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6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9和PE介导湖羊骨骼肌卫星细胞MSTN基因敲除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磊 李东旭 +3 位作者 冒魏佳 刘孜斐 高雪 万永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26,共8页
[目的]本文利用CRISPR/Cas9系统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or, PE)对湖羊骨骼肌卫星细胞中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外显子进行敲除,旨在比较2种技术敲除MSTN基因的效率,以验证新型基因编辑工具PE用于湖羊骨骼肌卫星细胞上的可... [目的]本文利用CRISPR/Cas9系统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or, PE)对湖羊骨骼肌卫星细胞中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外显子进行敲除,旨在比较2种技术敲除MSTN基因的效率,以验证新型基因编辑工具PE用于湖羊骨骼肌卫星细胞上的可行性。[方法]针对湖羊MSTN基因的3个外显子分别设计向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以及引导RNA(prime editing guide RNA,pegRNA),构建相应的质粒后将含有Cas9/sgRNA或PE/pegRNA的质粒共同转染湖羊骨骼肌卫星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荧光,48 h后再将细胞消化,使用流式细胞分选仪根据荧光强度筛选出转染成功的强阳性细胞,收集细胞,获得基因组DNA后进行桑格测序,检测2种基因编辑工具对MSTN基因的打靶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分别针对湖羊骨骼肌卫星细胞MSTN基因3个外显子敲除的基因编辑工具,质粒测序结果显示序列插入正确;CRISPR/Cas9的编辑效率(65%、88%、91%)显著高于PE的编辑效率(57%、29%、33%),而PE的插入缺失率显著低于CRISPR/Cas9。[结论]在转染效率相近的情况下,CRISPR/Cas9相比于PE对于湖羊骨骼肌卫星细胞MSTN基因的敲除有更高的编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先导编辑(PE) MSTN 湖羊 骨骼肌卫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1/IGF2BP3轴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黄雨馨 王伟 +1 位作者 李一星 唐中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为了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以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 为了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以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4、Cyclin A2和MKI67的表达,采用EdU和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和速率,通过突变IGF2BP3基因启动子区SP1结合位点的双荧光素酶试验和ChIP试验探索转录因子SP1对IGF2BP3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敲低IGF2BP3后,细胞增殖标志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上调,EdU阳性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增殖速率在48、72 h均明显提高。SP1结合位点的突变使双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而过表达SP1使双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强。SP1可与IGF2BP3基因启动子区结合。干扰SP1后IGF2BP3表达降低,而过表达SP1后IGF2BP3表达增加。过表达SP1能部分消除敲低IGF2BP3促进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表型。综上,转录因子SP1与IGF2BP3基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IGF2BP3 SP1 骨骼肌卫星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R 1B1介导AMPK/mTOR/S6通路调控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
3
作者 胡金玲 钟奇祺 +1 位作者 黄程 雷明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2-3733,共12页
旨在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基因(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 1B1)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orc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AKR 1B1基因所编码蛋白... 旨在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基因(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 1B1)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orc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AKR 1B1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采集3日龄仔猪十二指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等8个组织,提取RNA,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确定各组织中AKR 1B1表达水平;从腿部肌肉和背最长肌中分离PSCs体外培养,分别收集增殖分化特定时间节点的样品;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AKR 1B1基因表达水平,使用qRT-PCR、细胞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探索,评估AKR 1B1基因在PSCs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功能。AKR1B1蛋白由316个氨基酸组成,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经预测AKR1B1为稳定的、亲水性较强的酸性蛋白质。qRT-PCR结果显示,AKR 1B1基因在猪的背最长肌和十二指肠mRNA表达水平较高;PSCs增殖期,AKR 1B1表达逐渐上升;分化期AKR 1B1表达水平随着分化进程逐步增加,第5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增殖期干扰AKR 1B1基因显著降低增殖标志物Ki67、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1,ccnd1)(P<0.0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dU^(+)细胞(P<0.05)比例显著减少。分化期干扰AKR 1B1基因后,分化标志物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3)(P<0.05)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OG+细胞比例极显著提高(P<0.01),分化指数显著升高(P<0.05)。干扰AKR 1B1基因显著降低AMPK Ser18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0.05),显著升高TSC2、RAPTOR、mTOR Ser2448磷酸化水平(P<0.05),促使S6K1以及S6(P<0.05)蛋白表达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干扰AKR 1B1基因抑制PSCs增殖,对分化产生正调控作用,同时发现AKR 1B1介导AMPK/mTOR/S6通路调控PSCs分化。本研究旨在探索AKR 1B1基因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健康畜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 1B1 骨骼肌卫星细胞 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 AMPK/mTOR/S6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骨骼肌发育及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陆应林 周竞 +7 位作者 何宗亮 虞德兵 李帆 曹恒 张星雨 嵇宏杰 吕鲲鹏 于敏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4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鸭肌肉发育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探讨DNA甲基化在鸭肌纤维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鸭胚孵化至21和28 d时,采集雄性鸭胚的胸肌和腿肌样本,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甲基化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鸭肌肉发育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探讨DNA甲基化在鸭肌纤维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鸭胚孵化至21和28 d时,采集雄性鸭胚的胸肌和腿肌样本,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出雏后,育雏期(0~2周)雏鸭进行网床养殖,育成期(3~7周)鸭进行大棚旱养。分别于1日龄和1、3、5和7周龄时随机选取12只体重相近的公鸭屠宰并取样,通过HE染色对肌纤维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鸭生长期骨骼肌中候选基因及DNA甲基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候选基因在鸭生长期的调控作用。[结果]胸肌重和胸肌率从5周龄(W5)开始显著增加(P<0.05),而腿肌重和腿肌率从3周龄(W3)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W3开始,骨骼肌直径和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在胸肌中Erbin和Klhl38在W3表现出较高表达水平(P<0.05);胸肌中Mylk2和Got1表达水平在W5达到峰值(P<0.05),而Klf2在W5达到最低(P<0.05)。在胸肌发育过程中,Tet1和Tet3的表达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Tet2、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水平在W5显著升高(P<0.05)。在腿肌中,Dnmt3a和Dnmt3b表达水平在W3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胸肌和腿肌中Tet2与Erbin、Mylk2和Got1基因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Dnmt1与Mylk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胸肌肌纤维面积与Mylk2和Got1的表达显著正相关,而与Klf2和Klhl38的表达则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DNA甲基化调控肌纤维发育关键基因Erbin、Mylk2、Erbin、Got1和Klhl38的表达,鸭生长期肌纤维中这些基因的表达影响骨骼肌的生长和鸭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期 骨骼肌生长 候选基因 DNA甲基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环境下运动生物能学与骨骼肌无效代谢循环的热力学解释
5
作者 漆正堂 吴晓雯 刘微娜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7,共11页
从生物能学观点看,冷环境下棕色脂肪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解偶联是机体产热和维持体温的重要机制,但成年人棕色脂肪含量极低,因而其产热的意义受到质疑。尽管研究证实运动促进脂肪棕色化,但其受环境温度、性别、训练... 从生物能学观点看,冷环境下棕色脂肪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解偶联是机体产热和维持体温的重要机制,但成年人棕色脂肪含量极低,因而其产热的意义受到质疑。尽管研究证实运动促进脂肪棕色化,但其受环境温度、性别、训练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研究结果难以一致。研究从热力学角度探讨冷环境的运动适应以及能量转换过程,从分子层面揭示:运动时骨骼肌内的无效循环加快,通过Ca^(2+)跨膜转运、磷酸肌酸穿梭、α-磷酸甘油穿梭等路径,实现Ca^(2+)、磷酸肌酸、还原型辅酶Ⅰ(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跨膜转移,底物总量不发生变化,但伴随三磷酸腺苷(ATP)水解和产热。从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来看,生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ΔU)是产热(Q)和肌肉对外做功,即肌肉收缩(W)之和。产热包括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解偶联产热和无效循环产热两部分,UCP1是脂肪棕色化和产热的重要标志。从热力学判断,冷环境下运动是否依赖脂肪产热以维持体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无效循环的产热以及肌肉对外做功。因此,运动并非总能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甚至不能看作是运动促进健康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环境 运动 生物能学 氧化还原 脂肪组织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激活Piezo1/AMPK/PGC-1α缓解小鼠废用性骨骼肌萎缩
6
作者 韩东生 梁擎宇 石晓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抗阻运动能否通过激活骨骼肌Piezo1/AMPK/PGC-1α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和促进肌生成,从而有效缓解废用性骨骼肌萎缩。采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后肢石膏固定模拟废用性肌肉萎缩,并分为对照组、废用性肌萎缩组、... 本研究旨在探究抗阻运动能否通过激活骨骼肌Piezo1/AMPK/PGC-1α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和促进肌生成,从而有效缓解废用性骨骼肌萎缩。采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后肢石膏固定模拟废用性肌肉萎缩,并分为对照组、废用性肌萎缩组、废用性肌萎缩+抗阻运动组和废用性肌萎缩+抗阻运动+Piezo1抑制剂组。抗阻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抗阻训练。通过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线粒体质量和功能检测等方法,评估骨骼肌质量、功能、线粒体状态和肌生成情况。抗阻运动使废用性肌萎缩小鼠的骨骼肌横截面积增加23%(P<0.01),骨骼肌相对质量增加11%(P<0.01)。抗阻运动使小鼠最长跑步距离平均增加206 m(P<0.01),最大承载力平均增加36.7g(P<0.01),平衡木爬行时间平均缩短1.5 s(P<0.01),同时上调了Piezo1、AMPK、PGC-1α的蛋白质表达水平(P<0.01)。此外,抗阻运动还增加了小鼠骨骼肌中MMP、TFAM、COXⅠ、CS、ATPB、ATPase、ATP、p-mTOR/mTOR、p-P70S6K/P70S6K、Pax7和MyoD的活性或蛋白质表达的水平(P<0.05,P<0.01)。而抑制Piezo1则降低了上述酶活性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P<0.05,P<0.01)。抗阻运动通过激活Piezo1/AMPK/PGC-1α通路,提高了骨骼肌线粒体质量和功能,促进了蛋白质合成和肌生成,有效缓解了废用性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压电式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 废用性骨骼肌萎缩 肌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赵常红 王菲菲 +1 位作者 连红强 王烨颖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30,共9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在代谢调节中起核心作用,胰岛素抵抗引起PI3K/AKT通路激活受损诱发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骨骼肌蛋白质合成...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在代谢调节中起核心作用,胰岛素抵抗引起PI3K/AKT通路激活受损诱发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引起骨骼肌萎缩。运动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transporter4,GLUT4)移位,抑制肌肉环指蛋白1(muscle RING-finger 1,MuRF1)和萎缩蛋白-1(Atrogin-1),诱导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抑制肌肉萎缩。运动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级联反应改善氧化应激,降低全身低级别炎症,激活的PI3K/AKT信号通路还可以保护骨骼肌线粒体功能,抑制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和自噬过度,增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改善糖尿病诱发的骨骼肌萎缩;运动激活的PI3K/AKT上调VEGF,诱导血管生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肌细胞功能,促进骨骼肌生长。通过对运动激活PI3K/AKT通路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运动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萎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骼肌萎缩 PI3K/AKT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甲基化在骨骼肌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思琦 陈倩 +4 位作者 张贺春 陈红艳 马月辉 周胜花 赵倩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1521,共11页
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 m^(6)A),即RNA腺嘌呤A碱基的第6位氮原子发生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最普遍和最丰富的RNA修饰。动态可逆的m^(6)A修饰由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及其辅助因子组成的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催化,脂肪质量... 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 m^(6)A),即RNA腺嘌呤A碱基的第6位氮原子发生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最普遍和最丰富的RNA修饰。动态可逆的m^(6)A修饰由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及其辅助因子组成的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催化,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ALKB同源基因5(ALKBH5)等去甲基化酶消除RNA甲基化修饰信号,并通过m^(6)A结合蛋白识别RNA m^(6)A修饰位点。m^(6)A修饰能够调控RNA的剪接、出核、翻译和稳定性等分子调节作用,已成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骨骼肌是动物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育涉及成肌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融合形成肌管细胞,进而形成肌肉纤维等多个过程,受多种转录因子及表观遗传调控。其中,m^(6)A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肌肉干细胞的维持、成肌细胞增殖及分化。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由m^(6)A甲基化修饰介导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在骨骼肌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作者介绍了m^(6)A甲基化修饰酶的种类及作用,重点综述了m^(6)A甲基化修饰在骨骼肌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调控机制,为解析肌肉发育表观调控机制及发现潜在的骨骼肌疾病治疗靶点等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甲基化 m^(6)A甲基化修饰酶 骨骼肌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调控元件在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决定和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敬 雷开英 +5 位作者 石嵩 徐小丽 孙学良 宋美君 张红平 李利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7,共11页
动物骨骼肌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根据收缩速度和代谢特性,肌纤维主要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进一步基于MyHC亚型可细分为I、IIA、IIB和IIX型肌纤维,并且肌纤维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肌纤维的类型和含量不仅决定了肌肉的功能特性,还直... 动物骨骼肌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根据收缩速度和代谢特性,肌纤维主要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进一步基于MyHC亚型可细分为I、IIA、IIB和IIX型肌纤维,并且肌纤维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肌纤维的类型和含量不仅决定了肌肉的功能特性,还直接关系到肌肉的品质。与富含快肌纤维的肌肉相比,丰富的慢肌纤维使肌肉系水力高、肉质鲜嫩、风味较好。这些功能和品质差异与不同类型肌纤维代谢特性和结构蛋白组成密切相关。为了确保动物骨骼肌纤维的正常形成和转化,顺式调控元件通过与转录因子及其他调控蛋白互作,实现对一系列肌肉特异性靶基因的表达进行精准调控。本文首先阐述了肌纤维的分类及特性,继而对顺式调控元件在家畜快肌和慢肌纤维形成及其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本综述旨在深化理解基因表达调控与肌纤维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为改善家畜肉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调控元件 骨骼肌 肌纤维类型 肉质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调控CUMS大鼠骨骼肌UPRmt改善抑郁样行为
10
作者 梁家任 韩雨梅 +4 位作者 包春辉 张子威 田俊生 杨永红 向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调控骨骼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 protein reaction,UPRmt)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样行...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调控骨骼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 protein reaction,UPRmt)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模型(M)、HIIT+对照(HC)和HIIT+模型(HM)组。模型组与HIIT+模型组接受8周CUMS建立抑郁模型,HIIT+对照组与HIIT+模型组进行为期4周、每周5 d的HIIT干预,运动方案采用3 min高速(85%~90%Smax)结合1 min低速(50%~55%Smax)无间歇重复训练(规定Smax为最大训练速度)。第4周和第8周评价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末次行为学测试24 h后进行组织取材,透射电镜检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ELISA测定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激活转录因子5(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和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爱率、AT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受损线粒体数量、ROS含量、ATF4、ATF5、CHOP、HSP60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2)4周HIIT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HIIT+对照组大鼠ATP含量、ATF4、ATF5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P<0.01),CHOP和HSP60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HIIT+模型组大鼠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爱率、ATP含量、ATF4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受损线粒体数量、ROS含量、ATF5、CHOP、HSP60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3)经4周HIIT干预后,CUMS大鼠穿越格数与ATF4蛋白表达、ROS含量与CHOP蛋白表达、受损线粒体数量和ATF5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5,P<0.01;|r|>0.75,P<0.05);直立次数与ATF5和HSP60蛋白表达、穿越格数和糖水偏爱率与CHOP和HSP60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5,P<0.05)。结论4周HIIT干预通过调控骨骼肌UPRmt,改善其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减轻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IT 线粒体功能 UPRmt 抑郁症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神经”网络再生探讨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黄思彭 姚小玲 +5 位作者 王继先 张帅攀 朱博文 房敏 姚重界 朱清广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5-790,共6页
骨骼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组织损害,以机械性损伤或其他因素导致肌肉细胞破坏,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病机,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骨骼肌损伤与多种疾病相关,易造成肌肉纤维化、引起功能障碍... 骨骼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组织损害,以机械性损伤或其他因素导致肌肉细胞破坏,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病机,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骨骼肌损伤与多种疾病相关,易造成肌肉纤维化、引起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推拿在骨骼肌损伤的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其治疗不良反应小,更易为患者接受。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不仅依赖于肌肉自身的恢复能力,还与周围血管网络的再生密切相关,而神经再支配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同样重要,“血管-神经”网络再生共同参与骨骼肌的修复过程,二者的协调恢复是骨骼肌修复的关键。故基于“血管-神经”的网络再生,多角度探讨推拿疗法在骨骼肌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机制,以期为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防治骨骼肌损伤、促进结构和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推拿 血管 神经 卫星细胞 内皮细胞 施万细胞 网络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结肠癌荷瘤小鼠骨骼肌质量与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弘丽 左鲁玉 +6 位作者 胡世亮 刘烨群 杨敏 杨建军 李黄岩 张树玲 孙君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目的 探究有氧运动及不同运动习惯对结肠癌荷瘤小鼠骨骼肌机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35只5周龄BABL/c雄性小鼠。适应喂养1周,随机分为对照(D)组、肿瘤(M)组、运动预处理(QAM)组、终身运动(AM)组、运动(HAM)组,每组7只。QAM组、A... 目的 探究有氧运动及不同运动习惯对结肠癌荷瘤小鼠骨骼肌机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35只5周龄BABL/c雄性小鼠。适应喂养1周,随机分为对照(D)组、肿瘤(M)组、运动预处理(QAM)组、终身运动(AM)组、运动(HAM)组,每组7只。QAM组、AM组在2~6周进行有氧运动方案1。在第7周,对M组、QAM组、AM组、HAM组小鼠左后肢背部皮下注射0.2 mL CT26结肠癌细胞悬液,在D组小鼠相同位置注射0.2 mL生理盐水。在7~9周中,AM组及HAM组进行有氧运动方案2。实验中,对小鼠生活状态及骨骼肌质量与功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束后取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CSA),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比腓肠肌合成与分解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1)小鼠腓肠肌湿重体质量比,与D组相比,M组、QAM组及HAM组显著降低;AM组比M组、QAM组及HAM组显著增加;(2)小鼠抓力、耐力、骨骼肌围度、CSA显著低于D组,HAM组最能增强小鼠抓力,QAM组、AM组及HAM组均能增强耐力、CSA且具有一致性;(3)QAM组、AM组及HAM组MUR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组;AM组及HAM组MURF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显著低于M组;HAM组MUR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QAM组;(4)M组FNDC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D组、QAM组;(5)QAM组及HAM组PGC-1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M组;(6)QAM组p-AMPK/AMPK、p-AMP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D组与M组;AM组及HAM组p-AMP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QAM组。QAM组、AM组及HAM组AMPK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结论 QAM组和AM组可通过激活APMK磷酸化,刺激骨骼肌分泌FNDC5来调控MuRF1蛋白的表达,改善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骨骼肌质量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骨骼肌 有氧运动 FNDC5 MuR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蛋给养核黄素对鸡骨骼肌发育的影响
13
作者 李远方 张鸿源 +6 位作者 李鸿泰 李智 魏千然 王亚东 李国喜 王丹丹 刘翘铭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9-1169,共11页
旨在研究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VB2)对鸡胚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以促进其在胚胎给养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CCK-8、EdU和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鉴定添加不同浓度的V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对鸡原代成肌细胞增殖... 旨在研究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VB2)对鸡胚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以促进其在胚胎给养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CCK-8、EdU和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鉴定添加不同浓度的V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对鸡原代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通过在7胚龄鸡胚卵黄囊部位注射不同浓度的VB2溶液(50、100和200μg),并设置0.9%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检测VB2对鸡胚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每组25个胚蛋。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添加不同浓度的VB2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鸡原代成肌细胞的增殖活力,但是6.25μmol·L^(-1) VB2为最佳添加浓度。此外,添加6.25μmol·L^(-1) VB2可显著促进增殖标志基因CCND1(P<0.01)、PCNA(P<0.05)和CDK1(P<0.01)的表达,而对分化标志基因MYOD、MYOG和MYHC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EdU试验也证实了在细胞水平添加6.25μmol·L^(-1) VB2可以显著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P<0.05)。此外,鸡胚卵黄囊部位注射VB2溶液试验表明注射50μg VB2后显著提高18胚龄鸡胚胸肌组织中增殖标志基因CDK1(P<0.01)、PCNA(P<0.001)及分化标志基因MYOD(P<0.05)、MYOG(P<0.05)的表达水平;同时,50μg VB2的添加也显著增加了18胚龄鸡胚胸肌肌纤维直径(P<0.05)和胸肌重(P<0.05)。上述结果表明,VB2可促进鸡原代成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和鸡胚的胸肌发育。因此,本研究结论表明VB2是影响鸡胚胸肌发育的一个重要的营养素,该研究为我国优质肉鸡早期胚胎营养调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骨骼肌发育 胚胎给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定量评估骨骼肌脂肪含量的方法对比研究
14
作者 郭益彤 黄益龙 +4 位作者 严俊 陈佳鑫 李春丽 陆佳航 何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7,148,共6页
目的以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为参考,分析比较其与视觉评分法、同反相位法和阈值分割法量化腰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及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227名行腰部MRI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 目的以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为参考,分析比较其与视觉评分法、同反相位法和阈值分割法量化腰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及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227名行腰部MRI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T2WI、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和非对称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分别使用Goutallier分级(Goutallier classification,GC)、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脂肪浸润面积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fat infiltration area,%FIA)和PDFF对椎旁肌的脂肪含量进行定量评估。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Mann-Whitney U检验、Bland-Altman偏倚和Spearman相关评估PDFF与GC、FF和%FIA的一致性、差异、偏倚及相关性。结果四种影像学测量方法中,GC的一致性最差(ICC=0.623,P<0.001),%FIA的一致性最好(ICC=0.965,P<0.001)。FF、%FIA与PDFF的测量结果具有差异(P均<0.05)及偏倚。GC与PDFF呈弱相关(r=0.252~0.367,P均<0.001);多裂肌的FF与PDFF无相关性(P均>0.05);%FIA与PDFF呈中等相关(r=0.546~0.652,P均<0.001)。结论GC可靠性一般,FF准确性较低,%FIA与PDFF相关性高且较为稳定,阈值分割法可作为脂肪定量参考标准PDFF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骼肌 脂肪定量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EM182基因调控猪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的研究
15
作者 龚宇轩 黑伟 +4 位作者 鲍武 陈佳仪 李萌 郭晓红 李步高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6-1688,共13页
旨在探究TMEM182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肌分化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选取饲养在相同条件下马身猪和大白猪各3头(180日龄,健康去势公猪),采集各组织;选取1周龄仔猪分离猪骨骼肌卫星细胞;通过qRT-PCR检测TMEM182在猪不同组织的表达谱、... 旨在探究TMEM182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肌分化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选取饲养在相同条件下马身猪和大白猪各3头(180日龄,健康去势公猪),采集各组织;选取1周龄仔猪分离猪骨骼肌卫星细胞;通过qRT-PCR检测TMEM182在猪不同组织的表达谱、在不同猪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骨骼肌卫星细胞不同分化天数的时序表达模式;通过在卫星细胞过表达TMEM182(OE-TMEM182)和干扰TMEM182 (si-TMEM182),采用qRT-PCR检测增殖标志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EdU试验检测EdU阳性细胞数量变化;诱导猪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后,通过qRT-PCR、 W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成肌分化关键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对肌管融合的影响。结果显示,TMEM182在猪肌肉组织中均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与马身猪相比,TMEM182在大白猪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更高(P<0.05);随着卫星细胞分化天数的增加,TMEM182的表达量在分化第4天和5天时上升,分化第6天时下降,在分化第0天时表达量最低,第7天时表达量最高(P<0.05);互作蛋白结果显示,OE-TMEM182组CDH15、TMEM25、HS3ST1、SEC11A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VWC2L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过表达TMEM182后极显著下调CDK1、PCNA、Ki67的表达(P<0.01),且EdU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减少(P<0.01)。干扰TMEM182后极显著上调CDK4、CDK1(P<0.01),显著上调Ki67的表达(P<0.05),且EdU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增加(P<0.01)。在成肌分化过程中,过表达TMEM182后,MyoG、MyHC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yoD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干扰TMEM182后,MyoD、MyoG、MyHC的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Myf5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同时,TMEM182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猪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研究结果表明,TMEM182为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中的一个负调控因子,推测其为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EM182 肌肉特异性 骨骼肌卫星细胞 增殖 成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腰椎骨骼肌指数对成年住院病人跌倒风险的影响
16
作者 戴彦君 石萍 +5 位作者 程晓雪 姜亦凡 王璇 徐志勇 亓琳 张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67-2473,共7页
目的:探讨第3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对成年住院病人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429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病人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病人入院跌倒风险、L3-SMI、营养风险、自理能力、疼... 目的:探讨第3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对成年住院病人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429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病人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病人入院跌倒风险、L3-SMI、营养风险、自理能力、疼痛状况进行评估。结果:429例成年住院病人中跌倒中高风险病人163例(38.00%);正常L3-SMI病人358例(83.45%),低L3-SMI病人71例(16.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所在科室、用药种类、所在科室护患比、营养风险、自理能力、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后L3-SMI是跌倒中高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65岁、体质指数<24.0 kg/m2、自理能力为独立或轻度依赖的病人中,低L3-SMI病人具有更高的跌倒中高风险(P<0.05)。结论:低L3-SMI的成年住院病人跌倒中高风险更高,L3-SMI可作为筛查指标识别跌倒中高风险人群,为成年住院病人跌倒风险管理及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 跌倒 成年人 住院病人 年龄 体质指数 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疗法对骨骼肌损伤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中旭 范琦 +4 位作者 娄惠娟 孙雅蕙 姚俊杰 吴兴全 丛德毓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4-217,共4页
骨骼肌是机体最为重要的肌肉组织,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修复机制,其修复过程包括损伤期、修复期和肌组织塑形期3个重要阶段。中医学将骨骼肌损伤归属于“伤筋”“筋骨病”等范畴,治疗原则主要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该研究探讨针对目前... 骨骼肌是机体最为重要的肌肉组织,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修复机制,其修复过程包括损伤期、修复期和肌组织塑形期3个重要阶段。中医学将骨骼肌损伤归属于“伤筋”“筋骨病”等范畴,治疗原则主要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该研究探讨针对目前中医疗法对骨骼肌损伤治疗情况及其分子机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为中医疗法治疗骨骼肌的临床及试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骨骼肌损伤 分子生物学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热应激诱导的人骨骼肌细胞胀亡
18
作者 刘洋 贾亿卿 +3 位作者 李程程 毛汉丁 刘树元 单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3,共11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于热打击诱导人骨骼肌细胞(HSKMC)胀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KMC,热打击组(HS组)将细胞置于43℃的水浴锅中热打击4 h,构建细胞胀亡模型,设置对照组、HS组、30μmol/L DEX+HS组、ML385+30μmol/...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于热打击诱导人骨骼肌细胞(HSKMC)胀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KMC,热打击组(HS组)将细胞置于43℃的水浴锅中热打击4 h,构建细胞胀亡模型,设置对照组、HS组、30μmol/L DEX+HS组、ML385+30μmol/L DEX+HS组、si-Nrf2+HS组、si-Nrf2+30μmol/L DEX+HS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Annexin V-FITC/PI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胀亡和细胞凋亡,使用谷胱甘肽(GSH)和GSH-px试剂盒检测细胞中GSH及GSH-px含量,TBA法检测丙二醛(MDA),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歧化酶(SOD)、三磷酸腺苷(AT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β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orimin、caspase-3、Nrf2、p-Nrf2、HO-1、NQO1等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JC-1荧光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组细胞和细胞器肿胀、胞质内空泡化明显,符合胀亡表现,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双阳性细胞率(Annexin-V+/PI+)、porimin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caspase-3蛋白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MDA、LDH、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增多(P<0.05),ATP、线粒体膜电位、GSH、GSH-px和SOD水平降低(P<0.05)。与HS组相比,30μmol/L DEX+HS组细胞损伤减轻,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双阳性细胞率下降(P<0.05),ROS、MDA、LDH、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下降(P<0.05),ATP、线粒体膜电位、GSH、GSH-px和SOD含量升高(P<0.05),Nrf2、p-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30μmol/L DEX+HS组相比,经ML385或si-Nrf2干预后,DEX对HSKMC细胞的保护作用减弱(P<0.05)。结论热打击诱导人骨骼肌细胞发生胀亡,DEX抑制热打击诱导的胀亡,可能机制是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HSKMC的氧化损伤以及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横纹肌溶解症 胀亡 骨骼肌细胞 Nrf2/HO-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骨骼肌发育相关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静轩 林岩娇 +2 位作者 黄琼君 韩新燕 张月朗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2-592,共11页
山羊肉具有肉质细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骨骼肌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山羊的产肉量和肉品质。许多基因、信号通路和分子参与调控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如生肌调节因子家族(MRFs)、配对盒基因家族... 山羊肉具有肉质细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骨骼肌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山羊的产肉量和肉品质。许多基因、信号通路和分子参与调控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如生肌调节因子家族(MRFs)、配对盒基因家族(PAX)、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非编码RNA(nc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等,通过对这些基因和信号通路进行调控,进而在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miR-495-3p、miR-101a、miR-27b、lncR-125b等能够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miR-99b-3p能够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部分lncRNA通过充当miRNA海绵,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对参与调控山羊骨骼肌发育的ncRNA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山羊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对于肉品质的改善也有重要作用。作者简要介绍了山羊骨骼肌发育相关miRNA、lncRNA、circRNA的功能及相关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ncRNA调控山羊骨骼肌发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骨骼肌发育 MIRNA lncRNA circ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研究
20
作者 张正杰 许晓改 +5 位作者 何辉 王智通 袁冬冬 蔡含芳 李明 许会芬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3,共5页
研究旨在探究家兔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诱导分化方法,建立系统的家兔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体系。选用1日龄新西兰白兔作为试验动物,分离后腿肌肉组织后采用胶原酶联合胰酶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利用差速贴壁法对骨骼... 研究旨在探究家兔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诱导分化方法,建立系统的家兔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体系。选用1日龄新西兰白兔作为试验动物,分离后腿肌肉组织后采用胶原酶联合胰酶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利用差速贴壁法对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纯化,并在低血清条件下诱导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形成成熟肌管。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检测骨骼肌卫星细胞标志基因肌肉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的表达,并通过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诱导分化得到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家兔骨骼肌卫星细胞通常呈长梭形,并显示出明显的折光性。进一步对分离的细胞进行成肌诱导分化后,成功诱导肌管形成,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yoG在分化后的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升高,免疫荧光鉴定呈MHC阳性。综上所述,试验成功分离和培养家兔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建立了完整的家兔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及诱导分化技术体系,为进一步的家兔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诱导分化 MHC MY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