P<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ELAVL1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区分初发MM和健康对照(P<0.001)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患者(P=0.0002)。生存分析发现,ELAVL1高表达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141)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time,OS)(P=0.0080)均短于ELAVL1低表达组患者。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发现,ELVAL1高表达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0)。功能富集分析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结论ELAVL1在MM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MM诊断及预后不良的标志物。ELAVL1可能通过Hippo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影响M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mm) 铁自噬 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L1) Hippo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ERRα的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1S的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瑞茜 高雨晴 +3 位作者 雷蕾 吴德沛 朱婷婷 储剑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干预ERRα基因的表达和活性策略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S凋亡的影响。方法:第一种策略是设计并构建靶向人ERRα基因的sh RNA慢病毒载体,利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后感染骨髓瘤细胞株MM.1S,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敲低...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干预ERRα基因的表达和活性策略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S凋亡的影响。方法:第一种策略是设计并构建靶向人ERRα基因的sh RNA慢病毒载体,利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后感染骨髓瘤细胞株MM.1S,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敲低ERRα的稳转细胞株。另一种策略是使用ERRα的特异性反向激动剂XCT790处理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敲低ERRα对MM.1S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敲低ERRα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敲低ERRα的sh RNA表达载体,获得ERRα敲低的稳转细胞株;靶向ERRα的sh RNA病毒感染和特异性反向激动剂均能显著下调ERRα在骨髓瘤细胞MM.1S中的表达水平;敲低ERRα能诱导MM.1S细胞发生显著凋亡并且使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表达水平升高;ERRα的特异性反向激动剂XCT790处理骨髓瘤细胞MM.1S与敲低ERRα导致的效应一致。结论:通过sh RNA靶向敲低ERRα或使用特异性反向激动剂XCT790抑制ERRα的表达均能诱导MM.1S细胞发生显著凋亡,提示ERRα对骨髓瘤细胞的生存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 mm.1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1R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灵 马艳萍 +4 位作者 贾谷 鹿育晋 张丽 吕红 常明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2-1126,共5页
本研究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单药或者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抗瘤效应。采用MTT法检测LBH589(10、20、50 nmol/L)及50 nmol/L分别联合硼替佐米(10、20 nmol/L)作用于人多发性骨髓瘤MM1... 本研究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单药或者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抗瘤效应。采用MTT法检测LBH589(10、20、50 nmol/L)及50 nmol/L分别联合硼替佐米(10、20 nmol/L)作用于人多发性骨髓瘤MM1R细胞24,48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BH589对MM1R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LBH589(10、20、50 nmol/L)作用MM1R细胞24 h后组蛋白H4乙酰化的程度。结果表明,LBH589单药及与硼替佐米联合均能够抑制MM1R细胞增殖,并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MM1R细胞经药物作用48 h后,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G2/M期及S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同时可见MM1R细胞的凋亡率增加,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且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作用均较单药作用更加明显(均P<0.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作用MM1R细胞24 h后组蛋白H4乙酰化的程度上调,呈浓度依赖性。结论:LBH589能够抑制MM1R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且与硼替佐米联合对骨髓瘤细胞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H589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 mm1R 组蛋白乙酰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猴逆转病毒Ⅰ型(SRV-1)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应用
6
作者 何伏秋 蒋虹 +4 位作者 徐新明 张永蓉 秦川 马兰华 吴小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Z1期24-24,共1页
以SRV-1蔗糖梯度离心纯化抗原免疫SPF级的BALB/c小鼠,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小鼠脾细胞融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体,抗原为感染SRV-110d的Raji细胞。筛选出两株SRV-1小鼠杂交瘤细胞株及单克隆抗体(McAb)C<sub>4&... 以SRV-1蔗糖梯度离心纯化抗原免疫SPF级的BALB/c小鼠,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小鼠脾细胞融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体,抗原为感染SRV-110d的Raji细胞。筛选出两株SRV-1小鼠杂交瘤细胞株及单克隆抗体(McAb)C<sub>4</sub>和C<sub>15</sub>。两株杂交瘤细胞经3次克隆后分别注入同品系的小鼠腹腔,所产生的腹水经IFA和ELISA法测定其滴度为1:800~1:1600。经琼脂免疫双扩散法鉴定,C<sub>4</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细胞株 sRV-1 蔗糖梯度离心 单克隆抗体 小鼠脾细胞 骨髓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法 小鼠腹腔 琼脂免疫双扩散 纯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XBP-1的不同剪切体对骨髓瘤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剑峰 姜华 侯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81-1185,共5页
本研究探讨XBP-1的两种不同剪切体XBP-1u,XBP-1s在骨髓瘤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分别构建过表达质粒pcDNA3.1-C-XBP-1u,pcDNA3.1-C-XBP-1s,转染进入骨髓瘤细胞系U266和RPMI-8226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 本研究探讨XBP-1的两种不同剪切体XBP-1u,XBP-1s在骨髓瘤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分别构建过表达质粒pcDNA3.1-C-XBP-1u,pcDNA3.1-C-XBP-1s,转染进入骨髓瘤细胞系U266和RPMI-8226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9e的表达率,ELISA检测上清液中轻链蛋白含量的改变以判断细胞的分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XBP-1u和XBP-1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过表达XBP-1u可以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分化,在形态学上显示浆细胞更加成熟;在U266和RPMI-8226细胞中,细胞表面CD49e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上调,分别由对照的(9.02±0.3)%,(5.17±0.92)%增加到(27.7±1.14)%,(13.97±1.79)%(p<0.01)。U266和RPMI8226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轻链蛋白含量由对照的(474.75±19.52)ng/ml,(289.44±6.19)ng/ml增加到(692.34±21.17)ng/ml,(401.55±13.7)ng/ml(p<0.01,p<0.05),而在过表达XBP-1s的骨髓细胞中则没有明显的改变,表明过表达XBP-1s对骨髓瘤细胞的分化没有促进作用。结论:XBP-1u表达水平的增高对于骨髓瘤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细胞转染 XBP-1 XBP-1u XBP-1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I-RB1和LSI-D13S319荧光探针联合检测分析1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13q14缺失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菲 胡林萍 +6 位作者 安刚 徐燕 王燕婴 邢立杰 易树华 谢振卿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7-921,共5页
染色体13q14缺失是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遗传学异常,也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常规指标。目前针对该片段缺失的商品化序列特异性DNA探针有LSI-RB1(针对13q14.1-14.2区域)、LSI-D13S319(针对13q14.3区域)和LSI-D13S25(针对13q14.3... 染色体13q14缺失是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遗传学异常,也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常规指标。目前针对该片段缺失的商品化序列特异性DNA探针有LSI-RB1(针对13q14.1-14.2区域)、LSI-D13S319(针对13q14.3区域)和LSI-D13S25(针对13q14.3区域)3种。本研究联合应用LSI-RB1、LSI-D13S319探针和间期FISH方法同时检测112例MM患者对应区域的缺失,比较MM患者上述区域缺失率和缺失细胞比例是否存在差异,总结我国MM患者13q14缺失片段大小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检测和治疗。结果表明:①LSI-RB1和LSI-D13S319两种探针对MM患者13q14缺失的检出率均为47.3%,检出相符率为100%;如果将缺失的阈值提高至20%,则13q14缺失检出率分别为46.4%和47.3%,检出相符率为98%;②RB-1缺失组缺失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2.5%(18%-98%),D13S319缺失组缺失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6.5%(22%-98.5%),2种探针检测得出的13q14缺失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38);如果分别将缺失细胞比例≥65%和≥85%定为高比例缺失,比较两种探针对高比例缺失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RB1组有36例(67.9%)和14例(26.4%)为高比例缺失,D13S319组有35例(66%)和19例(35.8%)为高比例缺失,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探针对高比例缺失患者的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188和0.439);③53例13q14缺失MM患者均为杂合型缺失,且同时具有上述两个区域缺失,即均为较大片段缺失。结论:本研究中112例MM患者13q14.1-14.2和13q14.3区域缺失、缺失细胞比例和高比例缺失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检测上述两个位点将MM患者划分为不同亚型,在检测13q14缺失时,仅需选择LSI-RB1和LSI-D13S319中1种探针即可。53例13q14缺失MM患者均同时存在13q14.1-14.2和13q14.3两个区域的缺失,提示较大片段缺失是MM患者13q缺失的重要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荧光原位杂交 LsI—RB1探针 LsI—D13s319探针 13Q14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葵总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的作用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蔚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研究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U266细胞株与龙葵总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 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117mg... 目的:研究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U266细胞株与龙葵总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 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117mg/L;龙葵总提取物影响U266细胞周期,G0 /G1 期细胞减少,S期、G2 /M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增加。用AnnexinV/PI染色及TFAR19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均显示细胞凋亡与龙葵总提取物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体外细胞毒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提取物 多发性骨髓 细胞株 龙葵 U266细胞 Annexin 流式细胞仪检测 体外细胞毒作用 TFAR19 剂量依赖关系 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CCK-8 共同培养 半数抑制 细胞减少 PI染色 作用机制 细胞 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a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凯 战榕 +3 位作者 吴顺泉 黄豪博 徐珍珍 牛文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6-712,共7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5a(miR-15a)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慢病毒颗粒感染MM细胞株U266和RPMI8226,流式细胞术(FCM)分选获得稳定转染MM细胞株。CCK-8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的增殖情况;AO/EB染色、Ho... 目的:研究microRNA-15a(miR-15a)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慢病毒颗粒感染MM细胞株U266和RPMI8226,流式细胞术(FCM)分选获得稳定转染MM细胞株。CCK-8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的增殖情况;AO/EB染色、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及FCM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凋亡的情况;FCM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周期的情况;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miR-15a、BMI-1及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BMI-1蛋白表达。结果:获得高表达miR-15a的MM稳定转染细胞株。CCK-8结果显示miR-15a高表达可抑制M M细胞(U266和RPM I8226)的增殖;AO/EB、Hoechst 33258染色和FCM结果显示,miR-15a高表达可显著诱导MM细胞(U266和RPM I8226)的凋亡,U266和RPM I8226细胞高表达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0.52%vs37.08%,59.40%vs 44.17%;同时,miR-15a高表达可诱导MM细胞(U266和RPM I8226)G1期阻滞,G1期细胞分别为(41.50±0.64)%、(45.31±0.77)%。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高表达miR-15a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的过程中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BMI-1 mRNA表达则没有改变,但是Western blot结果却显示BMI-1蛋白表达出现显著降低。结论:miR-15a高表达通过诱导骨髓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其机制涉及miR-15a在转录后水平对BMI-1、BCL-2基因的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5a 骨髓 U266细胞株 RPMI8226细胞株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BMI-1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鹍鹏 舒鹏 +2 位作者 马炬雷 王兵 陈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目的明确核糖体蛋白S9(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 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组)与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CD138+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PS9在... 目的明确核糖体蛋白S9(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 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组)与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CD138+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PS9在mRNA水平的表达,并选取3例CON与11例CD138+细胞,Westernblot检测RPS9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GSE19784数据集,检测RPS9的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率、核因子-κB(NF-κB)、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SUMO)、泛素通路之间的关系。随后构建RPS9-短发夹RNA(shRNA)敲低载体,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检测敲低效率后。RPMI8226分为CON与RPS9-shRNA组,使用膜联蛋白V别藻青蛋白/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构建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特异蛋白酶1(SENP1)过表达载体,Westernblot确定过表达效率后,检测RPS9抑制后SENP1表达的变化,并在RPS9-shRNA中转染SENP1过表达载体,Westernblot检测CON、RPS9-shRNA、RPS9-shRNA-SENP1细胞中NF-κB通路P65、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膜联蛋白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RPS9在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以及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2和5.45±0.71(t=4.291,P=0.0036),Westernblot中大多数骨髓瘤CD138+细胞中RPS9呈现高表达,RPS9的高表达同时与患者髓外浸润相关,并在GSE19784数据集中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RPMI8226在感染CON与RPS9-shRNA慢病毒48h后,流式细胞仪证实两组细胞感染效率均在90%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证实RPS9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受到抑制。RPMI8226CON与RPS9-shRNA感染病毒48h后,CON与RPS9-shRNA组细胞膜联蛋白V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47±0.37和18.60±1.64,RPS9-shRNA组显著高于CON组(t=9.015,P=0.0008)。在增殖中,CON组与RPS9-shRNA组在72h时增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6,P=0.0024)。而在细胞周期中,CON与RPS9-shRNA组在感染病毒48h时,G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9.28±3.42)%和(10.43±1.43)%,CON组显著高于RPS9-sh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9,P=0.0007)。RPS9的表达在GSE19784数据集中与SENP1正相关,并与IκBα编码基因NFKBIA呈负相关,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RPS9的敲低能够抑制SENP1的表达,并抑制NF-κB亚基P65、抑制因子IKBα的磷酸化,促进IKBα的表达,而SENP1的过表达不仅能够阻碍这一效应,也能够使RPS9诱导的凋亡减少。结论 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CD138+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总体生存率、髓外浸润相关。RPS9的抑制能够促进骨髓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增殖。RPS9能够通过SENP1影响NF-κB通路的活化,并影响细胞的凋亡,提示SENP1可能为RPS9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9 多发性骨髓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特异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1-A20-NF-κB信号分子在MM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旭 徐玲 +7 位作者 张帆 徐艳 吴秀丽 杨力建 陈少华 李萡 卢育洪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相对定量公式:α^(-△Ct)×100%,分别计算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PBMC中的MALT1和A20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都有明显的降低(P=0.000),而MM中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人组,MALT1和NF-κB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01,r=0.666),而在MM组,MALT1、A20与NF-κB 3种基因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同时,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A20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而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A20和NF-κB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MALT1-A20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改变时,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多发性骨髓(mm) 黏膜相关组织淋巴异位基因1(MALT1) A20 NF-ΚB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胰岛细胞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健辉 孙吉平 +1 位作者 贾延劼 杨于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胰岛细胞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研究0, 100, 200, 400μg/ml黄芩苷处理胰岛细胞瘤细胞24h,或200μg/ml黄芩苷处理胰岛细胞瘤细胞不同时间后,...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胰岛细胞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研究0, 100, 200, 400μg/ml黄芩苷处理胰岛细胞瘤细胞24h,或200μg/ml黄芩苷处理胰岛细胞瘤细胞不同时间后,黄芩苷对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随黄芩苷浓度增加,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的生存率逐渐下降;随着黄芩苷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存率也逐渐下降;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随着黄芩苷处理浓度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从38. 2% ( 0μg/ml)下降至9. 4% ( 400μg/ml),G0 /G1期细胞所占百分率增加,从56. 4% (0μg/ml)上升至85. 9% (400μg/ml),细胞出现G1阻滞。同时,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显著下调。结论:黄芩苷能抑制胰岛细胞瘤细胞株增殖;黄芩苷诱导所致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下调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细胞系增殖 胰岛细胞 blotting Western cyclin 细胞周期蛋白 流式细胞 细胞周期分布 细胞株增殖 光学显微镜 MTT测定 细胞存活率 分子机制 不同时间 增殖速度 细胞增殖 作用时间 s细胞 G1阻滞 表达下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