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探索谷氨酰胺(Gln)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wnt-7a蛋白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研究数据,暴露因素选择Gln,结局变...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探索谷氨酰胺(Gln)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wnt-7a蛋白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研究数据,暴露因素选择Gln,结局变量包括股骨颈骨密度(FN-BMD)、前臂骨密度(FA-BMD)、腰椎骨密度(LS-BMD)、全身骨密度(TB-BMD)、骨转换指标包括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Wnt信号家族成员:wnt-7a。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方法、Simple Mode法和Weighted Mode法,并且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多效性分析。结果MR结果显示Gln与wnt-7a蛋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关系呈正相关;Gln与FN-BMD、FA-BMD、LS-BMD、TB-BMD、25(OH)D、PTH、OPG、BG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的异质性检验均无异常,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稳健,且未发现多效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Gln在维持骨稳态及参与成骨分化的作用及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说明通过摄入Gln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具有潜在临床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促胰液素(secretin,SC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去除法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和促胰液素治疗组,每组各15只。干预3个月...目的观察促胰液素(secretin,SC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去除法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和促胰液素治疗组,每组各15只。干预3个月后,测定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取ELISA法测定血清I型胶原N前端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I型胶原C末端肽(collagen type I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CTX),另使用STRING10.0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工具分析骨质疏松相关差异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促胰液素治疗组的PINP含量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的CTX含量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的BMD下降(P<0.05),雌激素治疗组和促胰液素治疗组的CTX、BM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雌激素治疗组、促胰液素治疗组PINP、CTX含量有所下降,而BMD含量升高(P<0.05);雌激素组与促胰液素组之间PINP、CTX、BM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胰液素能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PINP和CTX含量,增加骨密度,抑制骨质丢失,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雌性食蟹猴血清铁蛋白与雌激素及其骨转换指标,探讨铁蛋白与雌激素及骨转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雌性食蟹猴32只,其中8~10岁年轻成熟组16个,平均年龄8.5岁;18~20岁老龄组16个,平均年龄18.5岁。电化学发光法分...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雌性食蟹猴血清铁蛋白与雌激素及其骨转换指标,探讨铁蛋白与雌激素及骨转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雌性食蟹猴32只,其中8~10岁年轻成熟组16个,平均年龄8.5岁;18~20岁老龄组16个,平均年龄18.5岁。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中雌激素(estrogen,E2)和铁蛋白(ferritin,Fer)的浓度,以及1型骨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1 N terminal peptide,P1NP)和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arboxy 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 1,CTX)的浓度。结果年轻成熟组食蟹猴血清E2为(419.11±387.33)pmol/L,Fer为(9.57±6.53)μg/L,P1NP为(316.40±46.25)μg/L,CTX为(594.00±73.32)ng/L;老龄组E2为(257.41±244.64)pmol/L,Fer为(11.02±5.19)μg/L,P1NP为(147.70±38.14)μg/L,CTX为(342.00±49.18)ng/L。老龄组食蟹猴E2较年轻成熟组降低(P=0.041),同时老龄组Fer较年轻成熟组升高(P=0.035);老龄组食蟹猴P1NP较年轻成熟组明显降低(P=0.009),老龄组食蟹猴CTX较年轻成熟组明显降低(P=0.008)。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雌性食蟹猴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逐步降低,而反映体内铁蓄积程度的铁蛋白逐渐增高,与人类女性随年龄增加,体内雌激素与铁蛋白变化关系相似;而反映动物体内成骨及破骨能力的骨转换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绝经后女性高骨代谢转换相反。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固邦佳和福美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筛选出规律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70 mg/周)治疗至少1...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固邦佳和福美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筛选出规律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70 mg/周)治疗至少1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品商品名分为固邦佳组和福美加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进行倾向性匹配,最终每组分别纳入118例,所有患者均服用碳酸钙作为基础治疗。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及用药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eta-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Beta-CrossLaps of type 1 collagen containing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β-CTX)、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等指标,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4.37±7.48)岁,女性患者共223例,占94.49%(223/236)。与基线相比,用药1年后两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年后固邦佳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分别上升4.40%、2.36%和2.30%;而福美加组分别上升4.37%、2.17%和2.66%。两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用药1年后β-CTX和OC均有显著下降,而25OHD均有显著上升(P<0.05)。两组患者β-CTX和OC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美加组25OHD的变化率高于固邦佳组(P=0.020)。结论服用阿仑膦酸钠1年能够显著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骨转换指标水平,固邦佳和福美加两种制剂对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类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探索谷氨酰胺(Gln)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wnt-7a蛋白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研究数据,暴露因素选择Gln,结局变量包括股骨颈骨密度(FN-BMD)、前臂骨密度(FA-BMD)、腰椎骨密度(LS-BMD)、全身骨密度(TB-BMD)、骨转换指标包括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Wnt信号家族成员:wnt-7a。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方法、Simple Mode法和Weighted Mode法,并且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多效性分析。结果MR结果显示Gln与wnt-7a蛋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关系呈正相关;Gln与FN-BMD、FA-BMD、LS-BMD、TB-BMD、25(OH)D、PTH、OPG、BG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的异质性检验均无异常,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稳健,且未发现多效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Gln在维持骨稳态及参与成骨分化的作用及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说明通过摄入Gln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具有潜在临床意义。
文摘目的观察促胰液素(secretin,SC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去除法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和促胰液素治疗组,每组各15只。干预3个月后,测定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取ELISA法测定血清I型胶原N前端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I型胶原C末端肽(collagen type I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CTX),另使用STRING10.0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工具分析骨质疏松相关差异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促胰液素治疗组的PINP含量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的CTX含量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的BMD下降(P<0.05),雌激素治疗组和促胰液素治疗组的CTX、BM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雌激素治疗组、促胰液素治疗组PINP、CTX含量有所下降,而BMD含量升高(P<0.05);雌激素组与促胰液素组之间PINP、CTX、BM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胰液素能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PINP和CTX含量,增加骨密度,抑制骨质丢失,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效果。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雌性食蟹猴血清铁蛋白与雌激素及其骨转换指标,探讨铁蛋白与雌激素及骨转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雌性食蟹猴32只,其中8~10岁年轻成熟组16个,平均年龄8.5岁;18~20岁老龄组16个,平均年龄18.5岁。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中雌激素(estrogen,E2)和铁蛋白(ferritin,Fer)的浓度,以及1型骨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1 N terminal peptide,P1NP)和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arboxy 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 1,CTX)的浓度。结果年轻成熟组食蟹猴血清E2为(419.11±387.33)pmol/L,Fer为(9.57±6.53)μg/L,P1NP为(316.40±46.25)μg/L,CTX为(594.00±73.32)ng/L;老龄组E2为(257.41±244.64)pmol/L,Fer为(11.02±5.19)μg/L,P1NP为(147.70±38.14)μg/L,CTX为(342.00±49.18)ng/L。老龄组食蟹猴E2较年轻成熟组降低(P=0.041),同时老龄组Fer较年轻成熟组升高(P=0.035);老龄组食蟹猴P1NP较年轻成熟组明显降低(P=0.009),老龄组食蟹猴CTX较年轻成熟组明显降低(P=0.008)。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雌性食蟹猴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逐步降低,而反映体内铁蓄积程度的铁蛋白逐渐增高,与人类女性随年龄增加,体内雌激素与铁蛋白变化关系相似;而反映动物体内成骨及破骨能力的骨转换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绝经后女性高骨代谢转换相反。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固邦佳和福美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筛选出规律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70 mg/周)治疗至少1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品商品名分为固邦佳组和福美加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进行倾向性匹配,最终每组分别纳入118例,所有患者均服用碳酸钙作为基础治疗。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及用药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eta-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Beta-CrossLaps of type 1 collagen containing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β-CTX)、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等指标,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4.37±7.48)岁,女性患者共223例,占94.49%(223/236)。与基线相比,用药1年后两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年后固邦佳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分别上升4.40%、2.36%和2.30%;而福美加组分别上升4.37%、2.17%和2.66%。两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用药1年后β-CTX和OC均有显著下降,而25OHD均有显著上升(P<0.05)。两组患者β-CTX和OC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美加组25OHD的变化率高于固邦佳组(P=0.020)。结论服用阿仑膦酸钠1年能够显著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骨转换指标水平,固邦佳和福美加两种制剂对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类似。