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与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林香 姚建军 蔡云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2-1437,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与多发性骨髓瘤(MM)硼替佐米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200例MM患者的相关资料,并根据MM患者硼替佐米治疗期间耐药情况分为耐药组与未耐药组。单因素和...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与多发性骨髓瘤(MM)硼替佐米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200例MM患者的相关资料,并根据MM患者硼替佐米治疗期间耐药情况分为耐药组与未耐药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MM患者硼替佐米治疗期发生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通过验证校准图判断实际发生率和预测发生率的一致性;并采用H-L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200例MM患者中有68例在接受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出现耐药且临床疗效不佳的情况,硼替佐米临床耐药率为3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高骨髓微血管密度(MVD)、高骨髓上清VEGF、HGF、bFGF表达水平等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均是接受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骨髓MVD、血清VEGF、HGF、bFGF和TNF-α水平联合构建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其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78.8%联合预测模型AUC高于骨髓MVD(AUC=0.743)和血管相关生成因子(AUC=0.878)独立预测模型。绘制联合预测模型校准图当中校准曲线贴近于标准曲线,提示该模型一致性较好。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4.748,P=0.164,说明联合预测模型拟合度好。DCA曲线提示干预在0.0~1.0区间的临床净收益大于全干预和不干预。结论:以MM患者骨髓MVD和血管相关生成因子(VEGF、HGF、bFGF)联合构建的预测模型具备更高的临床评估效能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因子 多发性骨髓 硼替佐米 耐药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解友邦 方来福 +4 位作者 蒋白丽 韩国雄 沈括 李文倩 陈绍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单纯骨折患者各20例并分别纳入MM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的塑...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单纯骨折患者各20例并分别纳入MM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骨髓上清VEGF、TNF-α、HGF、TGF-α、TGF-β1、bFGF、ANG-Ⅰ、ANG-Ⅱ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水平;real-time-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上述因子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MVD与骨髓上清VEGF、HGF、bF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MM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TGF-α、TGF-β1、HGF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M组骨髓上清VEGF、HGF、bFGF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MVD与骨髓VEGF、HGF、bFGF水平呈正相关(r=0.488,0.472和0.457)。结论:MM患者MVD和骨髓上清中血管相关因子水平升高,其中VEGF、HGF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mRNA表达水平一致,并且MVD和骨髓上清VEGF、HGF、bFGF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骨髓微环境血管生成因子的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生成和疾病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骨髓微血管密度 血管相关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周下坡跑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髓脂肪组织容量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3
作者 江大雷 刘海涛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髓脂肪组织容量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9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去卵巢+运动组(OVX+EX),每组5只,OVX组和OVX+EX组行去卵巢手术,SHAM组只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 目的:探讨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髓脂肪组织容量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9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去卵巢+运动组(OVX+EX),每组5只,OVX组和OVX+EX组行去卵巢手术,SHAM组只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OVX+EX大鼠进行12周跑台下坡跑运动,跑速为18 m/min,每天运动时间为45 min,每周5天。12周后,取右侧股骨进行骨密度测定,取左侧股骨远侧干骺端制成石蜡标本,苏木素-伊红染色(HE)用于观察骨髓病理学改变,计算骨髓脂肪组织容量百分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CD34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骨密度显著下降(P<0.05),提示骨质疏松造模成功;股骨干骺端骨髓脂肪组织容量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骨髓MVD显著降低(P<0.01);OVX+EX组大鼠骨密度、骨髓MVD均高于OVX组(P<0.05),骨髓脂肪组织容量百分比显著低于OVX组(P<0.05)。结论:12周下坡跑运动可以有效抑制大鼠去卵巢后骨密度的下降,降低骨髓脂肪组织容量,提高骨髓微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坡跑 骨质疏松 骨髓微血管密度 骨髓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变化与骨髓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蕾 赵小英 卢兴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01-1805,共5页
目的:探讨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变化与骨髓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处死。取左侧股骨测量骨密度(BMD)。右侧远端股骨干骺端松质骨甲醛固定,EDTA-Na2脱钙。常规... 目的:探讨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变化与骨髓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处死。取左侧股骨测量骨密度(BMD)。右侧远端股骨干骺端松质骨甲醛固定,EDTA-Na2脱钙。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用于观察骨髓组织病理改变,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微血管密度(MVD),采取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测定。结果:大鼠去卵巢8周后BM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此时,骨髓造血组织容量减少,脂肪组织容量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骨髓组织MVD与假手术组比略有减少。12周后,上述改变更为明显。同时,骨小梁容量减少,骨髓组织MVD明显减少(P<0.05),且显示MVD与BMD、造血组织容量和骨小梁容量呈正相关,与脂肪组织容量呈负相关。但血浆VEGF含量测定OVX组与sham组间无明显差异,与骨髓组织各形态指标亦无相关性。结论:去卵巢大鼠在骨量丢失和造血组织容量减少的同时伴有骨髓组织MVD减少,为骨质疏松症采用促微血管增生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密度 骨髓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切除卵巢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翟欣辉 魏绪仓 +4 位作者 王一 赵园 连小赟 张玎 苗玉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77-4279,共3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3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3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常规化疗,实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及MVD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VEGF、VEGFR、MVD[(211.74±36.72)pg/mLvs.(288.02±31.77)pg/mL;[(1359.71±390.24)pg/mLvs.(1753.89±337.04)pg/mL;(8.30±4.57)n/HPvs.(14.78±2.76)n/H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bFGF(2.09±0.17)ng/mLvs.(2.11±0.31)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及其受体表达、减少MVD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血患者骨髓MVD与血清VEGF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武 李薇 +1 位作者 宋艳秋 王冠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贫血 骨髓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