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浩鹏 吴炯林 丁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90,共10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OP及其引起的脆性骨折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日益严重,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OP及其引起的脆性骨折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日益严重,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骨重建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其灵敏度高,可反映骨组织的变化情况,可用于辅助OP的筛查。然而BTMs种类繁多,来源不一,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报道了一些新的标志物,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就BTMs在OP早期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症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早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文娇 王亮 +5 位作者 马远征 白颖 陈琼 马伟凤 杨帆 谢媛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3例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5例,年龄(64.51±13.27)岁,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8例,年龄(65.4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3例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5例,年龄(64.51±13.27)岁,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8例,年龄(65.42±8.86)岁。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s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比较两组血清OC、BAP、S-CTX水平。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形成指标血清OC(13.5654±8.8701)ng/ml,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9.3113±6.7816)ng/m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形成指标BAP(15.7274±5.3279)ug/l,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6.7539±7.0390)ug/l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吸收指标S-CTX(0.7746±0.7149)ng/ml,比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0.3346±0.1668)ng/m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身高(162.60±6.87)cm、体重(60.54±9.87)kg、ALT(20.19±16.56)IU/L、AST(20.09±10.41)IU/L、CRE(64.55±19.51)umol/L、BUN(5.75±1.97)mmol/L,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身高(161.92±9.33)cm、体重(64.85±11.86)kg、ALT(23.91±15.87)IU/L、AST(21.32±8.72)IU/L、CRE(63.79±13.4260)umol/L、BUN(5.27±1.60)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L2-4、Neck、Troch、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分别为(0.8600±0.1637)g/cm2、(0.6840±0.0.1355)g/cm2、(0.5831±0.1225)g/cm2、(0.5181±0.1304)g/cm2,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0.8744±0.1668)g/cm2、(0.7426±0.1686)g/cm2、(0.5995±0.1088)g/cm2、(0.5459±0.1088)g/cm2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质疏松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钙素 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国新 袁忠治 +2 位作者 温健 吴海龙 汤晨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组患者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非骨折组,其差异有显著性;而两者骨密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作为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质疏松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鸿度 陈庄 +3 位作者 扶世杰 张丰正 江花 江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944-948,943,共6页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对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提供快速、灵敏、且无创的监测。然而,它们的分泌水平呈现出夜晚或清晨高峰而午后或傍晚低谷的昼夜节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笔者综述了近20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这一节律性...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对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提供快速、灵敏、且无创的监测。然而,它们的分泌水平呈现出夜晚或清晨高峰而午后或傍晚低谷的昼夜节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笔者综述了近20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这一节律性波动,不仅对采样时间和治疗评估有临床意义,而且体现了骨代谢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血清 尿 吸收 形成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爱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92-994,共3页
骨代谢是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过程,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叫做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包括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骨形成生化标志物代表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产物,骨吸收生化标志物代表破骨细胞活动及... 骨代谢是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过程,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叫做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包括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骨形成生化标志物代表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产物,骨吸收生化标志物代表破骨细胞活动及骨吸收时的代谢产物。现就新生儿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形成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6
作者 阙文君 冯正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5-579,共5页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较骨密度更早反映出骨量变化,联合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评估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状态、骨代谢疾病的鉴别诊断、抗骨质疏松疗效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较骨密度更早反映出骨量变化,联合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评估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状态、骨代谢疾病的鉴别诊断、抗骨质疏松疗效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骨代谢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判断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目前BALP、P1NP、TRAP、CTX作为相对研究较广泛的骨转化标志物已被应用于临床,一些较新的骨转换标志物(如OPG、LP、Cat K等)是否能作为预测骨折风险、监测治疗疗效的指标仍需临床医师进一步研究,以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本文对骨形成生化标志物、骨吸收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吸收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被引量:67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李梅 +1 位作者 夏维波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1-336,共16页
骨转换对于修复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骨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biomarkers,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陈述BTMs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 骨转换对于修复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骨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biomarkers,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陈述BTMs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朝辉 孙传 赵吉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台州市博爱医院收治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50例。A组给...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台州市博爱医院收治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手法复位,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D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药熏洗,对4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观察4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发现,A组和B组的术后疼痛评分相近(P>0.05),C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D组的术后疼痛感评分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的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相近(P>0.05)。观察4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发现,A组和B组的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水平相近(P>0.05),C组和D组的IL-5、IL-6、IL-10和hs-CRP指标水平相近(P>0.05),C组和D组的IL-5、IL-6、IL-10和hs-CRP指标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观察4组患者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发现,B组和C组的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β-CTX)指标水平相近(P>0.05),且BGP、BALP、PICP、bFGF、BMP-7、TGF-β1均高于A组(P<0.05),β-CTX低于A组(P<0.05)。结论通过研究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发现,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内固定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中医手法复位、中药熏洗联合内固定的效果更佳,不仅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还可更好地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复位 中药熏洗 内固定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卫东 常九州 程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是在骨骼重建过程中释放于血液、尿液中的或其他分泌物,是能够被检测出来的一些活性物质,其具有稳定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虽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联合骨密度,我们可以更早...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是在骨骼重建过程中释放于血液、尿液中的或其他分泌物,是能够被检测出来的一些活性物质,其具有稳定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虽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联合骨密度,我们可以更早地了解骨转换的动态,在骨转换平衡状态的评估、骨代谢疾病的鉴别诊断、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监测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一些传统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ALP、OC、PⅠNP、TRACP、DPD、CTX)已经成熟运用于临床和科研中,新发现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SP、POSTN、SO、Cat K、OCIL等)在骨质疏松症和骨代谢疾病诊疗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其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本文从传统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和新发现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膜蛋白 硬化蛋白 组织蛋白酶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进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绝经前后女性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回顾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魏雅楠 苗懿德 +1 位作者 刘忠厚 刘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55-468,共14页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绝经前后健康女性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的差异。方法收集19个国家不同种族绝经前后健康女性的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分析。结果骨形成标志物:亚洲绝经后女性检测值低于欧洲女性(OC:阿联酋<德...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绝经前后健康女性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的差异。方法收集19个国家不同种族绝经前后健康女性的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分析。结果骨形成标志物:亚洲绝经后女性检测值低于欧洲女性(OC:阿联酋<德国,日本<法国;PⅠCP:日本<德国,日本<芬兰,日本<西班牙),欧洲女性检测值低于非洲女性(BAP、OC:英国<冈比亚);骨吸收标志物:非洲绝经后女性和北美洲绝经后黑人女性检测值低于欧洲和亚洲女性(fDPD:冈比亚<英国;尿NTX:尼日利亚<韩国;血清CTX-Ⅰ:美国黑人<德国),欧洲绝经后女性检测值低于亚洲女性(fDPD:英国<阿联酋)。此外,欧洲不同国家绝经后女性存在地域差异(尿CTX-Ⅰ:芬兰<丹麦)。结论绝经后女性骨代谢呈现高转换状态,不同种族女性骨形成/骨吸收标志物比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绝经前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汉族、维族骨量减少女性骨生化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建军 任江林 +2 位作者 钟惠琴 杨晨 袁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5-78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骨量减少女性之间骨生化标志物和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维吾尔族骨量减少的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骨量减少的女性500例,其中汉族306例(61.2%),维族194例(38.8%),...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骨量减少女性之间骨生化标志物和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维吾尔族骨量减少的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骨量减少的女性500例,其中汉族306例(61.2%),维族194例(38.8%),对比分析两组体重指数、血清电解质、部分骨生化标记物以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两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血清Ca、P、M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维吾尔族高于汉族组(P<0.05);汉族各年龄阶段VitD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转换水平较高和VitD缺乏在维吾尔族女性骨量减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减少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老年男性骨转化生化标志物及性激素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帕力达.阿不力孜 艾克拜.艾合麦提 +1 位作者 周晓辉 王顺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老年男性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性激素水平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146例老年男性患者腰椎、左侧股骨骨密度(BMD),平均年龄:72.4±7.9岁,基于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75例)和骨量异常组(71... 目的探讨新疆老年男性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性激素水平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146例老年男性患者腰椎、左侧股骨骨密度(BMD),平均年龄:72.4±7.9岁,基于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75例)和骨量异常组(7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和睾酮(T),比较两组骨转换生化指标和性激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 PINP与CTX在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偏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746 P=0.000)。2雌二醇、睾酮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异常组雌二醇(17.48±7.61)低于骨量正常组(21.31±11.43),t=2.391,P=0.018;骨量异常组睾酮(3.50±1.02)低于骨量正常组(3.98±1.43),t=2.331,P=0.021。3汉族人群左侧髋关节骨密度高于维吾尔族人群,除Inter Tro部位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髋关节各部位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性激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影响男性骨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雌激素可能占主要地位;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男性髋关节骨密度呈下降趋势,测定左侧髋关节骨密度对诊断骨质疏松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质疏松症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进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绝经前后女性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雅楠 苗懿德 +1 位作者 刘忠厚 刘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共13页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绝经前后健康女性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的差异。方法收集19个国家不同种族绝经前后健康女性的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分析。结果骨形成标志物:亚洲绝经后女性检测值低于欧洲女性(OC:阿联酋<德...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绝经前后健康女性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的差异。方法收集19个国家不同种族绝经前后健康女性的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分析。结果骨形成标志物:亚洲绝经后女性检测值低于欧洲女性(OC:阿联酋<德国,日本<法国;PⅠCP:日本<德国,日本<芬兰,日本<西班牙),欧洲女性检测值低于非洲女性(BAP、OC:英国<冈比亚);骨吸收标志物:非洲绝经后女性和北美洲绝经后黑人女性检测值低于欧洲和亚洲女性(fDPD:冈比亚<英国;尿NTX:尼日利亚<韩国;血清CTX-Ⅰ:美国黑人<德国),欧洲绝经后女性检测值低于亚洲女性(fDPD:英国<阿联酋)。此外,欧洲不同国家绝经后女性存在地域差异(尿CTX-Ⅰ:芬兰<丹麦)。结论绝经后女性骨代谢呈现高转换状态,不同种族女性骨形成/骨吸收标志物比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绝经前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及骨骼代谢状况研究
14
作者 卢颖 孙磊 +4 位作者 赵豪 邝子峰 葛冠男 李小毅 李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7,共12页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健康奠定基础。方法纳入年龄18~45岁的绝经前女性或男性DTC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health controls,HCs),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TSH]、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腰椎及髋部BMD。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缺乏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水平、BMD、握力的差异,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45例年轻DTC患者和1290名HCs。年轻DTC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HCs(15.40 vs.15.95 ng/mL,P<0.001),两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73.33%和72.41%,严重缺乏率为11.16%和7.91%(P=0.032)。与HCs比较,年轻DTC患者血磷水平更低(P=0.048),血清ALP水平更高(P<0.001)。年轻DTC患者与HCs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BMD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严重缺乏(<10 ng/mL)、缺乏(10 ng/mL≤维生素D<20 ng/mL)、不足(20 ng/mL≤维生素D<30 ng/mL)、充足(≥30 ng/mL)分组,发现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患者PTH水平越高(P<0.001),血钙(P=0.006)、大转子BMD(P=0.006)、全髋BMD(P=0.022)、右手握力(P=0.001)、左手握力(P<0.001)越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校正体质量指数和甲状腺功能后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PTH呈较弱的负相关(β=-0.177,P<0.001),与钙(β=0.088,P=0.025)、大转子BMD(β=0.072,P=0.044)、右手握力(β=0.148,P<0.001)、左手握力(β=0.175,P<0.001)呈较弱的正相关。结论年轻DTC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其维生素D缺乏程度较同年龄正常人群更为严重。年轻DTC患者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越是呈现更高的PTH水平和更低的血钙水平、骨量和肌力,提示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保护骨骼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维生素D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晓红 卢文 +1 位作者 钱浩 杨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 观察应用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初次接受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初次接受GC治疗的30例免疫性肾病患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A组应用阿法骨化醇0.25μg/d和维D钙每片含碳酸钙0.75g(相当于... 目的 观察应用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初次接受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初次接受GC治疗的30例免疫性肾病患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A组应用阿法骨化醇0.25μg/d和维D钙每片含碳酸钙0.75g(相当于元素钙300mg)和维生素D100IU,每日两次;B组单独应用维D钙每日两次。用药前及用药后3~4个月、6~7个月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的腰椎L1-L4、股骨颈和股骨三角的骨密度,用ELISA法测定骨转换指标(血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的浓度,同时测定血钙、磷、血清白蛋白等常规生化指标。结果 1用药3~4个月时,B组腰椎骨密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A、B两组血PINP浓度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血CTX-I浓度无明显变化;2用药6~7个月,A、B两组各部位骨密度、血PINP浓度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A组血CTX-I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免疫性肾病患者初次接受GC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法骨化醇0.25μg/d联合口服钙剂,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维持骨密度。联合测定患者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可以更好地监测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质疏松 密度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阿法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配合伤骨再生汤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明艳 张宁 董桂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研究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配合中药伤骨再生汤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9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8例。... 目的:研究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配合中药伤骨再生汤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9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施行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伤骨再生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Rasmussen放射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1. 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2. 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及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CTX、PI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TX、PINP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2. 08%(1/48)低于对照组的16. 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疗法配合伤骨再生汤可有效降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及炎症因子含量,促进骨折愈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植入内固定 再生汤 平台双髁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红 卢文 +1 位作者 钱浩 杨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583-3586,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应用GC治疗的9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20例对照组腰椎(L1~L4)、股骨颈、大粗隆的骨密度,用ELISA法测定骨转换指标(血I型原胶原... 目的:观察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应用GC治疗的9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20例对照组腰椎(L1~L4)、股骨颈、大粗隆的骨密度,用ELISA法测定骨转换指标(血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的浓度。结果:(1)所有患者各部位骨密度、PINP浓度均较对照组减低,CTX-I较对照组增加(P均<0.05);(2)随着应用GC时间的延长及累积剂量的增加,腰椎、股骨颈、大粗隆骨密度及血清PINP浓度呈递减趋势,而血清CTX-I浓度则呈递增趋势(P均<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椎、大粗隆骨密度与激素累积使用时间呈负相关(回归系数=-0.470^-0.387,P均<0.01),PINP、CTX-I浓度与激素累积剂量相关(r=-0.310 vs.0.221,P均<0.05);(4)规律服用维生素D加钙剂的患者,骨质异常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肾小球疾病患者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导致骨质异常,联合测定骨密度与骨转换指标有利于早期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质疏松 密度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继荣 谢丽华 +3 位作者 陈可 曾雪爱 赖玉链 薛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①2007-01/2008-12从福州常住汉族人中随机检测绝经后妇女623例,均知情同意。②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和绝经后骨折情况。③双能X线... 目的观察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①2007-01/2008-12从福州常住汉族人中随机检测绝经后妇女623例,均知情同意。②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和绝经后骨折情况。③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④PCR-RFLP技术检测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尿吡啶啉和尿脱氧吡啶啉)。结果591例合格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年龄48~84岁,平均62.19±6.32岁。①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密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和尿脱氧吡啶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T型尿吡啶啉明显低于CC型、TC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质疏松症例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④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绝经后骨折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无明显关联,不能作为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质疏松症 多态现象 降钙素受体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骨代谢特点研究
19
作者 李巍 荣海燕 张朝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的骨代谢特点。方法收集新疆库车地区维吾尔族人血清399例,分别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另外,抽取60例50岁以下维吾尔族女性进行骨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钙、磷、骨钙素及雌二醇。结...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的骨代谢特点。方法收集新疆库车地区维吾尔族人血清399例,分别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另外,抽取60例50岁以下维吾尔族女性进行骨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钙、磷、骨钙素及雌二醇。结果维吾尔族各年龄段女性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P值均小于0.05)。男性及女性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7,P=0.000;r=-0.181,P=0.018)。50岁以下女性血清钙含量分别与磷、骨钙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4,P=0.007;r=0.288,P=0.026。血清钙含量与雌二醇呈负相关(r=-0.27,P=0.037)。结论年龄及性别可能是影响维吾尔族人血清维生素D含量的因素之一,维吾尔族人血清钙含量与磷、骨钙素以及雌激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