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潘兴南 沈建坤 +4 位作者 庄岳鹏 陈先礼 李奕鑫 陈丽娟 杨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衰竭患者无菌抽取骨髓65 ̄95ml,KaiW011ert方法分离纯化BMSC,然后经肝动脉或脾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或脾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衰竭患者无菌抽取骨髓65 ̄95ml,KaiW011ert方法分离纯化BMSC,然后经肝动脉或脾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或脾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观察同期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周内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清蛋白(g/L)为30.91±4.00vs27.75±5.40(P<0.05),至12周,升至32.00±6.18(P<0.01);前清蛋白(mg/dl)为18.28±3.78vs15.63±3.16(P<0.01);总胆红素(μmmol/L)为36.94±21.15vs125.01±150.05;总胆汁酸(μmmol/L)为41.63±33.91vs78.00±59.80,凝血酶时间(s)及纤维蛋白原(g/L)分别为14.81±1.69vs22.40±7.07和2.63±0.62vs1.76±0.95,P均<0.05;球蛋白及肝酶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食欲、体力改善分别为91.67%和87.5%;第2周62.5%肝病面容好转,有1例蜘蛛痣明显减少;术后12周的总生存率为62.5%,其中移植2周后死亡及失访者共9例,其原因为慢性肝衰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DIC或肝肾综合征。BMSC肝内灌注术中有2例发现小肝癌,即改予脾内灌注BMSC并术后行经皮肝穿刺肝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其中1例AFP由80ng/ml降至9ng/ml,恢复良好,另1例于术后11周死于肝肾综合征。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细胞移植并发症。结论自体BMSC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近期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明显,生存质量提高,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移植 肝衰竭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文慧 马爱群 +4 位作者 韩克 刘宇 王亭忠 郑小璞 王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性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SCs经传代培养至第3代后,均一性好。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可见呈蓝色细胞核的DAPI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移植后1周,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可见少量细胞,其形态类似于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移植后8周,移植组梗死周边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细胞“芽生”分割管腔开始形成新的血管,还可见少量“不成熟”的心肌细胞。结论骨髓MSCs通过血液循环可向缺血心肌组织归巢并促进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 心肌缺血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